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眼中的應用另一端是什么?

0 評論 8549 瀏覽 56 收藏 10 分鐘

應用功能強大、易學易用,隨著移動設備如雨后春筍之勢興起,應用更是迎來了全盛時期。但任何事物的發(fā)展總會遇到障礙——處理復雜任務時,用戶須在不同應用間切換,前后甚至要操作數(shù)次,這給應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其實完全不必大費周折——如果我們單單將應用看作是服務供應商的話,就能獲得不少新思路。

應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簡單易用擴展性強

這些均是應用幫助系統(tǒng)擴展的鮮明例證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頂盒和智能手表上,應用無處不在,就連臺式電腦也經歷了應用的重生——雖然可安裝應用的歷史并不短,但如今時代不同了,人們對于臺式電腦應用的期待幾乎跟智能手機一樣高了,要求能方便地找到、購買、安裝和使用這些應用。

應用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靠得不單單是取巧的營銷策略和利益為導向的商業(yè)模式,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應用已經成為便捷和擴展性的代名詞。由于移動設備上的應用本就用于在不同環(huán)境和情境下高效準確地處理任務,因此設計師和工程師應盡量避免紛繁復雜的用戶界面。設計得當?shù)膽猛ǔS兄逦哪繕耍浞至私庾约悍輧鹊娜蝿?,菜單和用戶界面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一團糟的狀況。

同時,不論是用戶還是客戶都早已明白,系統(tǒng)完全能借助應用得以充分擴展,如果把主屏幕拿給用戶,問一問怎么來擴展系統(tǒng),答案總會是:安裝更多應用。

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或太費周折的話,就太讓人失望了。假設一個系統(tǒng)只有5個應用,每個應用的菜單、子菜單都及其復雜,這只會讓人無所適從——應用本來就應該是精致而靈敏的。

應用開發(fā):各自為營不可取

當然了,應用多多少少都會有局限,比如在處理復雜任務時,用戶不得不又點又劃地在應用之間頻繁切換,無法高效、集中地完成操作??偸潜淮驍嘧屓擞置曰笥謵阑稹T谟⑽睦?,“app thrashing”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xiàn)象的。

Facebook的Messenger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用戶不得不安裝其他軟件才能給好友發(fā)送信息,這種Messenger和Facebook主應用之間的低效切換讓后者的核心功大打折扣,于是一些用戶開始尋找其他更方便的替代品,這對Facebook可不是好消息。

應用的另外一個局限是數(shù)據(jù)庫。一般情況下,應用只在一種數(shù)據(jù)上運行(如頁面、圖片、聯(lián)系方式和電子郵件)。如果一個應用要參考另一個的數(shù)據(jù),或者兩個應用在一組數(shù)據(jù)上運行,就有點兒麻煩了——多多不一定益善,應用太多,協(xié)調起來就很麻煩。

應用可以通過提供更多功能來解決這一問題,但代價是核心功能大大減弱,易用性也會變差。我倒喜歡把應用看做是一塊一塊基礎元素,能輕而易舉用來組合成更為宏大的結構。如果應用系統(tǒng)變得像樂高積木那樣,那么成長的過程就是可持續(xù)的。

我們眼中的應用另一端是什么?

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Paul Adams曾在“Inside Intercom”博客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他對應用的愿景——在某些具體的情境下,應用仍將是互動的主要載體。但越來越常見到一些應用的功能界面在其他應用上呈現(xiàn),雖然聽起來很抽象,但我們已經在當今的移動操作系統(tǒng)中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Android和iOS應用以發(fā)揮各自的核心功能為主,但同時也為其他應用提供服務。拿密碼管理器舉例:如果要在網頁瀏覽器里登陸某個網站或獲取服務,只需打開密碼管理器,直接選擇賬戶和密碼填寫即可,根本不用退出當前的應用。曾經那些手忙腳亂在兩個應用之間前后切換、復制粘貼的尷尬時代已成為了歷史。

一個應用啟動另一個:在網頁上填寫登錄信息(iOS)

同樣的機制也適用于應用之間的數(shù)據(jù)轉移。還是拿網頁瀏覽器舉例——直接在Instapaper(一種保存網頁以稍后閱讀的服務)和印象筆記里儲存網頁內容更簡單,還可以自選筆記本,添加標簽——全程操作不必離開當前頁面,只有需要進一步編輯或對筆記做注釋時再切換到印象筆記。

應用“轉發(fā)”數(shù)據(jù):用印象筆記保存網站內容(Android)

為任務鏈添加應用

再舉一個相似,但更有說服力的例子:通過郵件或信息發(fā)送照片時,該應用里會出現(xiàn)一個對話框,看似是其中的某個功能在管理照片,而用戶完全不必離開當前應用界面就能成功發(fā)送照片。

相片應用中的郵件窗口(iOS)

最后一個例子:在一個應用中進入某個鏈接時,iOS9狀態(tài)欄里那些便捷的文字按鈕就會適時出現(xiàn)。如果點擊郵件中的鏈接,會啟動瀏覽器,然后顯示頁面。輕輕再點一下就會返回到郵件應用中。雖然仍需要在應用之間切換,但無需經過主屏或顯示“在運行的應用”的屏幕,過程更加嚴絲合縫,一氣呵成。

簡單一個按鈕即可完成應用切換(iOS)

這樣的機制有助于將應用靈活地添加到任務鏈里,這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避免應用切換造成的中斷,好讓用戶專注于當前的任務。

App功能:在需要時適時出現(xiàn)

隨處都能享受的應用服務不禁讓人熱血沸騰。當前的移動操作系統(tǒng)提供交互式通知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比如想回復短信的話,可以把信息拖下來,在隨后顯示的文本框里即刻鍵入信息就好;還可以直接在通知流里快速添加生日提醒,或記錄今天的開支,完全不用打開記賬應用。

通知流中的應用服務:直接回復消息(Android、iOS)

不僅僅是移動操作系統(tǒng)改變了我們使用應用的方式,實際上這些應用連接模式也可以用于桌面和網頁應用。我個人而言,是越來越習慣用它們來分解多步驟工作流等紛繁復雜的界面了。

應用將繼續(xù)改變用戶界面

盡管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但新的應用總會層出不窮。為解決某個問題而專門開發(fā)應用的理念勢必能催生出設計精良、有理有據(jù)的優(yōu)秀界面。如果做得夠細致,那么提供清晰、有重點的良好用戶體驗將不再是難事。

應用之間開始為彼此提供服務,讓自己的界面出現(xiàn)在其他應用里。目前我們已經通過其他應用或通知流體會到了這一模式的巨大優(yōu)勢,不過多數(shù)情況下都沒有意識到罷了。這種新模式將繼續(xù)發(fā)展,而且已經開始將復雜系統(tǒng)的繁瑣工作流轉化為愉悅的用戶體驗了。

 

翻譯@張新慧 ? ? ?來源@CSDN

原文鏈接:No More Isolation: Why Apps Cooperate More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