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面具”下的Z世代女孩
受流行文化與網絡文化的影響,不諳世事的Z世代年輕人們帶上了迎合流量的“人造面具”。
當80后開始泡枸杞,90后變得“佛系”,00后卻正在變美的路上對自己下著“狠手”。
來自某線上平臺發布的《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醫美消費者平均年齡僅為24.45歲,其中25歲以下的消費者占比高達54.05%,19歲以下的消費者占比達到了15.48%。
雖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出生在1997年之后的Z世代,正處在如花似玉的年紀,經歷著一生當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是什么讓驕慣的她們敢于忍受疼痛,經歷復雜的過程,冒著較大的風險,花費大量的金錢參與到這場“人造游戲”呢?
這背后,一方面是在中國經濟多年高速發展和人均GDP即將破萬美元的背景下,歐美已經發展成熟的醫美市場模式向中國市場滲透的必然結果。
高額的利潤,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環境,催動著大量傳統商業力量向醫美市場轉型,醫美商業宣傳覆蓋度和頻次的快速提升,與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的各類醫美機構的出現,降低了消費者參與的門檻。
另一方面,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Z世代的世界觀,消費觀深受移動互聯網生態的影響,淺思考,感官化,追求快速回饋,具有群聚效應。
線上社交快速切換的“顏值正義”主義,與短視頻草根造星生態的牽引,正在推動大批不諳世事的少女們帶上迎合流量的“人造面具”。
一、“病態”消費升級下的“錯位”消費主力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2015年的數據,醫美療程滲透率以每千人接受醫美療程為單位,美國是12.6,巴西是11.6,韓國是8.9,而中國只有1.7。從這個數據看來,中國醫美市場似乎后勁十足。
中國醫美市場的表現也確實如此,Frost & Sullivan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類為1629萬,僅次于美國的1634萬,且中國年增速26.4%,遠超美國的3.9%。
以此推算,今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這些醫美消費大國,居全球第一。但是大多數人恐怕都沒有預料到中國龐大的醫美市場是靠著一群并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年輕人支持起來的。
德勤的一份消費調研報告顯示,全球醫美市場的重點客戶群主要集中在家庭月收入超過2.5萬元的28-35歲的年輕白領和36-50歲的成熟女性。這些家庭經濟狀態較好,收入穩定的職業女性對于醫美的訴求主要來自通過外貌的投資獲得更多的職業機會,以及隨著年輕的增長,化妝品已在不再滿足自己對抗衰老的要求,從而選擇更為直接的醫美方式。
與全球最大的醫美市場美國相比, 為什么中國的主力消費人群會是平均年齡不到24.45歲,以90后和00后為主導的Z時代呢?
這與東亞家庭文化本身有著巨大的關系。美國的大學生從上學開始便普遍財務獨立,需要通過助學貸款來承擔學費與生活費。
來自美國財政援助專家馬克·坎特羅威茨的數據顯示,對于已經高達15000億美元的龐大學生債務而言,美國大學生離校時平均負債約為3.7萬美元,工作初期也在為盡快償還貸款而勞碌奔波。
相比美國Z世代早早財務獨立,普遍因學致貧的負翁狀態,中國的Z世代在經濟上仍與家庭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僅學費和生活費普遍仍由父母承擔,大學校園的消費攀比之風盛行,高校市場正在被當做社會消費增量市場來看待。
這一部分所謂的增量,是通過親情的杠桿拉低消費決策,以Z世代的名義讓家庭買單。
對于這些并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年輕人來說,選擇醫美服務,主要深受流行文化與網絡文化的影響,以及來自青春期的沖動,以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望為主,心理需求大過功能需求。
她們并沒有充分的風險意識,明確的目的性和可持續性的經濟承受能力。
除了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優越并且得到父母理解支持的年輕人外,能在醫美上維持較大投入,特別是手術類醫美消費的年輕人,大多想在各大流量平臺實現自己的網紅夢,掙快錢。還有一部分特殊行業的從業者夾雜其間,她們是醫美機構最中意的客戶群。
二、都在關注變美,誰在關注變壞?
在做生意方面,中國人最擅長做模式,而又以把生意做的不賺錢而聞名全球。醫美近十年的爆發式成長和信息透明所帶來的高利潤早已讓在紅海中掙扎的傳統美業趨之若鶩。
一份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萬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90%左右的“洋醫生”多為非法執業者。沒有《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以及《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證》的非法執業者多來自非法培訓機構。
這就導致了醫美行業黑診所年手術量達到正規診所的2.5倍。這些非法醫美機構中,90%藏身于美容院、美甲店等常見的生活美容機構中,每年發生約4萬起醫療事故,坊間傳說的“3年毀掉10萬張臉”。
除了不規范的惡性競爭外,中國醫美行業在產業鏈上游競爭力的缺乏和行業日趨透明也正在快速侵蝕行業利潤。美國醫美上游龍頭企業Allergan,旗下BOTOX 產品擁有全球80%肉毒素市場。肉毒素、玻尿酸、激光等醫美新科技都在美國誕生。
不僅產品定價權牢牢掌握在上游廠家手里,醫美機構對于操作醫生的依賴也讓實體店面經營者難以掌控利潤。
特別是在醫美三方平臺逐漸取代搜索引擎成為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新習慣后。市場更趨于透明,一個項目名稱輸入進去,誰家多少錢哪個醫生做術后效果怎么樣,一目了然。這些更加劇了線下實體經營者的困難。
有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間,醫美行業注銷企業數呈上升趨勢,尤其2018年3月以來激增,2018年共注銷34508家企業,是2016年的3.8倍。醫美企業倒閉的速度已經開始大于成立的速度?,F存的醫美機構中,20%的正在被淘汰,80%的陷入虧損,只有不到20%能保持盈利。
惡劣的生存環境讓經營者們在非法藥品與非法服務上尋找利潤。大量的非法藥品正在通過微信等方式售賣給不知情的消費者,通過非法途徑帶回國的水貨藥品器械,也讓監管難度加大,泛濫的勢頭得不到有效遏制。
一邊是遍地開花的非法服務,另一邊是消費者權益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某三方平臺曾經免費贈送73萬分醫美醫療意外保險給平臺用戶,但是只有13.74%的用戶填寫完整投保信息,獲得保障。
按理說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對于高風險產品購買保險服務用戶應該積極踴躍才對。這背后的真實情況是,保險公司肯定只會對具有合法資質的產品與服務提供保障,而超過80%的用戶可能都因為選擇了非正規中介而得不到保障。
更令人深思的是,明知對方不具備合法資質,高風險沒有安全保障,卻仍然成為大多數醫美用戶的選擇。這種非理智的消費現象正好與中國醫美市場占主導的Z世代女孩們特征相吻合。
一個個不成熟的心智中暗藏著尚未健全的人格與世界觀,原本希望通過外觀的改變來彌補內心的脆弱和自卑的年輕女孩們,在遍地陷阱的醫美服務中,又有多少青春面孔能真正承受的住失敗的代價?!
三、被“面具”遮擋的人生
現在,全網11.3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平均每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已經長達6個小時,這其中新增加的60%的時長都被短視頻拿走了。
在這些被平均的數字背后,作為原住民的Z世代耗在移動互聯網的平均時長早已超過8個小時。可以說年輕人除了學習、工作與吃飯睡覺的時間外,所有剩余時間都被黏在了移動互聯網上。
興趣類商業信息流攫取用戶時間的過程,是其背后的算法與人性本身做斗爭的過程。
通過對人性弱點的迎合來逐步解除用戶生理層的防衛,精準撮合內容對用戶G點的高頻刺激所形成的生理慣性與依賴,逐步放大了用戶的貪念,消磨自主思考動力,推動用戶進入到“貪嗔癡”的狀態,成為沉浸在高頻快感中不能自拔的“肉雞”。
移動互聯網用戶被“肉雞”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壓縮用戶的理性,放大用戶的感性,讓流量廣場中的用戶群充斥在感官化和物化的集體狂熱中,并通過自我標簽化來快速的刷存在感,陷入程序式的溝通模式中,交換著彼此的社交紅利。
人們相互之間留存的時間日益縮短,深層次的滿足來自于對交往對象高頻切換中適應自己感覺的積攢。
一張漂亮的臉蛋決定了社交紅利值的高低,決定著自己在各個流量平臺的流量聚合能力,決定著異性線上社交中自己的被關注度、被選擇度、被追捧度?!邦佒嫡x”就這樣在流量生態中被定義。
不知從何時起,女生們分享到朋友圈的照片已離不開美圖軟件,視頻中已放不下濾鏡,現在進化到現實生活中頻頻對自己動刀,從線上到線下都急迫的戴上脫不掉的面具。即可改變的快感,雖然能暫時抹平焦慮,卻在無形中進一步加劇了虛擬與現實的差距,外表和內心的沖突,對于快感的追逐也會成癮。
80后正在被房價壓的喘不過氣,90后和00后已經在超前消費中提前掏空自己的財務。
匯豐銀行公布一組數據顯示,國內90后人均負債12.79萬元。在美國上市的一家金融貸款平臺數據顯示,中國申請消費貸款者中37%是90后,12%是95后,4%是00后。
根據部分消費金融統計數據顯示,90后群體在消費貸款群體中占比達43.48%,以貸養貸用戶占比近三成。在貸款渠道方面,除了信用卡、花唄、白條等,超過一半的年輕人將手伸向了網貸。
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在改變自己的道路上有便捷的金融渠道獲取資金,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少女們則只能靠濃妝艷抹了。
最近貴州某中學老師,提著水在校門口給中學生卸妝的新聞引發了巨大的社會爭議。這位老師的初衷是善良的,事件背后折射的卻是年輕人主流價值取向的變遷。
在當今中國年輕人中掀起的這股醫美消費熱潮背后,一張張“變美”的面孔卻并沒有改善中國青年婚戀的窘境。目前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占總人口的17%。去年的結婚率創十年來的新低,而離婚率卻創十年來的新高。Z世代們更喜歡獨處,不愿意受到婚姻的束縛,沉浸在發達社交網絡的快餐文化中,安然的喪著。
被迎合的虛幻終將消散,生活又曾饒過了誰?!
作者:美探說、田野麥穗,微信公眾號:麥穗觀察(ID:tianyemaisui)
本文由 @田野麥穗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說白了,掙得都是沒進社會的小姑娘、小伙子的智商稅。
匆匆瀏覽了文章,有幾點疑問:
1、關于數據類的疑問有很多,簡單指出一點,原文引用數據:“匯豐銀行公布一組數據顯示,國內90后人均負債12.79萬元。在美國上市的一家金融貸款平臺數據顯示,中國申請消費貸款者中37%是90后,12%是95后,4%是00后?!? 90后人均負債是否全是消費類貸款,例如是否包含房貸?后面申請消費貸款有多少是用于買車等支出?這個數據和原文批判的,Z世代年輕人(尤指女孩們)不成熟不健康的消費方式,有多少關聯,放在此處是想論證什么觀點呢?
2、文章結尾您說道,“在當今中國年輕人中掀起的這股醫美消費熱潮背后,一張張“變美”的面孔卻并沒有改善中國青年婚戀的窘境。目前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占總人口的17%。去年的結婚率創十年來的新低,而離婚率卻創十年來的新高。Z世代們更喜歡獨處,不愿意受到婚姻的束縛,沉浸在發達社交網絡的快餐文化中,安然的喪著?!?,很好奇,您是否清楚中國的法定結婚年齡呢?您在開頭即自己指出,Z世代是指出生在1997年之后的年輕人(這個定義是否準確暫且不論),那么您認為,目前的結婚率和離婚率和Z世代的年輕人又有多大關聯呢?
實在沒必要這樣大跨步地渲染觀點或升華主旨,這無疑是“推動讀者進入到‘貪嗔癡’的狀態“呀。
贊一個。為了渲染觀點而片面解讀數據不可取,讀者自己更要為自己負責,做一個合格的讀者。
很贊的回復
個人覺得醫療美容這個行業早晚會被基因調整干掉。
會走向成熟,現在每年幾萬盲目整容又沒有足夠經濟實力的小女孩面臨毀容的風險。
我的樓是歪的,哈哈哈哈。
目前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占總人口的17%。去年的結婚率創十年來的新低,而離婚率卻創十年來的新高。
只能說,這是兩億人在戰斗。。。哈哈哈
??
你這個首頁女生帶的這個面具,我好像在哪里見過 ??
網紅正在摧毀下一代,擁有精致的臉龐即可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就可以帶更多的貨,同時收入更高的收入。對于熱愛自我表現的Z時代來說,整容也是一種需求,同時家里條件一般也要比80、90后相對好一點
辛苦作者耐心編寫,給個贊,個人認為,整容的背后是受對待差異問題,人美受的對待與丑或平庸的人的待遇有所不同,所以才驅使人有所欲望。
低齡化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如果真要治標,應在在胚胎基因層面父母就提前干預;希望少一些盲從,少一些后悔,少一些被醫療事故毀了的臉
命題顯示是錯誤的,做醫美并沒錯,錯在了政府部門對醫美的監管,沒有證的醫生敢上手操作,明知道沒有證書還要去做整形,中間的環節都是利益的驅使。如果監管到位,錯誤會發生的機率就有減少。
同為95后,真的特別反感現在一些年輕人“顏值即正義”這樣的言論,可能深處這個行業看的稍微清楚一些吧。
消費,負債,性吸引,其實都是容易帶來危險的東西
我還一直以為國內整形被日韓占據
被迎合的虛幻終將消散,生活向他們真的動手以后, 或許能夠減少一些掩藏在“面具”下可憐的自尊和虛榮 。
去年有句話很來勁“我不要面子的嘛”~
本來沒有對錯,都是自己的選擇,希望少些盲從和沖動
讓我想起了割腎買手機的新聞~
??
作為一名95后,慶幸自己面對互聯網浪潮的沖擊能保持理智,同時又為不能融入同齡人們的“潮流”感到困惑。
什么潮流
潮流就是潮流啊,什么潮流都有。代詞,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