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時候,多數失敗的公司都在經歷這樣一個怪圈:
- 獲得幾百萬美元投資
- 花九個月時間開發一款產品
- 大肆做宣傳
- 發現產品不受歡迎,不被市場認可
- 六個月后,接著發布第二個版本
- 重復迭代,直到彈盡糧絕
現在做App也在經歷這個怪圈:
- 融資
- 花半年開發一款產品
- 提交給蘋果審核并開始進行宣傳
- 產品不被市場認可
- 六個月后,發布第二版
- 與Facebook關聯
- 試著從Tapjoy、FreeAppADay等購買裝機量
- 如此反復,直到彈盡糧絕
這就是開發周期過長的同時,對資金的把握不當。就開發周期來說,有時候產品可能會因為審核而耽誤時間,比如iOS應用,但是你又沒辦法去挑戰蘋果的規則,因為你要依靠它的平臺去生存。
在對資金的把握上,很多人還以為自己是喬布斯,發布了一個外表光鮮亮麗的產品就能成功了,他們想要做大肆宣傳,增加流量,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創業公司什么都還沒發布的時候,種子輪融資融到的錢就燒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然后,剩下的資金就不夠對產品進行實質性的更新。
那又該如何應對?有很多人的建議是:
測試。在迭代遞交蘋果之前,一般都會使用TestFlight進行測試,但是TestFlight有時候會很混亂,所以就用invisionapp來測試基于網頁的產品原型。他們的思路是這樣的:
- 用invisionapp開發一個可點擊的產品原型
- 獲得反饋
- 修改原型(如果有必要的話)
- 開發TestFlight版本
- 獲得反饋
- 修改TestFlight版本(如果有必要)
- 提交給蘋果
- 如此反復
還有一些會開發基于HTML5的應用,因為能對應用更新與迭代有更多控制權。
? ? ?產品發布方法。有人這么做的,用幾個不同的蘋果賬號發布兩到三個產品版本,上邊沒有自己公司的名字,當真正宣布發布產品的時候,其實已經為這個產品忙了四個月,這時候他們清楚產品如何、用戶是否喜歡,到真正要發布的時候,事情就少了很多。蘋果的審核時間真的會拖延迭代周期,考慮到現在的開發環境,最不愿意做的就是A/B測試。還有一種策略是在一些小而相似的市場發布你的產品進行測試。
推廣。除了App Store去獲取用戶,你有很多種獲取用戶的方式,社交媒體、網頁推廣等等,有很多分析透徹的文章,這里不贅述。
資金。錢要省著花,不要在第一版本產品中就耗費你一半的資金。
文章來源:Andrew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