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市值超京東,它經歷了什么?

10 評論 9455 瀏覽 42 收藏 21 分鐘

本文梳理了拼多多發展的三個階段,并從中分析總結了它的成功秘訣。

10月24日,拼多多股價出現暴漲,截至收盤,股價收報39.96美元,上漲12.56%,總市值464億美元,超過京東,成為中國第四高市值的互聯網公司。

這個消息一出來,許多從來不關注拼多多的人也開始對它感興趣了,畢竟京東是大家所熟知的。拼多多怎么就超過京東了呢?這個被稱為“騙多多”、“坑多多”的APP,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我整理了一下拼多多的大事記:

我便是在2018年5億元補貼那會開啟了在拼多多的第一次購物,買了一個華為Mate 20 Pro。選擇拼多多這個渠道購買的原因很簡單,價格全網最低。不得不說,拼多多臭名昭著的時候,確實感覺在上面買東西有損自己形象,別人不問起,也不會主動提起這個手機是在拼多多買的。直到今年百億補貼一出來,越來越多高收入的朋友在上面買iPhone。作為拼多多用戶,才慢慢有點挺直腰桿的感覺。

拼多多確實是個讓許多人反感的APP,七大姑八大姨發來的砍價鏈接,一次又一次的安裝又卸載,真的讓人無奈。但是當我花上個把月,去了解這個公司,去了解創始人黃錚,深入去體驗拼多多每一個功能時,會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APP,會讓人越用越喜歡,越用越離不開。

本文將從三個階段來分析拼多多如何在眾多電商平臺中脫穎而出,取得現在的成績。

第一階段(2015~2016):另辟蹊徑的拼多多

眾所周知,在拼多多進入大家視野以前,已經有各種各樣的購物商城:大而全的綜合商城如淘寶、天貓、京東,專做內容電商的小紅書,跨境電商有網易考拉,還有盒馬、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線上購物的興起,很大原因是得益于線上巨大又便宜的流量,這使得商家有更多讓利空間,從而降低商品價格。

但是,在保持多年高速發展后,我國互聯網時代的人口紅利已被漸漸消化,線上用戶規模增長減緩。主流頭部電商平臺線上新增活躍用戶營銷成本逐年升高。2015年,人均獲客成本達到了146元,到了2016年,更是達到了223元!

當線上流量成本不再具有價格優勢,如何從現有的消費者中獲取更多的商業價值,成為頭部電商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于這些已被網購洗禮多年的用戶,想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利益,各大電商平臺都是朝著消費升級上發力。像網易嚴選、淘寶心選、小米有品、京東京造等,都是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更具有品牌價值、更高質量的商品,為用戶創造更能體現自身品味的購物體驗。

但是拼多多另辟蹊徑,它把目光轉向了未被開發的下沉用戶。

所謂下沉用戶,指的是三線城市及以下城市的用戶。沒有去找2016年拼多多起步時的數據,只看2019年QUEST MOBILE的數據也能看出下沉用戶所占的比重之大。截至2019年3月,下沉市場用戶規模已超過6億,在國內整體移動網民用戶中占比超過一半。

這群用戶也有顯著的特點:線上時間多、價格敏感、習慣線下購物,相信熟人圈子。

這是一群被忽略的群體,因為讓他們網購的教育成本太高了。就好比我們要教爺爺輩的親戚用微信,基本要手把手教,而且都不一定能教會。會覺得讓他們進入網絡世界都是一種打擾,讓他們使用微信似乎都有些強人所難。何況是購物呢!可是拼多多就愿意去做這樣的事情!

用黃錚的話講:各大電商平臺在尋求消費升級,拼多多也要做消費升級。

對于還不知道如何使用網購的人群來講,如果能夠讓這群人通過網購輕松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便是一種消費升級。

以前他們以線下消費為主,并不能熟練進行線上購物。有些雖已接觸網購,卻仍覺得無從下手,各種復雜的營銷手段看得他們眼花繚亂,好評差評看來看去仍無法真正感知商品質量。作為價格敏感型用戶,最后都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選擇那些比線下更低價的商品,結果買到的東西并不稱心如意,繁瑣的退貨過程也讓他們不再嘗試。他們還是喜歡線下明碼標價,可摸可感的商品。

這些下沉用戶購物的需求點很明確:

  • 要實惠:用戶追求性價比,商品一定要足夠低價,要比線下更低價。
  • 夠簡單:用戶不懂網購,購物方式一定要足夠簡單、決策成本一定要足夠低。

拼多多瞄準這群用戶的需求,找到了突破口。一上場便使出砍價和拼團兩個大招。

1. 拼團

先說拼團,模式很簡單:用戶選擇好一個商品,便分享給好友,好友參團了就可以直接購買,等待收貨。

其實拼團并不稀奇,早在百團大戰期間,大家就已經對團購相當熟悉。團購的本質便是:買的人多,價格就低,賣家薄利多銷。但是像美團和大眾點評這樣,說是團購,重點還是在于“購”,打開APP就能以團購價購買,并不需要去找人“團”。

這種模式,流量仍然是中心化的,“找到一個用戶,完成一次交易,再找下一個用戶,才能完成下一個交易”。

而拼多多的拼團是真的嚴格意義上的團購,因為側重點在于“團”,嚴格區分個人買和拼團買的價格。于是很多人為了低價愿意發起拼團,自覺地為商家推廣,形成一種病毒式傳播,在短時間內達到大規模的裂變。這便實現了“找到一個用戶,能完成多次交易”的效果。

要讓拼團達到好的裂變效果,涉及到三個關鍵因素:

  • 低價:價格足夠低。所以拼多多必須直接找到商品源頭,砍斷中間商。
  • 高頻:要盡可能多人買,賣家才能薄利多銷降低價格。什么東西容易成團?小額高頻的日用品。好友買的東西,剛好自己也需要。
  • 熟人圈:要選擇好友聚集的平臺進行分享,熟人背書易成團。

無疑,拼多多這幾個關鍵因素都把握得很好。拼好貨時期,主打的是拼水果生鮮和日用品(紙巾),在渠道上壓縮供應鏈,直接工廠或農場供貨,于是有了低價的可能。而且充分利用了微信這個大的社交平臺,讓用戶形成快速的裂變。

用戶突然發現,購物變簡單了。以往自己上網挑選商品,貨比三家甚至十家都難以選定商品。因為商家套路太深,多變的商品價格,真假難辨的好評,復雜的營銷方式,看得頭昏眼花。而拼團的方式,有好友背書可信度便高了許多。這畢竟是好友篩選了一遍才來拼團的商品,好友都買,肯定靠譜。

關鍵是操作還特別簡單,不用下載APP,點開好友的鏈接,就能快速注冊拼多多,進行參團了。購物變得非常自然順暢,以前是“不知道買什么”,現在是“好友分享的我也剛好需要”。

2. 砍價

砍價也是異曲同工,原理大家一眼都能看懂:讓更多人幫自己砍價,就可以用盡可能低的價格買到商品。這中間并沒有很高大上的技巧,門檻極低,只要轉發求砍價就行。看到好友發來砍價鏈接,自己也馬上可以發起砍價來獲得這個商品,并不需要在茫茫商品中尋找自己想要的那一個。

拼多多迭代的多個版本中,基本都是要求用戶有下載APP才能參與砍價,也有些版本是可以直接在微信幫忙砍價。但不管如何,對于下載拼多多都是強誘導性的,比如:下載后可以幫好友砍更多,下載后自己發起的第一刀可以砍更多(見左圖)。

不管是礙于情面,還是真的感興趣,又或者是規模效應的影響,很多人真的去下載了,拼多多的目的達到了。

通過拼團和砍價,拼多多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上線兩周粉絲突破百萬,到了2016年2月,付費用戶超1000萬,2016年7月,付費數量突破1億。

這個階段,拼多多的定位是極其清晰的,就是社交+電商。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生鮮和最高頻的日用品,借助微信海量用戶,圍繞低價和分享來進行拉新和留存。

第二階段(2017):加速擴大影響力

但是靠低價來獲取這些購買力相對較低的下沉用戶,并非長遠之計。 用戶既然能被低價吸引而來,也可能被其他平臺用低價吸引而去,光靠低價是很難獲得用戶粘性的,要想其他辦法留住用戶。

1. 游戲化玩法

首先是游戲化玩法,游戲是養用戶極好的方式。打開拼多多APP,會發現游戲化玩法遍布其中,每一個彈窗都極具誘惑力,處處都充滿游戲特有的不確定性,這使得購物變得充滿趣味性和成就感。

關于游戲化玩法,在后面版本的多多果園、助力享免單、金豬賺大錢都體現得淋漓盡致,這里先不展開分析了。

2. 擴充品類

其次是擴充品類。用戶初識拼多多基本是通過水果和日用品(如紙巾),但是把用戶吸引進來后,光有這些是不夠的,要讓用戶盡可能地在這個平臺消費,就要擴充品類,讓用戶“想要的都可以拼著買”。

整理了2017年拼多多主要的版本迭代,可見新增了許多頻道頁(圖中標愛心的地方),如母嬰頻道,電器城、手機充值頻道。

3. 獲客

同時,在獲客方面,拼多多不再只瞄準三四線城市那些初識網購的人群了,而是要覆蓋到全網的追求性價比的人群中(包括淘寶用戶),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下沉市場雖然還有增長紅利,但是一二線城市的存量市場也非常大,必須也要分得一杯羹。

拼多多開始在一線城市地鐵公交投廣告、贊助熱播電視劇和綜藝,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刺激用戶保持高速增長。從3.29.0和3.30.0可以看到,拼多多獨家特約浙江衛視中國新歌聲,贊助愛奇藝全網首播,特約贊助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總冠名騰訊視頻全球放送。僅《極限挑戰》的特約贊助權,拼多多就花了1億元。

這一階段還有個不得不提的神曲《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來一起一起拼多多,不管有事沒事拼多多。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拼就要就要拼多多,每天隨時隨地拼多多,拼多多!”

這個有魔性的神曲,跟當年的腦白金廣告有得一拼。

效果是顯著的,到了2017年9月,拼多多用戶數量突破2億,到了12月,用戶數量突破3億。

第三階段(2018~2019):大量拉新+瘋狂補貼

2018年,隨著阿里推出“淘寶特價版”、京東推出“拼購”、唯品會推出云品倉項目、網易考拉推出“拼團”,拼多多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

最初砍價、拼團已經不再像當初那樣能產生巨大的裂變效果了,而且也不可能永遠地寄居在微信里面。

所以拼多多要用更快的速度和其他平臺來爭奪用戶,數據顯示,2018年拼多多營銷費用一共134億,其中有70億是用于線上效果廣告(直接引導用戶下載APP),到了2019年仍然持續投放。

(數據來源:App Growing)

拉新并不是為了讓這些用戶來平臺買不稱心的假貨山寨貨,要留住用戶,必須要扭轉在用戶心中的形象。除了加速對平臺內商品的監管,拼多多做了更轟動的事情:瘋狂補貼正品,讓用戶花少點錢買正品,

2018年的“品牌下鄉”,拼多多已經補貼了40多億。到了2019年618期間,更是上線了聲勢浩大的百億補貼,不是滿減、不是優惠券,就是直接投入真金白銀,針對全網最熱的大牌進行降價補貼。

iPhone、華為、戴森等等大牌商品,統統打破了歷史最低價,這一波操作讓拼多多再次贏得了一二線城市用戶的關注??恐鴺O低價的iphone 11, 拼多多已經成為許多人購買iphone新手機的首選渠道。雖然開始很多人還是半信半疑地觀望,但是與官方渠道幾百甚至上千的差價,還是有很大誘惑力的,加之有中國人保財險承保的正品險,以及一個又一個的好評,很多人還是投降了。

數據顯示,拼多多整個618期間,iPhone系列產品賣出了35萬部以上;戴森有七成訂單來于一二線的城市用戶。

不得不說,拼多多在花錢這一塊是很舍得,在平臺上大部分東西都在幾塊幾十塊時,能夠直接補貼幾百上千讓用戶買四五千的東西。這個決策足以體現拼多多的決心:一定要扭轉在用戶心中的形象。

很快京東也推出百億補貼,稱是史上最大幅度的優惠。今年的雙十一競爭很激烈了。

結語

為了認真研究拼多多,每個功能都深入體驗了一番,光砍價群就加進去了幾十個,在群里近距離接觸這群為拼多多瘋狂的用戶。真的感覺拼多多無論從戰略模式還是產品設計,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每一個角度展開來講都可以單獨寫一整篇文章,所以本文只選取了某些角度,并不能面面俱到。

有機會的時候,想單獨寫一篇來分析它的游戲化玩法。如果能提煉出拼多多各種玩法的精髓,相信也能在某些小領域取得很好的效果了。

最近還在其他APP中看到了拼多多的痕跡:當正在體驗月卡時候,就發現淘寶也在內測月卡功能,與拼多多非常相似;下載了個粉象生活,又發現里面很多玩法,像助力、砍價,也有拼多多的影子。

至于外界一直爭議的拼多多假貨問題,我確實是相對樂觀。想想淘寶當年也是假貨不少,有了天貓和各種整改,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忘記它以前是怎樣的了。京東一直都說是二手東,照樣是很多白領人士的首選。

作為一個平臺,必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很期待看到拼多多是如何去發展。所以每次看到朋友義憤填膺地說拼多多都是假貨,一口咬定這輩子都不會在上面購物時,我覺得他們有些浪費精力。畢竟拼多多不是沒有在努力,現在它暫時只能是這個樣子,如果自己對品質比較有要求,可以觀望著先不買。

對拼多多也有失望,比如都大手筆百億補貼了,為什么要在海藍之謎沒有授權時,就到處投廣告說授權了,并放在百億補貼商品中呢?

一個平臺早期時候比較混亂,很多假貨,大家可以容忍。如果后續沒有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誠心誠意讓消費者買得安心,大概也難以長久發展。

 

本文由@格蘿小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拼多多的硬性問題也很多,不整改遲早會走小黃車的路

    回復
  2. 看vivo oppo,就知道拼多多能走到多遠

    來自廣東 回復
  3. 身邊以前很多不用拼多多的,現在都在用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百億補貼后,拼多多用戶數在6月到8月增加3542萬中,估計就有你身邊的人

      來自廣東 回復
  4. 寫的非常棒啊

    來自上海 回復
    1. 謝謝鼓勵

      來自廣東 回復
  5. 詳細分析了發展歷程,果然執著認真的人更容易成功

    來自上海 回復
    1. 這是不是在夸我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不光夸你 還想加V學習 ??

      來自上海 回復
    3. 哈哈我的微信號寫得那么明顯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