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要素-打造超級終端
PC和手機兩款超級終端之后,智能硬件的出現帶有歷史使命,其也經歷一波波浪潮,最終還是趴下了,那么塑造一款新時代的“iPhone”就這么難嗎,超級終端遵循哪些規律,如何塑造一款超級終端呢?本文給你解答。
超級終端的底層邏輯
開局先上硬菜——超級終端、超級硬件、超級入口能夠成長起來的的底層邏輯,我概況為四要素。
四要素
(1)足夠的存量內容基礎:當前各種終端上,有一定數量高質量的公域內容作為基礎;
(2)新終端可以分發高質量存量內容;新終端與現有終端通過功能重疊,新終端能分發當前高質量的存量內容,用于吸引早期用戶。比如智能手機引入互聯網內容,使內容移動化,再也不用在床上,電腦桌180度旋轉看片兒了;
(3)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比如智能手機APP與APP內的內容。WAP時代,絕對不會出現今天這么豐富的互聯網應用,你絕對不可能在地址欄完成打車、外賣服務,更不可能完成支付行為。
(4)新終端能作為獨立計算平臺;比如智能手機ios和Android,均具備本地計算能力和遠程計算能力。另外傳感輸入——攝像頭、光強度、距離傳感器、等sensor讓信息量更加豐富。不斷增加的信息量、不斷增強的本地處理能力、不斷增強的云端對接能力。人類數字化進程中,手機發展為“體外的人體器官”。
上面四條,無法滿足任意一條,均無法長存。比如筆者不看好,但是大熱的智能音箱,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內容”方面明顯無力,“獨立平臺”有待商榷,所以此產品形態應該很快會被替代或消亡。
孵化模型
本文,我把上面四個要素,定義為孵化模型。
凡是具備條件的,任意新終端或在售終端,也可套用這個孵化模型,以判斷在其生命周期中,其能成長到什么程度。
符合此模型的產品,如果產品方法論上不出太大問題,均有很大潛力發展為超級終端。
繞不開的iPhone
iPhone的定義
開山鼻祖喬老師對iPhone的定義,可見奧秘。
iPhone = ipod + phone + internet
將復雜的新事物,通過拆分和關聯,套用舊模型,引出新事物。是最容易讓大眾接受的。
孵化模型套用iPhone
iPhone = ipod + phone + internet這個公式中,三個舊模型,均是在分發現有內容。
- “足夠的存量內容基礎”已經準備好,并且還在平緩增長。
- 新的終端具備分發存量內容的能力。具備里第二條“新終端可以分發高質量存量內容”。
- 增加APP store之后,ios本身和氣APP均具備第三條能力“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
- 隨著處理器性能的不斷增強、cloud和Siri的引入,iPhone已經不折不扣的符合第四條“新終端能作為獨立計算平臺”。
所以iPhone持續這么長生命周期,完全不出意外。如果新的終端,無法以合適的形態出現,舊的終端一直會被強依賴,而無法被替代。
iPhone 如何順產
現有內容已經準備好,既有終端對既有內容的分發,達到瓶頸,無法越級增長。05年之后,PC互聯網在消費領域,已經沒有明顯的變化,此時遭遇到了瓶頸期。摩托羅拉隕落,三星未崛起,以Nokia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領域,Symbian系統臃腫,機海戰術增長乏力,交互方式蹩足,wap無法重度入口,java應用受限。故此時符合新硬件應該出現的天時。
地利人和方面:請參考iPhone一代價格和主流高端手機價格差價,以及經過調教的蘋果設計團隊,此時處在能力的巔峰時期。
iPhone的出現并非偶然,即使沒有喬布斯這般的大師之手,通過時代的力量,在產品上面更替,也會出現替代產物,終結功能機(弱智能機)時代。只是時間會晚點出現。大師之手只是將時代更快的呈現在大眾眼前,可遇不可求。
iPhone如何死亡
那iPhone死亡的邏輯是什么呢,咱們大膽預測:
- 情況一:此平臺,不會徹底死亡,會淪為生產力平臺,比如PC平臺;
- 情況二:此平臺,存量內容無法支撐起龐大用戶對海量內容的訴求,會被新的終端平臺分流和替代,然后迅速隕落;
- 情況三:持續繁榮?!不可能!難道活成老妖精不成嗎,成為超級終端之后,還有一套模型約束呢!
產品形態分析
套用孵化模型,我們來簡單分析下過往產品,是否孵化模型足夠嚴謹。預測一下未來產品,是否足夠大的成長空間。
PC
不談了,完美滿足。
手機
不談了,完美滿足。
Pad
手機和便攜PC對其的產品功能的覆蓋,以及無法滿足第三條——“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自身內容的不足,注定無法長存。喬老師跳出來,不往生產力工具上靠,而往娛樂領域靠近,估計能多活兩代。
筆者認為,PC是生產力工具,智能機是綜合處理平臺,而缺失一個獨立的娛樂工具。iPad發布會,老喬均是窩在沙發展示產品。
VR
第二條“新終端可以分發高質量存量內容”,便無法滿足;
第三條“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更是高成本的,甚至只有專業團隊才能生存出內容。
所以短期內,此產品已經是判了死刑了。
AR
與VR產品有差異,但是邏輯想通,只能夭折。
手環
第二條“新終端可以分發高質量存量內容”,分發的內容,不具備高質量;
第三條“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能產生新內容,部分內容有價值,比如健康信息。
第四條“新終端能作為獨立計算平臺”,獨立平臺有點遠,電池技術,無法突破,還是穿個形態吧。
所以手邊只能階段性存在。雖然現在小米手環很熱,但是一切都是表象,估計小米也會很快承認,手環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手表
第一條“足夠的存量內容基礎”當然毫無疑問,web端和移動端,均存在很多高價值內容;
第二條“新終端可以分發高質量存量內容”,分發的內容,不具備非常高質量,但是比手環強很多,可以WiFi和eSIM訪問網絡,分發重內容,比如流媒體內容;
第三條“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新的運動信息、位置信息、健康信息,新內容現在并未快速海量生產出來,但是其有產品形態合適的話,具備這種潛力;
第四條“新終端能作為獨立計算平臺”,手表的產品形態,注定讓其會成為手機外的輔助隨身終端。
由于缺失大師之手,所以手表產品,只能靠時代推進,去迭代。從長周期和產品形態來看,手表類產品現在還處在早期,剛剛開始獨立通過esim訪問網絡和獨立的app store,意味著其為獨立的產品形態,后面想象力還很大。
智能音箱
第三條“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無法滿足,無法產生新的內容,只是當前移動端和web端內容的分發,(什么?移動公司的智能音箱能打電話?都9012年了,還抱這種幻想呢?。?/p>
所以此類形態的產品,現在應該出在成熟期,筆者預測,很快會進入快速衰退期。
TWS耳機
真無線耳機,最熱的莫過于airpods。大陸臺灣各種廠家的跟隨,當前已經白熱化,雖然產品形態只有兩代,但是已經出現迭代無力。
簡單分析如下:第三條“新終端能快速產生、高質量的、獨有的、海量內容”,無法滿足,直接死刑。
這種產品形態最多活到第三代(第三代也是為了收割)。底層科技再發展10年,估計其產品可能能活過來,其能覆蓋很多隨身穿戴終端的功能。
TNT
乖,別吵!
尾巴
本文整理出超級終端必備的四要素,也就是孵化模型。只能作為宏觀判斷和宏觀引導。產品版本迭代中,產品的體驗和設計均是實實在在的方法論,這些細微之處,就需要結合當前各種因素去做考慮。
宏觀有模型引導,執行有方法論指導,即使沒大師之手,也能通過迭代,去塑造超級終端!
本文由 @?空文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