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們的“無盡戰爭”
本文作者從一個概念出發,結合案例對互聯網公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過程中包含非常有價值互聯網知識,與大家分享。
最近梁寧在她的《增長30講》課程里有一個關于企業層級的設定,即關于草莽企業-腰部企業-頭部企業-頂級企業,這些不同層級的企業都有差異的經營方式。
其中頭部以上的企業都被定義為擁有“終結一場戰爭的能力”,更進一步的是可以“可以持續做出正確的商業決定以跨越漫長的周期”。
終結戰爭——或者說贏得某個垂直領域的排位戰,為進入下個經濟周期做好準備。文中雖然沒有給出“終結”二字明確的定義,但以被拿來距離的華為做手機一事來看,大約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標準:
- 高市場占有率:垂直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50%(甚至60%以上),形成近乎寡頭的地位;
- 高利潤:獲取大量利潤收益,打擊挑戰者并儲備資本迎接下一個新商業周期;
- 行業競爭減少:無利可圖,市場玩家數量收窄。
毫無疑問,偉大的科技企業幾乎都在遵循這個路徑,比如Google 之于搜索引擎,微軟之于桌面操作系統等。不過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以這個角度來審視終結戰爭與否,那其實近而十年催生的互聯網巨頭們,即使成了行業名片,依然沒有終結過任何一場戰爭,反而陷入了”無盡的戰爭“。
因為上述三個必然的商業路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似乎不再生效。無論中美,可以看到的現狀是:
- 轉化的戰爭:高市場占有率的公司始終未能轉化成高利潤收益,媒體端的報道均是”虧損收窄“(很時髦的詞);
- 對手的戰爭:在原以為被終結的戰場上,或被降維打擊、或被局部突破,滋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對手。(托劉慈欣老師的福,近些年對國內科技行業影響最大的書是一套科幻小說);
- 未來的戰爭:新經濟時代忽隱忽現,但基于數據和流量的壁壘很難建起。
直接可看到的結果是,僅僅依靠始終在流轉的數據,在主戰場戰爭始終未被終結的情況,開辟新的行業領域繼續同質化的戰爭,由于市場認可,估值上漲,便周而復始。
近十年幾乎所有的新興互聯網巨頭們(回到你的手機主屏,看看上面的名字)都在面臨類似的情況。
轉化的戰爭:高市場占有率 VS 高利潤?
如今看,共享經濟是第一大”無法被終結的戰場“?!肮蚕斫洕浮苯芾锩住だ锓蚪鹪诙x概念時寫道,共享經濟是借助網絡等第三方平臺,基于閑置資源使用權(資產或技能)的暫時性轉移,實現生產要素的社會化,提高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以創造更多價值,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例1:Uber可以說是全球共享經濟的扛鼎者,一度占據全美網約車市場74%的份額。但尷尬的是,從18年開始,除了19年Q2超過50億的虧損可以歸因為上市后的股票酬勞,其余每個季度的虧損都在6-15億美元之間。近兩年被寄予厚望的新業務是送外賣、拉貨車和支付——沒錯,Uber正在“學習東方的先進經驗”。
拗口而抽象的理論,在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型中被簡化為”提升供需雙邊密度,達成供需在高水平線上的平衡“。平臺為了提升買賣雙方的密度與平衡,高額的經營成本——其中大部分是對供需雙方的補貼,成了最常見使用的手段。同時從經濟形態上,為了增加更多上游供給端的確定性,開始強調重資產的投入。
數年后回頭再去解釋商業模型時,發現共享經濟的形態蕩然無存,互聯網巨頭變成了最大的傳統服務提供商+互聯網app入口運作的模式。
例2:WeWork的估值從470億美元暴跌至87億,除了CEO本身的荒誕不經外,更多的是投資機構對其本身號稱是互聯網共享辦公,其實是傳統“二房東”模式的懷疑,巨額的支出始終未能帶來與之相適應的回報。
是的,軟銀——中國科技企業最熟悉的投資機構的名字之一,重倉了幾乎市面上所有的頭部共享經濟公司,他堅信不疑的黑客增長模式在2019年終于碰到了本輪經濟周期的天塹。
大家都很熟悉“黑客增長“概念及”海盜指標“(AARRR):短期內靠大量補貼獲取市場,培養用戶習慣。當形成獨占市場掌握定價權后,再收割獲取利潤。近十年的互聯網行業都將其奉為圭臬,似乎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但在龐大的市場上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都還無法獲取正的現金流,哪兒出了問題?
對手的戰爭:總有花式的玩法
美國著名投資銀行美林曾提出過“美林時鐘”的概念,是基于1973年到2004年總計30年的美國歷史數據的研究,將資產輪動及行業策略與經濟周期聯系起來。
但在中國有個更出名的叫法,叫做“美林風扇”——壞掉的鐘,轉起來飛快。
圖:美林時鐘
然而互聯網行業,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簡直就是戴森的“美林風扇”——功率超大,風力超強,連風扇葉片都不需要存在。
據查證,BAT的說法大約是在2013年前后被第一次提出:百度的中文搜索、阿里的電商和騰訊的社交娛樂。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剛剛吹起,很長一段時間內創業者起初都擔心這三家會瞄上自己的賽道,但慢慢都變成希望他們可以看上自己,乘勢被收購。“恐懼-不屈-認慫”三段式心理折射出當時BAT的強大。
例3:這兩張圖最近在我看的公眾號里出鏡率非常高。字節跳動生生的在各種“XX下半場”的哀嚎里殺出一條路,靠著各類內容短視頻、信息流等內容分發入口逆勢增長。
但區區6年時間,網頁搜索居然不再是互聯網的主要入口,百度拔劍四顧心茫然,還沒找到對手就已被劃到待定區。阿里的電商前腳剛剛蓋過京東一頭,后面趕來的拼多多似乎拳頭更贏,開辟了社交電商這么個全新的領域。騰訊以為自己能獨善其身,但字節跳動完全不這么想。
例4:據德勤統計,滴滴高峰時占據中國網約車96%的市場,說一句壟斷地位不為過。但和Uber一樣,即使這么高的壟斷,依舊未能獲取到正向的現金流收益,年初虧損的新聞又被網上嘲弄。
但比虧損更嚴重的問題是來自高德和美團這樣應用的“場景化攻擊”,把出行從獨立的行為降格成了嵌入式的“出行即服務”,自身的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大降低。
并且因為中國整車零售行情的下行誕生了一個奇葩的局面:汽車整車廠紛紛下場做出行,去解決滴滴最難解決的汽車重資產和智能網聯安全性問題,流量則由頭部的高德、美團們負責。
我2018年間在滴滴工作,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感覺是行業天花板肉眼可見的降了一大截,尤其是在自動駕駛迄今在實際應用領域尚未突破的情況下。
未來的戰爭:需要被All in的新領域
在消費品和制造領域,品牌、供應鏈、規?;瘞缀跞魏味伎梢猿蔀樾袠I壁壘。那互聯網的行業壁壘在哪里?
早先眾口一詞的說法是數據和流量。但正像這篇文章開頭的模式圖中所要說的,現在互聯網企業的確有數據和流量,但往往都沒能終結戰爭并形成壁壘。反而只是由于求生的迫切,裹挾著數據四處流竄到別的已被探索過的行業,結果是把沒終結的戰爭在新的地方又開辟了一遍。
互聯網時代,真正的行業壁壘只來自于成為下個全新領域、全新經濟周期的領頭羊。5G應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AR……跳廣場舞的阿姨可能都聽過的東西的確就是。
道理都知道,但極少數敢真的all in,因為普遍具有極大失敗的可能。軟件科技行業到現在大致經歷了傳統軟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三段式發展。成功跨入下個周期階段的公司,無一不是在下個階段來臨之前持續攻堅,并“僥幸”勝利的幸運者,至今在影響人類社會。
不知現在手機里的這些,幾家比肩?
作者:黃嘉偉,專注銀行在移動金融領域內的戰略、運營和數據咨詢服務
本文由 @黃嘉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