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互聯網+農村”的思考

2 評論 5294 瀏覽 268 收藏 6 分鐘

自從2015年劉強東提出了“無人機”發展農村物流配送,以及馬云的農村電商言論,就一直YY什么時候我的家鄉可以像城市一樣生活方便,經濟發達;自此也開始我的農村+互諒網的YY之路,一直在思考互聯網會怎樣延伸到農村?互聯網會怎樣顛覆農村人的生活?互聯網會給農產品的銷售帶來怎樣的光明?互聯網會給我的家鄉,會給中國的農村、農民帶來什么樣的未來?最終也有了這篇關于互聯網+農村的文章,雖然視角與商業敏銳性受限,但是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喚起大家對農村+互聯網發展的思考,越多的想法,必將有越多的關注。

先來看talkingdata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設備占比竟然在49%左右,無疑也衍生出了所謂的低端區域的互聯網市場大前景。在如火如荼一線城市,互聯網發展的很快,同時互聯網+也在C端趨于飽和;因此各大咖都開始討論互聯網+的延伸,延伸到B端,延伸到生產端,甚至延伸到農村最原始的生產工藝端。其實對于農產品的銷售模式,一直是遵循產-存-供-銷的傳統模式,如下圖的縮影;

產銷存

而現在的生鮮OTO等模式,更多改變的是銷售端,即為銷售端增加分發渠道,并結合物流配送,以影響中間銷售商到C端用戶的環節。而對于整個一體化流程來講,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腦圖來整體看下農村農產品的特點以及現有的現狀。

農村電商背景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 生產特點: 農產品產量穩定,生產力充足,農村農產品質量可保證,生產/存儲工藝成熟
  • 銷售特點:農民銷售渠道少,無固定分發渠道,無銷售宣傳,無規模性產業支持

眾所周知,互聯網的優勢是什么?就是大規模流量分發,大量的銷售宣傳,成熟的互聯網營銷策略和營銷體系,而農民缺少的也是這種思維,這種能力;因此也衍生出來,互聯網+農產品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匯總一下用SWOT來簡單分析下。

SWOT

通過以上所見所聞提煉出來的粗暴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拿兩種模式簡單看下:

農產+互聯網配送&銷售模式

保留農村的生產/存儲工藝可以降低企業的產/存成本,以線上互聯網平臺作為產品分發主渠道,互聯網線上通過銷售ToB或者ToC,只需通過中轉倉直銷貨源,來服務于需求方;從中平衡農民的利益,通過一定的盈利模式做到變現

農產+農運+互聯網本地化配送&銷售模式

提到農村現有的運輸能力,其實農戶自主運輸農產品,提供給中間商也是線下的模式之一。這種模式只需互聯網平臺提供貨源合作入口,農戶將自家產品直接配送到指定地點,交由互聯網平臺做銷量分發,增加線上銷售渠道。這也是現在農村自產+自送的一種線下模式,比如生產水果的果農,家里有一輛貨運車就可以將自家的水果運輸到指定的批發市場,只要運輸成本+管理成本<收入,果農就是賺錢的。

上面兩種YY的模式,其實都是在說的互聯網+延伸的程度,對于農戶來說手上有很多資源,不知如何銷售出去;而對于用戶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平臺來選擇自己想要的資源,在這個資源嚴重不平衡的市場,如果有人愿意去關注農村到用戶的距離,愿意去縮短這之間的距離,就像大眾點評縮短了服務與人的距離,阿里巴巴縮短了產品與人的距離,百度縮短了信息與人的距離,騰訊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農村與需要有人去關注,去努力,去致力于縮短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工廠,農產品與千家萬戶的距離。

最后,很期待BAT進軍農村市場的戰略步伐,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這個行業與人群,在這個浮躁的互聯網氛圍下,去做更多接地氣的產品。

 

作者:vivi2015(微信號k1013765525),產品經理,3年;渴望做一名牛逼產品的女漢紙。

本文由 @vivi2015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互聯網若是進軍農產品這一區域,必然會是整個農產品銷售模式的一變革。這些年國家不斷改善縣鎮的基礎設施,交通問題逐漸變得不是產品銷售的主要問題。我覺得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買賣雙方不能很好的整合到一起,導致最后買的人買不到合適的東西,賣的人產品賣不出去。

    來自北京 回復
    1. 一方面買賣雙方沒有找到一個平臺來平衡他們的利益,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互聯網往B端做更多的延伸,真正的能做到產銷一體化服務的話,可能才是真正完整的平臺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