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擁有“邊際效應”的產品
文章介紹了邊際成本的概念以及對應的不同線上線下的產品,并分析了這些產品的狀態和優劣勢。
這次與大家分享的是邊際效應對應不同線上線下產品的不同狀態以及優勢。
現如今對于大多數的互聯網產品來說,其實都大致會用到“邊際效應”這個概念,在看似華麗渲染的互聯網背后,真正支撐著的是對人的深刻認識與理解。
當然,現如今的產品很多都有規律可循,包括商業模式、變現方式等等,那么這次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在互聯網中產品的邊際成本遞減效應的設計。
一、邊際成本是什么?
首先呢,在這里我要先為大家解釋一下何為邊際成本。
從概念性角度解釋: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個單位新增的產品(或購買的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增量。
舉例
比如說現如今的共享單車,在僅生產第一輛的時候,其公司花費的成本是極大的,它包含:設計費、電話費、路程費、人工費等等等等……
但是,在生產第100輛的時候,單車的成本就低很多了,在不創新的前提下,只要復制就可以了,而如果在生產第1000輛的時候,那成本就更低了,這就是經濟規模帶來的效應。
那么,同樣的復制,為什么越復制越便宜呢?
其實,這里面有一個對等的增產量對比,由于小車數量的增多,遍布區域的擴大,所以,也就導致公司的機會成本增高,也就是成本更低,所以,考慮邊際成本遞減的同時,也要考慮機會的增多。
二、邊際成本遞減
剛才說到的其實就是邊際效應里成本遞減的模式,也是我們這次討論產品的核心,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就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的等量增加,當增加到一定產值后,所提供的產品增量就會下降,同時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就會遞減。
我在舉個例子:日常的滴滴打車,就是遞減的模式,因為滴滴大多數的供給側平臺用戶就是私家車出來接單,所以,當平臺每多接入一輛車,那么對于滴滴平臺來講邊際成本就越趨于零。
其實,類似于滴滴打車這樣的線上+線下的資源整合性平臺,更加符合互聯網的經營模式。
這是因為互聯網在21世紀,就是以免費為前提的,隨著用戶的增多,邊際成本的下降,無非就是在完善經營的條件下,多開一些服務器和寬帶罷了,其他的成本幾乎已經可以忽略不計,而這也正是互聯網產品成為霸主的必要因素之一。
供給側:經濟學術語的一種,意思是指供給方面,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于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供給顯示了隨著價錢升降而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愿意賣出的某貨物的數量。在某一價格下,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某一貨物的總數量稱為需求量。在不同價格下,供給量會不同。供給和需求也就是說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若以圖像表示,便稱為供給曲線。
三、邊際成本的線下產品案例
1. 奶茶案例
在我們逛街購物時,幾乎都會買一杯奶茶飲品,而這里面就運用到了邊際效應的負效應模式,他們運用第二杯半價的手段來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第一次的貪婪程度,也就是“欲望值”,同時也提升了產品的銷售,但邊際成本不變。
當消費者購買后,負效應可能就會產生,因為消費者不一定能喝完。這里就體現的是商品價值取決于人的欲望和欲望被滿足的程度比例。
2. 服裝案例
再比如商場內大牌服裝都寫著全場8折,其實仔細想想,8折的價格真的很劃算么?
他們這么做也同樣是在運用了邊際效應的同時調取了消費者心理的欲望值,在消費者第一次購買時,單純考慮的爽點而非負效應,但隨著商品購買完的數量,才真正會產生負效應。
3. 電影票案例
還有一個是關于電影票的,我的一個朋友會經常去看電影,之前去看電影的時候是在現場買的票,那次售票員給他推送了一個非常超值的套餐,就是單買一張票是原價48元,但是近期有一個限量套餐,這個套餐里包含:5場電影+1桶爆米花,價格是149元,但是需要一次性消費,聽起來是不是非常超值?
我的朋友考慮反正也沒事,那就多看幾場,還便宜。
但是如果按照邊際成本遞減與負效應來講,這絕對是一件虧本的買賣,誰能一直做著看十幾個小時的電影不走?我想電影院也一定有這樣的數據才會推出這樣的套餐吧。
但隨著消費者購買人數越多,邊際成本遞減,其他人也會紛紛模仿,這里面包含一個人類固有的“羊群效應”,也就形成了商業價值,但隨著消費者看電影時間的延長,負效應也隨之而來。
羊群效應:羊群效應理論,也稱羊群行為、從眾心理。經濟學里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
四、邊際成本的線上產品案例
1. 微信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微信了,這個傳奇產品堪稱邊際成本做的最好的一個。
在我們之前都是運用短信電話的時候,每發一條短信,每打一個電話都要考慮不同的費用,但由于微信的出現,極大的解決了用戶的這個痛點,微信已最核心的打字聊天、語音/視頻通話為主要支點,并賦予各種特色產品輔助。
在微信最大化的邊際成本趨于零的同時,迅速擴大了用戶使用產品的范圍區,所以,作為互聯網的邊際成本,我想微信的在這方面確實做的很好。
2. GoFun出行
這款產品為共享汽車類型,屬于線上+線下產品。
Gofun出行的邊際成本做的比較合理是,首先是他的供給側能力較足,因為依托了首汽集團的優勢資源,極大的降低了邊際成本,并通過對用戶的日常作息將碎片打車時間、坐公交時間、出游時間等需求作為整體分析,提供了這一種出行服務;
并且現在的產品里還融合了長時間租車服務,這就極大的又一次挖掘了一批潛在用戶,在邊際成本遞減并趨于零的同時,反響的用戶群體范圍也在逐漸擴大。
同時這個產品還在登陸時跳出有廣告提示,“分享可得免費時長開車券等優惠”,這種手法也是除了在邊際成本遞減的同時,運用的用戶酬賞機制,目的是通過用戶引流用戶。
3. 摩拜單車
在文章開篇的時候我拿共享單車舉過例子,其實摩拜單車的性質與共享汽車的性質大體一致,主線路相似程度可達到80%。
這里我要和大家說一個定律,關于用戶的定律。當產品開發者抓區并成功解決掉某幾種目標用戶的痛點后,其相等模式可無限制復制,并形成范圍值生產從而解決掉這幾種用戶對等的群體用戶痛點。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應該就徹底明白了,就像醫藥行業診斷,當醫生遇到一種從未遇見過的病毒時,其第一次需要花費的成本是極其昂貴的,但只要一旦得到解決,那么當再次遇到同類型病毒時,就可以快速復制解決,其邊際成本迅速降低,反之收益增高,同時同類型病毒則可批量解決。
共享汽車和單車產品正是邊際成本與復制的這一體現。
總結
邊際成本在20世紀時是非常難得的一個概念,因為在20世紀的成本里,幾乎都是建立在“原子經濟”上的,而直到21世紀互聯網形體的出現,邊際成本將真實的成倍數下降,這是因為21世紀的成本發生了轉移,建立在了“比特經濟”上。
所謂原子經濟的本質就是需要以大規模生產取勝,它所遵從的是絕對的單一化、標準化、格式化創造。
這種創造,并不能形成邊際成本的遞減,甭別說是趨于零,它需要的是逐漸遞增服務,就像和滴滴打車對抗的線下出租車,隨著消費者的增多,它能做的不是整合,而是新增出租車和司機進行匹配,如果不加入互聯網行業,他們將很難維持下去。
而比特經濟,則正好是多元化、個性化、小眾化、扁平化的。它所崇尚的就是一種主客一體、多元共生共存的理念、可以使使用者分享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的好處是在快速擴大用戶群體區值的同時還能使邊際成本下降。
作者:西瓜,公眾號:西瓜的設計
本文由 @西瓜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本文滿分10分的話,打個3分吧,可以視作一個初級產品知道了幾個經濟學名次之后強行輸出觀點,體現在以下幾點,1、邊際效應是指,在生產曲線上,擴大產量平均成本降低的情況,由于這種變化,使得收益更高,當達到某一個平衡之后,收益降低的情況,這個東西是動態的,講的是不同生產配置的情況下,不同的情況;2、一個專業的產品經理不提痛點、癢點、爽點這樣的非專業詞匯,也不張口閉口需求,需求,是產品經理個人的需求,多方判斷,讓技術、運營支持的工作,以尋求當前業務提升的手段。舉例說文章中說微信案例的大段,首當其沖釋義——在災難面前第一個受到攻擊(高中語文天天講),另外你對微信的業務模式判斷屬于特別稚嫩的階段,邊際成本漸趨于零?人力成本不是成本嗎?擴大生產就靠現有的開發人員,不需要加人?還是現有的技術、產品、運營足夠做所有的新增功能?你的信息來源是哪里?收益是啥?微信作為騰訊業務的流量入口,包括游戲流量入口、廣告等贏利點,擴大生產會不會導致收益提升,在微信這個產品,什么算是擴大生產?新增功能算是?用戶量提升算是?其次,再用共享經濟來舉例,這個業務算是分時租賃業務,你直接把租賃物的成本算進來了,但是分時租賃這個業務模式,不談租賃物的成本,因為本來就是閑置出租,建議你用自如做分析,租房業務里的支出項,人力、管理、折損、租賃等費用,收入項,房租和服務費,拆完就發現,自如好像不自己蓋房子出租,只是管理市面上待出租的房子而已,這才是可以分析的商業模式,擴大產量是什么?收房子對吧,收房子本來就有一個裝修費,收多了(多余市場需求)會有房屋閑置的管理費,管家等人力支出成本,如果租出去有保潔等費用支出,收入項就是服務費和租賃費,市場不同的情況下,有時候服務費打折,有時候提高或者降低租金,這都是根據市場供需環境調控,來控制收益的。忠心勸誡:多做一些產品分析報告,多做一些業務分析報告,多做一些商業分析報告,記住是做分析,而不是做復述!
仔細閱讀,虛心接受,感謝點評!
我想這位仁兄想表達的是很多產品就停留在理論上吧?
對于很多像我這種的小公司產品來說,我們設計產品總是落地可實現為先,理論邏輯靠后。
只能說各家公司的資源決定了會培養出什么樣的產品經理,有些產品只需要把功能設計出來,完全不考慮公司在推廣時的成本,運營人員維護產品的難度,甚至這個功能從長遠角度看賺不賺錢都不考慮。
單單就是覺得這個功能市場上可能有場景需要,就做了,而不是從公司的整體業務能力上去考慮。
另外,提到前期推廣問題,我真的覺得微信是個笑話。
一開始主推還不是靠搖一搖、漂流瓶這種擦邊球東西起來的。
現在天天說微信這個簡約,那個純凈,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很多產品贊不絕口,但微信當年用的伎倆遠沒有現在的微信描述那么上的了臺面。
但無論怎么說,人家就是起來了。
利用好人性,這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但社交終究是人本身的欲望,生理亦是如此。
畢竟后來的用戶是不會去關注第一批種子用戶是怎么得到的。
連續五場電影,這個電影院這個套餐有人買嘛?
確實有過這樣的套餐,而且也確實有人買了。不過沒多久沒有了,人家寫著就是活動。而且都是精品大型電影,有些人就是沖著沒看過,之前嫌貴,這次就買套餐了。不要懷疑咱這個世界,俗話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哇!
電影票應該是五場不連續的吧?很少有電影院會連續看五場吧
確實有過這樣的套餐,而且也確實有人買了。不過沒多久沒有了,人家寫著就是活動。而且都是精品大型電影,有些人就是沖著沒看過,之前嫌貴,這次就買套餐了。不要懷疑咱這個世界,俗話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哇!
嗯,也是。。是我孤陋寡聞啦~哈哈~不過這種促銷就真的讓人覺得好惡心啊..真的就是 看起來很優惠
旁觀者清,其實誰都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買多了或者吃不完,但當事人當初就是圖便宜。這就是邊際成本遞減,反之盈利和流量提升。這些都是常態,只要琢磨清楚,在遇到就會理智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