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概念游戲
我國互聯網享譽全球,不敢說技術創新獨步天下,或商業模式有多先進,但至少在玩轉「概念」上是最有熱情的。 早一點上網的80后,應該聽過「web2.0」這個概念。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由互聯網先驅O’Reilly等人提出來,傳到國內以后,那一陣子, 門戶、論壇們言必稱web2.0,不少創業者以web2.0的先進性標榜自己的項目,吸引投資人和用戶(用戶懂個什么鬼2.0、1.0)。 可直到今天,這個概念仍然存在較多爭議,并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統一定義。而當時互聯網前輩們倒是把2.0炒到很高的地位,高舉「兩個凡是」方針:凡是沒有用戶參與成分的網絡服務,則是落后的;凡是跟用戶創造沾邊的,則是先進的,代表未來的。 開心網也是web2.0時代曾站在浪潮之巔的一個,然后被用戶創造淹死了(為了嚴謹,剛看了下,這家伙居然還喘著氣,能正常訪問)。國內豆瓣成為web2.0模式最成功的代言人,國外則是維基百科、Flickr(我知道你也讀不準它的發音)這些。 大站把自己跟流行概念結合包裝,不新奇。什么做黃頁的、做論壇的,哪個不說自己是web2.0模式。令人無語是,那時有些開個博客的都敢稱自己是web2.0,如今再看那些家,早已是零落成泥碾作塵。 其實2000年之前有些今天風光無限的異類,在那時就冒出頭了已經,比如9158、。當然大家還在虛心討教何謂web2.0時,一個更厲害的「SNS」概念聲名鵲起了。 以 twitter、facebook為頭牌的社交網絡服務,迅速成為「互聯網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火爆全球。08年FB超過myspace,迅速把SNS概 念傳播開來,一時間SNS服務成為互聯網創業者的必修招式,上到搜索、下到工具,甭管自己什么業務形態、合適與否,都擼起袖子開始搞SNS。(SNS:為 什么都要搞我?怕怕~) 2011年Google+推出,想從SNS大疙瘩湯中分一杯羹。市場形象上以FB挑戰者的姿態亮相,開頭在 Google光環加持下,著實是驚艷了一把。一度GFW沒有墻它,很多上不了FB的人,多少還想把G+作為開眼看世界的跳臺,好景不長,很快如花似玉的 Google小公舉就被豬親了…中國兩家都用不了,不影響全球正面戰場,可惜在產品模式和市場層面上,G+沒有過根本上動搖到FB的策略,再而衰,沒 有三… 兩年后,阿里乘興做出來往,給G+換了肉身還魂,希望去對抗彼時用戶數兩年突破6億的大殺器微信。 (說到這,11年由kik引領的移動通信軟體革命,引出微信碾壓米聊、kiki、飛聊、Q信、快信、神聊等牛鬼蛇神的精彩歷史,值得另書一番) 我 詭異的錯過了飯否,認真跟SNS接觸是09年出世的微博。門戶們織毛衣之余可沒有閑著,要做SNS的心非常堅決,迅速做出來一堆「微博」。彼時除了新浪微 博的開源系統,市面上至少有2-3款免費微博建站系統,一時間從地方論壇到高校內網,微博式SNS服務遍地開花,成了標配,分分鐘建好一個SNS網站,然 后可以出去吹噓,「我現在做的是最潮最濕的SNS服務」。 鏡頭重新給到來往,我們的阿里小王子啊, 可惜了,年紀輕輕就…咳咳,其實這時候SNS已經不新鮮了,人人網衰老得不成樣子。2012年有一個標志性事件,沒記錯的話,在當年暑期7月(or8 月)移動互聯網流量正式超過PC,借助移動設備出貨猛漲,人人一個手機,隨時隨地連上網,隨之興起了LBS的概念。 后來大家都知道了,馬叔叔怎么下軍令狀推來往,結果啪啪啪(不是你們想的那個),打臉…前段時間來往冒了個泡,說轉型了,一看,我去,什么鬼。 話說LBS來了,我國互聯網廠商們仿佛看到了十月革命的曙光,各種主打LBS概念的應用層出不窮,你要說產品模式有什么創新,真沒有。倒了幫手機廠商把GPS定位、導航等作用推廣了一把,讓大伙多了個趕緊買智能機的理由。 這里面,街旁作為Foursquare模式在國內的最早追隨者,一度是國內LBS的領軍產品,當時與星巴克等品牌的跨界營銷,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人民群眾智慧似海深,LBS這種奇巧淫技,單獨沒啥實際用途啊,除了暴露我在哪顆樹下撒了個歡,能當飯還是能當菜?既不能襯托我偉岸形象,又不能展現我高超智商,被拋棄是注定的,嗯(堅定臉)! 但是,對,我英明神武的大微信和陌陌,一個「附近的人」,讓LBS找到了用武之地,攜帶猛烈炮火,華麗回歸大眾視野。在街頭巷尾、車廂后臺成就無數段佳話,-1cm的梗更是令其傳為美談。 后來,做地圖服務的盆友告訴我LBS全稱是location based sex,我才恍然大悟。 O2O概念開端于團購。 先摘一段網絡信息 自2010年初我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以來,到2011年8月,我國團購網站的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 10年到12年的團購混戰,堪稱互聯網經典,史稱千團大戰。08年到10那幾年大家忙著搞SNS時,groupon就已經在默默發展了,讓它進入大家視野是當 時groupon果斷拒絕了Google的收購,讓人對這樣一家產品模式簡單、毫無技術壁壘的傲嬌團購網站模式產生了興趣。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千億市場,幾無成本,線上線下…這東西太厲害,我們要趕緊學。11年的國內互聯網,像被施了法術,天天都有團購網站從土里冒出來,那會,最難的不是市場競爭,是取一個沒有人用過的團購網站名字。 燒完好多好多錢,活下來的,今天我們看到只有美團。 然鵝,這才只是開始,桀桀桀桀~~ 從業者們發現,online to offline這個概念太棒了,骨骼清奇、可塑性強,百年難得一遇,可以輕松裝到傳統行業了,一套一個準兒。如所見,13年成了媒體定義的「O2O元 年」,做指甲的、送外賣的、打車的、泡腳的、做飯的、洗車的、體檢的、結婚的、賣藥的、洗貓狗的、約架的、造人的…能O的都O,不能O的也必須O,一 切非O的都是紙老虎。 13-14年出來的創業者,一半的人都跟O2O有關,那段時間拒掉offer的候選人,最多的一句回答是「做O2O去了」。是個O2O創業者都說,自己的目標市場不是百億就是千億。 燒錢不見底,嘴仗打不?!,F在冷靜下來看看,O2O這個概念只在國內炒得熱鬧,到底什么是O2O模式,什么商業形態適合O2O,哪些行業可以應用O2O,沒有人能服眾,活下來的人說了算。 O2O成功讓我國互聯網從概念引起轉變為概念創新,擺脫了概念落后的形象,摘掉了概念follower的帽子,擁有了概念生成的自主知識產權。 這個概念我第一次聽到,是莫名其妙的被拉進一個的微信群,里面一堆頂著CEO、創始人、總監title的人在火熱討論分享社群運作心得,這些文章標題里無一例外鑲嵌著「社群」二字。 然后是,不少18線媒體開始發表一些「社群時代」「社群經濟」「社群運營」字眼的文章。我怕無知,不敢問人家什么是社群,就去虛心求教。建了個500人QQ 大群的,說自己是做社群的;建了幾十個微信群,把健身、體育愛好者拉攏一起的,告訴我他們是社群;然后是管理貼吧的、運營豆瓣小組的、same頻道的,微 博粉絲群的…都說自己是社群。 愚笨如我,還是沒懂,誰要能說明白,麻煩幫忙翻譯翻譯什么**叫社群… 不寫了,你們懂的。 說到底,一個時期流行一個概念,一個概念受到一堆人追捧。在還沒有搞清楚概念的時候,我們就有人宣布已經掌握了它,運用了它。但立即就會有人宣布,很快將拋棄它。 因為在這個游戲里,最精彩的規則就是個別人提出,少數人追捧,大部分搞不懂,等到大部分人搞懂時,就表示它out了。 概念領先的優勢只能被少數人享受。 通過不斷營造新概念、新理論來獲得資本、用戶、市場的注意力,以此建立自己是先進性,獲得發展資源,是我們這個互聯網游戲里最常出現的手法。有的人玩得爐火純青,有的人在陪玩,有的人則是拒絕… 且說,概念本身沒問題,但把炒作概念當競爭手段則不是一個用心做創新的公司該有的態度。 原文來自:簡書1.web2.0
2.SNS
3.LBS
4.O2O
5.社群
6.互聯網+
編者是那種他人皆濁,獨自己清的那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