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互加速帶來的產品變革
應該說是產品變革帶來信息交互加速,反過來,正是由于信息交互的不斷加速,使得今天的產品在幫助人們連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體驗,而這種變化影響著后續產品的發展方向和人們生活的中心。
「信息」這一科學術語,最早出現在哈特萊(R.V.Hartley)于1928年撰寫的《信息傳輸》一文中。大家手機用得爽,移動互聯網依賴的現代通信技術理論基礎,則要感謝我的祖師爺香農。
今天這一篇,不是來做科普(我也做不了科普),是觀察到2015年直播產品涌現,讓我覺得這種形態的產品與前浪們有著奇怪的聯系,游戲直播、演唱會直播、講課直播,甚至吃飯直播這么無聊的事都能吸引很多人關注,這背后到底是有些什么樣的東西在「作祟」呢。由此想到可以從通信發展歷史中,去看看作為主要信息交互載體的「產品」是如何變革的。
1.信件
人類有了語言和文字便產生了通信,信件是最早的通信產品,伴隨人類文明數千年發展。古巴比倫的國王用泥巴和成大泥團,刻上文字內容,再用濕土包裹曬干后由特使送交各地總督(突然想到杰倫的《愛在西元前》)。還有公元前3000年,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岸的亞述人和尼羅河邊的埃及人,采用泥版信裝在泥制的外套內,這泥制的外套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信封。
信件的物體特征,決定它非常依賴于傳送形式,通過信件來進行的信息交互速度,基本與人類交通發展速度相契。
在書信年代,有人給你來信,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很多人小時候估計還交過「筆友」(暴露年紀了)…眾多古代經典書文都有名人「家書」的形式,木心先生的詩歌《從前慢》則是對書信年代的一個優美注記。
美歸美,但信件在時間上滯后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基本在很「冷凍」的狀態。
2.電報
工業革命帶來了「電報」,1835年,美國人莫爾斯經過3年的鉆研之后,第一臺電報機問世,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斷」來組合表達文字信息,這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好玩的是,莫爾斯其實是個畫家,感興趣的可以去閱讀他發明電報機的過程。
很多人估計都沒見過電報機長什么樣子,用起來「滴滴滴」的,不是打車那個滴滴。
傳播用上「電」,信息交互速度陡然提升,雖然還受著線路長度的制約,比起以前國內掛號平信至少走上7天,國際的15天到一個月,已經是顛覆了。人們之間的文字通信時間可以縮短到分分鐘,開始有一些融化。
3.電話
「電話之父」的頭銜爭論至今未休,但不影響這個偉大的發明對文明產生一波又一波的影響。1860年,意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Antonio Meucci),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的電話發明,并在紐約的意大利語報紙上發表了關于這項發明的介紹。隨后便是大名鼎鼎的貝爾重新「發明」了可用電話(一百多年后,有個叫喬布斯的,也干了這事),創建貝爾電話公司(今日AT&T的前身)。
隨后1958年,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移動電話,據說這玩意兒當時有3公斤重,由于全套設備成本過高,沒有推廣開來。到了1973年,我們都知道的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基本就是我們今天手機的「太祖」。
電話對信息交互的革命意義在于,第一次把人們遠距離的通信,通過聲音維度,拉到了實時狀態。這已經有點直播產品的雛形意味,信息有了一定「溫度」。
4.網絡
網絡太復雜,要給大眾普及、吸引投資人和政策制定者理解,需要更簡明的闡釋。互聯網理論家們把它歸納成一個簡單概念——連接,人與人的連接,人與信息的連接, 物與物的連接(冠之以物聯網),萬物皆可連接。
網絡在電話聲音的基礎上,加入畫面,網速的極大提升后,建立起的連接是實現的,幾乎給人站在面前的感受。
直播,即為實時連接,另一方的信息狀態同步在你面前變化,這樣的「信息交互體驗」是前所未有的沖擊,因為這種信息是「熱」的,交互在不停進行,頃刻間俘獲了用戶的全部注意力。
一旦建立起這種連接,雙方通過時間維度的同處,產生生活同處的錯覺,又在一定程度上把空間維度的距離感縮小,現實感增強。
分子動理論的觀點,溫度越高,速度越高,內能越大。類似的,信息在這種加速交互中,能量越來越大,人們要處理這么巨大的能量,自然會消費更多更大的肉體與精神力量在產品中。
而通觀過去,人們接觸的社會主流通信產品,在把這種信息交互不斷提速,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作為信息中樞,它是提速的最大源頭,自然選擇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中心(低頭族也是沒辦法呀)。
為什么說VR會是下一個未來,從這個角度也許就能解釋得通了。沉浸式產品中,用戶的全部信息交互都被系統接管,其他信息樞紐,強勢如手機,可能都很難搶得過它。而一旦成為最大的信息交互樞紐,占據到人們更多的肉體與精神力,人的生活中心則自然會轉移到VR上來。
本文由 @楊夏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