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資產重新定義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平臺無法再壟斷話語權
縱觀整個2015年的電商行業,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微商強勢崛起,短短一年時間積累了一千多萬商家,完成了淘寶多年才完成的商戶積累,然后又在六月份前后整個微商生態迅速崩盤,大量的代理開始跑路,整個微商圈一片低迷。
之后京騰計劃橫空出世,雖然目前為止市場上還沒什么動靜,但是社交電商這個概念卻開始深入人心,移動電商第三方平臺開始紛紛轉型,舉起了移動社交電商的大旗。10月20日羅輯思維正式對外公布B輪融資,估值達到13.2億人民幣,社群電商的概念被推上了一個高峰。
再往后是最早做社交電商的蘑菇街美麗說合并,以及年尾微商再一次強勢崛起,朋友圈再一次被爆力刷屏給占據,只不過這一次微商的戰線從一二三線城市轉向了城鎮鄉村,利用那里信息不對稱的優勢,以及移動互聯網啟蒙的東風,開始將自己包裝成移動互聯網的先行模式去強推。
微商、社交電商和社群電商
短短一年的時間內,電商行業風起云涌,微商、社交電商以及社群電商,齊頭并進各領風騷兩三月,然后又都快速進入一個低迷期。微商代理制導制商業生態崩盤,社交電商的先行者蘑菇街美麗說發展受制無奈合并,社群電商也同樣陷入一個入口構建和變現困局,電商行業似乎撞上了一堵迷墻,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呢?
2015年我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研究這些模式背后的動因,隱隱然似乎感覺到了一些背后的一些原因,但是卻又沒有辦法很好的去總結出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微商、社交電商和社群電商,乍一看背后的邏輯似乎相同,但是卻又感覺略有不同。
微商雖然打著利用移動社交傳播紅利的口號,但是實際上是在構建一個流量中心,然后借助這個流量中心去銷售產品,但是受限于朋友圈的人數上限,除非經營爆利性的產品比如化妝品和奢侈品,否則經營其它產品是無法獲得高額回報的。
于是我們看到微商將經營的重心轉移動到了代理制上面,朋友圈雖然沒辦法直接帶來海量的用戶,但是卻可以帶來足夠多的代理,通過代理去輻射他們的用戶來完成消費裂變的最終目的,但是利益的驅動扭曲了微商的生態,“代理”商品化迅速蔓延到整個行業。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微商不滿足于消費利潤,開始將無限發展代理當成了重心。
社交電商概念的出現正好在微商混亂當中補全了微商經營中的一環,那就是社交網絡中的傳播裂變,來幫助轉型中的微商補全傳播中的一環,然而這樣似乎還是缺少了一環。縱觀目前各家移動電商平臺,除了功能上增加了社交屬性之外,給我的感覺總還是缺少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社交電商平臺更像是一家經紀公司》 ,在這篇文章當中我提出了兩個觀點,第一,社交電商只能是一個重運營的平臺,它需要大量的社群電商來補全自己的平臺生態;第二,社交電商平臺類似于一家經紀公司,而社群電商則是這家經紀公司旗下的藝人,平臺需要搭建一個可以和商家共贏的電商生態,否則無法持久的走下去。
目前四大移動電商電商平臺微盟、返享、有贊和微店當中,有贊和微店除了提供了一個分銷電商系統之外,久久未見有所動作,微盟的V店雖然升級成為萌店之后搞出了一套社交電商的系統,但是無論是有贊、微店還是萌店,目前的動作僅僅還是停留在拉升商家數上。
這是一種典型的淘寶模式,縱觀轉型之后的蘑菇街美麗說、跑去天貓開店的當當和亞馬遜等一縱電商平臺來說,單純燒錢拼商家數的模式并不長久,在電商領域用淘寶的模式和淘寶天貓對拼,并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傳統電商紛紛出淘背后的兩大問題
縱觀各家電商平臺目前的情況,以及過去一年移動電商行業的紛亂,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非常重要的核心問題,那就是如何打造流量中心成為了平臺和商家共同的問題,以及平臺燒錢拉商家背后怎么幫助商家發展。
我剛才說到燒錢拉商家并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在目前的電商格局下,單純靠燒錢拉商家并沒有辦法跟淘寶天貓對抗,反而會造成平臺的虛胖,商家依然沒有辦法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這時其實就涉及到一個流量分配問題,電商平臺和商家都面臨一個流量獲取的問題,平臺沒有流量就沒辦法吸引商家入駐,商家沒有流量就沒辦法更好的發展和運營。然而平臺可以靠資本市場的融資燒錢帶來流量,但是不是每一個商家都有這樣的資本力量。
過去一年大量的傳統電商開始紛紛“出淘”轉型做微商、社交電商以及社群電商背后,其實面臨著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老商用家流量資源的匱乏和獲取成長上升,另一個是新商家運營能力的不足。
我們仔細分析傳統電商的運營邏輯,其實可以發現和線下的商超沒有什么不同,都是搭建一個大型的消費中心,然后吸引大量的商家入駐,通過商家入駐豐富自己商超品類,吸引用戶過來消費。這里我們其實可以發現,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商超,流量其實是通過商家入駐培養出來了,平臺和商超最后又把商家們培養出來的流量重金分配給這些商家。
流量資產重新定義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們對比傳統電商模式和線下的商超模式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銀行的運營邏輯,流量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一種資產。平臺從商家那里低價吸收流量進來,然后重金出借給平臺里的商家們,無論是我們開頭提到的微商、社交電商還是社群電商,重心其實都是在經營流量。
微商簡單粗暴的打造流量中心,社交電商希望借助社交網絡裂變流量,社群電商希望通過深度互動增加裂變的有效性。我在和點點客旗下的返享平臺負責人溝通的過程當中,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詞,叫做流量資產,這個詞正好解釋了我所看到的這些現象。
我們拋開線上線下的各種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其實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一個核心,那就是流量資產的打造、運營和轉移。無論是百度的競價排名、淘寶天貓的直通車、還是媒體和門戶網站的廣告業務等等,其實都是在打造一個流量資產銀行,并依靠分配流量資產來獲取自己的利潤。
點點客提出的這個流量資產的概念其實是具有革新性的,流量資產的概念或許將重新定義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價值、人力資源和流量資產將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三元結構,缺少任何一元都無法生存。
品牌價值對應的是產品層面,人力資源對應運營層面,流量資產則對應用戶層面。用戶層面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社群,通過社群的打造來固化流量資產,讓社群成為流量資產的載體,并增加用戶之間的粘性,提高流量資產在社交網絡中的流動性。
結語:平臺不再掌握流量的分配權
傳統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的運營邏輯下,流量是掌握在平臺和商超手中的,我們擴大到整個商業范籌也是一樣,傳統企業的流量分配權掌握在媒體和渠道手里,流量的獲取是一次話語權的競爭,品牌強勢則渠道弱,品牌弱勢則渠道強。
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中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現實,因為企業沒有能力打造一家屬于自己的媒體或者掌控所有的渠道,但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社交變革則改變這一可能。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在新媒體、自媒體渠道紛紛涌現的時候,企業打造一個自己的流量中心,沉淀自己的流量資產成為了一種可能。
傳統企業通過媒體、平臺和商超手中獲得的流量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但是在社交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則有機會借助社交網絡工具,將從各處獲取的流量沉淀在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和社交網絡工具上面,然后在新媒體運營的配合下,帶來流量資產的保值增值。
#專欄作家#
艾瑞克,微信公眾號:艾瑞克自留地(ID:zwlp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員。自06年起持續關注互聯網行業發展,對互聯網各種商業模式和案例有些粗淺認知,長期混跡于各大新媒體,發表一些淺知拙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你好,如果看到這個信息,請與我聯系,交個朋友。微商也好,社群也好,他們的體系是值得參考學習的,畢竟裂變速度驚人,雖然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流量,但如果好的產品引入這種體系就能把爆品做到極致。希望可以交流下微商、社交電商、背后隱藏的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