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優秀教育產品的底層邏輯

16 評論 9982 瀏覽 200 收藏 16 分鐘

本文對目前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公司的產品類型及價值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推導出一款優秀教育產品的邏輯以及需要遵循的第一性原理。

目前估值最高的在線教育公司的產品類型及價值

教育作為為數不多的被互聯網改變得最慢的行業,從2015年至今,依然引發了幾波投資熱潮,造就了下列公司:

上述在線教育公司為已經進入獨角獸估值行列。幾乎不用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獨角獸榜上的在線教育公司都是做線上“培訓”的,不管是直播還是錄播,并且幾乎都是K12領域。

這個結果其實相當的諷刺,搞笑,并且令筆者感到非常遺憾。

為什么呢?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價值分析,從商業價值(公司盈利角度)及用戶價值(對教學者和學習者用戶的產品使用價值)。

商業價值

上述公司以在線班課收費為主要盈利模式,一個很大的癥結是,獲客成本高,用戶留存、續費率低。

截至本文發布,榜上的VIPKID, DADA英語已經多次傳出大規模裁員。

為了獲客,這一類型公司通常雇傭數百人做為電話銷售,投放巨額的廣告費用。據業內交流,單個獲客成本會占到客單價的30-40%,加上教師的人工成本,凈利潤的單薄可想而知。

當然,最近有像跟誰學、豌豆思維這樣的公司能夠通過運營手段(大規模的微信群運營,建立自由流量池,優化Customer Journey)把獲客成本大規模降低的,豌豆思維的在線一對六的數學思維班科甚至已經做到月營收突破2000萬。

那么,我們可以判斷,互聯網對傳統教育帶來的商業價值,是把運營成本大規模降低的,盡管目前只有少數公司能夠做到。

用戶價值

然而,對用戶來講,可以說,在線班課培訓沒有帶來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盡管,我們看到VIPKID為代表的公司漸漸強調,平臺可以根據用戶學習數據推送最準確的學習內容給用戶,但是,用戶的學習方式并沒有發生學習維度上的改變——

引入AI推薦系統可以推送用戶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公司據此宣稱能夠做到“個性化 ”學習,然而,AI只能夠解決用戶學習什么的問題,并不能解決用戶怎么學的問題。

這就是為什么可以說這些在線教育公司并沒有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學習價值。

說白了,只是把線下的教學場景搬到線上,再以“個性化”的噱頭收割用戶而已。

(盡管少部分的AI公司能夠真正做到為學習者設置最佳學習路徑,再說一次,AI只能解決學什么的問題,完全無法解決怎么學的問題。)

一句話總結,上述公司給在線教育行業帶來的唯一價值就是,把公司的運營成本降低了,但對用戶沒有產生巨大的學習價值。

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能夠互恰的在線教育產品

一個理想的在線教育產品應該能夠做到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上的互恰。

這是目標,或者說終點。

起點叫做第一性原理。那么,在教育行業以致未來的互聯網發展趨勢,我堅信下面的第一性原理:

  1. 未來的互聯網發展一定是去中心化的,包括在線教育領域。
  2. 學習者和教學這能夠通過可定制化的工具,產生內容(在線教育領域內,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教學內容,或者說教學內容的生產能力,不是老師,不是教學方法。內容可能來自于出版社、內容供應商,個體教師,一般用戶,而來自教師、學生用戶的內容必然能夠帶來內容生產效率的極大提升和成本的極大下降;同時,用戶在生產內容的過程,也可以成為Learning Journey的一部分,那將是一個完美的設計,為用戶創造巨大的學習價值。STEAM教育、編程教育的底層邏輯就是如此。)
  3. 教學者和學習者之間有意義的連接。

從以上3點第一性原理出發,一個偉大的教育產品的底層邏輯將會擁有以下特征:

  • 高度的可定制化的工具、平臺
  • 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通過該平臺生產有學習意義的內容
  • 學習者的交互方式有質的變化

第一:高度的可定制化的工具、平臺

其實我不喜歡用“定制化”或”個性化”這個表述,因為它經常被濫用。

當我們在說“定制化”的時候,我們在說些什么呢?——做什么的定制化?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如何定制化?如何衡量定制化?僅僅是通過Dashboard上的學習數據嗎?

很不幸到今天即使是harvard還是MIT都無法衡量學習者的Creativity水平,我們需要從學習角度將其拆解。

定制化的工具或平臺應該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1. Context
  2. ?Scaffolding
  3. ?Feedback

以上三點加起來我們可以統稱為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1. Context?

Context可以理解為學習者狹義的學習環境或背景,學習者的已有知識和目標獲取知識以及中間的路徑。

學習者在這個平臺進行內容生產的時候必須是有一個動態學習背景的,PBL(Project-Problem-Place Based Learning)風格學習很好的表達了這一點,將學習者放在一個具體的Context里面,Context里面的參數可以按照需求進行改變,學習者能夠對他們所處的學習環境有清晰的認知,這讓他們感到安全。

2. Scaffolding

Scaffolding可以理解為對學習者的干預以及幫助。這同樣是一個很大的研究領域。我們要確定我們在什么時機干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干預其學習行為,以什么形式進行干預等等。

聰明的Scaffolding設計應該能夠起到杠桿作用,通過比較低成本的介入,能夠帶來顯著的學習效果。

3. Feedback

Feedback,反饋。這對教育產品的用戶和游戲產品的用戶一樣重要。

第一是反饋的即時性,學習者和玩家都需要在完成一個任務或項目以后實時得到反饋,以對自我的行為得到認知,建立自信和加深興趣。

第二是反饋的維度,這一點教育產品比游戲產品更加復雜,更加需要加深考慮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從哪些維度去提供反饋。

現在的教育產品的反饋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今天你一共學習了XXX個單詞,掌握了XXX個單詞,錯誤XXX個,超越了XX%的學習者等等。

這種停留在數據表明的反饋并無法給學習者帶來深入的學習反饋和價值。不同的學科,甚至知識結構,反饋的類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教學環境設計的三要素,相信大多數教育科技公司都是不合格的。

第二:?教學者和學習者可以通過該平臺生產有學習意義的內容

對教學這來說這個內容可能是講義,教研內容,或者授課內容;對學習者來說,這個內容可能是學習過程當中的筆記,復習當中整理的學習成果,錯題,或是某個學習單元/項目的學習成果。

取決于這個教學產品的定位,產生的內容將不同。

比較聰明的做法是找到教學者和學習者的最大公約數,同時滿足這兩個市場用戶。

Quizlet在這一點上非常的成功:

這個以Flashcard為切入點的app,在上線三年內就獲取了包括教學者和學習者的數百萬用戶,并讓他們產生了大量的內容 。(這些內容又帶來了更大流量的市場用戶)。關于這類型產品的成功,我們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進行分析。

第三:學習者的交互方式有質的變化

筆者看來,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交互的過程。教師給學生上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

在線教育,是人機交互。

那么交互設計在在線教育產品設計當中怎么可能不重要?

這事關學習者如何學習!

提到交互,我們很快就想到交互媒介。手機行業最明顯,最早的按鍵,到觸摸屏,到語音,到人臉識別等等,隨著5G加速到來,AR/VR將更深入應用層,相信也會帶來交互方式的革新。每一次人機交互的方式的變化,都會帶來潛在的新市場。

教育當然也一樣。

但是,這種交互媒介的變化,在宏觀層面,并不是筆者提出的學習者的交互方式的變化,而是跟學習高度相關的微觀層面的交互形式。

舉個栗子,Newsela是筆者非常欣賞的一個英語閱讀產品,最大原因就是它的交互設計極大促進了用戶的學習效率 (連閱讀產品這種非內容輸出型的產品都可以把交互做的那么棒!)

Newsela對Non-Fiction文章提供不同難度等級的閱讀體驗。用戶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可以即時點擊某一個句子或段落,即可調整該部分內容的語言難度等級,等級對應美國的藍思閱讀等級。

這種即時性的閱讀交互,對英語學習者來說產生了巨大的學習價值,讓他們不必騰出時間去查詞典,而且可以學習同樣的意思可以通過怎么樣不同類型的語言表達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Newsela正在從一個閱讀內容提供商進化成為一個閱讀內容生產平臺——這再次驗證了筆者的第一性原理。

對需要輸出內容的學習型工具來講,交互方式設計必然是一個巨大挑戰。交互形式如何降低用戶使用成本,不影響內容生產質量,并且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至今沒有任何一款這樣的產品。

這里有一個例子,B站的前身其實是一個學習型的APP。當時陳睿想要做一款類似抖音這樣的短視頻APP,聚焦在教育領域,產品跑了幾個月發現用戶很難通過錄制視頻的形式產生高質量的內容,在現金危機之際遂轉向B站現在的方向。

可想而知教育領域,做輸出型的交互設計的挑戰之巨。

教育產品短視頻這種類型的Informal Learning也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分析。盡管如此,筆者認為,這里依然有巨大機會。

目前什么類型的產品符合上述第一性原理?

可視化編程項目完全符合上述第一性原理,筆者非常看好這個細分領域。

編程是一種流暢的表達方式,就像寫作一樣。當我們學習寫作的時候,僅僅學會拼寫、語法、單詞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交流想法,表達故事。

編程也是如此。

以項目為核心的編程教育讓學習者變為積極的知識構建者,而不是接受者。當學習者在構建周圍事物的時候,他們在腦海中構建了新的思想,這反過來又促使他們構建了新的東西,如此循環往復,他們便在一個永無止境的螺旋中學習。

其實早在80年代,編程教育已經在美國火過。當時許多學校向中學生教授如何使用LOGO語言編程。但這個風潮沒有持續下去,因為許多老師和學生在學習LOGO語言時感到困難,LOGO語言充滿了不夠直觀的語法和標點;學校將教授Logo作為目的,而不是讓學生用來表達自己。

而今天的許多Steam教育公司都已經意識到學習者進行“創作”的重要性。通過設置一個情景,用戶可以借助可用的組件工具,通過編程語言,輸出一個成型的“內容”。 可視化編程教育還有太多的細節內容支撐它的價值,同樣,可以用更多文章來進行分析。

最后要說的是,在更大的市場上,能夠造成更大尺度的創新的產品,符合上述第一性原理的產品,很可能是一個筆記工具、知識圖譜編輯工具。該工具能夠給用戶創造一個Context,用戶使用該Context里面的各種組件(Scaffolding),創造出自己的內容,并且能夠獲得他人的反饋并更新這些內容。這個工具最終也將演化成為一個教育內容生產平臺。

 

本文由 @普渡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抱歉是19年12月4日發表的

    來自北京 回復
  2. 文章很受用,但是有一點問題,雖然這個文章是19年6月30日發表的,但是卻沒有看到跟誰學,跟誰學在19的時候,也算是頭部公司了吧

    來自北京 回復
  3. 您好,可以求個微信膜拜膜拜嗎?

    回復
  4. 哈佛厲害

    回復
  5. 可以怎樣聯系您呢,想當面請教。

    回復
    1. 你好 可添加我微信 gary8918

      回復
  6. 利用VR搭建全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因為是VR,所以對于現實世界的抗干擾能力更強,學習者完成一整個學習流程的概率提高,對于context,scaffolding,feedback的搭建就更容易,只需要一環扣一環,對學習者的每一步操作都給予可視化的反饋。
    所以,VR教育會不會是未來教育的一個方向呢?

    回復
    1. VR只是個技術手段吧,沒有所謂的VR教育,黑板和粉筆也是技術手段。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改善學習者的學習交互(廣義的交互,學習本身就是交互行為)。

      回復
  7. 筆者在寫這文章時,應該沒有詳細了解過目前的市場需求。
    對于在線教育K12領域始終是一個熱點,不可否認目前的在線教育方式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這些地方更多的是孩子接受知識的渠道和理解能力的強弱導致的。和個性化這個東西還很難匹配。
    至于少兒編程,確實是目前會火爆的東西。

    來自四川 回復
    1. 喬布斯做Lisa電腦的時候他的朋友說的東西跟你說的差不多

      回復
  8. 作者應該不是在線教育從業者?或者沒做過K12的在線教育?

    “這就是為什么可以說這些在線教育公司并沒有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學習價值。說白了,只是把線下的教學場景搬到線上,再以“個性化”的噱頭收割用戶而已?!?/p>

    ——把線下的內容搬到線上,就這一點,給用戶創造的價值就已經足夠巨大了。不然,各種支教的意義在哪里?

    不可否認,作者提到的交互、創造式的學習方式,當然是優秀學習方式的一種,但當然也不是唯一有價值的在線教育模式。

    另外,這類交互式的手段,看起來高端,但就目前的實際教學效果,遠不如有真實老師的輔導。學習效果不是靠幾個名詞幾個概念說說就可以達到的。你以為newsela可來回調整的難度,其實用一個教學編輯歸類好各難度文章即可實現。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好,針對第一點,我強調的是技術沒有給學習者帶來“學習價值”,換句話說,沒有對學習這件事情帶來質的優化。我從來不否認在線教育本身,把教育資源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促進了教育公平。
      第二,我也沒有否認教師的重要性。比較在線教育產品和教師的作用不是我的出發點,這個比較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我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要討論在線教育技術對學習個行為帶來的影響。

      回復
    2. 哦對了,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本人哈佛大學教育技術畢業,從事K12產品

      回復
    3. 我覺得你倆討論的是兩個維度的事情。在當下的中國,線下搬到線上都還沒有很好的完成,這一塊仍然有相當大的價值。全部線上化以后,交互式、智適應的學習就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來自浙江 回復
    4. 你好!我做了2年多的智慧校園項目,,,目前一直想做一款教育產品,看您的文章還是有啟發的,可否交個朋友

      來自福建 回復
    5. 你好,可以加我的微信交流 gary8918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