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長文推薦:『直播』大時代
最近一段時間,資本市場關于『直播』的討論尤其多,前幾天受二級市場的朋友邀請,做了一次小范圍的演講,所以有了如下的內容;下面的文字根據當時的記錄整理,可能有些地方相對口語化了一些,希望諒解。
直播大概是最近一段時間被資本市場瘋狂關注,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公司上線都已經有段時間。以斗魚為代表的直播平臺,自14年創立到現在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映客這一波為代表的公司,創立的時候應該是15年年初。在15年下半年的時候,它們火過一波。今天為什么關注呢?有很多的原因,有資本市場的原因,有行業發展的原因,當然也有這些公司估值的原因等等。作為一個觀察者,可能更多是一個用戶。直播這兩年行業發展得很快,所以有很多新的事情。
第一個問題:直播是只有在中國火了嗎?
我今天的PPT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直播是只有在中國火了嗎?原來我是做美元VC的,有一個邏輯:當一個模式在美國火了之后,大家會非常自然地去找中國的形態。這件事情沒有錯,因為很多公司已經驗證了成功。但是這件事情在最近一段時間發生一些變化,尤其以直播為代表。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先看美國的情況:左邊兩張圖是美國一個非常有名的做商業戰略的分析家的PPT,是在16年華爾街會議上提出的。
(這篇報告我不止安利過一次,地址:http://zhuanlan.zhihu.com/p/20291932?refer=rosicky311 )。
第一張圖,他把美國所有的,無論是YouTube這種視頻網站、還是CNN各種傳統電視臺、還是內容制作商,都算在視頻大的領域里面。他分了四個象限,這四個象限的劃分方式就是兩條坐標軸??v坐標是長節目到短節目,橫坐標是直播到點播。四個象限分布的時候,大家會看到,傳統電視臺都在第二象限,以長節目和直播為主。一些專業的內容生產商是在第一象限,就是以長節目和非直播形態為主。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集中在第四象限,也就是說點播和短節目的內容。后面出來的三家公司是最近兩年新興的公司,他們在14年或15年初開始上線,Periscope是被Twitter收購的,Meerkat這個公司現在已經不做直播業務了。為什么?它做了一段時間,發現Twitter自己能做直播業務,Facebook也推出了類似的直播業務,它的用戶增長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所以這里面有第一個邏輯:移動端視頻直播,至少在美國看上去,是跟社交平臺結合非常深的事情。所以當大的社交平臺體系足夠強的時候,獨立的第三方公司會比較難。但是在中國這件事情不太一樣,原因是中國沒有大一統的社交平臺,你說微信算嗎?算,但是它不是做社交起家的。QQ空間算嗎?也算,但也沒有到真正意義上的大社交平臺的地步。你說微博算嗎?微博也算,所以說微博或者秒拍也有可能做呢?我們看到秒拍的直播最近也上線了。
第二張圖,講YouTube和Twitch過去三年的月覆蓋用戶增長,大概每年是100%非常強勢的增長。Twitch相當于把游戲從游戲本身及視頻的結合做了一個非常深化的改進,它的改進導致了不僅游戲本身,游戲的攻略、比賽、評論,甚至是大家在游戲直播平臺上看到所有關于游戲的內容,都成為可以輸出的內容,這件事情很重要。
我們先看這兩家移動直播的公司,你就看它的產品形態。如果大家用過映客、花椒,會發現它們的產品形態是一模一樣的。它們的意義在于定義了新興代的移動直播社交APP應該做成什么樣:上方有頭像滾動,旁邊有點贊的心,你可以按,然后你可以送禮物,包括每個按鈕的位置,包括所有的功能設計。自然大家也看到,在今天的時間點,所有移動端新興的直播公司的產品形態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
美國的移動社交發展到今天,我們如果把Twitter當做是文字的代表,Instagram當做是圖片的代表,到了Vine視頻點播的代表,那么Meerkat和Periscope這兩家公司變成了視頻直播的代表。這兩家公司在15年年初的時候開始興起,但是15年下半年的時候,它們都有了自己的結果。今年3月份的新聞,Meerkat已經退出了流媒體直播的領域,它做不下去了,原因很簡單: Twitter自己收了后面的這家公司Periscope,Facebook推出了Facebook Live,Meerkat這家獨立的公司已經很難去發展用戶了,所以它不做直播了。Periscope,相當于Twitter自己推出了一個服務。這件事情如果我們類比中國,是不是中國獨立的直播,尤其是移動端直播的公司,也脫離不了這個命運呢?我的個人觀點是不一樣的,為什么?剛才我講過,我們很多美元VC當年愿意看美國形態,但是今天這個時間點,我覺得在很多細分領域,中國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態或者獨特的發展,只不過直播恰恰是一個最典型的代表。
我們看Twitch這家公司,13年時候就知道這家公司,當時它叫http://Justin.TV,是做泛品類的全部直播。那個時間點,不像今天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所以在那個時間點,它的用戶大部分也集中在web上??墒莣eb上做泛品類直播比較難吸引用戶。Twitch原來只是http://Justin.TV的游戲頻道而已,為什么游戲這個事情先興起呢?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從剛才講文字到視頻到直播,內容的載體越來越豐富,同時內容門檻越來越高,越高的內容越需要主題和故事性,才容易吸引用戶。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寫段文字,發兩張圖,都可以,沒關系,但并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直播一個東西并且有人看的,所以才找了游戲這個領域。
游戲為什么好呢?第一,用戶群足夠得大;第二,直接;第三,深度。Twitch做了兩年的時間,飛速發展,一年融了兩次資,到14年8月份的時候,也就是中國的直播平臺做了兩三個月的時候,被亞馬遜收購了。Twitch的主要收入獲取方式跟YouTube一樣,廣告、訂閱和會員。你會看到頁面相對于中國的直播平臺比較素,比較『干凈』。
這是第一個問題,直播是不是只在中國火?答案,不是的。只是美國的火了之后,只火了一小波,三家公司的命運,有兩家被收掉了,一家已經不做了,而且那兩家被收掉的都是各個領域的巨頭。
第二個問題:直播會影響視頻行業格局么?
第二個問題,這可能是更多人關心的問題,直播這個形態到底會不會影響視頻行業的格局?我個人覺得是會的,但是影響大不大,不好說,至少今天這個時點,不好說。我前天做這個PPT的時候,去拉了一下中國區App Store娛樂類目的排名前100,把這些公司全拉上來了,我不覺得除了行業外的人,會認識所有這些東西,但是你會看到這里面有錯綜復雜的各種各樣的公司。
我個人分了六類,第一類是以優酷土豆搜狐樂視愛奇藝為代表的,我們叫“傳統的視頻網站”,大家都很清楚。第二類,A站、B站我們叫新興或者叫“彈幕視頻網站”。第三類是我們(熊貓)、斗魚、全民、戰旗、虎牙這波的,今天叫“直播平臺”或者叫“游戲直播”。第四類是秒拍、快手、美拍,我們叫“移動端短視頻”。第五類是像YY、9158、六間房,我們叫“秀場”。第六類就是今天大家討論非常多的以映客、花椒為代表的“移動直播”。
關于這六類公司未來競爭態勢是怎么樣的,未來發展路徑是怎么樣的,商業模式變化是怎么樣的問題,我用了兩個大的維度去劃分這件事情。
第一個維度是用收入的方式去劃分。今天的時間點,大視頻領域的收入獲取方式只有兩種(當然有別的獲取方式,我覺得主流的獲取方式其實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廣告收入,第二種是虛擬物品收入。廣告收入最簡單,國內視頻網站今天的部分收入大部分來自于廣告收入,當然也有訂閱和會員,但相對于廣告還是比較小的。而直播平臺(游戲直播),移動端直播,以及秀場,虛擬物品非常強勢的作為收入的主要貢獻。
當然,直播平臺也好,移動端的手機直播也好,都在嘗試做廣告的商業變現,但是這種形態,現在嘗試,并不是特別理想,所以他們集中在第三象限。彈幕視頻和移動短視頻,我覺得相對都比較弱。所以這六類來說,我為什么把第一象限成金礦呢?因為你既能收廣告錢,又能收虛擬物品錢,代表著你的收入獲取方式很強??墒墙裉斓臅r間點,六種形態的公司都比較難從兩方面都獲得不錯的收入,但大家都期許。比較近的,我覺得在直播平臺和視頻網站,離的最遠的就是移動短視頻和彈幕視頻。我不是說它們的收入獲取方式有問題,只是說它們在第一天就決定了這件事情沒有辦法,所以他們都在找尋各種各樣的方式,無論是往虛擬物品這個象限靠,還是往廣告收入這個產業靠,都是這個邏輯。
第二個維度是內容和社交這兩條線。前面只是收入獲取的邏輯,或者商業模式的角度去劃分這件事情,但這種劃分相對來說比較粗暴和單向。我們用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內容和社交這兩條線。越往上越偏內容,越往右越偏社交。六個分類,明顯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戰線的分布。我覺得前三種,視頻網站、彈幕視頻和直播平臺(游戲直播)更偏內容,它們對內容的可求度更高,用戶當然會在上面有社交關系的沉淀,但這種社交關系相對比較淺。
視頻社交網站基本就沒有,大家頂多也就關注比如一個節目的播出方或一個大的視頻的播放者而已。彈幕視頻跟直播平臺稍微好一些,它有彈幕,交流更深一點,但這種交流相對真正意義上的社交差得很遠很遠。后三者更偏社交,而不偏內容。從純的內容質量本身去考慮,它們平臺上播出的內容質量不高,隨便一個人什么都可以播,我坐在這兒跟別人聊天也可以播。這種內容相對于視頻網站,今天播的劇也好,播的綜藝也好,內容質量相對很差。無論是在自己的體系內做一套社交關系,還是借用微博、微信、QQ的社交鏈,反正他們更強調人,而不強調內容。當然,他們會越來越強調內容。
所以遠期競爭來看,我覺得后三者之間的競爭、前三者之間的競爭會先出現;16年是體系內的競爭,直播平臺跟直播平臺之間的競爭,移動短視頻跟短視頻的競爭,移動端直播跟直播間的競爭。大家都是在體系內競爭,而且是主旋律。但是16年,六個體系會彼此滲透到別的體系之內,但這種滲透更多是一種嘗試和小規模的摩擦。我覺得到17年或者18年的時候,會是體系之間開始出現戰爭,我覺得社交是一條,內容是一條。我們直播平臺(游戲直播)、彈幕視頻,可能更多是跟主流視頻網站競爭,移動端直播跟秀場瘋狂的競爭。比如到18年甚至19年,可能還是大視頻領域真正意義上的大混戰。但是反過來講,能堅持到那一天的人,我們粗暴點,從估值角度來考慮,都不是小公司了。
這是我對于今天這個時間點,做視頻行業相關的所有公司的我個人的劃分方式。我覺得內容跟社交劃分非常好,而且這兩條線之間有比較大的鴻溝。我們(熊貓)也想往社交上做嘗試和探索,但這種嘗試和探索沒有人踏過,我們也不知道具體形態是怎么。反過來講,后面幾種公司也想把內容端做得更深入、更深化,可是他們平臺的特性和屬性,以及用戶對平臺的認知,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
比如中午的朋友問我,怎么看這些公司。我說視頻網站、直播平臺跟后面的移動直播,我們拿用戶場景來套的話,比如說我看視頻網站,更像是我一個人要去看一場演唱會或者體育的足球賽,我有明確的目的,我甚至要為此付錢,參與其中,我特別喜歡這個東西才會做。直播平臺像你打開電視機,你不知道電視里有什么東西,但是你總能找到差不多喜歡的東西,電視一直都在那兒。移動直播像什么呢?像朋友之間坐在路邊的咖啡館喝著咖啡,看著來往的人群,人來人往。你坐在路邊,有可能遇到明星,也有可能遇到別的足球比賽,但那不是你的主旋律。你去看電視的時候,也可能因為這個電視節目認識一些人跟社交,但這也不是你的主旋律,你看電視的時候只想休閑。我覺得在中、短期之內,用戶對這個平臺或對一個體系的認知,決定了這些體系之間的競爭,或者決定了它們在中短期內是有區隔的,這個事情很虛,但是用戶很看重。一個用戶對一個平臺的第一印象和感知,在一段時間內是非常影響這個平臺發展的。但是遠期都會統一,因為彼此在進入各自的領域。
前兩天一個數據機構發了一個報告,它的數據相對來說,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當然也有很多問題,但是相對真實。它把視頻行業相關公司的移動端APP數據做了一個統計。我截了中間一張圖,移動端DAUTOP50和移動端MAU TPO50??匆苿佣薓AU,過億的有三家,騰訊、愛奇藝、優酷,;樂視8000萬,后面的都比較小,搜狐、PPTV,還有暴風。移動端月活躍超過2000萬,中國有12家,暴風、PPTV、搜狐、芒果、愛奇藝、土豆、百度,當然,百度是聚合,百度不是自己做內容,還有小米。沒有一家創業公司。小米算嗎?芒果算嗎?當然,你要硬算,它也算,但是不那么對。我們再往后數,如果數到500萬,有25家,這里面出現一些創業公司,比如映客、斗魚、我們(熊貓)、直播吧、小咖秀、虎牙,你所看到這個大的格局當然就是這樣。
DAU方面,跟MAU差不多,過2000萬以上的還是那三家,騰訊、愛奇藝、優酷,樂視第四,1300萬,前面幾家沒有任何變化。過400萬的也是十幾家,也沒有一家創業公司,還是那些公司,暴風、愛奇藝、搜狐、PPTV、芒果、百度、土豆。過100萬的24家,大概多了那么幾家創業公司,就是剛才列的。格局是這個樣子,倒推這些公司的估值,差不多線性相關。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我之前做投資的時候,我們算一個數字,MAU/DAU,這是干什么呢?你的月活躍用戶除以你的日活躍用戶,得到一個系數,這個系數代表什么?活躍用戶的黏性。
圖表里大概列了30家公司,基本都在里面,大視頻行業也就這個格局了,這里沒有秀場,大家會發現。我中午也跟朋友講,秀場這個形態到今天這個時間點,很像中國的頁游,它的體系非常固化,導一個用戶進來,轉化率是多少,ARPU值是多少,大概是知道。所以體系越固化,代表著自己的體系在玩。今天的時間點,所有的秀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洗用戶,不斷的洗用戶,不斷的提升ARPU值。這種方式對于新用戶來說非常的不友好,沒有新用戶進來,自然你的DAU、MAU,相對泛內容的其他平臺來說,是比不過的的,前50基本上是沒有秀場類公司的。第50的MAU大概只有130萬,DAU只有10萬,什么概念?當然,這只是移動端,我沒有算web。
直播未來會成為所有人的標配,不僅僅局限在視頻行業。比如聚美在更新一個APP里面,加入一個直播,它是做電商的。比如說中國做圖片社交的nice也加入直播。你發現直播這件事情不僅僅是社交網站之間的事情,你做社交也好,做電商也好,大家都希望做直播的方式促進更多的轉化率和更多的效率提升,直播功能本身會成為所有人的標配。
2016年戰爭更多發生在細分局域之內。各細分局域之間,開始嘗試進入對方的領地,摩擦不斷。什么意思?在線直播平臺之間的、移動直播之間的、秀場之間的、移動短視頻之間的以及傳統視頻網站之間的競爭。他們更多的涉及到新興的領域,但是在一些初創的領域,我覺得16年的競爭更多發生在領域之內。在這一年里面,除了彼此的平臺之外,還要做的事情就是開始嘗試進入對方的領域。比如我們開始嘗試做演唱會跟一些體育賽事的IP,我們直接競爭的就是樂視、騰訊視頻,比如說Bigbang前兩天演唱會,是多家直播平臺來做投入的,這件事情理應由原來的視頻網站做的。
2017年局部戰場之間的戰役升級,有些區域可能就此消失。遠期是整個大視頻領域的競爭。所有人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搶占用戶的時間。比如說剛才我講到內容社交兩條線,內容跟內容開始打,社交跟社交開始打。也在這個時間點,我覺得有些區塊可能會消失,但是這種消失有可能是主動,有可能是被動的,比如被收購,甚至做不下去了,都也可能。再遠期,我覺得才是整個大視頻領域之間的競爭,這個多遠,我覺得兩三年差不多了。到時候競爭的是什么?其實今天這個事情,大家爭的也一樣,表象上看是爭的內容、付費,其實爭的都是一件事情,用戶的時間。中國有6億網民,每年在線看多長時間的東西,差不多固定,誰搶的多,對方搶得就少,就這么簡單,但是商業模式那是后話。
直播這個形態沒有想象的那么的燒錢。我覺得移動端視頻可能更好一點,因為它的帶寬成本更低,為什么?手機端對畫面質量的要求不會像web端那么高,占它總成本結構不是特別高。
關于中國,我覺得大的視行業的狀態,我個人理解是這樣,當然我也希望現實打我臉一下。
第三個問題:純“直播系”創業公司有成為平臺的可能嗎?
有很多VC比較關心,純“直播系”的創業公司有成為平臺的可能嗎?剛才我講過,大視頻領域也好,大社交領域也好,都已經有巨頭存在了。美國的狀態已經驗證了,獨立的直播類公司比較難以獨立生存。中國會是這種狀態嗎?我覺得中國有可能會有變化。變化可能來自這兩塊:第一塊是游戲拓展娛樂領域的在線直播平臺;第二塊就是以映客、花椒直播為代表的以手機為載體、強調人人參與、更強調社交的移動社交直播。這兩類公司有可能成為獨立的平臺,跟所有的娛樂也好,社交也好,并行在發展,創業公司基本集中在這兩個類目里面。
(1)游戲直播平臺
我們這個領域現在有7家公司,當然還有一些小的,我就不列了。我在15年做VC的時候,15年年初寫了一篇文章,15年初只有5家公司,今年有7家公司。我寫了這5家公司各自的問題和關鍵點,當時也下了一個結論,我覺得15年可能這個戰爭會打完,15年傳說騰訊有動作了,當時那個時間點的狀態,我覺得騰訊的進入,會讓這場仗迅速的結束??墒墙衲暌呀?6年了,這場仗才剛剛開始,遠遠沒有結束的苗頭。你說還有新進入者嗎?我覺得越來越難了。因為在14年的時候,第一批起來5家公司,初始啟動成本大概只有2000萬就夠了,15年啟動,大概需要1個億。今天你再去啟動類似的項目,我覺得沒有2個億是啟動不起來的。
可是中國有那么多人愿意為一個什么都沒有的項目,無論是投資者也好,還是個人有錢也好,初期就投2個億嗎?我覺得不是那么多,但是不是說完全沒有,因為15年我已經被打了一次臉了,有人跳進來。這7家公司從DAU角度來說,斗魚可能稍微多一點,1000萬左右,后面幾家公司都是在百萬量級,有大幾百萬,有小幾百萬,甚至有幾十萬,DAU這件事情我就不多講,因為不方便評價競爭對手,我只是說這個行業發展的狀態是這樣的。
中國有幾個數據,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第一,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直播,在各家平臺做直播,或者注冊經營公司的,大概在150萬人左右,什么概念?比中國的出租司機都要多。我們所有的直播平臺加在一起,覆蓋的用戶大概在三四千萬左右,一天可能比打車的人還多。簡單來講,中國的網民6點幾億,我們算DAU,一天8000萬,中國的游戲用戶4點幾億,不到5億,我們算DAU一天5000萬撐死了,所有平臺加一起,已經跑到3000萬了。兩年的時間,游戲的人群吃完之后呢?雖然我們的平臺是游戲起家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家在16年突然面對一個問題,你需要把你的內容從游戲拓展到泛游戲這個領域,這個邏輯所有人都認同。但我們看了這個邏輯之后,每家直播平臺對于自己的資源、團隊的能力、老板的偏好,會影響直播平臺之間的策略。這種策略沒有對錯,大家都在嘗試,而且這種嘗試,我覺得在16年底會出現一個階段性結果。大家都在用各種各樣的嘗試做演唱會,做體育,做戶外,有更多的女孩子做秀場,做各種各樣的『場』我覺得都沒有錯。但是我覺得16年所有直播平臺的狀態,比如一棵樹,主干還是游戲,但是枝干會越來越豐富,豐富到什么程度,多少比例,這不好說。還會有新人進入嗎?我真的不知道。
關于游戲直播平臺的一些隨想:
2016年小體系之內的競爭和體系外的“摩擦”。我們從游戲開始往別的品類做拓展的時候,一定會面對別的體系的競爭。比如我們簽演唱會的時候,直接面臨傳統視頻網站的競爭,我們簽體育的時候,面對是中國體育IP的所有人競爭,當然這種競爭相對來說還是小范圍內的摩擦。
游戲到泛娛樂的演進路徑和節奏。為什么節奏很重要?因為你一旦節奏太快的話,你的根就丟了,今天的時間點,無論你再怎么強調你是泛娛樂平臺,你的大部分用戶起初來到你這兒是游戲相關的,所以節奏要控制好。
用戶與收入之間的取舍和博弈。實話實說,現在的節點,這幾家直播平臺和流量,如果它突然變成一家秀場,我覺得至少比六間房掙得多,它從流量和轉化率角度,你算是算得出來了,但是你不能那么做,因為那太極端了。所以你今天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用戶,保證體系的戰爭,以及同時保證營收的增加,這兩件事情是要來回取舍的事情。我們幾家都在做類似的嘗試,你通過運營手段也好,通過活動也好,通過收入的功能迭代也好,你要找到那個平衡點是非常難的。
Web端與移動端的繼承與創新。我們這種直播平臺相對于新興一代的移動社交直播,很重要的弊病,或者天生的一個短版,是所有直播平臺起家是靠web,所以它所有關于用戶的刺激,尤其刺激消費的所有設置都是基于web,這種刺激很難用到移動端上的。你要重新做一套東西,可是你要保證你的移動端和web端的繼承,也要在中間找到一個合適的點。我們當然可以完完全全做一個移動端的直播,但那就不是你的優勢所在了。
虛擬物品之外的收入獲取方式的探索。直播平臺在今天的時間點,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于虛擬物品,其他有一些大家想象中的商業模式,比如說電商、游戲聯運、廣告。廣告相對還好,可以做嘗試,一些流量也夠。電商跟游戲,我只能說今天這個時間點,所有現存的電商跟游戲聯運的形態都不適合直播平臺,一定是新的方式。因為現有的電商跟游戲的利益鏈條已經太固化了,游戲平臺想切一刀不太容易,有的體系里面,不會讓你那么輕易的切了。
政策和資本。政策一定會來的,因為直播這個形態,我覺得相對敏感性會更高。游戲移動端隨便個人一個手機實時內容就出去了,再加上最近整個大環境對文化領域的政策趨緊。我們覺得政策一定會來的,這個來可能不是一刀切,不行,不準做,我覺得不太可能。比如牌照,它必須要有一定的條件要求,監管、時長、團隊人數,比如核心人員要經過培訓做這些事情,因為現在已經有這樣的事情。資本就很簡單了,畢竟我們還是燒一些錢的。
(2)移動社交直播
先說第一家公司叫17,是一家臺灣的公司,創始人是黃立行的哥哥黃立成,是個臺灣明星。它其實在15年的7、8月份的時候火了一下,當天從中國區的排行榜1000名直接蹦到了第一,火了兩天,就被下架,因為擦邊球,也是因為這個東西就火那么一下。因為在17做之前,我們看到這些公司,其實之前也做了一段時間,都不火。所有的社交產品需要爆點,才會讓人知道。因為17爆了,迅速被下架了,聞風而來的需求,迫切需要一個載體。你會發現在那一段時間里面,后面這幾家,映客、在直播、花椒之類的,它在名字里面都會加一個關鍵詞叫17,因為它需要把這些搜索流量承載下來。那一段時間,這幾家當時的公司,從以前1000名開外,排到了中國APP排行榜前40、前50,因為用戶搜不到17,但是搜到的第一個結果總會有一個東西,用戶便會下載。我覺得所有這些公司要感謝17,它帶了一把火,點了,爆一下,它迅速沒了,火都點著了,你總需要接著燃燒吧,這些公司就做起來了。
到去年年底的時候,這個領域的幾家可能基本都拿完了天使輪融資。這個時間點,各家之間的產品形態、功能、用戶的社交沉淀,甚至里面的內容,其實都差不多,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區別。為什么我們大家今天都在說映客?我覺得資本的作用非常的大,它是第一個拿到大規模的融資。8000萬人民幣在去年的11、12月份的時候,8000萬人民幣什么概念?其他公司拿天使拿了三五百萬,你突然拿了8000萬人民幣。當然,它有很多非常激進的策略,但是激進沒有錯,激進已經做出來了,當然,后面有花椒。我列的不全,只是一些,中國現在可能有50家了。當時17火的時候,是15年的7、8月份,我當時去搜做這些直播的APP已經這么多了,今天肯定更多。我不覺得有很多人認識這些APP的logo,除了第一個。這些公司怎么辦?那不知道,我覺得不用以后,再過半年,可能后面的公司就沒有了,做不下去了,越來越集中。
關于移動社交直播的一些隨想:
功能還是社區?這其實是有答案的,一定要做社區,但是初期作為一個功能工具的興起是比較快的。今天這個時間點,我剛才列了很多APP,其實在做功能,而不是在做社區,這一定是悲劇的。
內容多樣性跟內容深度的抉擇。移動社交直播的形態,類似我們在路邊喝著咖啡,看著人來人往,可是誰會天天看人來人往呢?從邏輯上來說,你應該去選擇要么多樣性的內容,去滿足多樣化的用戶,要么把內容的深度做深,把用戶沉下來。但這種選擇,今天的時間點沒有標準答案,甚至對于每一個在做移動社交直播的平臺來說都不同,包括我們也一樣。
區別于大社交平臺的用戶關系沉淀。也就是在美國發生的事情,你的社交關系到底怎么做,是你自己做還是利用現有平臺,利用現有平臺怎么合作,會不會被吃掉。你看今天時間點,移動短視頻這件事情,最后只剩下秒拍,美拍、快手當然也活著,但是為什么是秒拍?因為它和新浪微博綁定,就這么一件事情,微博上所有短視頻還是走秒拍的,它能不火嗎?你說在直播這個功能上微博還會不會用類似的手段呢?
內容生產者的維護和培養機制。這點是區別于游戲直播平臺和它們的比較大的不同。原因也是因為游戲直播平臺的內容生產者更多是真正的主播,但是移動社交直播平臺更多強調人人直播,其實主播的概念在非常弱化,他可能既是主播,也是用戶。這個主播的培養體系,包括主播的分成機制,這些東西要重新劃。
是否垂直化。我們也一樣,只是因為現在在直播平臺,沒辦法垂直化。但在移動端,在起初的第一家,我上面列的那幾家,有很多做垂直化的,比如只做演唱會,只做體育,只做教育,只做網紅、電商,只做化妝品,像聚美這樣,對于平臺來說是一個抉擇。但是我覺得對于今天的時間點,在行業細分領先的公司,都不會在短期內考慮垂直化,因為容易把自己做小。
政策和資本。尤其是政策,我游戲直播平臺所有的主播播出內容之前,平臺方要審核身份證,要上傳銀行卡信息,要跟你分錢。你身份證要拿著正面和背面跟你一起拍張照,出任何事情,我可以找到這個人。但是移動端現在是沒有這些,隨便一個人開個手機就可以播。我覺得移動端視頻直播這一波小公司的興起,資本在里面的作用比我們更大,因為太多公司了,20家公司都拿過天使,誰拿到A輪誰就是領先的,結果就是這樣。我覺得這兩家公司今年很有意思,競爭非常激烈,很多仗要打??赡軟]有任何其他領域像巨頭這么密集關注,甚至一只腳已經踏進來了,是跟巨頭走自殺,還是合作,我們也不知道。
相關PPT下載地址:http://pan.baidu.com/s/1jHOMjci
作者:莊明浩(rosicky311)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717041
本文由 @莊明浩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析的挺全面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