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客戶端之屌絲用戶體驗報告
? ? 本文作者是騰訊即時通信部商務副總監,騰訊學院講師碩裴。
作為一個屌絲,我常常在臆想屌絲世界中的剛性需求,除了這些之外——“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什么是他最離不開的。我猜測的結果是下圖:
一方面是社交,一方面是資訊;或者說一方面是關系,一方面是內容。把兩個剛性的需求結合在一個產品里,會不會產生化學反應,誕生一個更剛性的產品?
我們看到幾個新聞 APP 做出了這一想法的大膽嘗試——Zaker,鮮果,今日頭條。但是這些新奇的玩家,終究還是惹不起莊家的。在這個傳統模式的互聯網產品中,最終的游戲規則還不是快魚吃慢魚,而依然是大魚吃小魚。2013 年 3 月份中國新聞客戶端下載量份額排行:
今天的話題不想討論大魚如何靠渠道能力取得階段性勝利,而是想從一個屌絲視角看看這些大魚與小魚的內在有多大的不同,是不是這些不同,也是勝利的原因之一?既然是屌絲視角,當然就只能用屌絲手機來體驗這些海產品。
先說說最早把 Flipboard 模式帶到中國的 Zaker。進入 Zaker,登錄提示可以綁定新浪微博,這充分吸引了微博用戶的眼球。但是,點擊“新浪微博快速登錄”按鈕,居然彈出來這個頁面。普通用戶可能會覺得很正常,大部分需要登錄的 APP 都是有這樣的提示。但,圈內屌絲稍加細心就會發現其中有個小細節,Zaker 沒有做好。
如下圖,當手指點擊到用戶名輸入框時,輸入光標會在最后一個文字后面,你需要刪除掉前面這幾個字才能輸入你的 ID。但,其實很多 APP 都可以默認幫你把這幾個字清空,別小看這么一點點的差異,用戶對產品的感知其實就是在這樣的細節中慢慢形成。
如果說,Zaker 的產品經理覺得這個小差異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那就看看現在主流的 APP 都在登錄體驗上,使用了“一鍵登錄(SSO)”的功能。(不需要輸入用戶名密碼,直接喚起新浪微博或手機 QQ,完成授權登錄操作)兩種登錄方式的成功率差一倍之多,這樣想想的話,其實 SSO 就已經是評估產品團隊實力的一個緯度。
進入到了內容頁,很有趣的功能就是分享的多樣化。讓用戶感到幸福的體驗是有選擇,而同樣讓用戶感到糾結的體驗也是有選擇,太多的選擇。我很好奇有多少用戶知道 pocket 這個按鈕是分享到哪里去?而搜狐微博還有多少用戶在活躍?這些按鈕都是在影響用戶做選擇。
另外,分享按鈕的色標設計讓我很迷惑,我完成了微信分享,結果只是深色一點,如果光線弱點或眼神差點的用戶可能都看不出來。我更喜好其它 APP 的分享按鈕采用彩色 LOGO,醒目且有視覺誘惑和品牌認知?;疑?LOGO 總覺得是在祭奠什么似的。
離開 Zaker,我們打開鮮果看看。剛剛打開登錄頁就眼前一亮,點擊了新浪微博登錄就直接喚起 SSO 的登錄體驗。屏幕切來切去的體驗很炫,第一印象感覺不錯。
不過登錄進去之后,有一種莫名的失落——全讓用戶自己來添加頻道,這點要比 Zaker 的主動推薦感覺要弱勢一些。其實屌絲很懶,并不想做那么多思考和選擇。
到了分享的頁面,與 Zaker 有強烈的反差,鮮果選擇了 less is more。不過遺憾的是回流量效果好的 QQ 空間、微信好友都沒出現在默認的分享框內。
離開小魚的 Zaker 和鮮果,進入到另一個很有特色的小魚產品——今日頭條。
這個產品的設計突破了原有的平臺推薦模式,張一鳴這位技術達人讓屌絲更懶了,也讓屌絲更愛這樣的體驗了。你看看這個首頁會發現什么呢?八卦新聞眾多,有木有?美女新聞眾多,有木有?你以為今日頭條的編輯很聰明很懂你么?呵呵,其實都是你自己在各類社交平臺留下的足跡,這些數據被張一鳴一一算盡,形成了推薦給你的精準內容。
在 UI 設計理念上,今日頭條借鑒了 path 的交互,不過做得有點生硬,path 用戶都是文藝青年,而新聞用戶是大眾屌絲,兩類人群在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和速度上有很大差異。比如下圖右上角有個很小的按鈕是進入用戶的個人主頁,但是主頁里面沒有吸引用戶操作的功能。
在社會化分享上,今日頭條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把多個分享按鈕聚合,叫做“一鍵分享”。但是可惜的地方是綁定社交帳號的入口很深,一般用戶很難找到。
終于擺脫了小魚的世界,進入到了大魚的海域。從份額最小的切入,看看為什么品牌最牛的新浪新聞,份額卻在大魚里最小。
剛剛打開,我就想走了。我可以理解新聞 APP 是給微博貢獻流量的一個渠道,但也沒必要把微博的玩法都植入進來!新浪微博的默認分享接口,讓多少男性用戶在使用一些特殊的 APP 時叫苦連天防不勝防——剛給女神點一個“贊”,那邊老婆就打電話過來質問: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你在某 APP 里勾搭一個妹紙。
客觀地說,新浪新聞的 UI 設計也是借用 path 模式,中規中矩;社會化分享的設計也很用戶友好。但新浪最核心的特色卻被雪藏,就是微博上的互動性,沒有強化在頁面當中,首屏幾個熱點新聞評論數過千的寥寥,而且沒有提煉出“神回復”。想想看如今的微博上最好玩的不是新聞本身,而是那些神回復啊,這點運營沒有跟上,讓這個產品沒有靈魂。
沒想到鳳凰新聞會比新浪新聞份額要高,淺顯地判斷鳳凰新聞的用戶肯定都是高端用戶群,對品質有極致的追求。這個判斷在剛剛打開 APP 的時候的確感受到了,頭部導航的字體選擇了厚重的繁體字,讓人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記得前些天在程苓峰自媒體上看他寫過,當下很少見到繁體字,這種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傳承,可能就在這幾十年間被我們所遺忘了。
可惜除了導航之外,內容頁,設置頁的字體還都是簡體字,這樣的不徹底,反而讓我決定不夠有魄力。
其實沒有效仿 path 的 UI 設計,算是一種突破,只不過頭部的導航菜單提示不夠明顯,估計很多用戶就以為只有這 4 個頻道可以選擇,而且不能根據用戶偏好調整排序。
社會化分享的接口做的不僅僅是簡單,準確地說是很簡陋。只有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而且還沒有調用上新浪微博的 SSO 接口,就更別說騰訊微博、QQ 空間、人人網等平臺了。
離開鳳凰,走進百度。最強烈的感覺是和鳳凰新聞的 UI 結構一致,只不過很多功能算是升級版的鳳凰新聞。比如下圖的頻道選擇就非常豐富,而且特意提示頻道可以自由調控。這點非常人性化。
不過到了內容頁,那簡直就是災難。充分體現了百度的工程師文化,能用技術解決的問題絕不用編輯解決。首頁的所有縮略圖在內容頁中都沒有大圖展示,最搞笑的是在文章末尾還有一個“閱讀原文”的按鈕(第一感覺好像微信公眾號的體驗),點擊之后就是 WAP 的體驗,而且很多都是沒做適配的 PC 頁面,用戶體驗非常不友好。
社會化分享也做得簡單而不簡約,沒有調用各家的 SSO,也沒有分析過哪些分享按鈕的回流量比較大,而依次做排序優化。這個產品應該是百度垂直搜索部門出品,他們旁邊有一個百度分享部門,而百度分享是第三方社會化分享平臺數據最全的產品,連兄弟部門的分析報告都沒研究,可想百度內的部門墻有多厚,產品做成這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吐槽完百度,肯定有人罵我帶有色眼鏡,為了以示公平,那就吐槽一下本家的產品,看看探花的體驗有什么獨到之處。一眼望去,和百度新聞界面很像,連色調都是一個范兒,功能上也有頻道選擇。但是對比一下上圖就知道,騰訊新聞的產品經理是多么樸素,或者說不懂屌絲用戶的需求。只是把 PC 上各頻道嵌入進來,再硬梆梆地把地方站的頻道硬插進來。
再一個有趣的設計是在底部一級界面上有個視頻 tab,在很多新聞中也都有視頻嵌入,這是其它 APP 所沒有嘗試的,算是一種前衛的創新性嘗試吧。不過產品經理有沒有想過用戶在什么時候會用到新聞 APP?難道是在有 wifi 的咖啡廳喝咖啡的時候,得瑟地看視頻新聞?我猜測上下班高峰和馬桶時間是用戶使用新聞 APP 的最大場景,當下的網絡環境,有幾個屌絲用戶舍得拿金貴的流量看視頻新聞?就算舍得流量,網絡環境還不一定流暢,就算流暢,你總還要戴個耳機吧,這一系列的問題,不知道產品經理有沒有想清楚。
社會化分享上也沒什么獨到之處,騰訊自家的 QQ 互聯提供的 SSO 登錄和 QQ 好友分享這么提升用戶體驗和回流量的功能都沒做上,可想騰訊新聞產品經理還深埋在老板的需求池中。
唯一讓人覺得接地氣的欄目是今日話題,這個在 PC 時代就已經成名產品,如今在 APP 時代依然有巨大的生命力。犀利的選題,網友的辣評,給了一個新聞平臺應有的氣質。
說完本家,頓時感覺自己有太多態度,太少良心,這是不是經常使用網易新聞留下的病根?
在中國做媒體其實最缺的就是上圖這兩個要素,而網易大膽地迎難而上,正所謂身在粵,京令有所不受。這真是讓帝都的同行們欽佩中多有羨慕。
UI 架構上是既有頭部導航,也有 path 的多屏橫切,算是綜合性比較強的交互。社會化分享上,豐富但不冗雜,而且也調用了 SSO 的體驗,算是不錯的產品設計。要說到亮點,除了辛辣的跟帖之外,最有網易烙印的就是每日輕松一刻。每天會有午間版和晚間版。奇葩的小編把新聞熱點和爆笑神圖巧妙地串聯起來,成為茶余飯后聊天中猛料的來源。
終于說到了新聞狀元——搜狐新聞 APP。
其實大家都沒想到搜狐新聞可以成長得如此之快,大家都愿意相信這只是老張的渠道能力之成功,但我們還是要仔細看看是否有些功能或策略使得其實現野蠻生長。
打開搜狐新聞 APP,最差異化的體驗就是首頁個性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首頁。這點用戶洞察真的很見功力,因為傳統新聞門戶的做法是強調媒體自身的品位、態度、影響力,而這里更多的是打造一個平等的平臺。套用一下微信公眾號的 slogan: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搜狐新聞客戶端也是如法炮制,把各類垂直媒體、社區、自媒體一概而全。
有了這樣的策略和強勢的渠道能力就能傲視群雄了么?
那些都是外在,我們還是看看搜狐新聞是否足夠有內涵:
先看看它的帳號體系是如何規劃的,除了搜狐自身的帳號體系,它還接入了國內主流的七大平臺帳號體系,這一點是其他任何新聞 APP 都沒有做到的。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到產品經理在這個緯度上對用戶需求的全面性洞察。
再看看社會化分享的體驗,一下子就看出產品經理對于回流量和社交屬性的判斷是有思考的:微信好友、朋友圈、QQ 好友和 QQ 群都是活躍度最高的社交產品,因此也是回流量最高的渠道,把這 2 類 IM 產品突顯出來,可以更好地引導用戶把好玩的內容分享給最熟悉的朋友,從而為平臺帶來新的用戶。
最后說說老張對于屌絲需求的深度思考,把組圖放在一級 tab 里,而且組圖內的各個頻道都深諳屌絲的喜好,在中國互聯網做時尚娛樂最有感覺的應該就是老張這位鉆石王老五了。
當然,搜狐新聞也不是完美的,有個體驗也很讓用戶困擾。訂閱的欄目內容需要點擊“查看原文”才能通過 WAP 方式看到全文。(這個和微信公眾號的體驗很像)每次看到好玩的圖文都要來回點擊很多下才能看完所有的內容。
梳理完畢各家的頁面用戶體驗,我們最后看下最后一張王牌比拼——速度。
看看下圖就一目了然,無需再表。但其實想想看,用戶最終會在手機上保留幾個新聞 APP 呢?估計不會超過 2 個,因為新聞同質化太過嚴重。如果這樣的話,速度的十分鐘差異是否還有那么大的價值?是不是只有圈內的同行才會關心這 1、2 分鐘的快慢呢?
回到最初的判斷,大魚吃掉小魚不是偶然,也不僅僅依靠強大的渠道,大魚們還是各顯了各自的神通,特別是在細微的用戶體驗上。如今大魚們的產品經理已經不再叫做 product manager,而應該叫做 pixel manager,只能優化小體驗了,而真正決定產品方向的都是 GM,甚至 CEO 了。這對創業的小魚們算是一個悲哀,但對大眾屌絲算是享受好品質產品的福音。
最后,以一個屌絲的視角評價一下各家的特色:
搜狐:搭平臺,接地氣。
網易:有骨氣,有調侃。
騰訊:夠前衛,夠樸素。
百度:濃郁工程師氣質。
鳳凰:不夠徹底的高端。
新浪:為跟進,而跟進。
今日:有想法,有算法。
鮮果:小清新,小未來。
Zaker:致青春,已老去。
來源:36氪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