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快速啟動創(chuàng)業(yè)前三月:這樣了解用戶,可以讓你把握產(chǎn)品的命運
關于生意的一切都是從客戶中來;因此在試圖做其他事前,要先了解客戶是誰,他們在乎什么。
過去我曾在一年半時間里失去4位祖父母,那段時間我非常痛苦,但跟我父母比,我的痛苦就不算什么:我父母雖然還沉浸在悲傷中,但他們還必須面對復雜醫(yī)療系統(tǒng)、一長串保險和財產(chǎn)事宜、無窮無盡醫(yī)生、家中護理和臨終關懷人員。
所以,去年冬天當我斯坦福同學 John 跟我說有個創(chuàng)業(yè)想法,想提高老年人和護工生活,當時我就被迷住了。
談話直接原因是門叫 “精益快速啟動” 的工程課,雖然不是典型商學院課,但它要求苛刻、教學團隊熱心,在學校里名聲很大。我之前去過這門課的宣講會,當時三位指導者之一 Steve Blank 解釋了他對企業(yè)家精神的哲學:“過去幾年,企業(yè)家精神的課最多意味坐在那里寫商業(yè)計劃書,但我過去幾十年的發(fā)現(xiàn)是:實際上在你第一次接觸顧客后,沒什么商業(yè)計劃能留下?!?/p>
因此,Steve 最喜歡重復的一句話是:走出去!也就是說:去跟你潛在用戶談,真正學到什么時再回來。
John 和另一個同學 Deb 已組成團隊,要申請這門課。這個想法和團隊動機很打動我:小組里一個成員花了幾個月調(diào)查老年人的技術需求;另一個則是自己年邁母親的初級護工。我也想深入探究一下 Steve 常說的“以證據(jù)為基礎的企業(yè)家精神”:幾年前我在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工作,當時我花了 6 個月編寫一個原型,結果一敗涂地。我想知道我能不能找到更好方法。
團隊最初想法很簡單。
通過早期訪問和個人經(jīng)驗,我們已經(jīng)知道很多老年人因缺少交通、購買日常用品、飲食等服務通道,而不得不接受機構看護。我們也相信:在一個有 Uber、Instacart 和 DoorDash 的世界,交出車鑰匙并不意味一個人失去了獨立性。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為老年人做一個基于“電話”的服務,并且要減弱科技方面,重點放客服上。為降低價格、擴大產(chǎn)品使用廣闊度,我們不會自己創(chuàng)建基礎設施,而是與現(xiàn)有 On-Demand 服務合作。
所有早期設想都基于這個原始想法,我們很快開始測試。但我們以為:多數(shù)老年人要么沒聽說過上門服務,要么因為缺乏技術而不知怎么用上門服務,所以我們還想:可能直接賣給老年人的產(chǎn)品會比較少,更多會是賣給他們成年子女(或護工),這些護工將作為媒介把我們產(chǎn)品介紹給老年人;最后(也許是最值得鉆研的一點):我們相信缺少交通、購買日常用品、飲食等服務的確是老年人一個現(xiàn)實而緊迫的痛點。
3 個月后,結果讓我們大吃一驚:這些預想要么是錯,要么存在誤導。在與 120 位潛在客戶、合伙人和專家交談并運行了 3 個最小可行產(chǎn)品/原型后,我們決定將項目暫停。
無法找到和市場真正契合的產(chǎn)品,我們非常失望。在“精益快速啟動”的 3 個月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有關于創(chuàng)業(yè),也有關老齡化和老年人護理在美國的狀態(tài)。
創(chuàng)業(yè)第一課:了解你客戶及為什么他們需要你產(chǎn)品
項目初期我們對預期客戶(護工)和使用者(老年人)的訪問得出不同結果:一些表示很喜歡,會立刻使用;其他人則說這是個“好想法”,也就是說碰都不愿碰一下。疑惑之際,我們把難題提交給教學小組:
Steve Blank:“你們客戶是誰?”
我們:“老年人?!?/p>
Steve Blank:“等你們弄清自己客戶再回來?!?/p>
Steve 重點很清楚:我們對客戶的定義太寬泛,很難從最初訪問中真正了解到什么。
成功公司解決那些急切的需求,急切需求不能脫離活生生的人單獨存在,而“老年人”不是個有意義的客戶定義,“活動不便的/獨居/女性/老年人”才是。我們直接學到:關于生意的一切都是從客戶中來;因此在試圖做其他事前,要先了解客戶是誰,他們在乎什么。
創(chuàng)業(yè)第二課:別做“假設”
Steve 及教學團隊喜歡把我們最初想法稱為“幻想”,這很殘酷,但體現(xiàn)了很關鍵的一點:事實上,我們最初想法中大多數(shù)的確是“幻想”,是從我們有限世界觀里來的未經(jīng)“證實”的故事。
繼續(xù)學習這門課,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商業(yè)模式中很多核心原則都是錯的。舉個例子:我們開始時假設難購買日常用品是老年人一個痛點,但當我們就其需求采訪時,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幾乎不會出現(xiàn),而即使出現(xiàn),也很難擠進前五。
同樣,我們以為能將自己服務賣給老年人兒女,由這些人把產(chǎn)品介紹給老年人,但實際上即使那些成年子女對我們服務很感興趣,他們基本上也無法說服他們父母或祖父母使用我們產(chǎn)品。
項目初期,我們覺得自己照顧過父母或祖父母,所以能掌握老年人需求和心態(tài),但我們錯了。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了解“問題”(采訪老年人及護工,了解他們心態(tài))而非忙著想“解決方案”(及我們基于電話的門房服務);或者,我們應該像 Steve 說的:化更少時間在公司創(chuàng)建上,而化更多時間做“客戶發(fā)現(xiàn)”。
但(不做假設/不相信自己假設)是很難的,迭代任何產(chǎn)品都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很友善。
我們早期向預期使用者和客戶詢問產(chǎn)品問題時,收到的多是積極反饋。我還將服務的一個原型放 Facebook 上,得到 200 多個贊。我用 Facebook 就沒收到過這么多贊,但是當我們啟動原型,兩周里只有一個活躍用戶——我女朋友的奶奶。
這里的要點是:“正反饋”可能沒有太大意義,我們本該最大限度保持“懷疑”,并在項目更早期時就找到方法,測試預期客戶到底有多喜歡,他們愿意掏錢嗎?他們愿為此克服一些障礙嗎?
創(chuàng)業(yè)第三課:分清是在創(chuàng)業(yè)還是僅僅是愛好
我們早期預想中有一個是對的:許多老年人飽受交通之苦。在尋找需求采訪中,我們聽到各種抱怨:縣里汽車很慢,還要提前很久預訂;出租車不可靠,太貴,而且常常不適用行動不便的人群。后來,我們啟動專注老年人的交通服務頁面,點擊量和流量都很大,但我們很快意識到:為老年人建立一個交通服務非常具挑戰(zhàn)性:
成本方面:可能需要自己的基礎設施,很多老年人說不喜歡用 Uber 或 Lyft;
收益方面:利潤會很微薄,多數(shù)老年人對價格格外敏感;
增長方面:需要找到獲取用戶的新途徑,比如說,在線廣告就沒什么用。
終于找到真正需求,看著人們?nèi)绱思鼻行枰环N服務,我們最終卻放棄,這真讓人沮喪。創(chuàng)業(yè)一部分也許就是分清你是在做一個企業(yè)/業(yè)務,還是僅僅是愛好,這也是我們教學團隊經(jīng)常提醒我們的。
最重要的一課——變老
在“精益快速啟動”教我的所有關于企業(yè)家精神的東西里,我覺得對我最重要的一課,可能是“變老”。
項目開始時我們經(jīng)常說“老年人”,這是我們假定的目標用戶,但我們從沒思考過這個詞究竟意味什么。將各種人混在一起并不罕見——很小很小的人叫“嬰兒”;長大點叫“兒童”,再大點就是“青年”和“成年人”。但就像這些分類很容易搞混,我們更難定義“老年人”。
你是在 65 歲時成為一個老年人的嗎?還是你當上爺爺奶奶時就是老年人?亦或是因為“虛弱”成了老年人?
“老年人”不僅僅很難定義我們客戶群體,也反映出我們對“老去”的認識有限。很多領域?qū)<液透觊L的人提醒我們:變老不是種絕對變化,一個人不是一夜之間就從一個普通成年人變成老人的,而是像我們受訪者說的那樣:“多數(shù)人是一點點變得虛弱,變老”。
這不只是我們團隊一個理論上的問題。意識到這點,對任何想幫助老年人的公司、非盈利組織、甚至是親戚朋友都至關重要。將“老年人”定義為脆弱且依賴別人的另一種人,我們是將自己放在了一個“控制”的錯誤位置上。調(diào)查中我們多次發(fā)現(xiàn):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那些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設計,最后只是試圖對老年人生活”強加改變“,并沒有被接受。
這就造成我們原型的命運:那些對我們產(chǎn)品很感興趣的子女,無法讓自己父母或祖父母成為我們用戶。這當然不是說,要放棄我們老年親戚朋友,讓他們用自己的東西,我們只是學到了很簡單的一點:老年人也是人。
用這種方式重新看待年齡還有另一個好處。當我們將“老年人”作為一個分類時,我們看自己就不僅僅是一個成年人,而是一個即將“變老”的人,我們有機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年齡。對我來說,現(xiàn)在老年看護一個很大問題在于:它多數(shù)是關于你老了后的事。然而,變老不是突然發(fā)生的。
我學到的關于“老齡化”分類最激動人心的模型之一,就建立在這個前提上。正如 Beacon Hill Village 網(wǎng)站所說:“創(chuàng)建這個網(wǎng)站的人是一群朋友,我們在 1999 年時聚在一起談論未來。我們希望留在這個充滿生氣的城市,留在自己社區(qū)。但是我們意識到:將來可能需要幫助?!?/p>
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建立第一個 “Village”。Village 也叫“虛擬退休社區(qū)”,他們(主要是老年人)在這里支付年費、共享資源,用這些錢雇人幫助協(xié)調(diào)服務,讓彼此間能聯(lián)系得更容易,幫他們在變老時,能繼續(xù)在家中生活。
借助 Village 網(wǎng)絡,Beacon Hill 模式流傳開來,現(xiàn)在全國有 190 個正在運營,還有另 150 個在發(fā)展。很顯然,這個模式重新構造“變老”的需求在于找到受眾,而我們的 “Silver Concierge”(我們產(chǎn)品名字)沒有找到受眾,這讓我們很失望。
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學到的最贊模型之一,不是來自硅谷工程師的心血結晶,也不是一群斯坦福學生想出來的,而是,一群老年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
作者@Eli Bildner
譯者@Sherlock
鏈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62155.html
來源:品途商業(yè)評論
很不錯的文章,不是做產(chǎn)品設計,而是為產(chǎn)品做設計,不是做用戶體驗設計,而是為用戶體驗做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