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內容付費的時代離我們有多遠 ?
2009年,美國著名的互聯網雜志《連線》總編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費》一書中詳細講述了互聯網的免費:“當一種互聯網軟件以趨近于零的生產成本和同樣趨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達海量用戶的時候,它的價格自然也可以趨近于零?!倍@兩年以小米和360模式為代表的一批互聯網創新企業中,免費模式也依舊是基礎,周鴻祎甚至在《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一書中提出了智能硬件免費的論斷。
免費模式也許會一直適合B2C模式的互聯網創新企業,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以內容為核心(比如視頻、音樂和文字等)的平臺,這一年卻在不斷的尋求向用戶付費模式的轉型。究其根本,以內容為核心的平臺,本質上是C2C(content Creator to Customer),即內容的生產者面型消費者的服務,只有用戶付費模式才能較好的平衡內容生產者、平臺和用戶之間的長期利益關系。
面對已經習慣了免費模式的用戶而言,全民內容付費的時代是否遙不可及?
走在前線的爆款IP
15年7月份,《盜墓筆記》會員差異化排播模式上線,由于必須是“愛奇藝VIP會員”才能觀看全集,短時間內蜂擁而至的會員粉絲用戶充值甚至導致愛奇藝服務器出現宕機,愛奇藝也順勢提出“大蘋果樹模型”生態,即實現同一內容IP下的多種商業模式,包括廣告、收費、電影、動漫、電商、游戲等衍生生態鏈。以此為序幕,2015年的IP改編劇的發展勢如破竹,第三方視頻行業在資本的持續推動下,由原來粗放的付費墻方式,轉變為以IP為核心的內容孵化、運營的方式,新的付費模式蠢蠢欲動。
在騰訊發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視頻消費報告》中可以看到,盡管目前網絡視頻用戶的付費習慣還不算太高(近1/5左右)。但考慮到網絡視頻在國內的滲透率已經較高,且在排除付費用戶后,有63.9%的用戶稱可以接受每個月20元以下的消費,這或許意味著,網絡視頻離全民付費的時代不遠了。
全民內容付費商業模式的“試水”
正如“免費”概念的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在書中所言,“林林總總的免費歸根結底都表現為同一實質——讓錢在不同的產品之間、人之間、現在和未來之間、不與錢打交道的市場和回到金錢市場之間轉移?!逼鋵嵏顿M模式也是如此,我們這一代互聯網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免費,但也習慣去尋找“更有價值”的事情。
這意味著要讓用戶為內容付費,還必須契合用戶和內容本身的“價值觀”,為此內容平臺的“良辰”們可謂是絞盡腦汁。比如,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打賞”功能,這種“先閱讀后付費”的模式,便是在付費閱讀難以推廣下的一種試水,待用戶習慣為自己認為值得的文章打賞后,全民付費閱讀便順理成章。而在版權相對重視的音樂領域,QQ音樂也開始了在線試聽免費、下載需付費的折中模式,推進用戶付費模式的前進。
內容標準化和可量化
內容能夠標準化和可量化,則是讓用戶進行付費的基礎。如視頻、音樂這類服務,內容的輸出形式相對標準化,用戶對自己即將消費的內容有較為標準的預期,如一部電影、或一首歌的時長、質量等等。而類似百度文庫、知乎和當前熱門的互聯網教育行業企業,因為平臺本身的屬性或者用戶對平臺內容缺乏預期得等原因,如何將內容往標準化和可量化方向推進,減少用戶對內容價值的標準化認知和付費的學習成本,則直接決定了這類互聯網企業能否形成可持續運營的付費模式。
寫在最后
“免費模式”的說法,本身就是從企業戰略的維度創造出來的一種商業模式。正如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2015》中所闡述的那樣,大流量和性價比的商業模式正在成為傳統,未來的一切交易會不會都是社交,暫且劃個問號。
但當網絡內容漸漸變得乏味時,用戶對高質內容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于內容而言,如果硬要在付費和免費但內容本身質量不一中取其一的話,我PAY ?!
注:本文的“內容”實際上包含了部分“泛內容”的概念。如在線教育,這類企業以內容為主,包括在線視頻、語音和文字的內容服務,但也可能包含在線支持等等服務類的產品。
#專欄作家#
蘭色拉面(微信:lanselami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城市服務、互聯網+和智能硬件,對市民融合服務、移動進銷存、物聯網和支付 POS有一定的淺見。歡迎互聯網愛好者們一起交流探討。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