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沒有“中臺”?
騰訊沒有中臺,是因為業務差異化大。
一、騰訊怎么會沒有中臺?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肯定會奇怪,騰訊怎么可能沒有中臺?
從2018年10月調整組織架構到2019年5月數字生態大會上開放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明明是從中臺的組織到中臺系統建設都在快速推動?。?/p>
我們在這里先不做概念性的探討,我們先回顧一下中臺這個概念的發展歷程,在王健先生的《白話中臺戰略》第一篇中舉了三個例子:阿里的電商中臺、海爾的“自營體“中臺、華為的“中臺炮火群”。而且到現在為止,大家講中臺的案例還是喜歡用這幾個。
上周和一位教育行業的伙伴交流時聊到中臺是什么,我就反問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中臺戰略是阿里最先提的而不是騰訊提出的?
在向下閱讀之前,請讀者也先在腦子里想想自己的答案。
二、騰訊的“中臺”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中臺戰略最先從阿里提出來,這個問題要回溯到一個根本的因素——商業模式。
當我們被問到:
- 阿里是做什么的:賣東西的;
- 蘋果公司是做什么的:賣手機的;
- 可口可樂是做什么的:賣飲料的;
- 騰訊是做什么的:做游戲的?做通信的?做娛樂的?做投資的?
這里商業模式的定義是狹義的:通過什么產品服務賺到錢。
我們看到阿里、蘋果、可口可樂雖然都是多元經營的集團公司,但是核心模式其實是單一的。而騰訊此時看起來就有些特殊了,他的商業模式之間差距有點兒大是不是?
所以中臺概念從阿里提出來一點兒都不奇怪,因為阿里的商業模式就是在盡可能多的品類和場景下復制自己的電商模式,關鍵詞:復制、電商。
中臺是實現這個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手段而已。
回歸上一節的海爾、華為,我們是不是都能看到一個圍繞核心模式拓展品類或者產品線的企業。
那么騰訊的“中臺”是什么?可能是什么?
三、中臺的三個等式
中臺=企業級能力復用平臺
此時我們要回歸中臺的定義了,用王健先生的定義就是企業級能力復用平臺,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做逐字的解讀,我們就圍繞企業級能力來展開——中臺是企業級的。
什么叫企業級?兩層含義:
- 中臺聚合了企業級的能力,是整合者;
- 中臺輸出了企業級的能力,是方案提供者。
這一進一出就是中臺的價值所在,而且只有“企業級”的入和出才體現了中臺高于平臺的價值,每個中臺的使用者都在使用全公司甚至全集團的能力來幫助TA成功。
中臺=中臺戰略
中臺即是中臺戰略,這句話的含義是當我們作為企業的決策者,我們想到中臺這個詞或者類似中臺這樣的形式時,其實就隱含了一個戰略上的假設,就是這個企業將要采用“復制”“模式”的方式擴張自己的業務。
阿里為什么有“中臺戰略”,因為在業務上就是要在不同的品類和場景復制模式,取得規模效應,然后再體現為IT層面的中臺產品和技術。
IT=業務
這個等式,互聯網的產品經理估計都默認為公理了。
見了幾位傳統行業的伙伴,才體會到所謂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一個公理性差異?;ヂ摼W公司從生下來就是根植于IT技術上的,沒有所謂“信息化”的過程;而傳統行業有厚重且復雜的線下業務,IT就和業務有了天然的隔閡。
對于傳統行業做中臺的伙伴來說,這個隔閡的跨域是必要的但是痛苦的,IT不是單純的技術或者產品,IT就是業務,從業務成敗來構建中臺才會有價值。
四、從中臺視角看騰訊的發展
那么上面這三個等式是不是就回答了:騰訊的“中臺”是什么?可能是什么?
這三個等式回答了,也沒完全回答。
因為還少一個輸入項,就是騰訊的業務戰略到底是什么樣的模式?基于這個模式的可復制性,我們就能推導出來騰訊的“中臺戰略”和發展路徑。
從我的理解,騰訊不是技術驅動的公司(vs Google),騰訊不是業務模式驅動的公司(vs 阿里巴巴、Amazon),騰訊有點兒像“產品驅動+資源驅動”的公司(vs 蘋果、國家電網),由于其產品形態的特殊性,騰訊只是在游戲、社交領域有產品線,在通信、娛樂、企業服務領域都沒有形成相互關聯的產品線或者矩陣。
這樣的結果就是,騰訊的擴張很難走“業務模式復制”的道路,只能向下一層找,下一層是什么:
- 技術能力復制:技術領域阿里比騰訊領先3年以上吧,包括工程能力和基礎技術,不服可以拿事實探討。
- 組織能力復制:騰訊內部賽馬機制是個很強的產品創新的組織能力,在群雄并起的階段容易出來比較亮眼的產品;但是,在三國鼎立或者兩強爭霸的階段,賽馬就是很糟糕的機制了,爭霸階段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誰還指望小作坊改變戰局。
- 資本能力復制:這個是騰訊前兩年走的路,就是借助投資這種比較容易“復制”的能力,構建一個騰訊的生態體系,實現業務的擴張,這個能力也是群雄爭霸的時候比較好用,客大欺店的時候就麻煩了。
還有什么是可復制的?
對于騰訊來說,這是未來5-10年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人、財、技術,還是業務模式、品牌?
這個判斷決定了騰訊的“中臺”將是圍繞哪個能力,匯聚全集團的力量打造,賦能業務或者合作伙伴建設起來的中臺。
剛吃完感冒藥,有點兒困,閉上眼睛眼前浮現的就是一個一個QQ號和微信號,用戶似乎是騰訊最核心的能力。
但是如何圍繞用戶構建一個生態,那就是騰訊戰略部該想的事兒了。
“用戶+服務”,賦能to B和to C的企業,會否是騰訊中臺未來的樣子?至少現在還差點兒意思。
五、誰可以有中臺?
如果連騰訊都沒有中臺,其他公司還可以有中臺么?
當然可以!
騰訊有這種煩惱是因為騰訊厲害啊,能做出來差異化這么大的業務。
大部分公司的核心能力都相對一致,只要模式可復制,中臺戰略想清楚復制哪些模式,就可以建設自身的中臺,想做電商中臺、內容中臺、教研中臺甚至組織中臺(看看人家微商團隊),都能建設出來有自己特色的中臺戰略。
P.S.
- 利益相關:持有騰訊股票。
- 免責聲明:本文標題黨,自己承認了。內容為個人意見,不涉及其他利益方。
- 圖片引用自騰訊官網投資者工具包?https://www.tencent.com/zh-cn/investor.html
作者:張巍,阿里巴巴前產品專家,電商、教育
本文由 @張巍-行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業務中臺沒有。但是技術抽象處理,作為一種通用的解決方案,其實也可以算作技術中臺了,比如把直播需要的技術服務,抽象出來作為產品或解決方案提供給第三方公司使用。
中臺是很重要
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