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共享經濟企業能走向成功?
共享經濟模式層出不窮,成功的共享少有,那么,什么樣的共享經濟才可以真正成功?
共享單車引爆共享經濟后,共享雨傘、共享衣服、共享籃球等一系列共享相繼出現。
這些雨后春筍般涌出的新模式在吸引人們眼球后,成功的卻寥寥無幾。
究竟什么樣的共享經濟才能解決消費者痛點?經歷陣痛后的共享經濟,在認真反思后又將如何為社會創造價值?
這是共享經濟領域每個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
一、共享經濟的概念
共享經濟是由美國的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思于1978年在其學術論文中提出的概念,主要思想是——通過第三方提供一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交易平臺,將閑置的資源(如住房、汽車等)以出借或者出租的方式讓渡給使用者,優化資源配置,獲得相應回報的經濟模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又將共享經濟的概念邊界不斷擴展延伸,現在主要是指基于互聯網等現代技術,將海量分散化的閑置資源進行整合共享。主要體現為使用權的暫時性轉移,也包括剩余所有權的讓渡,以及時間、空間、技能等無形資產的共享,它是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
但是,這種新經濟模式在2008年之前并沒有受到資本和創業者的關注。那為何會在近十年快速發展呢?
這與金融危機后的宏觀環境與技術進步有關。
二、共享經濟的商業背景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市場需求大幅下滑,產能嚴重過剩,此后多年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失業率不斷攀升。這不僅提供了大量的閑置勞動力和閑置資源供給,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利用閑置資源增加收入的欲望。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滲透率的快速提高,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等技術進步,加快了共享經濟從概念到落地的進程。
智能手機與移動支付提供了實現共享經濟的物質載體與交易載體;LBS技術(Location Based Service ,一種基于移動位置服務技術)實時定位用戶地理位置,構建萬物互聯基礎;大數據與云計算使得海量訂單的高效處理成為可能,將此前分散、小規模的共享行為聚合化,解決了供需雙方精準匹配的難點,提高了交易撮合率。
于是,共享經濟企業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具備后遍地開花,民宿短租行業的Airbnb(愛彼迎)成立于2008年,出行行業的Uber(優步)成立于2009年,這兩個我們最為熟知的巨頭的估值目前都已達到300億美元以上。
可以說,產能過剩中的閑置資源與信息技術進步,是共享經濟快速發展背后的重要驅動因素。
三、共享經濟的商業邏輯
中國市場的共享經濟萌芽期出現較晚,落后國外3年時間。
直到2016年,中央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才首次出現了“共享經濟”概念,政府開始在戰略層面積極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
于是,從2016年開始,大量資本涌入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各種各樣的共享層出不窮……
然而,與資本繁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至今為止,在共享經濟領域成功的企業屈指可數。
那么,共享經濟背后的商業邏輯是什么?究竟是哪些核心因素成就了百億估值的獨角獸?那些退潮后裸泳的共享經濟企業又敗在何處?
在我看來,是以下兩點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
1. 辨別需求的真偽
商業的目的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的需求千奇百怪,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互聯網公司只有精準的抓住用戶真需求、解決真痛點,才能成功。
真需求分為硬需求與軟需求:硬需求指消費者必須得到滿足、不能舍棄的需求;軟需求是可以替代且不斷進化的需求;而偽需求是指看似剛需實則浮于表面脫離本質的需求。
如何才能洞察用戶的真需求呢?
很多互聯網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或開發新產品時,都會通過消費者調研來了解用戶需求。
但是,從結果看,很多消費者在調研分析中被動“撒謊”,喬布斯有句名言流傳甚廣:“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才發現,這就是我要的東西”。
其實,大部分用戶很多時候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企業必須要在用戶調研中去偽存真,發現用戶的真需求。
人性不變,需求永恒。
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更容易接近真相,發現本質。
從人類歷史演變角度來看,荷爾蒙、對美和長壽的追求、厭惡焦慮、通過社交獲得尊重與認可都是亙古不變的真需求。
為什么一瓶茅臺酒可以賣幾千元?
給你一瓶茅臺和一瓶汾酒,你真能喝出區別嗎?
就因為茅臺自封國酒定位高端,消費者就買賬嗎?
那如果伊利推出一款自詡定位高端的國奶,定價上千,你買嗎?
其實,核心在于白酒是友情溝通的橋梁,而友情是無價的,所以即使茅臺定價大幅超過同行,依然有人買賬。中國特色的酒文化決定了酒的價格是社交中體現尊重與認可程度的一把標尺,中年人飯桌上體現對他人尊重認可的最好方式之一,莫過于擺一瓶國酒茅臺。
同樣的道理,為什么鉆戒定價那么昂貴?
因為鉆戒是愛情的承諾,愛情無價。
我們再來看已經取得成功的共享出行行業,經濟無論如何發展,人類追求交通便捷的需求永遠都不會變,只是替代性的解決方案在不斷變化。
滴滴出行用更優化的方案解決了出行需求,使人們可以花費比出租車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而有一些比如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之類的項目,看似也解決了某種特定場景下的需求痛點,然而這些需求場景單一、使用頻次較低,且用戶自己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比如打球自帶籃球、外出自帶雨傘)來解決,所以這是一個偽需求,而出行、住酒店這樣的需求比較依靠供應者的服務,并不是自己努力就可以解決的。
辨別需求質量還有一條很關鍵的標準——需求的頻次。
出行、酒店都屬于高頻次的剛需,這種需求不會因為全球各地文化語言的不同而產生實質性差異。因此,全球擴張的難度較小,且同一套算法可以應用在全球市場進行供需匹配。
共享經濟,因為共享的邏輯,其服務價格往往會低于傳統商業,而低價必須要有高頻次的需求來支撐,才能形成大市場,滿足資本的回報要求。
因此,需求的真偽、頻次的高低、應用場景的廣泛性,對共享經濟能否成功至關重要。
2. 產品是否具有網絡效應
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公司而言,產品是否具有網絡效應是檢驗一家互聯網公司護城河深度的重要指標。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一張信息網絡。
互聯網產品普遍有網絡效應,服務更多用戶的同時卻并不需要付出同等比例的成本,而且在用戶之間也能形成互動節點,用戶越多,這張網絡價值就越大,而網絡價值不斷變大又會帶來更多的用戶,這是過去的非互聯網產品所做不到的。
對于共享經濟而言,需要考量兩個方面的網絡效應——供給端與需求端。
比如,共享領域比較火爆的兩種模式——滴滴出行和共享單車。
滴滴出行是平臺模式,即由個人或傳統出租車公司提供車輛,共享給他人使用,平臺起到的作用僅限于搭建信息連接橋梁,匹配供需雙方信息。
共享單車是分時租賃模式,企業自行研發、租用或購置車輛,提供隨取隨用的租賃服務,消費者可按用車需求和時間預定租車小時數,按小時或天計費。
就這兩種模式而言,平臺模式優于分時租賃模式,其原因在于網絡效應。
具體來說,滴滴是輕資產運營,車輛的供給端由市場閑置的車源提供,越多的車源接入滴滴的網絡,滴滴的算法匹配供需的能力就越有用武之地,越多有打車需求的用戶就越容易在滴滴平臺上打到車,而越多的滴滴用戶就可以激勵越多的車主接入滴滴網絡,形成正反饋循環。
這種供給端的快速擴張,使原來被擋在準業門檻之外、沒有牌照的服務者,加入了市場提供服務,大大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時也降低了價格。
而共享單車則不具備這樣的網絡效應,供給端的單車全部由企業自己提供,成本并不會因為單車數量增加而變少,而算法在匹配供需兩端之后,還需要不斷的進行人工搬運單車來完成算法匹配的最后一步,大量的單車堆積、損壞、偷盜的現象,不僅無益于發揮網絡效應,還會造成很差的用戶體驗。
此外,大量的單車對于用戶來說是一種公共品,這還會造成“公地悲劇”,長期來看不僅沒有顯著降低社會成本,反而增加了社會交通成本和監管成本,引起顯著的負外部性。
因此,在共享經濟領域采用了平臺模式的企業更容易在資本的幫助下成功,平臺模式的核心點:其一體現為供給端快速擴張的網絡效應,其二在于供給端快速擴張達到一定規模后引起的用戶需求端的網絡效應,用低成本獲取海量用戶并提高用戶留存率。
企業在平臺化的輕資產模式下,可以將主要精力投入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運營,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進行市場供需的算法匹配,采用市場化定價這一最有效率的方式來解決市場問題。
四、共享經濟的市場展望
那么,我國共享經濟市場目前發展到什么階段?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今年2月,中國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
其中,2015-2018年,網約車用戶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由26.3%提高到43.2%,在線外賣用戶滲透率由16.5%提高到45.4%,共享住宿用戶滲透率由1.5%提高到9.9%,共享醫療用戶滲透率由11.1%提高到19.9%。
從各個領域的共享經濟來看,滲透率都在50%以下,其中很多都在20%以下;對于投資人來講,滲透率快速提高的成長階段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階段。
得益于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巨大內需市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正處于快速成長當中,潛力巨大。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有很多問題,在未來,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問題急需解決:
1)需要一個第三方的征信系統接入共享經濟平臺
一來可以篩選出安全、信譽良好的商家和用戶來維持這個生態體系的健康發展;二來可以規范生態體系內的商家和用戶,對他們的行為形成約束,避免惡性行為的發生。比如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既有廣大的商家用戶也有消費者用戶,接入共享經濟系統會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很大的能量。
2)需要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來為新興企業融資
新興企業大部分是輕資產運營,沒有抵押物向銀行融資,只能依賴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來發展。
中國VC/PE投資人需要一個完善的退出機制來穩定他們的投資預期,否則像ofo出現的一級市場各家投資人爭相退出、彼此傷害的現象會造成兩敗俱傷,既傷害了創業企業,也傷害了投資人。
我們如果能夠真正培育一個像美國納斯達克那樣強大的資本市場,不僅有利于發展新興產業經濟,也有助于我國經濟轉型。
最后,我想說的是:盡管有數不清的海難,人類依然揚帆起航。容易絕望的人沒有明天,習慣悲觀的人難有未來。
我相信隨著政策制度的完善與技術的進步,共享經濟在中國市場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見習研究員,施旭健
本文由 @蘇寧金融研究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嗯
學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