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大背景下,企業如何創新?
在工業4.0時代,通過數據的分析能夠為消費者在駕駛時給出正確的駕駛提醒,并為消費者預測道路的擁堵情況,推薦更佳的路線。2013年4月,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工業4.0”戰略,而我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
那么在面對新一輪的全球競爭,以及新型工業革命的同時,我國制造業企業如何在基礎零部件、材料、工藝等方面迅速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迎合“制造強國”的發展要求,本文將進行系統分析。
信息數據的收集和系統分析是一條鴻溝
中國對于制造業的前沿發展一直保持警醒態度,很多國內優秀企業已經嘗試去自我創新、自我升級,但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長期處于產業鏈低端環節使其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缺乏內部統一的信息管理體系,甚至有條鴻溝一直亟待中國制造業工廠去逾越,這就是消費者的信息數據的收集和系統分析。
對中國工廠來說,核心要求是實現信息流、物資流和管理流合一,這樣的要求就必須以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體系去支撐。
中國的制造業企業相對來說組織架構層級較多,組織內部溝通成本較高,其業務、職能部門劃分建立在原有的社會化生產的基礎上,強調銷售導向,在生產上一手抓產能,一手抓質量。而在未來工業4.0的發展過程中,客戶參與的產品研發方式要求整個工廠的組織必須圍繞著新的生產方式設計,所以對于消費者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就格外重要,消費者的信息數據可以作為制造業系統的大腦,提高其生產的安全性、效率、成本、可靠性、靈活性,減少成本,提升工廠的生產價值。
消費者價值的創新將主導產業鏈再整合
在現今的制造系統中,存在著無法被決策者掌握的不確定因素,比如:設備的健康衰退、零部件磨損、運行風險等。這些因素無法被量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將會造成嚴重后果。
所以,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之下,制造業價值創造的關注點和競爭點應該放在不可預見的因素上。進而,將制造價值向使用過程延伸,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不再以僅僅滿足用戶需求為導向,而是要利用用戶的使用數據創建新的使用情景,從中找到用戶的“不可見需求”,加大業務創新渠道,提供更加優質的價值服務。
以消費者為導向創造價值的關鍵點在于數據的融合,數據融合將作為未來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最重要的媒介,聰明的企業將用消費者數據決定生產系統的各個環節的決策,實現生產上下游的整合,生產資源的利用更加優化,實現企業真正的價值創新。
商業模式與智能服務體系創新勢在必行
“中國制造2025”并不僅僅是制造業的革命,而是一場更加深刻的變革,創新模式、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產業鏈和價值鏈都將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制造業的革命只是工業4.0實現的基礎條件,其最根本的驅動力來自于商業模式與智能服務體系的創新技術變革,這兩者才是未來工業界競爭的關鍵。
未來工業界的機會空間可以被分為四個部分。
- 第一個部分是滿足用戶可見的需求和解決可見的問題,但“中國制造”必須在質量、污染和浪費等問題上加大力度,做到持續的改善與不斷完善的標準化。
- 第二個部分在于避免可見的問題,需要從消費者數據中挖掘新的需求為原有生產系統和產品增加價值。
- 第三個部分在于利用創新的方法與技術去解決未知的問題,如具有自省能力的設備等例子都是使不可見的問題透明化,進而去加以管理和解決不可見的問題。
- 第四個部分是尋找和滿足不可見的價值缺口,避免不可見因素的影響,這部分需要利用數據分析產生的職能信息去創造新的知識和價值,這也是中國企業能夠迎接未來新一輪工業革命所達到的最終目標。
產品為載體、數據為媒介挖掘用戶需求
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企業往往從自身產品的缺點著手,忽視了客戶的使用方式。
例如:買汽車的人都會提出省油需求,汽車制造商因此致力于改進車型和發動機讓車子更加省油,卻忽視了用戶的駕駛習慣對于油耗的影響。駕駛習慣對于用戶而言是不可見的,因此不會有用戶要求汽車具備管理駕駛行為的功能。
在工業4.0時代,通過數據的分析能夠為消費者在駕駛時給出正確的駕駛提醒,并為消費者預測道路的擁堵情況,推薦更佳的路線。
由此可見,工業4.0時代的市場競爭會從以往滿足客戶可見的需求向尋找用戶需求的轉變。
本文由 @香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