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為其難的微信“開放平臺夢”

0 評論 10565 瀏覽 4 收藏 11 分鐘

移動時代最重要的兩大產品——微博與微信,正顯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發展趨勢。即便互聯網進入移動時代,骨子里的基因也是不會變的。

微信毫無疑問是騰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產品。這款完全基于手機打造的社交應用,雖然創意來自于美國的Kik與WhatsApp,卻以中國特有的微創新,以移動IM加上私密社交圈的混合模式,再憑藉著騰訊QQ十多年來的用戶基礎,成為了中國目前最為龐大的移動社交巨獸。目前微信的用戶量已經突破了3億人。

有了微信,騰訊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張最重要的門票,而正因為微信,原先核心產品手機QQ在騰訊內部的戰略意義也在不斷下滑,而曾被認為是新浪微博競爭對手的騰訊微博也在逐漸淡出視野。騰訊的未來,似乎寄托在微信的身上。但說好的“開放平臺夢”呢?似乎卻在越行越遠。

騰訊的骨子里并沒有開放的基因。騰訊從一個IM平臺成為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之一,其成功秘密就是依靠著6億QQ用戶的IM平臺不斷擴張,通過增值服務、游戲、社區、搜索、電商等各種服務不斷擴張版圖。但這些服務都是騰訊王國的自有領地,從微信近期的發展來看,騰訊依然沒有拋棄這種“以我為主”的固有思維。

初看起來,微信5.0版本的公眾平臺設置無疑令人震驚。企業賬號的消息推送頻率從每日數條壓縮到一月一條,騰訊以一種毫無溝通與協商的態度,徹底斷了諸多企業從事推廣的微信夢。想起當初微信風生水起的時候,大力推廣企業賬號的那種態度,現在的冷酷態度更是顯得尤為“騰訊化”。

當然,這也不全是微信的錯。微信本質上是個一個移動IM與私密社交圈,移動IM是原先QQ模式向手機端的遷移,而私密社交圈則與新浪微博的開放式社交構成了兩種不同的社交模式。不可否認,這種混合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移動用戶已經逐漸拋棄了原先的短信、飛信等曾經的IM工具,更習慣于通過微信來進行溝通;而朋友圈也對新浪微博的社交活躍度構成了顯著沖擊。

但開放平臺真的適合微信嗎?從傳播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開放平臺,最重要的元素是傳播的擴散效應。新浪微博的傳播模式是以點到面的扇形,而面中的無數小點可以繼續構成對話,再形成新一輪的扇形傳播。一個事件、一個產品,在微博平臺上可以迅速從一到百,從百到千,從千到萬,達到最短時間的擴散效應,這是微博本身的社交媒體屬性所決定的。

而微信的傳播模式則是從點到點的線形,即便通過朋友圈進行二次傳播,也依然是從點到點的擴散。作為私密社交平臺的朋友圈,目前也開始逐漸顯現出與微博趨同的跡象,各種心靈雞湯、成功感悟、搞笑段子、虛假救助等無價值社交內容越來越多出現在朋友圈,沖淡了朋友圈原先的私密分享屬性。

更為關鍵的是,諸多媒體與企業賬號的傳播,同樣是通過微信的推送通道傳播,對用戶本身的移動社交體驗構成了嚴重干擾。一位微信用戶可能關注諸多他感興趣的媒體與企業賬號,但他更關心的是自己的朋友所發來的信息。因此當一位用戶接到消息推送,打開微信卻看到的是不斷涌入的各種傳播消息,原先的社交心理期待也逐漸變成了小小失望。而微信群大量的消息轟炸,也會以消息的形式顯現。用戶很難第一時間判斷手機上最新推送的微信,究竟是個朋友來信,還是群內不相干的內容,抑或是來自公眾賬號的傳播消息。

這就是微信5.0要改天換地的原因。微信對騰訊太過于重要,因此第三方賬戶的不斷涌入影響微信最初社交體驗的結果,是騰訊所無法承受的。對騰訊來說,微信首先是個移動IM與私密社交圈,然后是進入騰訊營收業務的入口,這是不可動搖的基石;至于面向第三方的開發平臺,當然是微信的次要屬性。

微信曾說要做個開發平臺,吸引了大批媒體與企業賬號入住。在這些賬號花費大量時間人力辛勤打造下,微信很快呈現出一片繁榮的跡象,在微博活躍度因為政策審查原因下滑的同時,微信的未來潛力得到了諸多行業分析師的不斷吹捧。但抹去這些泡沫,微信與微博完全不同的傳播模式,決定了其本質還是一個私密社交應用。

不過,在微信5.0時代,企業賬戶也依然有存在意義。沒有了推送傳播,微信以點到點的模式,最適合做服務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微信,安排人力進行客服;航空公司可以通過微信,做自助值機;銀行可以通過微信,做自助查詢。這些是微信相對于微博的優勢所在,但做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廣告平臺,微信心有余而力不足。

騰訊產品總監曾鳴公開表示:“微信不是營銷工具,微信的核心功能是互動溝通、用戶管理與服務定制?!边@句話非常精準到位,但是在剝離推廣傳播價值之后,微信的估值可能也要大打折扣了。沒有了營銷價值,Facebook還能值多少錢?

近日更傳出了“微信可能取消媒體賬戶的推送”的消息,雖然微信很快就否認這一消息,但騰訊不可否認的是,媒體消息的推送同樣會干擾到微信核心的社交體驗,未來肯定會與企業賬戶一樣進行調整。合理設想的調整是,未來的微信社交消息會繼續以目前的推送存在,而媒體賬戶可能會在一個入口以折疊的方式呈現。這樣用戶可以享受到微信最初的純社交無干擾體驗,而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再打開媒體消息入口,查看自己訂閱的內容源。

對用戶而言,微信的這一系列調整顯然是正本溯源,值得歡迎,但對自媒體賬戶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的內容將會在一個狹小的通道內展開殘酷的同質化競爭。對講究新聞時效性的媒體賬戶來說,不能第一時間推送消息則是一種“斷其一臂”式的打擊。而且,微信對媒體賬戶的態度似乎也出現了騰訊以往那種特有的高傲態度。

這種態度,自媒體有著最直接的感受,他們已經表示了強烈的不滿。熱門微信自媒體賬號“小道消息”的作者馮大輝就直接說:“因為微信公眾平臺的策略限制和審查機制,這個賬號隨時可能消失……因為持續的審查以及弄不明白微信對公眾賬號的真實態度,實在不想繼續玩下去了”。

與之相反的是,媒體屬性卻是新浪微博的強項所在。似乎新浪也意識到了這個機會,在近期強化“媒體屬性”,通過系列新服務來完善媒體在微博上的傳播,為自媒體認證藍V,支持群發私信的事情。有了阿里帶來的社交營銷前景,新浪又在這個時候主推媒體功能,確實有點對微信進行雙重抄底的意思。

騰訊可以圍繞著微信繼續打造他們的服務王國,將微信變成用戶接入騰訊游戲、電商、搜索、地圖等業務的入口,繼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龐大的業務與營收。但這個微信生態圈,依然是騰訊以我為主的屬性。維持用戶黏性,增加逗留時間,引導他們進入騰訊增值業務,這才是騰訊的核心關注點。

在騰訊最擅長的IM社交及增值業務領域,他們在中國的優勢無人能及,但要打造一個開放平臺,這真的不是微信的DNA,也不是騰訊的基因所在。

想起趙本山在《一代宗師》里面那句經典臺詞“過什么河脫什么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

話俗理不俗。

文:獵云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