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軟文橫行,罪魁禍首到底是?

15 評論 24093 瀏覽 361 收藏 18 分鐘

知乎近幾個月出了兩件大事,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件是芝士就是力量對接軟文的幾個『大 V』的扒皮,牽扯出了大批知名大 V;另一件是『二十四幀事件』,組團營銷的許多『大 V』被封號。

我有個判斷:這次所謂『大 V』之間的扒皮,連同之前『二十四幀事件』,都會成為知乎發展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這不是簡單的幾次鬧劇,而是知乎在商業化方面的無作為導致的必然惡果。如果知乎衰敗,那它們就是最初的預告;如果知乎涅槃,那它們就是會讓知乎反省的挫折。

一般知乎的熱點我都不愛湊熱鬧,但這次有些事情涉及我的專業領域,我還是挺有興趣來跟大家探討一下的。

這是我的觀點:

1. 知乎確實到處都是軟文,但造成軟文橫行知乎負有責任。

我在認識一些所謂『大 V』和在知乎做營銷的朋友之前,也無法想象,知乎上軟文覆蓋率居然有那么恐怖。你看到每個提到具體品牌的商品,的確都能有懷疑的底氣。

我在粉絲破萬以及贊同數破 5 萬的時候,基本每隔幾天都會收到私信。『劉先生,我們是 XX 公司的,想跟您合作。能具體聊聊嗎?』

因為好奇加了他們好友,也聊過幾次合作意向。不過大概是接觸我的公關公司 level 還不夠,他們給的案子都太 low,我根本不會為了幾千塊錢就毀了我知乎賬號的牌子,想都沒想過要接。

半年前我也很瞧不起在知乎寫軟文的。就跟大家說的一樣,你這不是江湖騙子的伎倆嗎?要打廣告不能光明正大地打嗎?或者你要導流到微信公眾號、微博上去,再賺你的錢,不行嗎?

我們先看『最友好』的方式,如果在知乎上導流,會怎么樣。

這是我一個經常貼二維碼的朋友答案下的評論:

filehelper_1453788949391_49

而且我不止一個朋友都說過,只要他們貼二維碼,那個答案是一定會被罵的。有人會追著私信來罵。

那如果在知乎做硬廣呢?都不敢想。很多人說,『你們怎么不跟張公子一樣堂堂正正地寫是廣告呢 blablabla』,試問知乎有幾個人可以像他那樣舉國粉絲、威望甚高。你要敢噴張公子,全知乎的妹子都跟你沒完。

對于強行植入廣告的行為我到現在也還不齒,但關鍵問題其實在于:在知乎做硬廣、做導流,都是很難很難的。當你做硬廣、做導流時,大批高冷的看客都會給你點沒有幫助和反對,還附帶大量罵街的私信,說你玷污了純潔的知乎。一旦其中有個所謂『大 V』,你這篇答案就算廢了。

最夸張的一次,很害怕被罵的我,不敢做硬廣、也不敢貼二維碼,有次心血來潮覺得我不發廣告,要打賞總可以吧,于是特別特別小心翼翼在最后一句寫了『說完了,如果幫到了你,歡迎打賞,支付寶:XXXXX』。結果呢:

filehelper_1453788964032_31

我累計在產品經理領域寫了 16 個回答,幫到了不止十萬人,然后要幾塊錢的打賞,被指責沒有知乎風和給人感覺不好。(對了,在一周內,我的答案有 2000 個贊、2000 個收藏、100000 的瀏覽,以及累計 15 元的打賞。于是我改掉了這句話。)

所以我們撇開那些利欲熏心的段子手把黑說成白把白說成黑這種情況(最近幾個月被曝光的那些營銷段子手大多的確是這樣),就只看剩下的大批大批的想所謂『干干凈凈在知乎賺錢』的寫手,他們其實也不得已,只能寫軟文。

糟糕的是,這種狀況和大家的認知之所以是這樣,正是知乎官方在主導的。知乎嚴厲打擊幾乎所有廣告行為、斬斷了所有可以產生交易的環節,即便是想打賞、想付費轉載這種正常行為,流程都會很繁瑣。并且,知乎會在各種場合表達自己想做一個單純、高逼格、有情懷社區的愿望。

那么問題來了:知乎就不能只做個純潔的知識分享社區嗎?干嘛非得跟錢扯上關系?

2. 只強調版權解決不了問題。

這里可能要探討一些看似有點空的道理,我前幾天剛寫過一篇答案:為什么說「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 – 劉飛的回答

免費的確是趨勢,因為可復制性太強了,你寫的段子分分鐘就上了知乎大神的熱門帖,你編的故事只要夠好第二天微信朋友圈就流傳著十幾個出處的文章了。

維護作者權益、重視版權、提高大家的姿勢水平,自然是要做的。但把寶押在這件事身上,就相當于阻止免費和可復制的內容大行其道的趨勢。另外,很尷尬的是,這件事從道理上來說沒問題,但技術上來說,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就不提知乎剛上的防抄襲禁止復制的雞肋功能了……是那些網絡小說網站遠古時期就用過然而根本不奏效的方法。參見:jingyan.baidu.com/artic

怎么樣從那些抄襲者們手里搶回話語權,才是更重要的。只有把粉絲們、讀者們吸引到知乎原作者這里、吸引到知乎這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能給作者產生最大收益(不僅是錢)。

這是第一方面:信息的免費和被復制是趨勢,強調版權不是解決辦法。

另外,從更宏觀的視角上來說,付費給創作者是很自然的。在知乎追求純粹分享的精神樂趣的人很少,他們也不會成為大多數。付費是刺激創作者的最直接辦法,也是讓他們愿意寫更有價值答案的最直接辦法。換句話說,知乎作為成熟的商業產品,必須要經過讓創作者在經濟上受益這條路,不然就只能成為小眾產品,沒有多少人愿意無償在平臺上分享和創新。

受益的途徑有很多,建立在閱讀免費的基礎上,目前最現實的就是打賞和付費轉載。在未來,可以有更多嘗試。但根本上,必須是創作者受益,而不是讀者受益或者平臺受益,這才是內容導向的產品的未來。

作為內容導向的產品,不在內容和創作者上用心,讓創作者更爽從而讓內容更棒,而是想各種辦法玩產品的花樣,是沒有意義的。就跟做團購不牢牢抓住核心的商家和團購內容的高品質一樣,跟做 O2O 不好好討論手藝人、服務者以及他們提供的服務質量一樣,沒有意義。

這是第二方面:創作者的受益是趨勢,強調版權不是解決辦法。

3. 知乎在商業化道路上的扭扭捏捏。

很奇怪的是,知乎明明是創新工場最好的項目,卻在商業化的道路上畏手畏腳。我不是特別懂一個社區尤其是要賺錢的社區保持純潔的意義在哪,尤其是這個純潔明顯是不平衡地傾向于提問者、讀者,而不是創作者的。

知乎在高逼格和高流量的選擇上一向舉棋不定,總給人有賊心沒賊膽的感覺。早年只允許實名注冊、審核管理都嚴格,逼格高,但都是小圈子交流;后來狠心放開了搞,整得到處是段子手和偽專家,也有點尷尬;為了壓制他們,管控上又嚴格了些,封號也比較狠;同時呢,又把段子、故事和冷知識合集做成知乎日報,成了裝機必備;明明是很好的變現手段,卻硬是不加廣告,很久之后才扭扭捏捏上了一個『這里是廣告』欄目,以示逼格。但你上面就是沒什么逼格的『瞎扯』欄目啊,干嘛非死要這一點面子不加點更硬的廣告呢?不做點好的合作推廣項目呢?不弄些有價值的變現功能呢?

這還是知乎商業化最成功的產品。之前的電子和實體出版物連作者都養活不起,更別提養活平臺。你說賣看山老師的周邊?別鬧,乖。

說到這里,還得吐槽知乎的內容運營能力。有個很簡單的例子,無數人都說過,知乎在微博上明明有藍 V 的號,卻怎么就比不過知乎大神呢?他比你多什么呢?

知乎現在很像當年的豆瓣,一味地維護自己高逼格的形象氣質(并覺得這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后嘗試些有逼格沒用戶的產品,不在自己有價值的方面努力,錯事良機。

我一個從豆瓣離職的朋友說,他是最早一批產品經理之一,眼睜睜看著豆瓣錯失了做內容產品的良機。電影、音樂、讀書,每一個都是億級市場,但豆瓣現在呢,還是個盈利千萬級的公司,現在隨便哪個創業團隊的融資額不都能把他輕松秒殺。知乎現在把控著數量雄厚的讀者和作者,卻像豆瓣一樣始終在講情懷。

微信在公眾號和朋友圈方面的舉措值得借鑒,他們也很有節制、很有逼格、注重版權,但同時他們也開放給大家通過信息分享來獲益的途徑。微信打擊所有知乎在打擊的東西(盜版、惡意營銷、非法內容),但還提倡知乎不提倡的東西(個人品牌建立、病毒傳播、廣告、打賞、非惡意的營銷),這讓微信一躍成了國內網絡營銷的主陣地,沒有微信號什么都不要談。

這拉低了微信的逼格嗎?也沒有吧。作為平臺本就不應該站隊,把自己定義和限制為逼格如何的平臺。你是營銷號也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給自己打品牌也好,是無聊的少男少女來社交也好,是免費分享知識的也好,是有償出售自己知識的也好,我干嘛要限制你?既然是包羅萬象的問答平臺,大家各取所需不好嗎?

哦,你說知乎也許本來就是要做個理想主義的知識分享產品啊,造福大家,不是想太商業化。

來,看這個:

商業邏輯千百年來是有需要被尊重的地方的。

你得尊重商業,很多人是不尊重商業的,可能在產品上想得很多,但是你不能一點商業都不懂,天天想著到了某一天天上掉餡餅下來,就自然水到渠成了,這是不可能的。

這是 @周源 說的。

4. 我的建議。

套用我剛開始提到的答案里的幾個特性,我覺得可以有很多方向可以嘗試:

  1. 這里有最新最全的內容,抄襲者們時效性差
  2. 這里有作者跟你互動和交流,抄襲者們做不到
  3. 這里的作者可以供你打賞和正規途徑的付費轉載,抄襲者們不能
  4. 這里甚至可以付費讓作者給你提供幫助,抄襲者們不能
  5. 這里的信息流更專業、更個性化,抄襲們也可以,但有難度

這只是臨時想到的部分。其中大概只有第一條知乎能夠做到,還是在知乎的搜索被搜狗改造得真正能給人類使用了之后。

第二條現在知乎做得很不好,與作者溝通的成本高,熱門評論是最近才上的,私信的體驗也特別差。另外,鑒于剛才提到的知乎的高冷氣質,大部分人不會填寫太多個人信息和聯系方式,個人資料一欄里都滿滿的天涯風格。更重要的是,知乎很難打造個人品牌:你到一個人的主頁,除了翻閱大量他寫過的答案,是很難了解到他是什么人。嗯,即使他寫的是復旦又可愛又懂事的小女生,現實生活中也許是個摳腳大漢。

第三條不用說了,知乎一直不愿意搞打賞,也不愿意提供付費轉載通道,并說『一直在觀望』。觀望到『維權騎士』都出了名了,知乎還在觀望。

第四條也不用說,知乎也在觀望,把『在行』觀望了出來?!涸谛小皇俏液苷J可的產品,因為他不僅同樣是在分享知識和信息,同時也在產生經濟價值,行家和學員建立這種關系就是平臺最核心的價值。還有更多在嘗試的(基于不同咨詢方式、不同領域、不同 level 等等),唯獨擁有最多所謂行家和學員的知乎沒有在嘗試。

第五條,知乎真的也鮮有進步。Timeline 的設置方式無比簡陋,只能粗暴地關注用戶、話題和問題,感覺像不分青紅皂白就推送到眼前了,對于我 90% 都是不感興趣的內容。收藏夾是很多人看問答的主要途徑,因為主題統一。這也催生了讀讀日報,但讀讀日報的內容運營同樣很差,并沒有做出爆款的主題讓大家感興趣。其實我倒覺得先把讀讀日報在做的放到知乎主產品上做成熟了,再搬遷過去,或者干脆把收藏夾功能先同步到讀讀日報。知乎最后證明了,他們擅長的還是知乎日報這樣的文摘(大概因為創始人都是媒體人?)。

我的這些建議未必靠譜,未來知乎也未必會用這樣的途徑成就大業,但如果知乎繼續不作為,軟文之戰會接著打個不停,不管是寫軟文的還是不寫軟文的,很多優秀作者會離開平臺,接著更多讀者也會離開。最后,就變成了四年前的知乎,或者段子手的天下。

我當然希望知乎變得越來越好,不過最近的這么多事件頻發,算是一種警告:事情正在起變化。是要迎接變化的時候了。

5. 寫在最后。

跑題跑得有點遠,希望大家能看懂我在說什么。我寫這些免不了被罵,因為政治正確是現在知乎的怪現象,我也沒看到微信、豆瓣和微博上有政治正確這一說,大家向來都各玩各的。

最后,如果喜歡我寫的答案,歡迎打賞,我的支付寶是:lordsapta@sina.com

#專欄作家#

劉飛,嘟嘟美甲聯合創始人,錘子科技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豆瓣《最好的時代:可能是最真誠的創業日記》作者。文能提筆抒騷情,武能切圖畫交互。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付費的認知已經慢慢再被接受,音樂購買、內容打賞、視頻會員、點播電影都在慢慢開始有所發展,知乎在這種大形勢下,加入打賞完全是一種順時而為,并不會被尊重內容價值的用戶們詬病,反而是看到了作為平臺在努力為作者和讀者建立透明且適度的反饋橋梁。點贊、打賞,無非是讀者自己對內容價值認可度的不同度量而已,若把點贊看做0元打賞,是不是某些用戶就淡定多了呢,呵呵。

    來自北京 回復
  2. 寫的很好,扭捏的逼格百無一用。

    來自上海 回復
  3. 從保護知識產權的方面入手,付費閱讀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問題是讀者是否(或者說應該)對一些(哪一些)內容付費,他們是否可以掌握主動權

    來自福建 回復
  4. 付費閱讀無可厚非,值不值得付費誰來判定?圖書有定價,那么文章呢?付多少?怎么付?打賞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還不如微信的付費看照片來的實際。圖書出版社難道不該改革嗎?買書看就像買正版光碟聽音樂,版權問題早該互聯網化了,何必要浪費紙張、污染環境,像kindle這樣的產品應該普及,普及到手機,至于沒有含金量的武俠、修仙小說,還是少看吧、國民素質的提高,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這個社會競爭壓力那么大,教科書里面學的技能到社會上分分鐘餓死。

    來自廣東 回復
    1. 值不值得付費,對于讀者來說,自然心中有數,打賞的功能可以做一個指向作者的支付入口,至于支付多少,讀者也會有自己的判斷的;另,微信付費看照片已經被封殺。。。

      來自北京 回復
    2. 讀者有數如果有用的話,你買書應該看完根據自己的感覺給錢,你去吃個飯應該吃完了隨便打賞點錢就可以了,買衣服應該穿舊了再給錢,既然收錢就是買賣,買賣就是商業,商業不是這個樣子的,打賞是文人臉皮薄,不好意思直接收錢罷了,但這并不能說明付費閱讀使用打賞就合理。

      來自廣東 回復
    3. 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都是購買的對于這個產品的預期,而不是實現這樣的預期,所以根本不能看完一本書再付錢啦,再說,我也沒有數打賞合理不合理啊,一篇文章有沒有意義,本身就是需要消費者來判斷的,

      來自北京 回復
    4. 一句話是知識,一篇文章也是知識,別人免費贈予你閱讀和你付費之后再閱讀是兩碼事。文章有沒有意義消費者來判斷,誰是消費者?一個人沒有買單或者沒有簽署買單的書面協議、口頭協議或者道德協議就已經閱讀了,嚴格意義上說并不是消費者,只是一種免費獲取別人的贈予而已。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去聽張學友的演唱會需要買門票才能進去聽,或者購買他的演唱會光碟,現在呢?都是聽免費盜版的,如果你去開演唱會呢?是聽了再打賞?還是先買票再聽,每一個愿意付出自己觀點、知識和文化的人都值得尊敬,而不是打賞,那不就成了街頭賣藝的了嗎?街頭賣藝是非法的,不交稅、沒有法律支持,完全無法成立公司,業務也做不大,付費閱讀不能這么玩。

      來自廣東 回復
    5. 好 ??

      來自北京 回復
    6. ??

      來自北京 回復
    7. 這個世界那么大,很多東西也不是像你想的這么一廂情愿。
      你的初衷很好,但是每個人三觀不同,興趣不同,人生理解不同,又何必強求呢。多元挺好。

      來自上海 回復
    8. 首先覺得打賞是一個很接地氣的說法,有點萌。文章的賞錢是否由創作者來定比較好呢,而賞錢的合理性則通過讀者的感受來檢驗。感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規范過程,也同讀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關吧。

      來自浙江 回復
  5. 已經很久沒玩知乎,一群自認為很牛逼的人天天在哪里談大理論,其實很多人現在生活中壓根得不到團隊的認可,所以才到知乎上刷存在感,獲取認可。當然,我說的是一部分人,不代表所有人。

    來自廣東 回復
  6. 最近高曉松在奇葩來了上說了一句很好的話,大概是商業只是做了傳播,而內容原本的屬性任然在哪里。只講情懷不談商業,只能說你們的情懷真高。

    來自廣東 回復
    1. 同意樓上的,創作是一種情懷;而商業傳播卻是另外一件事;即便沒有商業傳播,創作仍然還是會繼續。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