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我所理解的社群經濟

1 評論 12215 瀏覽 219 收藏 10 分鐘

1

什么是互聯網?馬化騰說,互聯網就是連接+內容。

深以為然。

互聯網之前,內容互為孤島,有了Web和瀏覽器,全世界的內容突然被打通,局勢為之大變。二十年前Internet進入中國,一開始被翻譯為信息高速公路,算是十分實在的直譯。

“高速公路”所達之處,所有的內容供應者的利基模式被全面顛覆,連接者控制了信息的分發權,從而奪取了利益重新分配的能力?;蛘哒f,在消費者和內容供應者之間設立了新的關卡,“雁過拔毛”、設卡收費,阿里和百度最典型,馬云稱之為“國家模式”。

2

連接者對舊經濟的攻擊是次第展開的,先是新聞市場,再是流通市場,繼而是服務市場,三大戰役打完,稀里嘩啦,遍地英雄下夕陽。

在過去的2015年,BAT把持了社交、搜索和電商的三大入口,服務市場——O2O領域則發生了多起重量級的并購案,這意味著,連接者的戰爭已近尾聲。

也有人試圖從硬件的角度開辟新的連接入口,比如雷軍同學和賈躍亭同學,但他們到底能否實現有效閉環,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我們的目標是:硬件入口!

鐘擺悄悄回到了內容端。

3

從連接者看過去的世界,和從內容者看過去的世界,是兩個全然不同的景象。

在連接者看來,世界是平的——而且必須是平的,由此他們才可能碾平一切的信息不對稱。因此,內容無差別,只有商業估值的不同而已。所以你看,近年來,騰訊系與阿里系在內容上的收購,讓人眼花繚亂,其實他們心里也沒有底,于是便索性分別押注賭“賽道”,這便是所謂的“賽道戰略”。

而在內容者看來,世界是圈層的,唯“不平”才能有差異性,連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內容的價值只有構筑城池,才能會凸顯出來。對連接者的抵抗,不是再建一個連接,而是用連接營造內生的消費者關系。

4

早期新浪和網易的成功,近年馬云和馬化騰的成功,對內容者來說都是致命的誘惑,很多內容創業者死于對他們的仿效和追隨。

門戶崛起的年代,無數媒體自建WWW,如今活下來的,一個也沒有;

電商崛起的時代,無數企業自建平臺,如今活下來的,一個也沒有;

移動崛起的年代,又有無數人自建客戶端,我估計,活下來的,一個也不會有。

與能力無關,與人才無關,與資本無關。連接者與內容者,是屬于兩種基因的“動物”。你用連接者的邏輯做內容者的生意,戰略錯了。用馬云和馬化騰的辦法打不贏內容者的戰爭。

5

內容與連接,你只能發力于一端。

無數的大小敗局,都死于既做內容,又做連接,兩線作戰,失血而亡,你放眼望出看一看,是不是這樣的。

當鐘擺回到內容端,風口已經到來,但是我們不能用連接者的戰略打接下來的戰爭。

正確的打法應該是,只專注于內容的核心建設,把連接者的成功視為基礎性工具,盡量將連接的成本趨近于零。

“盡量將連接的成本趨近于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在這個意義上,連接者與內容者是無縫合作的關系。

說到這里,你一定會有一個疑問:為什么淘寶上八成的內容者只賺到了一個吆喝?為什么航空公司會集體抵制“去哪兒”?

抵抗連接者的霸權,不是再建一個同質的連接平臺,而是由內容出發,建設屬于自己的社群。

6

社群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人際關系。

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孩子們愿意天天在廣場上撒野,成年人則希望找到有同類的角落。這是互聯網社群得以存在的理由。

一個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歡財經的人在一個社群,喜歡高爾夫的人在一個社群,喜歡旅游的人在一個社群,每年有一百萬凈資產可以投資的人在一個社群。

一個人會有很多愛好、身份和標識,他可能生活在很多的社群里,但在同一個社群里的,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一定是互為認同的。

社群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人際關系,能夠將人從廣場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內容,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手段。因此,社群的紅利屬于內容者,而非連接者。

7

在商業上,社群的意義有三條。

其一,社群能夠讓消費者從“高速公路”上跑下來,形成真實的閉環互動關系,重新奪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讓互動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從而令優質內容的溢價得以實現,而消費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夠內生出獨特的共享內容,徹底改變內容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單向關系,出現凱文·凱利所謂的“產銷者”。

阿里或京東并沒有改變商品與人的關系,微信也沒有改變信息與人關系,但社群模式也許可以。

我們甚至可以把社群經濟,看成是一種后市場經濟模式,即所有的交易互動,先是建立在價值認同的前提下,“商品—人”的關系倒置為“人—商品”的關系。在這樣的環境里,內容的大規模定制和生產的柔性化終于實現了。

8

在社群的意義上,我們可以將馬化騰的公式優化為:互聯網=連接+價值觀+內容。

連接者的互聯網是平的,內容者的互聯網是有價值觀的,這就是新世界里的兩種玩法。

價值觀的嵌入,將微妙地改變平臺的流量分發模式,以內容黏聯的方式把人群切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連接者的作用將以基礎設施提供者的身份出來,社群的黏聯度越大,超級平臺連接者的話語能力越弱。

價值觀的傳播與認可,對于擁有價值觀的族群最有效果,也就是說,理性中產及知識愛好者會在未來的社群經濟試驗中成為最主流的勢力,在這個意義上,“得屌絲者得天下”的互聯網鐵律變成過去時。

“屌絲經濟”已經成為過去時

9

以價值觀為驅動力的社群,將是去中心化和自組織化的。

內容而非偶像是核心所在,圈層之內的專業者被尊重,優質產品——無論是精神層面或物質層面——的價值被放大,借助互聯網的工具革命,社群的擴張會驚人提速,而真實交互的邊界成本卻不會提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容者的春天”。

在2016年,認知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將讓工具變得越來越智能和高效,連接者霸權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但新的社群模式和技術進步將催生無數新的可能性。

構筑自己的核心內容,盡量把連接的成本降為零,同時建設屬于自己的社群——這便是社群經濟的戰略訴求。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每一條都關山萬重,步步驚心。

 

本文為作者@吳曉波授權發布,推薦關注吳老師出品的財經第一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需要多讀幾遍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