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們的To B焦慮:中美SaaS服務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通過分析總結后,本文歸納出了中國SaaS市場的三大痛點以及亟待解決的各項問題。
伴隨著互聯網市場從消費互聯網升級成為了產業互聯網,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技術驅動的這塊To B市場蛋糕,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To B業務也成為巨頭布局的重中之重。
不久前,據Tech星球報道稱,字節跳動旗下智能推薦系統「靈駒」已正式面向企業開放,通過將算法技術打包成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形式對外輸出,為第三方企業用戶提供智能推薦算法服務。由此,字節跳動進軍B端市場的野望已經彰顯無疑。
字節跳動并非第一家技術輸出的科技巨頭。事實上,隨著互聯網企業在To C領域紅利的逐步消退,BAT正在To B市場加速發力,但產業互聯網并非一蹴而就,相比海外SaaS服務的蓬勃發展,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仍然存在諸多痛點。
技術輸出服務企業級市場大勢所趨
其實,在C端市場或者說消費互聯網市場紅利殆盡的大環境下,近年來,科技巨頭進軍B端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
這在于產業互聯網本身就具備著比消費市場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相較于后者連接對象主要是人與PC、手機等終端,企業服務市場要連接包括人、設備、軟件、工廠、產品在內的各類要素,潛在服務對象和商業價值潛力恐怕不是一個萬億級市場就足以容納的。
而技術輸出賦能傳統企業則是巨頭們所選擇的較為常見的一條路徑。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屬云計算服務,根據IDC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包括IaaS、PaaS、SaaS在內)達到24.6億美元,同比增長67.9%。其中阿里云的市場份額已經居于榜首,騰訊云和百度云的增速則分別達到了88%和92%。
這份報告還指出,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的增速已經領跑全球,在這背后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政策強力推動、市場活躍需求及服務商大舉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
此外,諸如電商+產業化、AI技術開源、物聯網生態等不勝枚舉的領域及案例,都是科技巨頭以技術輸出的方式在B端市場跑馬圈地的體現。
從根本上看,技術賦能的落腳點都在于對海量數據的開發和利用。究其原因,這取決于在數字經濟新時代,越來越多的設備接入互聯網,越來越多的現實世界實體被數據化,不僅數據深度挖掘的價值作用正不斷凸顯,其也成為了最重要生產資料之一,是企業組織發展壯大的最基礎能源,就如同汽油之于內燃機的存在。
另一方面,數據也是傳統產業擁抱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因而掌握著時下最前沿科技的互聯網企業們,通過開放生態技術輸出的方式,幫助傳統企業更多更好的利用數字資源,走向人、事、財、物的全面信息化,這就具備了廣闊的市場潛力。
中國SaaS服務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必須指出的是,科技巨頭通過技術輸出在數據開發應用層面服務企業用戶并非是一條高枕無憂的路,事實上已經有諸多痛點已經浮出了水面,而這很大程度上也是中美企業服務存在差距的直接原因。
1. 中國的云計算市場才剛剛起步
與當年互聯網普及期一樣,搭建基礎設施是一切服務的根基,云計算則是互聯網企業做B端業務的基礎。騰訊總裁劉熾平曾這樣描述云計算和產業互聯網的關系,「產業互聯網最初的營收機會將會是來自云計算」。
產業互聯網最常見的三種服務模式IaaS、PaaS和SaaS都建立在云計算的基礎上,大數據AI、IOT等技術落地也都需要依托云計算能力之上。某種程度上,國外的企業服務之所以發展迅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在云計算方面的布局。
GGV資本曾這樣總結AWS對企業服務市場帶動,「云計算的普及不僅提供了按需計算的核心基礎設施,而且價格也比創業公司開發和運營自己的核心基礎設施要便宜得多。這帶來了一波大規模的創新浪潮(以及亞馬遜的市值增長),科技公司也因此能夠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按需且價格更低的基礎設施」。
中國云計算市場這幾年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但相比海外市場仍然有所欠缺,還存在很多企業沒有「上云」,這也天然造成了中國企業服務市場天然的一種缺失,而這也是為什么BAT加入To B賽道時主要的發力點則均落到「云計算」的主要原因,
云計算賦予了巨頭綜合性的生態聯動能力,巨頭也有決心布局「云計算」,但對眾多想要進入To B賽道的公司來說,這可能是一大難題。以字節跳動為例,雖然崛起速度很快,但成立至今不過7年,真正站上小巨頭席位也不過是近3年的事,其實非常缺乏底蘊積累。
這直接體現在字節沒有在云計算方面進行過任何布局,其技術輸出不僅缺乏底層技術支持,B端業務也難以形成規模生態,這一點僅從靈駒所提供的服務是單一的智能推薦中就可見一斑。在可預見的未來,字節不僅難以在上述巨頭切入的眾多領域中分得一杯羹,更需要依托BAT的云服務才能順利開展B端業務。
眾所周知,字節跳動與BAT們恰恰處于直接競爭對手的位置上,其核心算法技術如果真正放在BAT的云服務器上,就會有泄露給競爭對手的風險,但如果從零開始自建云服務,則需要投注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技術輸出就更加缺乏競爭力可言,而這也很大程度上也是眾多中國SaaS服務提供商面臨的困境。
2. 企業服務市場需要的是專業性
王興曾這樣說起中國的toB服務,「中國to C的公司都很牛逼,最大的是阿里,然后是騰訊、百度,to B的公司居然找不到,或者說有活著的,但是活得很慘」。
「活得很慘」這個詞確實非形象的說明了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現狀,在過去8年的時間內,美國中小型企業SaaS市場的總市值從2010年的150億美元左右增長到了3000億美元以上,如果再算上微軟、Adobe、Saleforse等巨頭,市值超過了美股科技上市公司的一半。
中美企業服務存在巨大的差距,一個很深次的原因是中國的SaaS企業往往不夠專業。大洋彼岸的SaaS提供商,往往只是專注單一的垂直市場,比如RingCentral (云手機系統)、Square (POS)、Wix (web站點)、Shopify (電商)等公司。
這些公司向各種類型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業務十分龐大,它們深入了解行業系統、內部結構,以及客戶的痛點。通常,它們都會解決一個非常關鍵的痛點,之后再擴展服務,更重要的是,它們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也知道怎樣把這種愿景傳達給業內的每個人,但在中國市場更專注的卻往往是巨頭。
以美團點評為例,這家公司如今把餐飲業的B端服務當成是企業發展下一個階段的重心,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美團點評早在十年前開始就已經開始扎根餐飲行業了。從03年開始做第三方餐廳評價,到10年做團購,再到13年做外賣,這其實并非一蹴而就。
對中國的很多SaaS服務提供商來說,傳統企業具備專業能力,但缺乏互聯網經驗,而互聯網公司又缺乏扎根產業的深度。再以字節跳動為例,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火山小視頻、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其核心業務范圍均局限于內容分發領域,此前在B端市場的一些投資收購與孵化動作基本上也圍繞相關領域進行。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字節跳動的算法和推薦引擎并非萬能,這家公司曾試圖切入電商、消費乃至社交、搜索等更多領域,但所推出的產品諸如悟空問答、多閃、飛聊等產品稱得上是屢戰屢敗,可以說并不具備專業的跨領域能力?!胳`駒」的智能算法推薦系統在字節跳動不擅長的領到底可以產生多大成果,這仍然是未知之數。
其實,步子邁得太大是很多小企業的通病,歸根結底還是在于產業互聯網需要很深的底蘊積累,在C端市場或許通過不斷擴張、跨界和進攻可以掩蓋底下的虛浮,但在講求細水長流,需要水滴石穿功夫的B端市場,步子邁得太大只會摔得更慘。
3. 信息數據的安全仍然是最大痛點
在互聯網和新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信息數據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要,即使是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亦發生過數據泄露問題——去年4月,因為一款隨機應用測試程序,導致8700萬用戶信息和上億條用戶數據被泄露。對企業來說,信息數據安全也是SaaS服務商需要解決的痛點。
一方面,企業一旦把數據交給SaaS服務商,數據的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在國內如BAT這樣的巨頭們在數據安全層面可以說是久經考驗,并有一系列預防、應對措施,如騰訊搭建了專門服務于企業用戶的神盾沙箱,在不儲存任何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對數據進行安全處理,保證計算環境安全,并具備適用于云計算場景的混淆電路、同態加密等的復雜安全解決策略。
BAT旗下的諸多產品每天要經受幾十億次的使用,其數據安全保護的專業能力已經得到過驗證,但反觀包括字節跳動在內的其他絕大部分企業,在安全領域并沒有什么建樹,其對外輸出技術系統的信息數據保護能力仍有待考驗,而更關鍵的是,中國市場缺乏專業的網絡安全公司,幫助SaaS服務商們解決這種困境。
另一方面,巨頭很多時候既可以是合作伙伴,也是潛在的競爭對手,完全采用巨頭搭建的技術系統,意味著很可能會面臨巨頭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的尷尬局面。
共享出行市場其實就一個很好的例證,在面臨高德、美團等聚合出行平臺的競爭面前,滴滴也對外開放了聚合服務,對外輸出派單和算法技術,但其本身作為最大的出行服務商,和其他的中小型出行平臺之間又存在競爭關系。
字節跳動這幾年的激進進攻姿態則是另一個例證,這家公司在邊界四處擴張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各種賽道,從汽車到教育再到社交,畢竟在國內,相較于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在生態開放及技術賦能合作伙伴這件事上已經堅持日久,字節跳動如今更像是「早期的騰訊」,如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能否得到企業伙伴信任仍需打上一個問號。
字節跳動本身就是一家數驅動型公司,也深知數據的價值。對于合作企業而言,提交給靈駒系統的數據既存在未經用戶允許就被字節采集的隱患,今年9月字節跳動就因涉嫌超范圍采集用戶隱私受到國家四部委聯合點名批評。也存在被字節跳動拿走自家數據,再轉手使用到競品身上的擔憂。
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在國內數據開發應用領域相關監管法規不完善的情況下,選擇SaaS服務提供商時依然需要慎之又慎,畢竟客戶數據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合理使用帶來商業價值之前,安全性仍然首要的。
歸根結底,針對企業端的To B服務是一片遠較C端市場更加龐大的市場空間,在真正發達的商業市場如美國市值排名前10的科技公司中,一半以上從事企業服務行業或以企業服務作為重要的業務組成。
而我國企業服務市場仍處于野蠻生長階段,即使是爆發最早的云服務市場,也不過才經歷了區區三年多時間的發展,諸多行業痛點逐漸被發現樹立出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只有更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整個行業才能得到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作者:李俊,公眾號:俊世太保(ID:taibaocaijing)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jL1llqxhevJQP3hnGV-SCQ
本文由 @李俊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