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商業化的平衡之道:左手營收,右手用戶,如何找到平衡點?

0 評論 11056 瀏覽 44 收藏 6 分鐘

App的商業化和用戶基數存在互相促進又互相矛盾的關系。怎樣使利益最大化,如何最大程度上保護用戶,都是值得探討的。如果商業化成功,找到了與用戶之間的促進辦法,就可以使產品良性擴張,并且可以使產品自身的改進獲得積極動力,例如微信的普及過程。反之,如果產品在發掘用戶需求方面做的不好,還變本加厲提高收費的話,流失用戶在所難免。一些打著免費電話后來又收取會員費的App或開始免費后來收費導致用戶數量大幅下滑的游戲等等,都是經典案例。那么,怎么去發現和處理這之間的促進和矛盾關系,是有辦法可尋的。

一、擴大用戶基數形成良性促進

無論一款商品的獲利機制如何,盡可能大的受眾群體是占絕對權重的。對于用戶基數的爭取每個企業都需要狠下功夫。擴大用戶基數沒有捷徑可循,無論是什么App,制作質量和前期投入都會要求很高。舉個例子,滴滴打車剛出來的時候為了吸引客戶,凡是用這款產品的一開始都可以由商家代付車費,前期資金投入量有多大可想而知。一旦有了這個硬性基礎,再發展用戶數量可以說是順利成章的事。

另一方面,App的用戶擴張則更講究人文及傳播規律,需要很多良性促進的辦法,年前的一些App會在春節、加班、霧霾這些話題里尋找用戶痛點,從而覺得這款App其實跟用戶是在一條線上的,而且急用戶之所急。拿觸寶電話來說,這其中包括免費時長的贈送方式,利用用戶的趨利心理促使其安裝等具有誘導性的病毒式傳播。設計出一個好的傳播模式和規則細節對產品的傳播至關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近的如春節期間支付寶的咻一咻,在方便用戶的同時,抓住了受眾的心理和需求,一舉成功。

在擴大用戶基數方面,產品需抓住相互促進的精髓,滿足用戶的需求,擴張起來就會呈鏈式增長。而下面的內容,則是怎樣通過規避產品不足導致用戶流失的做法,它是商業化進程中與用戶的矛盾之表現。

二、迭代上線減少用戶流失

用戶的流失,任何一款產品不可避免。對于很多App來說減輕與用戶矛盾的一個重要方式是用迭代模式去做產品,這種方法如今無論做游戲還是做軟件都很普遍,其核心思想是不搞一廂情愿。與它對立的是閉門造車模式,按照設計者的想法一路走到底,不僅開發周期長、產品幾乎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另外資金的回籠等方面也劣勢明顯,非大公司不可為。有代表性的例子如當年微軟開發的vista系統,用過的人都知道它有多坑。

產品迭代式上線的優點是基于產品的不同功能窗口,邊開發邊運營,同時可以分析哪些方面受用戶喜愛,總結出規律,從而使產品趨于完善。用戶與開發的雙方互動處于活躍狀態,更能引導開發者做出合理的判斷。互動反饋分人多和人少兩種,分別用“大數據定位”和“最小粉絲”兩種方案應對,值得有新產品上線的公司借鑒。

三、大數據定位形成良性運營

通過大數據的技術手段來做到精確定位,將用戶的其他使用習慣統計分析,合理投放廣告,節省廣告方開支并且增大了廣告的有效幾率,給廣告方足夠的信心來合作投入。同時針對型的分析也有效降低了用戶的反感程度,提高了App在用戶手機上的生存率。這樣也就保證了產品運營模式有土壤可扎根,從而形成良性運營。

拿觸寶電話來說,它會根據自己大數據中心的計算。將用戶特性分類,把不同類型的廣告投放給有需求的人。不對用戶進行廣告狂轟濫炸,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體驗,同時也能更精確的投放,提高成功率。

商業化道路上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我們來賣一款商品,每提高一點價格就會喪失對應一部分顧客,怎樣去經營使利益最大化,相信上面的辦法已經足夠解決這個問題。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創業邦,作者@觸寶CEO王佳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