這些年來的互聯網風口,你追了嗎?

11 評論 7797 瀏覽 36 收藏 22 分鐘

時間如白駒過隙,第一批互聯網人已經跌跌撞撞走過了25個年頭,這其中的辛酸苦楚和激情澎湃早已沉淀在彼此的心中。試問一句,互聯網吹過的風口,你體驗到了嗎?

歷年風口大盤點

2011年:團購

2008年,團購鼻祖Groupon成立,在當時,Groupon這是一家提供本地限時團購產品和服務的新型電子商務企業,其前身為社交網站thepoint.com。

Groupon所采取的模式為:每天,Groupon會在某個城市選取一款產品,并設定最低拼團人數。如果實際拼團用戶人數達到要求,則這批用戶可以享受超低折扣來購買獲得該商品。Groupon從完成的交易中收取一定的傭金。

這種模式在當時吸引了大量用戶參加,Groupon在短期內匯聚了龐大的流量。C端客戶數量以及能力的迅速增長為Groupon帶來了更多的商家,由此形成了一個以C端消費能力為驅動,吸引B端商戶批量聚集,然后再反過來帶動C端消費的C→B→C商業模式。

2009年,團購模式被正式引入中國,隨著熱錢的涌動,行業內爆發式的出現千家網站。直至2014年,行業內部的洗牌使得團購企業只剩下170多家,形成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這其中,美團在王興的帶領下,憑借著資本的力量以及合理的市場占率,在大戰中殺出一條血路,成就自我。

在當時,團購主要可細分為3個方向:

  1. 網購商城模式:平臺匯聚商家,每個商家可以推出自己的拼團商品供用戶選擇,模式有點類似B2C。典型代表為聚美優品,拉手網。
  2. 本地生活服務商模式:相比于一般的電商服務產品而言,該模式更加著重于本地生活服務,如電影票,美食餐飲等等,這也是中國團購模式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典型代表有美團,糯米網。
  3. 流量變現模式:傳統互聯網企業,例如門戶網站,SNS站點通過增加團購功能,直接將原有的流量優勢進行表現。典型代表有QQ團購,新浪團。

仔細對比中國的團購模式與原始Groupon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團購模式進入中國市場后,已經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團”的概念。經過市場的需求導向以及各家對團購未來模式的發掘,細分出了三個方向,而其中本地生活服務商模式則為團購的主體。

團購在中國市場如火如荼的發展,究其原因是:團購模式加速了傳統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互聯網+傳統服務業的模式。

彼時,中國的電子商務雖然已經略顯成熟,但其提供的商品種類大多聚焦于:食品類、服裝類、3C數碼類以及化妝品類等零售類商品;對于餐飲,電影,娛樂等傳統生活服務類還是一片空白。

團購模式的出現,通過團購網站平臺,一端聚合了傳統服務業的商品資源,另一端聚合了大量有消費需求的用戶,逐漸的將線下的服務搬移到了線上,推動了傳統服務業的發展。

2012年:自媒體

2012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了一則《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得出:截至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總數為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其中手機網民達到3.88億,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這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眾號平臺正式向普通用戶開放。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眾號平臺正式上線,命名為“官號平臺/媒體平臺”。

上線之初,公眾號平臺秉承“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口號: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機構都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吸納粉絲,進行互動。

公號的出現,前所未有的激發內容創業者的創業熱情。來自主流媒體的精英,紛紛辭去原有工作,一頭扎入自媒體行業。其中就包括咪蒙,黎貝卡(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張偉(新世相),陳植雄(毒舌電影)。

在那個時期,博客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微博也走過了6個年頭,兩者都已經成為一種很強的自媒體平臺。

與博客不同的是,智能手機的普及讓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公號文章的閱讀;與微博不同的是,微信公號允許發長文本,自媒體再次開始綻放色彩。

2013年:大數據

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對于大數據不了解的,請看筆者的另一篇文章:“什么是大數據?大數據能做什么?”)。在當時,行業內都認為大數據時代來臨了,大數據將成為改變商業世界的殺手應用。各行各業都將業務觸角伸向大數據產業,典型代表如電商,社交和門戶搜索。

彼時,沃爾瑪作為傳統零售業的巨頭,設立了沃爾瑪大數據實驗室,專門用于研究大數據技術。

沃爾瑪在線下門店安裝攝像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采集顧客的停留時間、高矮胖瘦、目光關注熱區等數據,利用大數據預測客戶的購物意向以及購物習慣,及時調整貨架商品的擺放方式,補充庫存,最終將銷售業績提升40%。

奈飛(Netflix)通過收集,分析每天超過3000萬條的播放記錄,提取用戶觀看時間、地點、搜索內容、評分、截圖等信息,利用大數據分析得到:《社交網絡》導演大衛·芬奇的作品深受觀眾喜愛,而且影星凱文·斯佩西的電影和英國版《紙牌屋》也都是點擊率比較高的節目。憑借于此,奈飛大力加注《紙牌屋》,最終贏得高額利潤。

美國政府斥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計劃主要內容為:

通過提高政府機構從大型復雜的數字數據集中提取知識和觀點的能力,承諾幫助加快科學與工程中的步伐,加強國家安全,并改變教學研究。

2014年:互聯網金融

2014年,互聯網金融著實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一次顛覆。

阿里金融余額寶的出現帶動了整個基金理財市場的互聯網創新業務,率先在傳統金融行業中撕開了一條裂口,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切入點,隨后眾多創新性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噴井式出現,互金模式整體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網民滲透率達61.3%。

根據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顯示,僅在2013年互聯網金融整體規模接近10萬億,保守估計2014年全國互聯網金融市場規模將接近70萬億。

2014全年,僅僅在P2P這個行業,全國平臺數量逾1800多家,比上年同比增長112%,獲得風投青睞的平臺32家,上市公司、國資國企入股的平臺均為17家,銀行背景平臺達12家,P2P交易規模高達5000億元。

在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方面,工行,中行,農行等大型銀行紛紛布局,例如工行就提出了打造集支付、融資、商務、信息、金融交易這五大功能為一體的全新“E-ICBC”戰略,旨在打造較為完備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和運營體系。各大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機構緊隨其后。

除此之外,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傳統金融機構也紛紛開始加快擁抱互聯網金融創新步伐。

2015年:O2O

時間一眨眼,來到了2015年,毫不客氣的說,O2O在中國已經發展了13年(2003-2015)。

2015年是O2O迅猛發展的一年,其中最火的本地生活O2O市場已經達到了近3千億元。

O2O的發展在中國基本可以分為4個階段:萌芽期、探索期、發展期、調整升級期。

萌芽期(2003-2008)

彼時的O2O還沒帶有那么鮮明的特點,經營模式帶著濃濃的B2C氣味,做的事情更多是單純的聚合商家資源。

探索期(2009-2012)

經歷了前面5年的探索,O2O開始初步有了自己的形態。團購模式被引入中國之后,對O2O也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09年餓了么上線,2010年美團網和糯米網成立,本地生活O2O開始嶄露頭角。

發展期(2013-2015)

在這個階段,垂直行業內不斷涌現出各種O2O新秀,如酒店,親子,婚慶等等。BAT等巨頭也開始紛紛布局,15年6月,由阿里和螞蟻金服聯手打造的口碑成立。15年10月,大眾點評和美團合并,奠定了美團在本地生活O2O的頭部地位。

調整升級期(2016-現在)

各大O2O平臺都希望在原有業務基礎上,不斷擴張,通過技術賦能商家,實現降本增效。

2016年:直播

2019年7月17日,斗魚作為國內游戲直播領域的領跑者,在納斯達克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讓我們把時間線拉回三年之前,2016年被業界稱為“直播元年”。

4G和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移動直播作為一種傳播工具越來越常態化。市場對直播的認可度也從早期的低迷狀態逐漸回升,在2016年達到一個高峰期。

根據《中國網絡直播行業景氣指數報告》調查顯示,從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直播領域的投資金額增長將近400%,而同期互聯網行業只有25%的增速。

2016年提供互聯網直播服務的平臺超過200家,直播用戶規模達3.25億,平臺價值達到90億。

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參與到直播戰場之中,他們要么是推出自己的直播產品,要么是投資頭部直播平臺,要么是在現有平臺中嵌入直播功能,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5,6月是直播最火的時候,每小時平均有3家直播平臺上線。

2017年:共享經濟

要說2017什么最火,那應該就是共享經濟了。

從廣義上而言,共享經濟是:一種以互聯網為媒介,使用方通過租賃的方式有償的,暫時的獲得租賃方資源使用權的新型經濟模式。

具體包括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房屋、共享金融、共享住宿等等。對于共享單車,當初業內有個笑話:“赤橙黃綠青藍紫”,再不入局,顏色都不夠用了。

共享經濟領域,愛彼迎可以說是做的最早,也是做的最好的一個企業,平臺通過整合住房資源,將民宿包裝成一個商品,以共享的形式租賃出去,平臺從中收取傭金。2008-2017年,共享經濟一直在蓬勃發展,所涉及的行業領域越來越多,其中也不乏各種新秀崛起。

2017年,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到5.7萬億,同比增速為44%。

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90多家共享經濟類企業獲得融資,涉及交通出行,醫療,金融,辦公,垂直類(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十多個領域,總計融資金額約為1160億,其火爆程度不免讓人覺得萬物皆可共享。

2018年:短視頻

2018年,短視頻獨立用戶數高達5.08億,成為移動互聯網第三大應用,其中二三線城市年輕用戶是主力軍。KOL直播帶貨2小時2.67億刷新了大眾認知,短視頻廣告市場預計突破200億。

據QuestMobile統計:在2017年移動互聯網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278分鐘,一年時間內,人均時長增加到了341.2分鐘。

而在這之中,短視頻占據33.1%,即時通訊占據18.6%,綜合資訊占據9.7%,短視頻時長首次大幅超越即時通訊。

短視頻在短短一兩年內成為了一個人見人愛的香餑餑,以快手和抖音為首,各大巨頭紛紛布局短視頻賽道,期盼分羹而食之。

從過去歷史看未來趨勢

在以上部分,由于篇幅有限,筆者只是選取了幾個比較重要的行業風口做了簡單介紹,其他諸如:新零售、區塊鏈、互聯網+、知識付費、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均沒有提到,但不代表這些方向不火。

其次,可能有些同學對于上述內容中,風口與時間年限的對應不夠準確而提出質疑,這個我也理解。但是由于互聯網的復雜性,大部分風口其實都會交替存在,有些風口其實也火了很久,就比如團購,一直到2014年也是很火的;又比如大數據,至今還是炙手可熱。很難將風口單純的限定在某個時間階段內,希望各位同學能理解。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內指正。

將筆者以上的風口內容整理得到如下表格:

團購、O2O、共享經濟更多的是互聯網賦能傳統服務業,自媒體的發展得益于智能手機的興起,大數據與互聯網金融密不可分,4G的普及讓直播和短視頻變得更為便利。

從1994年到現在,互聯網經歷了三個時代的變遷:1.0時代(PC互聯網)、2.0時代(移動互聯網)、3.0時代(智能互聯網)。

可以看到,每隔幾年,互聯網就會出現一次技術的變革:智能手機、3G/4G/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好比是一個幕后,不斷的更新迭代,默默的撐起了半邊天。

人口紅利逐漸吃盡,企業服務成為大勢。C端的各種花樣,只要你能想得到,基本上都被互聯網企業玩了一個遍,致力于技術為中小企業賦能的B端市場還是一片藍海。然而要服務于這個市場,需要技術的錘煉,通過技術讓機器代替人工,讓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革。

最近幾年,技術在互聯網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許多新興技術的變革又會催生出新的市場需求。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工智能有望成為下一個全新的風口。

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

幾多歡喜,幾多愁,互聯網風口的背后,更多的是泡沫。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風過去了,摔死的還是豬。如何在風即將過去的時候,蛻變成一只會飛的豬,這很關鍵。

風口來臨前,需要有預測能力

互聯網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何才能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

可能你需要有極強的預測能力。

當你還在網上提問是否該進入此次風口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晚了。

遠見的人,通過對行業信息,歷史趨勢,資金流動等多個維度的分析,在風口來臨前已經展現出了“往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姿態。預測風口,意味著你可以盡早探索風口的入口,搶占先機,及早布局,甚至通過資源合理分配,主導市場走向。后來者可能連湯都沒得喝。

能做到精準預測的人可謂少之又少,畢竟大部分人只是互聯網過客。

風口來臨時,需要有甄別能力

對于風口,在帶來機遇的同時,更多的可能是挑戰。每隔幾年,互聯網就會爆發一波所謂的“風口”,這當中有許多是“假風口”,少數是真正有價值的風口。

首先,創業者應當具有甄別的能力,切莫到ALL IN假風口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其次,就算是一個真風口,你也需要合理評估自己的能力。

你的能力,更好比是你進入風口的一個資本,同時也是你創造風口入口的有利保障。同樣一個風口,你可以做上層供應鏈,也可以做底層服務,這取決于你的能力。有時候找準風口的入口比預測風口更重要。

進入風口后,需要舍得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預測了風口,找到了風口的入口,可能也會失敗。

心態很重要,當發現市場的走向跟你有很大的差異時,已經預見失敗的時候 ,不妨選擇適當放棄。

有舍才有得,及時停止,將損失最小化,給自己留存下次再戰風口的資本。

最后很感謝易觀,艾瑞,QuestMobile等提供的數據資料。

 

本文由 @pm_SWolf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老師,馬上2024年了
    能不能把近幾年的再補充更新一下

    來自浙江 回復
  2. 給你點個贊

    回復
  3. 不錯

    來自甘肅 回復
    1. 多多交流!

      回復
  4. 回復
    1. 謝謝!

      回復
  5. 能問下作者,你的數據來源是從哪來的?請教下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不妨看看文章最后一句話?

      來自重慶 回復
    2. 作者的心理活動:又一個SB不看完全部內容的,總有這些看一半的沙雕,好想捶死他! ? ?

      來自廣東 回復
    3. 不敢問 不敢說 ??

      來自重慶 回復
    4. 一般常用的數據來源渠道有:
      Questmobile: http://www.questmobile.com.cn/
      易觀:https://www.analysys.cn/
      艾瑞數據 :http://data.iresearch.com.cn/
      TalkingData(移動觀象臺): http://www.talkingdata.com/
      極光大數據: https://www.jiguang.cn/
      七麥:https://www.qimai.cn/
      App Annie:https://www.appannie.com/cn/
      這些比較全面,當然還有百度指數,人人,36kr等等,都可以參考。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