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突圍;2020,潛行

2 評論 3855 瀏覽 35 收藏 32 分鐘

2020年,依然充滿變化,“樹”欲靜而“風”不止。

有人問我,2019即將過去,2020會有什么變化?

我說,2019年的關鍵詞是“突圍”;2020年的關鍵詞,是“潛行”。

我想起一次去廈門參加活動,臺風肆虐之后,65萬株大樹被吹倒,滿目瘡痍。今年很多企業就像那些大樹一樣,不幸倒下了。但我們很幸運,在2019年漸冷的環境里,從包圍圈艱難突圍,活了下來。

2020年,依然充滿變化,“樹”欲靜而“風”不止。

我認為,未來至少還會有四股強“風”:技術趨勢、結構紅利、商業機遇、經濟周期。

未來路阻且長,但看懂“風”會怎么吹,能更好幫助我們埋頭潛行。

一、第一股風:技術趨勢

首先我們聊聊,技術趨勢。

趨勢是一旦往前走,就再也不會回頭的東西。我們只能跟著趨勢,一路狂奔。而一切趨勢的變化,都是技術驅動的。技術,也是打破商業階層固化的重錘。

2019年,我給出五個字母ABCDE,分別代表著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云)、Data(數據)、Energy(新能源)。

這些技術在今年得到大量關注,刷屏全網,比如:現在以云計算業務為主的微軟,市值屢破萬億;比如:蔚來、特斯拉等電動車公司,頻頻占據報紙頭條;比如:很多很多。

可以預見,這五個字母未來依然會深刻影響和改變商業世界。

除了這五個字母,2020年,還有哪些技術會給商業帶來重大變化?

5G+AIoT+Robot+DNA。

2019,突圍;2020,潛行

5G的概念,在今年變得非?;馃?。但在預測5G技術帶來的重大變化前,要先知道,什么是5G?

我先試圖用盡量簡單的語言,幫你理解5G的特點。

5G這項技術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三個詞:高帶寬,低時延,大通量。

  • 高帶寬,是指上網速度更快。有多快?給你一組數據作為對比:4G時代,上網的最快速度理論上是1Gbps。而5G時代,上網的最快速度理論上是20Gbps。5G比4G,快20倍。
  • 低時延,簡單來說是指信息的傳輸速度更快。比如醫生正在對著影像進行遠程手術,這一刀切下去,如果影像從大洋彼岸傳回來要等很久,那可能會直接導致病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對高帶寬的速度感知會更加明顯,但是5G低時延的特點,對于商業的影響更加重要。4G的時延大約是10ms,5G大約是1ms。5G的時延效率,比4G提升了10倍。
  • 大通量,是指5G基站可以同時讓多少臺設備連接進來。參加跨年演唱會、跨年演講等等活動,現場信號經常不好,打不了電話,發不了朋友圈,這就是因為通量太小。4G在每平方公里,大概可以連接10萬個設備,但到了5G時代,每平方公里大概可以連接100萬個設備。5G比4G的通量,又大了10倍。

2019,突圍;2020,潛行

高帶寬、低時延、大通量疊加在一起,會出現許多巨大的機會。

比如智能工廠,高帶寬能傳輸更多的數據,大通量能連接管理更多設備。工業4.0,將大大依賴5G技術。所以幫助那些傳統工廠做智能化改造的公司,在未來大有可為。

除此之外,我還特別看好5G和大數據,和AI等技術的結合。

比如:智能交通。大量行駛數據的采集,加上AI的機器學習,結合5G低時延的特點,會加速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而5G技術給未來帶來最大最大的趨勢,是萬物互聯,是AIoT。

1G時代,我們可以語音通話;2G時代,我們可以發送短信;3G時代,我們可以手機上網;4G時代,我們有了智能終端;5G時代,這些智能終端會連接在一起,迎來智能社會。

5G對于生活的改變,是更快;但是對行業的改變,是萬物互聯。5G+AIoT,是未來商業進化的重要方向。

關于5G,快,不是趨勢;萬物互聯,才是趨勢。

Robot,機器人。

講到機器人,就不得不提2019年一部被廣泛討論的紀錄片《美國工廠》。

紀錄片最后幾分鐘,一位管理者匯報著工廠自動化的進展:“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四個人取消掉,因為他們太慢了?!?/p>

這個鏡頭,預示著機器人時代即將大規模到來。機器人一定在某些行業和崗位上,讓“人”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我去海爾參訪的時候,陪同人員告訴我,工廠本來有192個人從事生產,現在只剩下1個人了。這個人,還是坐在機房里面,檢查著自動化流水線上的設備和數據。

除了海爾,還有很多公司都開始引進和實現自動化。比如富士康、美的的全自動生產線;比如寶馬的無人工廠;比如阿里、京東的無人倉。

而在我們身邊,還出現“制鞋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手術機器人”……

也許很多人還沒意識到,但是機器人已經無處不在。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作為個人,要去思考自己的核心價值,人必須比以前變得更重要,才不會被取代。作為企業,要去思考哪些環節能用機器人提高效率。效率,永遠都是商業進步的方向。

一切機器換人能提高效率的地方,都是趨勢。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DNA,說說生物科技。

去年關于DNA闖入我們世界的事件,是中國深圳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沒人說得清楚,這項技術到底是上帝創造了人,還是潘多拉打開了魔盒?但不管怎么說,生物科技迅猛發展,將給我們帶來更多改變。

在今年中秋,有個新聞很有意思。雙塔食品推出的“人造肉”月餅悄然入市。據說上線1000份,3分鐘售罄。

“人造肉”的概念也在今年變得特別火,尤其是因為豬肉價格的瘋漲,更讓人造肉得到大量關注。但這不是人造肉第一次進入大家的視野。早在5月份的時候,被譽為“人造肉第一股”的Beyond Meat就登陸納斯達克。

而國內A股市場,除了雙塔食品,還有很多沒被公開提及的“人造肉”研發公司,比如維維股份、海欣食品等等。這些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未來,除了“人造肉”,還會有更多基于生物技術的食品、藥品、產品。這個行業,會孵化成長出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公司。

第二股風:結構紅利

第二部分,我們講講紅利。

什么是紅利?

紅利,就是短暫的供需失衡。

在漸冷的環境中,我們依然有紅利,只是看你能不能抓住。如果可以,相信能走得安全一點,穩當一點。

中國當今發生了一些結構性改變,我認為在這些變化中,至少還有三波大的紅利:人口紅利、出海紅利、管理紅利。

第一波紅利:人口紅利

我認為中國至少有三次人口紅利,我分別稱為:供給側人口紅利、需求側人口紅利、高素質人口紅利。

第一次即將結束,第二次正在經歷,第三次徐徐展開。

第一次的供給側人口紅利是什么意思?

根據毛大慶的數據,在中國執行計劃生育國策之前,1966-1973,這8年間,中國出生了3.1億人口,占今天中國總人口的大約22%。

3.1億,這個數字超過絕大多數國家的總人口。到了80-90年代,這批人口大約20多歲。充沛的勞動力供給,低廉的人工價格,中國在勞動力密集型的制造業,產生難以復制的比較優勢。

那個時代的英雄母親們“生育了”中國勞動力,這些勞動力“造就了”世界工廠。海爾、聯想,都是這個時代的代表。

第二次的需求側人口紅利呢?

雖然1975年左右,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生人口開始下降,但因為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以總人口還在上升。

今天中國的總人口,將近14億。14億,是巨大的需求。

需求側人口的巨大增加,極大刺激90-00年代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互聯網。

互聯網的發展,嚴重依賴基于人口規模的“網絡效應”。只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互聯網很不發達;只有1.2億人口的日本,互聯網不算發達;擁有3.2億人口的美國,互聯網非常發達。而我們有14億人口。

根據騰訊官方數據,微信今天的月活已經超過10億。10億,比美國、日本、德國的人口總和,還要多1倍。

阿里、騰訊是這個時代的代表,馬云、馬化騰,是這個時代的偶像。

第三次的高素質人口紅利呢?

從1978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2018年條條大路通羅馬,40年來,中國有1億人左右接受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

中國大學每年都還在擴招,預計在2030年,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將超過2.5億。

當低生育率導致“供給側人口紅利”消失,快速老齡化導致“需求側人口紅利”減弱,我們會突然意識到這些大學生的價值。

未來中國的競爭力,不是低成本制造業,不是大規?;ヂ摼W,只有可能是真正的技術創新。

華為,是這個時代的代表。時代,會獎賞更多的華為。

作為企業,思考怎樣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個人,思考怎樣加入一家科技公司,分享這次紅利。

改革開放 40 年,是洼地經濟。紅利成海,“下?!本湍苜嶅X。

萬物互聯 20 年,是平地經濟。萬物結網,“連接”成就樞紐。

未來科技 10 年,是高地經濟??萍嫉歉?,“爬坡”才能致勝。

第二波紅利:出海紅利

剛剛提到的高素質人口紅利,是科技公司的機會,那傳統制造業怎么辦?

出海。

我關注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不論國內國外,許多企業紛紛出海。比如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去美國俄亥俄州建廠,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跑到中國上海建廠。

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他們要把工廠建立在目的地市場國。

這樣做的好處,是利于快速響應市場,也利于生產成品后最快的運輸和銷售。

比如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福耀在美國的一個主要客戶,就是通用汽車。而玻璃這種產品運輸難度極大,在目的地市場國建廠,大大節省成本和提高效率。

再比如,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特斯拉很大一部分客戶在中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華零售銷量達到25000輛左右。這幾乎相當于蔚來、威馬、小鵬三家上半年的銷量總和。

那為什么現在是出海的好時機?

曹德旺在央視《對話》欄目中,掰著手指頭給觀眾們算賬:

美國舉國上下在恢復制造業大國的地位,我做完18萬平方米的廠房,大概4000萬美金;但是政府補貼給我就超過4000萬美金;

美國天然氣1立方9美分,只有中國1/5價格;

電價1度電是4.5美分,不到3毛錢,也是中國一半的價格;

油價、汽油價反映到運輸成本里面去,也是中國一半的價格;

美國的稅,也比中國便宜。

只有什么貴呢?人工貴。

簡單一句話就是,在美國建廠幾乎所有東西都比中國便宜,唯獨人工成本比中國貴。但你還記得嗎,我們剛剛提到,大規模自動化時代即將來臨。如果人可以被自動化的流水線代替,人工成本會繼續降低,那么在美國投資建廠就是更劃算的選擇。

所以,未來會有一批以曹德旺的企業家,紛紛出海。

出海紅利不僅僅是在美國,還會是“一帶一路”的其它沿線國家。宏觀國家戰略的實現,一定會有微觀層面的配套政策。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產能、技術、產品換取更廣闊的市場和機會。

出海,會成為許多企業新一輪的增長紅利。

第三波紅利:管理紅利

如果說高素質人口紅利是科技公司的紅利,出海紅利是傳統制造業的紅利,那么管理紅利,就是所有企業的紅利。因為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我們是不注重管理的。我們關注的是快速攻城掠地。

一二線城市拿下,還有三四線;三四線城市拿下,還有五六七八線。就算全拿下了,也還有每年平均9.5%的總體增速。

那個時候,兩個字:擴張。一個字:搶。

在經濟景氣的時候,“天下就沒有難做的生意”,當經濟下行時,“天下就沒有好做的生意”。所以我們過去其實浪費了很多事情,管理上沒有那么精益求精,成本控制上沒有那么認真。

我們甚至會把這些浪費,簡單歸結為試錯必須付出的代價。但現在大環境,已經不允許我們犯錯,我們要摳每一個細節,向管理要效益。

你的預算制度完善嗎?成本控制精細化了嗎?組織結構合理嗎?……

你的團隊如狼似虎嗎?你的復購率提高了嗎?你能留住最優秀的員工嗎?……

這些問題,都是管理和效率問題。這些題,你都能做對嗎?

很多職業經理人都能做對,因為他們接受過嚴格的管理培訓,知道該怎么做。但是,很多出來創業的朋友,從來沒有做過經理,就直接開始做老板了。所以,很多人都需要補課,補一堂系統的管理課。

懂得管理的人,能用規則和制度節省更多成本,能用技巧和方法創造更多效益。

系統的管理能力,能創造同行之間的落差,享受“管理紅利”。

第三股風:商業機遇

第三部分,我們聊聊未來的商業機遇。

我常常會和許多企業家、創業者、投資人進行交流。用他們的看法,校準我自己的判斷。

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也結合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發現中國在未來還有許多商業機遇。如果你能識別,就能享受少數人才有的機會。

那,中國未來還有哪些巨大的商業機遇?

1. 直播

2018年,淘寶直播平臺全年的營業額超過1000億,相對于2017年,增速超過了400%。

今年雙11期間,超過10萬商家都開通了直播。雙11全天,直播帶來的直接成交額,更是達到了150億人民幣。

怎樣才能抓住“直播電商”這個超級大風口?

我多次提到過,可以用“逆序建立品牌”的方式來做。品牌是一個容器,里面裝著消費者的了解、信任和偏好。

  • 建立了解需要投入金錢,比如不斷投放廣告;
  • 建立信任需要投入時間,比如日久才見人心;
  • 建立偏好需要投入情感,比如真情換取真心。

金錢,時間,偏好。從左到右,越來越難。但是因為移動互聯網,個體時代的崛起,給了很多人機會。比如李佳琦,比如薇婭。

用戶喜歡他們的網紅氣質,讓他們首先擁有了偏好,再產生信任,最后幫助品牌獲得了解。從右到左,“逆序建立品牌”。

其中最難的一步,是如何從偏好,走到信任。具體怎么做?

以薇婭為例:

首先,用生命選品。她賣的每一款化妝品,都必須親測好用。據說她的臉,也因此常常過敏。

然后,售價全網最低。

薇婭把自己的粉絲,稱為“薇婭的女人”。薇婭的女人們,只能“寵”,不能“割”。

有一次,薇婭和李佳琦直播撞車,李佳琦同樣的東西,比薇婭貴了5塊錢。李佳琦暴怒,在直播間大發雷霆,號召粉絲都去退貨。

不僅是薇婭,商業意識覺醒的網紅們,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不能寵粉絲,那是奇恥大辱。

最后,無條件退貨。

電子產品壞了,可以退貨;零食嘗過才發現不好吃,可以退貨;我就是心情不好,也可以退貨。

薇婭要求合作品牌,必須無條件退貨,哪怕用戶不講理。

不講理的用戶有多少,是個概率問題,把概率問題的不確定性,扛在自己的肩上,吃進自己的肚子里,就是要證明,用戶信任我,我更要信任用戶。

因此,“直播賣貨”,是通過捍衛信任,擊穿價格,死守權益來“逆序建立品牌”。這改變了傳統路徑,在這個時代釋放出巨大能量。

這次機遇,屬于我們,屬于薇婭們、李佳琦們,也屬于想建立信任的品牌們。

2. 獲得、控制優勢供給,就可能獲得最大市場機會

什么意思?

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是全球最大生產國。

但是,有一個重大變化也在發生:2019年上半年,中國的消費零售總額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當最大生產國,遭遇最大消費國,會發生什么?

我和投資人李豐聊天時,他給我舉了個例子:《連線》雜志的前主編,寫過《免費》和《長尾理論》的克里斯·安德森創立了一家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試圖干掉中國的大疆。但是這家公司,從拿到上億美元投資,到迅速失敗,大概只花了12個月的時間。

為什么?

一個重要原因是它離生產國太遠。無人機的核心是飛行控制,這是一項需要不斷迭代的技術。

身處深圳的大疆,有一個想法,可以一天之內組織供應商開會,然后幾天之內做出實驗芯片,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最后成功。這個過程,以天為單位。

但是,離生產國、離供應鏈遠在天邊的3D Robotics,卻要以月為單位,來設計產品,反應速度可想而知。

所以,當最大生產國,遭遇最大消費國時,會發生什么?

會有大量的消費需求,會通過一些極具消費者洞察的人,快速翻譯成供應鏈語言,然后迅速通過供應鏈反饋為產品,滿足需求。

李豐最后還說了兩句話:

每次消費創業的機會都是需求比供給多走半步,只要半步的距離足夠大,創業機會就足夠大;供給永遠是稀缺的,誰有辦法獲得優質和控制優質供給,誰就有可能獲得最大市場機會。

你把這兩句話合在一起看,就能明白這兩句話在任何一個行業循環發生。

最大生產國遭遇最大消費國,這是屬于中國的獨有機遇。

3. “他”經濟和“它”經濟的崛起

我在網上看見了一張刷屏照片,說中國人的消費投資和市場價值是這樣:

2019,突圍;2020,潛行

(圖片來自網絡)

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

男人,人不如狗。

大家對男性有刻板印象,男人們泡枸杞是錯,過勞胖是錯,脫發是錯,男人們似乎帶著一臉褶子、半身脂肪,連呼吸都是錯。

但是,但是,男性的消費市場,不可忽視。

過去3年,唯品會平臺的男性用戶占比翻了一倍,從2017年開始,男性的線上消費就已經超越女性。大量男性用戶會開始自己買東西了,男同學們也有專屬的面膜、面霜了。

我去戈壁徒步的時候,親眼看見一個男同學,從包里拿出四張“急救面膜”。他還教育我,千萬要保護好自己的皮膚。

我判斷,未來會有大量為男性專門定制的產品出現,男性也更樂意為自己付費。這個市場,空前廣闊。

除此之外,“它”經濟,也很有潛力。因為經濟壓力,住在格子間,因為生活壓力,不敢生孩子,因為心理壓力,卻又很孤獨。

怎么辦?

養寵物。越是有壓力的時候,“它”經濟越是一種寄托。

  • 在美國,68%的家庭擁有寵物,戶均擁有寵物是1.46只。
  • 在日本,38%家庭養了寵物,戶均擁有寵物是0.35只。
  • 中國呢?我們只有17%的人養了寵物。而戶均擁有寵物,只有0.24只。

這是幾乎一定會快速增長的數字?!拔垟]狗”的人,會越來越多。

背后有什么機遇?很多。

在今天的市場上,有57%是主糧,還有28%是零食,15%是保健品。這里面包括寵物飼養、寵物家具、寵物醫療、寵物美容等等……

“它”經濟,在未來會迅速崛起。

4. 銀發經濟

這是2.5億老年群體隱藏的龐大機會。

一提到銀發經濟,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開發養老地產,建設養老院,提供養老服務。

這當然是對的,但是,還不夠。銀發一族的剛需,是不孤獨、不生病、不掉隊。也就是陪伴、健康、自我實現。

銀發經濟的需求,也是“分層”的。

  • 50歲-70歲的銀發一族,需要的可能不是養老院。他們要的是健康活力。他們退休后不工作了,會到處旅行。滿足這一群人的社交娛樂,是主要的方向。
  • 70歲-80歲,他們的身體逐漸老化,會有一些病痛,核心需求是輕度照顧。需要居家養老。
  • 80歲-90歲,除了身體的健康管理,可能還需要醫療介入。機構養老、家人陪伴、醫藥用品的需求更加明顯。
  • 90歲以上的銀發一族,他們的人生即將進入另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心理疏導,臨終關懷。

有些人是病死的,有些人是老死的。

銀發經濟是未來的巨大商業機遇,但是要明白銀發一族的需求也是“分層”的。另外,我還特別建議去日本等國家好好看看,向他們學習。

在那些已經老齡化的國家,避過他們踩過的“坑”,學習他們的經驗,更好地為這些老人們服務。

第四股風:經濟周期

最后,還是要說一個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經濟周期。

也許沒有辦法展開說太多,但還是希望能多少幫助到大家。

經濟周期是客觀規律,規律讓冬天一定會來,規律也讓冬天一定會走。但是當冬天來的時候,要做好御寒的準備,不能掉以輕心。

從1978到2018,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GDP的平均增幅是9.5%,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在10%以上。

遍地黃金。但是中國今天的GDP增速,開始大幅度下降。一季度6.4%,二季度6.2%,三季度6.0%。未來,也許更低。

這意味著我們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

寒風刺骨。

2019,突圍;2020,潛行

當市場沒有增量可占,地上沒有錢可搶,怎么辦?

對于企業來說,一個最重要的建議,是一定要特別關注現金流,把事業建立在生意的基礎上。每一筆交易都是一個小循環,賣出去東西就要賺錢,這是生意。

為了更大格局,更大夢想,打算10年后再賺錢,這叫事業。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用長遠收入去承擔小部分虧損,更不要拆東墻補西墻。也不要追求100%,200%的增長。每個單元健康,每個動作做對,每家單店盈利,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比于大而全,更應該注重小而美。不是要做大做強,而是要精益求精。所以,也不要盲目激進的投資,先把所有正向現金流的業務死死守住,看看糧倉有多少米,夠吃幾頓飯。

先吃飽飯,再談夢想。

當冬天來的時候,不是贏家通吃,而是剩者全得。對于個人來說,同樣一個最重要的建議,是不要輕易換工作,謹慎跳槽。

跳槽,是為了更好的工資薪酬、福利待遇、晉升空間。我們過去也常常能聽到某某人在某些大公司來回跳槽,工資翻番的情況。

但是現在情況變了。今年裁員的事件似乎特別多,很多公司連年終獎也都發不出來,很多人跳槽之后發現新工作還不如舊工作,甚至還出現降級的情況。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換工作需要更加謹慎。

待在一家有足夠現金流的公司,認認真真交付業績,大家抱團取暖,一起把業務做得更扎實,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最后,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趁這個冬天,好好學習。

冷,就穿多一點。然后在爐火旁讀書,等待春天。

厚積薄發,砥礪潛行。

最后的話

2019,是突圍的一年;2020,是潛行的一年。

我和你分享了未來可能的技術趨勢、結構紅利、商業機遇、經濟周期。文章比較長,謝謝你能耐心地看完,也希望對你能有幫助和啟發。

谷歌的施密特說過這樣的話,正因為危機,所有廣告都會更加追求效果,我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而蘋果的喬布斯說,外面有危機嗎,我們怎么沒有感受到?不論是否有危機,果粉都會買我們的產品。

我們要做的,是把眼睛從天上,放到對面,凝視消費者。靜下心來,提高能力,提高效率。

少說話,多走路。

我們會經歷冬天,它一定會來,它也一定會走,而冬天里也有屬于我們的紅利和機遇。每個冬天的句點,都是春暖花開。

2020年,路還長,路還遠。

潛行。

 

作者:劉潤,公眾號:劉潤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qnAWvSR46d3imAe6z7QSDA

本文由 @劉潤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曹德旺已經撤回來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好文,謝謝!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