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流量不值得焦慮

2 評論 6587 瀏覽 31 收藏 19 分鐘

呼風喚雨的互聯網流量思維,到如今將走向何方?

2020年,互聯網流量紅利大幕即將落下,“吃不起”的流量或致品牌界餓殍遍野。

201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超過11.3億,截止8月,月活用戶增長率跌至1.7%。

與此同時,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增速,在下降的趨勢中仍然維持在12.9%的增長?!袄嵌嗳馍佟钡拇媪扛偁幮蚰痪従徖_。

呼風喚雨的互聯網流量思維,到如今將走向何方?

1.?成熟的互聯網經濟不存在紅利

2018年12月《紐約雜志》旗下刊物Intelligencer報告,世界上只有不到60%的流量是人類產生的。

2019年一季度,Facebook總共刪除22億個虛假賬號,而國內流量造假事件頻發。

流量紅利消失和流量造假相繼發生,那真正的流量是什么呢?

互聯網平臺本身不產生流量,一切流量都來自用戶在平臺上輸出的內容。本質上,流量是內容化的用戶注意力。

為什么互聯網產品大多講究剛需、高頻?

剛需意味著用戶注意力夠強,用戶對衣食住行的關心程度(非興趣程度)遠遠高于休閑娛樂;高頻意味著用戶注意力夠多,用戶對社交文娛的關注頻率遠遠高于醫療健康。

又強又多的注意力才能產生高品質的流量,互聯網平臺才能把流量賣出好價格。

互聯網平臺的流量價值在于制定流量的規則——流量資源如何分配,流量路徑如何轉化。簡言之,互聯網平臺不生產流量,而是流量的搬運工。

那么紅利又是什么?

在資本市場,紅利是股東所得到的超過股息部分的利潤。

放在商業中,紅利是經濟結構性變化時產生的利潤洼地,在時間窗口內搶占這片洼地,就能獲得低成本優勢和超額收益。

印度是洋蔥消費大國,今年不幸爆發“洋蔥危機”。洋蔥大量減產就導致供需結構變化。

提前大量收購洋蔥以及相關制品的企業,就占領了這片利潤洼地,可以低價囤貨,待漲價后獲取超額收益。

相反,在成熟穩定的經濟系統中是不存在紅利的。

近20年互聯網對生活和產業進行了結構性改造,產生了三種利潤洼地:

  • 互聯網平臺的誕生和迭代:淘寶上第一批淘品牌、微信上第一批公眾號作者。(平臺崛起中用戶先發優勢的紅利)
  • 互聯網平臺的政策扶持:今日頭條由于自身發展和同行競爭需要,為優質作者提供福利社群和流量扶持。(平臺競爭中溢出的政策紅利)
  • 新用戶的涌入:拼多多把最后一批不用電商的下沉市場用戶接入互聯網。(潛在市場的人口紅利)

迄今為止,這三種利潤洼地基本都被填平了:

  • 互聯網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內容,幾乎都被巨頭壟斷。
  • 互聯網行業競爭大勢穩定,給予用戶政策扶持的動機越來越少,或向頭部內容創作者集中。
  •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觸頂,連下沉市場的用戶也挖掘待空。

互聯網對經濟基礎設施的結構性改造基本完成,是流量紅利終結的信號。

盡管互聯網對產業端的賦能正在進行,但產業端的重點在于信息和流程的改造,對用戶注意力的需求有限。

2.?流量焦慮源于易得性認知偏差

守株待兔的人會抱怨兔子不再撞樹嗎?可能會,因為這和擔憂流量紅利消失如出一轍。

流量紅利本是一種可遇可求但不可依賴的外部機會。

在外部機會消失后,你擔心的不該是外部機會什么時候再來,而是除了外部機會,我能主動為自己做些什么??上У氖?,人們都在擔憂流量紅利消失,卻不太關注自己掌握的營銷戰略方法是否科學、是否完備。

流量焦慮之所以被廣泛傳染,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流量紅利消失,而是對流量產生的易得性認知偏差和依賴習慣。

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人們往往根據信息是否容易獲取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一方面,從2000年至今,國內產生了一大批成功的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本身就是經營流量生意的。加之,新媒體的爆發,互聯網流量的概念鋪天蓋地,無孔不入。營銷認知固化在流量思維里,成了一件流行的事兒。

另一方面,流量催生出效果廣告?;ヂ摼W營銷人員認為效果廣告可以量化評估,看得見,摸得著,比傳統營銷方法更精準。

其實,效果廣告不一定比傳統的品牌廣告更精準,只是它的效果可量化評估,而品牌廣告卻很難做到。況且效果廣告存在固有誤差,卻被絕大多數互聯網營銷人員忽視了。

效果廣告講究追溯流量轉化的鏈路,關注消費者從第一個互聯網廣告觸點到最終購買的全部行為鏈條。比如阿里系“O-A-I-P-L”鏈路模型。

但是如果你在戶外或電視等品牌廣告了解,甚至喜歡上一件商品,然后在互聯網效果廣告中點擊購買,那么這次銷售就會計入效果廣告。品牌廣告的功勞硬生生被效果廣告奪走,而且還背上了不夠精準的罵名。從此“品牌失靈論”“XX已死,XX已至”成了流行概念的代表。

Adidas全球媒介總監?Simon Peel表示:過去幾年Adidas過度投資數字和效果(digital & performance)傳播,進而犧牲了品牌建設。正是這個原因。

人們經常批評只看眼前利益、不顧全局的人“只見樹木,不見樹林”。

但在流量思維下,人們卻經常犯“只見樹林,不見樹木”的錯誤,只看到了互聯網平臺的浩大聲勢,卻忽視了商業中的細微洞察。

3.?回歸價值營銷,打造品牌流量

在互聯網流量紅利一波波潮涌的20年里,搶占流量紅利的利潤洼地,自然比深耕營銷管理和品牌資產賺得快。所以在互聯網思維下,頻頻爆發流量平臺的圈地運動。畢竟天上掉餡餅的年代,誰還顧得上春種秋收。

這時營銷的邏輯都變成了“營業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營銷就是三件事:

  1. 流量:向BAT、KOL買流量;
  2. 轉化率:用各種鏈路模型計算轉化效果;
  3. 客單價:只要有流量,這都不叫事兒。

公式模型不是解決方案,而是思考框架。誤把思考框架當作解決方案,注定患上流量焦慮。

流量的效果和價格可量化,花多少錢,買多少量,而且缺乏差異化壁壘,競爭對手容易復制。流量的比拼終將變成資本的比拼,經營流量的錢都計入了戰略性虧損。

今年雙11,各品類銷量Top10榜單上,絕大多數是傳統大品牌。

但是在互聯網早年,我們看到不少新品牌借助互聯網風生水起,為什么這些年傳統大品牌又重回視野了呢?

傳統大品牌在原有的資源和商業模式上往往積累了存量優勢,他們有更高的增長指標,很難在電商和新媒體早期投入大量資源。他們也存在營銷和組織慣性,不會像新品牌戰略轉向那么靈活,這為新品牌創造了時間窗口機會。但是互聯網流量紅利僅僅是用戶注意力的放大器,流量方法論也缺乏競爭壁壘的考量。

當傳統大品牌成功入局,品牌資產的力量就會借助互聯網成倍放大?;ヂ摼W流量紅利能讓新品牌起飛,卻不能讓新品牌長出翅膀。

未來的流量之戰,會越來越依靠企業的基本盤——回歸價值營銷,讓品牌自帶流量。

未來的流量思維,應該區分哪些是核心的品牌流量,哪些是借助的外圍流量。

品牌流量不同于私域流量,品牌流量重在品牌而非流量——用品牌資產的邏輯打造自有流量。品牌流量是由品牌影響力聯結成的顧客資產,可獨立于互聯網平臺和KOL存在,可跨平臺利用,不受互聯網平臺的政策影響。

外圍流量是向互聯網平臺和KOL購買或借勢引導的用戶注意力,依靠互聯網平臺和KOL存在,難以跨平臺利用,受到互聯網平臺的政策影響。傳統的流量邏輯把流量視作一種成功的原因,依靠流量轉化銷售。

品牌流量的邏輯是通過構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讓品牌自帶流量。流量是一種成功的結果,能夠被品牌復用,形成用戶的終身價值。

經營品牌流量,你需要讓你的品牌形成解決方案,讓你的內容形成用戶資產(用戶持有的資產,而不僅是品牌持有的資產)。

4.?品牌形成解決方案

電商乃至新零售呼聲高漲,但是我們的需求其實并未真正被滿足。比如:你想減肥,運動品牌會鼓勵你多運動,但是你不懂科學的方法,沒有配套的飲食,沒有朋友的陪伴,沒有堅持的耐心。

食品品牌會鼓勵你健康飲食,但是他們提供的只是千篇一律的飲食教條,沒有根據你的生理指標提供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各家品牌像是盲人摸象,而你需要的卻是一個完整的方案。

一個品牌如果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就能夠嵌入用戶生活,從多方面產生品牌流量。

Keep這款運動APP就具有品牌流量的影子。品牌越風格化、工具化,越小眾化;品牌越流行化、生活化,越大眾化。

Keep就面臨著風格化和工具化的問題,運動發燒友風格鮮明,是小眾群體;運動需要自律,Keep作為冷冰冰的工具很難支持用戶長期使用。

Keep要想實現大眾化,就必須流行化、生活化。

4.1 流行化:從功能價值到情感價值、精神價值

品牌價值可分為功能價值、情感價值、精神價值。

優質產品雖然可以產生較高的功能價值,但是能夠引發用戶主動傳播,形成免費流量的,更重要的是帶給用戶情緒體驗——情感價值和精神價值。(咪蒙之流深諳此道)

Keep最初主要依靠運動發燒友,發布運動健身類帖子來引流和社交裂變,這時的Keep更像一個內容分享工具。

2016年,Keep匯聚了3000萬用戶。但是單一的功能價值不足以支持更高的用戶增長,也不足以鞏固用戶粘性(品牌忠誠)。

因此,?Keep進行了第一次品牌升級,通過“自律給我自由”的廣告,為運動發燒友這個小眾群體貼上了“精神領袖式”的標簽。

在這種精神價值的感召下,Keep在3個月內新增2000萬用戶,成為了具有社交情感的品牌。

4.2 生活化:從產品工具到生活服務

Keep為了打造解決方案,進行了第二次品牌升級。

Keep先后開發出多元業務,除了線上運動課程,還增加了Keepland線下運動空間,以及電商業務,專門提供運動服飾、輕食、智能手環、體脂稱等運動健康產品。

這時Keep的用戶除了運動發燒友,還包括更廣泛的想了解運動、參與運動乃至追求健康生活的用戶。

Keep重新定義了運動這件事,轉型成為健康生活的品牌方案商,用品牌解決方案的稀缺性引流固流。同時,Keep也成為了配套商品的服務商,整合了其他相關業務的流量。

5.?內容形成用戶資產

2019網易未來大會上,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發表演講稱內容電商是電商的未來。

因為流量就是內容化的用戶注意力,得內容者,得用戶注意力。內容要成為對用戶有價值,而且讓用戶難以割舍的資產,而不是一次性消耗的注意力,才能形成長期的品牌流量。

5.1 內容工具化

微信公眾號的流量紅利早已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哪類文章更容易被用戶長期查閱和分享呢?

我想更可能是分析指南類,比如:商業和健康,而非娛樂和資訊類。因為娛樂和資訊類內容對大多數讀者來說都是即時性、快消性、非剛需的,用戶注意力一次性消耗。

而分析指南類內容可以啟發思考,指導實踐,發揮工具一樣的價值,用戶注意力更可能被長期鎖定。

讓內容成為品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像工具一樣引導用戶的消費生活,才能避免內容流量像流水一樣蒸發。

5.2 內容社交化

微信之所以會成為壟斷型社交產品,在于積累了用戶的社交關系網絡。用戶一旦離開微信,就會失去一筆社交資產。(除非微信和其他社交軟件打通)

得到APP也有類似的營銷邏輯。得到APP建立了知識城邦,得到系老師和用戶會在這里分享高質量的課程評論以及相關隨筆。用戶在轉發、評論這些內容的過程中可以互相關注。

這就聯結成了一張以優質內容為基礎的社交網絡。

網絡里每個用戶都是流量主,每一次轉發評論都會產生一次流量傳播,而且這個網絡增加了用戶轉換成本,鞏固了用戶對得到APP的依賴性。

除此之外,得到APP的部分課程會邀請用戶參與內容創作。

這些內容一旦被得到APP的課程收錄,用戶就會產生自豪感,主動轉發和外部分享,形成免費流量,比如劉潤商業洞察力優秀畢業論文、華杉點評三個畢業設計。而且這種用戶參與品牌的方法,可以激勵更多用戶參與其中,進一步鞏固用戶關系。

總結

其實,品牌流量的方法還沒有形成體系,有些品牌和產品正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探索。盡管不完善,但我相信這是未來營銷的趨勢。

品牌流量是以經典的營銷、戰略、經濟、心理、管理等科學為基礎的,而不是脫離經典、不可一世的新概念。

回歸價值營銷的基本盤,才是我們的出路。

 

作者:鄭光濤Grant,微信公眾號:鄭光濤Grant(ID:Grant-Insight),只談有洞見的商業方法論,專注分享營銷策略、運營方法、行業洞察。

本文由 @鄭光濤Grant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
  2. 認同

    回復
  3. 認同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