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問每周精選】第83期:微博如果取消點贊數展示,是否更好呢?
最近instagram宣布實行隱藏點贊數,那么對于中國的ins——微博,現在數據造假已經很明顯了,一個明星會有10億的點贊,粉絲做數據也要累吐,為此,我們在天天問討論了這個問題,enjoy~
問題
微博如果取消點贊數展示,是否更好呢?@問多多
描述如下
最近instagram宣布實行隱藏點贊數功能,不管是一個贊,還是一百萬個贊,通通隱藏成一個“others”!
被問到ins為什么這么改的時候,他們說想借此表明,發Ins的初心并不是勾心斗角的比贊數誰多,而是真誠的分享自己生活的。
那么你覺得對于微博,以及一些其他的社交軟件(如QQ之類),取消點贊數展示是否更好呢?
(注意:只是隱藏點贊數展示,實則還是可以為對方點贊,對方可以收到,只是在前臺無數量展示)
精選回復@張宇
在我看來取消點贊數展示,利弊皆有。
但個人更傾向于保留點贊顯示功能,用戶的需求無窮無盡且不盡相同,故此微博的操作更多的應是自身的發展方向決定。
- 點贊功能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添加了一個橋梁,相對于轉發和評論點贊則是更為簡單且低成本的操作,故此點贊則有利于用戶之間的互動,也是其他消費者分辨內容價值的直觀感受,取消點贊的顯示讓互動的門檻提高也提高了用戶篩選優質內容的門檻對于平臺的活躍或許有一定傷害。
- 人們社交的目的很難逃出他人眼光的束縛,別人的關注就好像**一般吸引著他們不斷產出吸引他人的內容。而取消點贊的顯示他們的虛榮心很難滿足或許會減少對于內容創作的熱情。
- 平臺來說也會少了很多關于點贊而運營的活動。綜上,取消點贊展示會有諸多問題產生我認為不會更好。
精選回復@阿嘯啊啊啊
首先拋出觀點:不會更好,取消點贊數會削弱微博的話題性。
接下來從3個方面進行討論:產品定位,用戶需求,商業模式。
(1)產品定位
Instagram和微博的產品定位是不一樣的,咱們來看看他們各自的slogan。
Instagram:capture and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微博: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
這2款國民級應用的slogan還是有講究的,Instagram落腳在“worlds moments”,而微博在于”新鮮事“。
這2個名詞是有屬性上的差別的。Instagram雖然有照片、短視頻和描述文字作為信息載體,但它的信息在時間維度上仍然是一種靜態的、離散的。微博雖然信息載體不斷演變豐滿,但是它的話題性一直沒變。從開始的時政討論到現在的娛樂討論(主流來看),話題在時間維度上是具有延續性的。
微博的話題對趨勢的形成、態度的表達具有核心依賴性,而點贊數對以上兩者的貢獻度不小,取消了點贊數是和現如今微博的產品定位背道而馳的。事實證據:微博新加入的“態度”功能,這就是對態度表達的進一步細分,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微博的話題性。
(2)用戶需求
我們來看看如今微博影響力:新出了爆款劇,宅宅們熱火朝天地討論劇情,預測走向,甚至還要給編劇寄刀片;idol出新歌了,粉絲就會研究怎么增加自家idol的人氣;美國要加征關稅了,國民紛紛上微博聲援祖國……
咱微博用戶(此處指內容、觀點輸出者)是要上來干事兒談事兒的,還要看看多少人和我的意志一樣,誰能和我一起行動,你不讓勞資看點贊數算咋回事兒啊小老弟,逼著你哥出走去今日頭條???
(3)商業模式
微博的話題性給微博帶來的巨大的流量,前段時間蔡徐坤和周杰倫粉絲大戰的戰火不僅將微博燒的寸草不生,甚至將戰火燒到了微博之外,引起了一些娛樂之外的社會討論,大大提高了微博的影響力。影響力帶來用戶,用戶帶來流量,而身處這個時代,流量就是營收了。
最后做個總結:Instagram和微博的定位差異性比較大,取消點贊數這個舉措并不適用于微博,也不會使微博變得更好。
精選回復@努力轉產品的順順順
從大多數人行為尤其是微博利益來說,保留點贊更好。
(1)刷微博的普通用戶對點贊的需求
普通用戶分非?;钴S的idol用戶和我們這種刷刷微博、發發微博的人。那些idol用戶為了給他們喜歡的idol打榜,轉評贊必然是他們參考的數據,否則他們會失去打榜的數據(參考cxk和我們的杰倫打榜事件)。
而我們這些發發微博、刷刷微博的平臺用戶,發微博其實很希望收到轉評贊,這樣會激起我們內心的成就感和。刷微博看到好看、有深度等內容,點贊意味著表達對他人的認同。這個點贊起到不同用戶之間認同和被認同的紐帶作用,激發我們這些用戶在微博創造內容,互動。
(2)帶節奏的明星或kol需求
明星和kol為什么要在微博搞事情,發微博,帶節奏,制造娛樂?因為高粉絲量和高轉評贊互動數據,意味著明星影響力越大(這也是為什么微博那些cxk們要造數據轉發一個億……)
影響力越大,意味著他們的商業價值越高,然后就可以大量接品牌廣告,微博發發廣告什么的。所以為什么某些流量明星,平時發微博就幾千的轉評贊,一接到品牌爸爸的廣告微博,一下子幾萬幾十萬轉評贊。(本人圍觀發現)
(3)微博官方需求:微博的絕大部分收益來自于廣告,廣告主在微博投放廣告必然以數據為投放效果的參考標準之一。從而廣告投放的轉評贊三個互動數據是廣告投放效果的核心指標。微博就是一個流量平臺,數據越好看,廣告主爸爸們越樂忠于把money給微博。
以上~我把轉評贊帶進去了,沒單獨細分這個贊。因為感覺轉評贊是用戶互動三要素,丟掉一個看起來很奇怪。
精選回復@foowind
這片土地已經不再是當年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土地了。
盤根交錯的都是滿滿的利益,利益輸送就包含這個點贊,現在誰敢站出來說:我敢把你的輸血路線砍斷
一個產品經理?他不敢,也沒這個勇氣;
上頭割韭菜的?為么割韭菜的要憐惜韭菜頭疼不疼這回事?
你告訴他說,不憐惜韭菜頭,后面這里可能沒有優質韭菜可以收割了?,F在老虎都打得了,為什么不敢憐惜一把韭菜?
因為盤子已經端上來了,各大老爺都坐好位置,為這些韭菜買單了……
你不能也不可以,就醬。
精選回復@新鮮又養眼
看目的是什么,如果真的要順應大趨勢去降低無意義數據帶來的無意義社交,那么此舉必然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法。
但是,作為一個社交屬性的產品,日常產品設計目標、運營目標都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用戶討論起來、活躍起來,創造更多的社交行為。
站在用戶這一方來說,參與社交討論,也是想獲得社交價值—-榮譽、地位、商業利益、領域權威、決策權等,如何平衡雙方利益,而不讓社交淪為商業工具,就在于產品是如何定位的,是如何對待這些數字的。
故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 僅內容生產者可見的互動數據,這樣既保護內容生產者發布內容的信心和動力,在內容消費者這一方面,也能保證互動數據不具備引導性,能夠產生真實的內容質量評估數據,類似知乎的收藏功能;
- 多維度的社交榜單建立,讓用戶都不再局限在某一類型的數據榜上,而是通過綜合的數據維度,給到KOL榮譽,也對外輸出高質量的商業價值,比如微博就可以更多的參考明星演員的作品數量、得獎數量、提名數量、流量來推出榜單,各類數據配置權重;
- 內容消費者側,看不到內容互動數據了,用戶的以后消費內容的重心都會轉移到真正自己想看的內容上面,保留評論功能,與真正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互動,平臺方嚴格過濾刷榜性評論;
- 且依然保留點贊、評論、轉發的社交互動行為,在交互上面增加用戶的參與感,比如點贊之后反饋【哎呀,同道中人】等。
精選回復@向日葵詩人keivn
產品的定位不同,微博對標的是twitter,都是媒體平臺。instagram類似于微信的朋友圈,是分享生活的平臺。
點贊功能的作用有一下幾點:
- 點贊數是做內容推薦的一個重要指標,點贊數越多,說明內容的質量高,受用戶的歡迎,平臺會將內容推送給更多的用戶,獲取他們的關注度。
- 刷選,100點贊的內容和10W點贊的內容,它們內容的質量一樣,哪個更容易獲得用戶的點擊呢?毫無疑問是后者,當無數的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用戶只能通過量化的數據指標進行內容的刷選,選出高質量,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 引流,點贊數多的內容能夠獲得用戶的目光和關注度,更能給內容作者和平臺引流,便于打造平臺的KOL,提升自身產品的壁壘。
- 互動,用戶與用戶之間產生點贊的互動,這樣能加深用戶之間的鏈接,增加用戶粘性。
注:因為平臺的推算機制和引流機制,所以存在淘寶刷單,微信刷點贊量&轉發量等手段。這也是淘寶、微博等產品在積極改進的地方,也是至今無法解決的問題,這與人性的貪嗔癡有關。
產品展示點贊數量,無非是第2點、第 3點作用。那為什么微博,B站、知乎等平臺都要展示點贊數量呢,而微信的朋友圈卻不要?
個人認為這與產品的定位有關,微信、B端、知乎等產品它們是陌生人社交產品,它們需要展示點贊的數量幫助用戶刷選內容,給用戶引流等。微信它是熟人社交的產品,朋友圈是生活分享廣場,用戶第一關注發信息的這個人和她的動態,而不是內容本身。例如:我在朋友圈會關注心儀對象每條動態,了解她最近的生活狀態,內容是其次。
精選回復@兔幾
去看了下reddit論壇上大家普遍都是支持ins這樣改的,部分人是嘲諷態度。
回到問題上來,先弄幾個微博用戶畫像,用戶場景瞅瞅(可能不準)
小A是個微博大V,每天就是曬曬自己怎樣吃喝玩樂,再發幾條廣告。**點贊數量沒了,別人看不到我多牛逼了,金主爸爸還會愛我不?不行,發幾個福利博,轉發抽獎,評論抽獎,把這兩個數據弄上去,我還是一樣牛逼。
**是個粉絲,日常為愛豆做數據,太好了,不用費心弄點贊量了,轉為集中進攻超話,評論和轉發。
小C是個路人,哪里有瓜去哪吃,日常就是傻呵呵的刷微博,有罵的一起罵,有樂的一起樂,偶爾自己發個心情博。取消點贊數量有個啥子哦,又不是限制每日瀏覽時間。
綜上,結論是影響不大。
精選回復@奶酪陷阱
取消點贊數,也會有轉發數、評論數、關注數……? ? 全是社交壓力,全是假數據重災區。
精選回復@李白斗酒
支持,以前是專注于流量,現在是流量過剩轉而刺激內需,讓用戶從專注于數據轉回到專注于內容上來。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82期:“罵”一個產品經理,最狠的方式是什么?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81期:人人都說的「互聯網思維」是什么?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80期:只有15秒的抖音視頻,真的利大于弊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77期:為什么菜市場賣水果,水果店不賣蔬菜?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75期: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為什么都不做「連麥看劇」 ?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73期:釘釘一個B端產品,為什么廣告老是針對C端人群呢?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72期:在付費閱讀這件事上,微信團隊想清楚了嗎?
精選問題每周有,歡迎食用~配合回復味道更佳(∩_∩)
本欄目由天天問小編 @Tracy??編輯,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