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數字營銷和電子商務的17個發展趨勢
摘要:Econsultancy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咨詢公司,其業務主要專注于數字營銷和電子商務領域。Ashley Friedlein作為該公司的CEO,每年初都會對下一年的數字營銷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本文是他于2013年1月8日刊登于Econsultancy網站的對于2013年的趨勢預測。(全文由尹雅樂翻譯)
以下是我對2013年數字營銷和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的一些預測,和往年一樣,我列出了17個觀點。我并沒有詳細地逐件論述為什么這17件事會成為2013年的大趨勢,它們大多是我和一些行業領袖和先驅者聊天以后得出的結論。我對很多觀點都只做了簡單描述,同時我嘗試給出相關鏈接,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可以進一步查看相關內容。這17個觀點的排列順序是隨機的,但我希望從最“策略性”的觀點說起。
1.?數字化元年的結束
各個國家的數字化程度顯然是不同的,然而我對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全球娛樂業與媒體業展望:2012-2016》(Global entertainment and media outlook: 2012-2016)?中的觀點深表贊同。文中說:“我們正處于數字化元年的終點,此時(娛樂業和媒體類)公司應該重新調整組織和策略以適應新形勢?!比缃瘢瑪底只癄I銷已成為常規商業運作中的核心部分,普華永道認為“試驗”已經不應該再先于“執行”,而應該同時進行:“建立以數字化為核心的公司的技術已經成熟。如今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引導人才,統領創新文化,從而實現這一愿景?!?/p>
進入這樣一個新時期,對我們而言有重大意義
公司重組:很多公司都在進行“數字化”重組,有的公司甚至將其完全劃分出來成為一個新的職能部門。某些情況下,能干的數字化營銷人才留了下來,獲得了更大的職權;而另一些時候,這些人僅僅對純“數字化”感興趣,而并不喜歡與母公司的重新整合,于是他們離開了,去了創業公司或純數字化營銷公司。
合并與并購:很多公司都已經合并或并購數字化部門,更多的公司正準備這樣做。隨著數字化營銷變得愈來愈主流,一些傳統大公司經歷了失敗和痛苦的轉型,而大多數傳統公司選擇對數字化營銷公司進行并購。廣告代理商和咨詢公司尤其如此,有的廣告主也這樣做?,F在市面上已經沒有剩下多少純數字化營銷代理商。隨著數字化營銷項目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這些僅存的代理商越來越多地面臨著來自大型咨詢公司的競爭,如埃森哲,普華永道,德勤,凱捷,畢馬威等等。
重塑商業模式:由于數字化營銷的崛起,很多傳統商業模式受到嚴重挑戰。最明顯的莫過于報紙和雜志,它們往日的廣告主們愈來愈多地把錢投在內容營銷上,使得平面媒體的廣告收益大大減少。同時,它們的讀者也更多地轉向了移動電子設備,這也使得報紙和雜志的廣告難以到達終端消費者。然而單純的數字化營銷增長如今已不能支撐起整個數字化業務。數字化業務面臨著愈來愈激烈的全球競爭。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成熟,人們感到單純的數字化營銷并不足以滿足營銷需求,而且中等規模的營銷并不是個好主意。
我們也許正位于數字化元年的終點,但我們離數字化時代的終結還有很遠的距離。我相信在終結來臨之前,數字化與非數字之間的區別會消失殆盡。對于那些在數字化領域工作了十五年以上的人們來說,他們一定很驚訝:數字化技術竟然終于成為了主流。
2.?數字化人才爭奪戰
我把這個放在第二點是因為我認為這很可能是所有數字化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2013年有3件事要特別注意
數字化團隊日益龐大
Forrester團隊曾經做了一個名為“正確構筑你的互動營銷團隊”的報告,其中他們發現
在2009年底,60%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只有不到10個人專門從事數字化營銷;
到2012年,只有17%的公司擁有少于10人的數字化營銷隊伍,45%的受訪公司已經擁有25人的數字化營銷團隊,20%的公司有100人以上的數字化營銷團隊。
如今我和某公司數字化部門的總監聊天,發現他的團隊已經超過1000人。很多代理商和咨詢公司中的數字化營銷團隊也是如此。這些公司需要數量巨大的數字化人才。數字化人才供不應求。
“大而無趣”的公司最迫切需要數字化人才
創業公司和Google之類的互聯網公司多年來一直用聰明的手法吸引著頂尖數字化人才。
而那些大型傳統公司似乎直到最近才醒悟過來,他們招不到那些數字化人才,即使招到了也很難留住,不論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是經驗老道的?資深人士。這些公司雖然財大氣粗,但由于要對員工一視同仁,它們無法為數字化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它們的工作環境也難與小公司抗衡:沒有舒服的沙發,也不能用自己的電腦工作,軟件不能即需即用,也沒有靈活的工作氛圍。最重要的是這些大公司缺乏股權激勵。
最大人才缺口并非數字化營銷人才
雖然數字化營銷人才和電子商務人才依然很緊俏,特別是在某些細分市場,這些人才依然大熱。然而市場上更缺乏的是職位描述中含有“產品,數據,工程師,開發者,技師,建筑師”的人才。當這些詞與“移動,社交,視頻,內容策略,平臺”,以及“經理,總監,部門領導人”組合到了一起,獵頭們就會垂涎欲滴了。
我們最近采訪了Chris Ramsbottom,他是?Sky’s公司的移動產品經理。“移動產品經理”的頭銜已經讓他成為獵頭們的寵兒,而他對于在Sky’s的工作的描述完美詮釋了我對那些急于招募和保留數字化人才的大公司提出的建議。
我們在靈活的Scrum框架下工作,每一個移動產品經理負責一個項目的某一部分,比如新聞,體育或是電影。我們有許多研發團隊致力于不同平臺上的不同產品開發,但因為所有的團隊都在倫敦,各個團隊間可以隨時交流分享。產品經理負責研究,確定以及推動產品策略,我們和公司創意部門的用戶體驗專家和設計師一起制定線框圖,故事卡和產品驗收標準。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基于所預期的客戶需求,因此在產品開發之前和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會做很多用戶測試,使用研究和市場調研。這為研發團隊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經過一系類調研,設計,開發和測試,最終把產品推向市場。而Scrum系統使我們的工作更靈活,我們可以自有確定工作的優先級,這使我們可以迅速應對外界變化。而快速的反應恰恰是移動產品開發中最重要的東西。
3.?優化跨平臺的用戶體驗
本質上來說這就是我們最應該關注并力圖實現的了,不是嗎?
如今移動領域是大多數公司的薄弱環節,所以它引起了我們很多關注。如何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對大多數公司而言不再是一個新鮮話題,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希望為用戶提供最佳的跨平臺的用戶體驗。這樣的體驗應該是個性化的,智能化的,與用戶相關的,而且及時的。各個平臺間無縫銜接,同時每個平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我們不缺少時髦詞匯或是營銷理論,也不缺少各種范例。但實際上實現這樣的用戶體驗是很困難的,你需要好的人才才能做到。建議你再看看第二點。
4.?關注“大頭”而非“長尾”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長尾是數字化領域的焦點。最近一份Econsultancy的文章標新立異地提出:也許由長尾帶來的流量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多。我想以下幾件事也許會讓“大頭”重新成為2013年的熱門。
關注那只最大的兔子
如今我們的資源都很有限,而把有限的資源放在長尾上似乎能產生更好的收益,至少短期收益看上去很不錯。因此我們可能希望能照顧到所有的小眾博客主,或是吸收很小的產品品類,但我們真的有足夠資源這樣做嗎?在一個如此細分和碎片化的市場,我認為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幾件事上而不是分散到很多事上。這讓我想起Mike Grehan 2004年寫的文章《讓富人更富》(Filthy Linking Rich and Getting Richer),這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篇文章。
眼球集中效應
如今人們的選擇太多了,而實際上他們希望信息和服務不要這么多,但要與他們的生活相關性更強,且更優質。人們逐漸習慣于從那些某些他們所信任的站點獲取信息和服務,而非四處尋覓。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最終幾個大贏家會脫穎而出,把一大堆無關緊要的小玩家甩在身后。這種集中效應往往更多發生在“大頭”而非“長尾”。
用戶行為固定化
人們經常說某個公司會是“下一個Google”或“下一個Facebook”,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風起云涌,似乎任何一個小公司都可能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來成為新一代巨頭。但你真的相信這種說法嗎?我不信。我認為Google不會擔心幾個在車庫里搗鼓程序的學生會輕易從他們的市場里分走一杯羹。就像Fred Wilso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說,我認為雖然不同國家的用戶行為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現在用戶的行為已經比較固定。如今要迅速成為一個國際巨頭已經越來越困難。因此,企業應該把資源集中在現有的占據了“大頭”的項目,而不是分散到各種細分市場的小項目中。
5.國際化
如今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發達國家市場趨于飽和。歐美企業為了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求得發展,將數字化技術視為它們全球化擴張的捷徑。我最近在《中國數字化營銷和電子商務發展報告》中描述了中國雄心勃勃的數字化巨頭,雖然它們尚未向西方世界進軍,然而在Brad Pitt看來,它們走向世界是遲早的事情。數字化的人才大戰也使各大企業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搜羅技術人才。我想我們可以用Google的“搜索全球市場”來確定2013年該向哪個市場發展。
6.GAFA四巨頭: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
如今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占據了互聯網企業四巨頭的位置。在我看來,Twitter,Pinterest甚至Microsoft都無法與這四家公司相提并論。
Google再次崛起
2012年中的時候,人們似乎找到了Google堅實盔甲上的弱點,比如Google+糟糕的表現。然而在我看來,任何詆毀Google,轉而贊頌Pinterest,Twitter甚至Facebook的文章,都是誤導性的。安卓系統廣受歡迎,YouTube終于開始吞食傳統電視臺的市場份額,Google+越來越得我的歡心,還有其他Google產品:Google社區,Google網頁編輯工具等等,都開始對Facebook,linkedIn和WordPress的市場份額蠶食鯨吞。此外,Google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移動廣告平臺,它在廣告銷售上的營銷能力和創新能力令人驚嘆。
亞馬遜:互聯網黑馬
做為國際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的領頭羊,亞馬遜在剛剛過去的圣誕銷售旺季中又大獲成功。同時,它正在打造它的媒體業務,它的云服務有口皆碑,它還擁有著LOVEFiLM和IMDb.com。亞馬遜正從用戶口袋中賺走越來越多的錢。雖然不像Facebook或是Twitter那樣時不時占領媒體頭條,亞馬遜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巨大規模和完善的業務組成使得它如同一只其他人難以抗衡的比蒙巨獸。在亞馬遜你幾乎能買到任何東西,光這一點就足夠讓亞馬遜令人神往了。
Apple:攻占電視?
隨著三星在技術和設計上的突飛猛進,Apple的硬件設備已經不像之前那樣誘人和獨特了。然而,Apple的軟件看起來和其他廠家并沒有什么不同,特別是在移動領域。?Apple地圖的慘敗讓用戶記憶猶新,而且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對于使用Apple服務時或下載更新軟件時不斷彈出的“是否允許”按鈕感到有些厭煩?不管怎樣,Apple還是賺了很多錢,而且坐擁1億多美金的現金流。它會用這筆錢做些什么呢?電視是個不錯的買賣。如今傳統電視的用戶體驗已經糟透了,Apple只需要把它在PC端的用戶體驗稍稍挪一點到電視上都足以讓電視改天換地。
理性選擇你的平臺
很多證據表明用戶不喜歡管理他們在不同平臺上的賬戶(你可以再看看第4點)。這太麻煩了,要記住很多用戶名和密碼,要填寫各種用戶資料。也許大多數人只需要在一兩個平臺上注冊就可以了?如果我要這么做,我更愿意在Google和亞馬遜上注冊賬號,而不是蘋果和臉書。我認為從2013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他們喜愛的平臺安營扎寨。這種變化對于網站運營者和市場營銷人員來說都很重要。
7.?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這其實是對第3點的延伸。如同我在《個性化的4個要點》一文中詳細闡述的,個性化用戶體驗很可能重新成為數字化技術的熱點。我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詞“神奇的自動”。我們必須嘗試創造出可以自動感知用戶需求并生成相應個性化服務的數字化技術。用戶會覺得電腦能神奇地感知他們的心意,從而使他們的生活更簡單更愉悅。如果我們真的能實現“神奇的自動”,我想用戶不會太介意提供個人信息和數據使用許可。
8.?內容營銷
我一直不喜歡使用“內容營銷”或是“內容策略”一類的詞。這并不是因為我認為自媒體(如博客)要好過付費媒體,而是因為我認為我們沒必要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來創造一個時髦的術語。其實“內容營銷”也不過是第3點的延伸。它不是指如何對內容進行營銷,而是指如何通過內容創造出良好的用戶體驗。
“內容營銷”如今的盛行是因為人們發現,各種搜索營銷,社交媒體營銷,電子郵件營銷或是其他形式營銷案例的成功并不是因為“他們做了點搜索引擎優化”或是“他們投資了社交媒體”,而是因為這些案例中營銷者創造出了人們樂意閱讀,樂意談論,樂意分享的優秀內容。這不是什么秘密,可很多營銷人士卻認為這是他們發現的大竅門。這意味著大力發展自媒體對品牌大有裨益,自媒體特別適合進行內容營銷而非廣告。但首先品牌要招募到擅長寫軟文的人才(這可不好找),另外內容營銷會進一步破壞舊模式中的傳統媒體的廣告業務。
在內容營銷領域,有三點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內容組成方式:如果我們打算創作好的內容,我們要決定怎樣創作,大概花多少錢,預期投入產出比為多少。在我最近做過的《零售商可以從互聯網出版商身上學到的》演講中,我提到過一個混合模式:70%的內容是經過整合的互聯網上的信息,20%的內容是經過歸納整理的信息,還有10%的內容是完全的原創信息。
內容創作平臺,歸納整理工具和用戶體驗服務:有很多網站提供內容創作和歸納整理的平臺和服務,這大大豐富了現有的內容管理系統(CMS)。比如在Econsultancy,我們用Idio和Flockler來為主要的內容管理系統增添新功能。新型個性化搜索技術,社交信息整理平臺和內容生成服務都不斷涌現。
內容的數據分析:所有互聯網上的內容都是數據。然而只有人們從語義,元信息或者其他各種角度進行對內容進行分解分析時,才能發現內容營銷最有趣的地方。通過這些分析,營銷者可以更有效的傳播信息,包裝信息,分解信息,從而將信息價值最大化。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甚至可以拯救一些出版商們陳舊的商業模式。你可以讀一讀《令人無法滿足的世界——谷歌與增強現實的未來》(The World Is Not Enough: Google and the Future of Augmented Reality),看我們可以如何通過“內容數據化”更聰明地思考。
9.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最火的時候是在前兩年。如今移動領域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層出不窮:移動搜索技術,移動廣告系統,移動付款工具,手機商務平臺,移動社交網站等等。
所以我只特別提2013年移動領域里我最感興趣的兩點:
移動應用程序:局勢未定
在第4點和第6點中,我提到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營銷者還大有可為。大家對于網絡社交,視頻網站,新型電視的前景都非??春茫艺J為移動領域才是最可能誕生顛覆性營銷案例的地方。你可以讀一讀《2012年Econsultancy最喜歡的移動應用程序》(Econsultancy’s favourite mobile apps from 2012),你會發現移動應用程序市場仍然是個群雄逐鹿的地方。因此雖然你不太可能開發出一個“巨大”的應用程序(為不同操作系統開發,維護和推廣各種版本的程序將耗費巨額資金),只要你的程序能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你仍然很可能收獲忠誠用戶對你的真誠喜愛。
移動商務平臺
我認為移動商務將成為2013年的焦點。想要成功,企業必須打好基礎:做好移動搜索營銷,為手機和平板電腦提供良好的網頁瀏覽體驗,將移動銷售應用程序和其他銷售渠道更好結合,并將移動銷售整合到全公司的策略中去(與市場部,客服部門的無縫對接)。自適應網頁設計固然很棒,但是并不實際。因為這門技術很難,因此公司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技術人員,即使招到了,也非常昂貴。僅僅把網頁縮小到智能手機的屏幕大小,保證基本信息完全而且清楚,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已經是個很好的開始。我并不是想說百安居不好,但是當我在圣誕節購物時想在手機上查看我家附近的百安居門店的開放時間時,我發現在手機上顯示了錯誤信息404(網頁無法找到)。為移動設備建立專門的網站固然很好,但出現404錯誤信息就不怎么讓人愉快了。這讓我想起了最早期互聯網上糟糕的用戶體驗。
10.社交媒體
和移動設備一樣,這也是個大話題。所以我特別想談談以下幾點
人才:?如何找到真正了解社交媒體,并且知道如何執行社交媒體營銷的人才,這是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同時,很多企業仍然沒有建立起在企業層面上的進行社交媒體營銷的內部流程,雖然這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什么問題。
個性化:這在前面第7點中也提到過。人們都在談論要建立社交化的用戶關系管理體系,或是通過社交媒體的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然而我很少看到執行成功的案例。我期待2013年能見到更多的實際案例和良好的執行結果。
營銷活動更好利用社交媒體:在過去的一年多實踐里,各種營銷活動和廣告都更充分地利用了社交媒體。你可以讀一讀Econsultancy《2012年十大最佳社交媒體營銷案例》或是去Google創想時空找找先鋒案例。相信2013年會有更多成功例子。
自媒體對抗社交媒體:自媒體社交指的是那些發生在你所擁有的媒體平臺上的社交行為,比如你的博客中的評論功能,你運營的論壇,你的網站等等,而社交媒體則是被第三方控制的,如Facebook,Twitter或者LinkedIn。我認為區分這兩種不同平臺是很重要的。有的企業錯誤的認為他們擁有Facebook上的頁面以及好友關系。其實那不是他們的財產,那是Facebook的財產。在過去的幾年里,企業大多把資源集中在了以Facebook為主的社交媒體上。在2013年我希望企業主們能稍稍糾正這種不平衡,轉而通過“內容營銷”鞏固自媒體的發展。
11.?交互設計和用戶體驗
用戶手中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每種設備都被賦予不同用途,他們希望能更有效地使用這些設備,同時減少費用。這就是我預測自適應網頁設計將成為2013年的焦點的原因。然而,隨著電子設備種類的快速增長,自適應網頁設計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這種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妥協。如同FT的Stephen Pinches所說的:我們并不是為不同的電子設備量身設計網頁,我們只是把同樣設計的網頁塞進不同大小的屏幕里。
在理想狀態下,自適應網頁設計甚至不該是為各種不同電子設備設計網頁,而是為了保證不同平臺間用戶體驗的流暢性和一致性而做出的調整。移動電子設備越來越大地影響著網頁瀏覽體驗:受到“平板化”的影響,網站首頁都采用了“頭版頭條”式的排版(以突出重要消息)。個性化信息服務,視頻網站,社交媒體整合,聊天工具,HTML5技術。。。這些技術日臻復雜,但在用戶看來網頁設計更簡單,更優美,用戶體驗也更豐富。
在“數字化人才爭奪戰”中,我曾預言好的交互設計師甚至會比工程師更值錢。好的交互設計師本質上和優秀的數字產品經理很相似:他們都對用戶體驗極為敏感,了解商業需要,有能力通過已有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內容和數據打造出良好的用戶體驗,并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
12.廣告
現在互聯網企業對在線廣告進行了很多有趣的嘗試:YouTube對廣告進行了各種創新,Facebook的實時競價廣告系統被證明很有意思,然而互聯網廣告中最時髦的詞還是Fred Wilson所說的“原生廣告”。所謂原生廣告,其廣告形式是為某個特定平臺而量身定做的,比如iOS平臺的廣告,Twitter上的短廣告,Google搜索引擎的關鍵字廣告,Facebook和Foursquare上的廣告等等??萍疾┛蚑echCrunch的文章《2012年最佳原生廣告》對過去一年做了很好的總結。2013年我想互聯網企業會在廣告形式上做更多嘗試,保證利潤增長又不損傷用戶體驗。原生廣告的興起其實并不僅僅是有利于用戶或者營銷人員,而是一種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作為一個營銷者,有四種方法能讓你從在線廣告中賺到錢:
制作原生廣告:如果你能制作優秀的原生廣告,那再好不過了。你可以向你的老板要個好價錢,而且其他人沒法提供你的廣告主想要的原生廣告,而且對于目標用戶來說這種廣告的效果應該是最好的。但首先你需要找到個大主顧來為廣告制作和營銷買單,其次他得在各處使用你的定制廣告,否則他為廣告花費的巨額資源就不劃算了。
大規模投放普通廣告:橫幅廣告之類的廣告形式依然能給你帶來不錯的廣告效果,前提是你投放的規模夠大。
擁有準確的目標受眾:普通廣告形式也能帶給你很好的回報率,如果你的目標受眾真正需要你的產品。
零成本運營:如果你可以幾乎不花錢來運營一個網站,那你可能可以通過巧妙利用聯盟廣告或是自媒體(如博客)廣告來賺錢。
問題是大多數營銷人既不會做原生廣告,也沒法大規模投放廣告,既沒找到精準的目標用戶,也做不到零成本運營。這些人往往過去一直依賴傳統媒體,關注的視野也較窄。姑且不談商業模式的問題,原生廣告及其營銷較傳統廣告更分散,更需要專業人才來執行,而這些專業人才很難找到。對于營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把資源集中到最適合你的企業和目標受眾的平臺。
13.?數據分析
2013年大多數的數據分析將集中在我們之前談過的那些領域。同樣,找到合適的數據分析人才是最大的挑戰。以下這些領域和我們之前談到的話題關系最緊密:
社交媒體數據分析強化“社交性顧客關系管理”:大家都在談論社交數據和社交性顧客關系管理,但迄今未見成功案例。
網絡數據分析集成商業智能軟件:過去幾年中技術人員一直試圖將網絡數據分析集成于商業智能軟件中。2013年隨著企業后臺運作與舊數據系統與數字化技術前端聯系更加緊密,也隨著網絡數據分析處理系統的發展,這種集成將進一步完善。
數據分析帶來信息服務個性化:見第7點
移動數據分析:深入了解移動設備用戶的行為和使用習慣,從而對設備和應用程序進行優化。
靈活的基于瀏覽器歷史的內容配送:這是基于瀏覽器里文件物件模型(DOM)的技術。運用這種技術,營銷者可以不用返回服務器就能改變用戶體驗。這對于營銷人來說是個好消息,而對IT人來說則很可怕。Forrester把這個技術稱為“動態內容配送”。我想這類似于足球比賽里只在球門周圍轉悠的機會主義前鋒:讓其他人爭奪和傳球去吧,他只需要在球到了球門邊的時候加上一腳就行了,而且人人都會說是他進了這個球。
歸因模型不再流行:我一直很喜歡歸因模型。然而現在做歸因模型不像以前那么流行了。因為在做歸因模型之前你必須確定哪些營銷平臺是值得投資的,比如社交媒體營銷,電子郵件營銷或是線下營銷。營銷人的確應該了解和優化這些平臺組合,但我想重申第3點:你必須首先專注于解決用戶需要和用戶體驗。這樣即使你無法準確分析出每種平臺給你帶來的收益,你的營銷仍然能給你帶來不錯的回報。
14.?轉化率優化,營銷自動化,視頻,實時競價,靈活
這些都是我們在過去一年談論得很多的話題,它們確實是很好的營銷課題。因此在2013年我想營銷者會在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做得更好。
15.互聯網電視
回顧我所做的《2011年數字化技術趨勢預測》,我認為互聯網電視會在2012年大出風頭,但雖然2012年有倫敦奧運會,互聯網電視仍未掀起太大的波瀾。在過去的一年中,大多數關于互聯網電視的熱議都不是將電視連入互聯網,而是在談論“第二屏”: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來看電視以增強電視節目與觀眾的互動。隨著電視制片人和廣播公司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電視將怎樣大大增強與用戶間的互動,并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他們將更樂于制作植入了社交元素的互動性廣播電視節目。因此我預計“社交電視”在2013年將大放異彩。雖然不是什么新技術,但它會變得越來越主流。我預計2013年越來越多用戶會將電視連入互聯網,雖然他們的電視機早就有了互聯網功能,但他們從來沒有使用過這些功能。
很多消費者會在圣誕節和新年特賣的時候購買帶有無線網絡功能的新電視。他們本打算用新電視使用BBC iPlayer和LOVEFiLM,Netflix之類的流媒體服務。但很快他們就會開始用電視在YouTube上收看節目,比如看看那只在廚房里的可愛小貓的視頻。他們會越來越習慣用電視機收看互聯網上的視頻節目。這將引發廣播電視界的革命。這種收看方式的改變不僅會威脅到現存的廣播電視公司,它甚至會影響到Sky’s之類做視頻節目指南的公司。試想,如果Google,Amazon或者Apple借此強勢進入電視內容版權領域(如體育節目,電影等等),這些大公司將會取得怎樣的成就。
與此同時,電視制造廠商(如三星和LG)很可能借助與廣播電視公司長期建立起的關系,率先獲得節目內容從而取代Sky’s之類的視頻節目指南公司,并由此獲得新的收入。這有點像互聯網發展早期的美國在線建立的“圍墻花園”(指企業因為擁有某些稀缺資源而形成壟斷,其他公司無法與之競爭)。
16.?電子郵件營銷和搜索引擎優化
“如果我只剩下最后一美元,我會把它花在公關上”,這是比爾蓋茨的名言。在做數字化營銷時,我可以把除了電子郵件營銷和搜索引擎優化之外的所有其他營銷手段都砍掉,雖然很多評論家認為電子郵件營銷和搜索引擎優化是“已經死亡”的營銷方式了,但我不這樣認為。電子郵件和搜索引擎優化領域一直都發生著很有趣的變化,特別是搜索引擎優化方面,但并沒有什么顛覆性革新,大多都和我之前談到的創新差不多,如社交媒體,內容營銷,視頻和移動設備等等,只是這些創新也都被應用到了電子郵件和搜索引擎優化上。大部分營銷人并沒有把電子郵件營銷和搜索引擎優化做到極致,因此我想在2013年會出現更好的執行案例。這一領域中,最大的挑戰不再存在于技術,而在于好的人才和流程。
17.?長博客的威力
最后,我預計內容豐富的長博客文章會受到人們的追捧。
譯者:尹雅樂 (來自美國某快銷公司市場部)
來源:百度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