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型社區和品牌化社區,社區互聯網的痛點在哪?
2015年懷揣著夢想,我開始創業。走在創業的路上,看看形形色色的人從身邊走過,發現自己的年輕無知,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資源匱乏。年輕人,就要這樣勇敢的去試錯,否則20年后你如何會成為名聲在外的馬云。知道自己的不足,于是放下膨脹的心走入職場,一個悄然的機會,我跟隨物業行業資深人士進入社區互聯網圈子。當時對于社區圈一竅不通,家住農村的自己對物業猶如千里之外。既然已經入了行,那么就要研究行業里的那點事,經過三個月的摸索和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小見解。
社區互聯網有兩個出發點,一個是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以運營為目的的社區互聯網,一個是社區公司主導的以品牌為目的的社區互聯網。下面就這兩類公司進行分析社區互聯網:
運營型社區互聯網
社區,顧名思義是一個生活的生態系統,大到購房,小到扔垃圾,這都是社區的范疇,那么如此龐大和錯綜復雜的生態系統,互聯網公司該如何運營呢?選擇一個社區的突破口,首先就目標社區就有諸多問題,社區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正規化高品質的社區,普通化居民型的社區,改革化村民集中型的社區。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需求,而且社區的分布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參差不齊的社區都靠在一起,這也和中國的發展密切相關。
傳統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出現了市場經濟,部分人富裕了,西方文化和理念引進中國,隨著出現了社區,不同時代的社區擁有不同時代的文化,宅基地、商品房、棚戶區、舊村改造等等,造就了各式各樣的社區,而且社區里的人被教育又栓到了一起,于是乎社區的人又出現了交集。所以互聯網公司的社區互聯網一定不能從物業服務出發,因為無法有效的實現面狀推廣,容易出現跳點化分布,這樣的管理和維護成本非常高,這也就是比如彩之云之類的上市公司在3年前涉足社區互聯網失敗的原因。依仗自己強大的社區資源和豐富的資金,以物業服務為出發點,兼并生活服務的模式,最終的結果是后期發展的成本成倍增加,維護成本與日俱增。
人以群居,這也是人類最古老的生活方式。在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逐漸出現了人與人的不信任和不安全,隨之就誕生了“入戶門”,用于屏蔽人與人之間的不安全。而社區互聯網恰恰就是“入戶門”的鑰匙,將彼此不安全的因素通過互聯網進行屏蔽,逐漸形成人類淵源的生活方式,也是目前農村最容易看到的——家家大門敞開(農村正月里拜年,根本沒有敲門這個概念)。社區互聯網以社區社交為突破口,可以解決社區間不對等性的問題,也可以通過社交的主線進行營銷,實現社區全覆蓋,最終實現社區互聯網。
品牌化社區互聯網
社區公司依仗自己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背后資源,以智能化、互聯網化為主導,建設社區互聯網,最終實現地產項目品牌化。這個品牌化最成功的的例子莫過于華西村,他成為中國社區成功的典范。而其他的房地產公司主導的社區互聯網,由于中國傳統管理體制的弊端,很難迅速的形成社區品牌化。
要想營造社區品牌化,提高房地產業的地位,首先需要營造一個大環境。而這個大環境的第一人是中國政府,因為社區的人不能單純為了居住,更多是要有生活配套設施,那么合理的調配資源,發展共享經濟成為首要病痛。而公司沒有行政權,所以希望營造的社區很多服務項目和發展愿景都需要政府機關的審批,這無形中就成為社區發展的壁壘。只有社區公司獲得了更多轄區政府賦予的審批權或者審批足夠的多的社區服務項目,那么社區互聯網才能開始有進一步發展。社區,無論公司打造智能社區還是互聯網社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如何保障資金鏈,如何保證人員配備,如何保證配套服務質量,接下來才能談到用戶體驗和用戶發展。而華西村,作為地方級行政管理機構,對于轄區的管理有充足的權限,另外轄區內的單一個體(村民)都渴望通過實現更富足的生活,所以這樣的愿景才更容易形成理想化品牌化社區。
對于社區公司營造的社區互聯網,首先必須保障居住人數或者瀏覽量,否則投入幾十億、上百億就跟打水漂一樣,五年內不會有成效。而目前資本市場的不景氣,房地產行業的冷淡,制造業的產能過剩,單單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我估計也堅持不了幾年。所以理性的選擇,慎重的投資,精準的市場研究,這才是社區公司營造自己品牌房地產項目的核心之處。而營造的社區互聯網一定要注意整體性和可更新性,科技發展的速度,短短五年就是天翻地覆,不要讓您手中的幾十億成為技術革命的一個浪花,更多地可以關注3D打印技術的產品覆蓋。
總的來說,社區不是單一的經濟體,他的痛點無處不在,但是希望做一個社區的互聯網品牌真的很難,單一的服務項目又是很多公司所鄙棄的。
投資需謹慎,發展需考慮,合理的選擇產品的突破口,是每一個企業家應該考慮的,選擇正確的產品經理作出合理化的市場調研,你的產品發展之路必將一路暢通。
作者:楊德瑜(微信yardave)專注于研究的產品經理
本文由 @楊德瑜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