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3 評論 14070 瀏覽 49 收藏 26 分鐘

下面這些問題,我想很多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了:

用戶每天都在使用我的產品,粘性也很高,但似乎對我毫不關心。

  • 幾億人每天都在用中國移動的產品,但好像不論中國移動怎么包裝,大家都不關心它;
  • 月流水幾千萬的一家淘寶店,它的大部分用戶也從來不關心店主是男是女,甚至都不記得這家店的名字;
  • 絕大部分人每天都在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但好像也僅僅是 “使用” 而已,對它并沒有什么 “感覺”。

這是因為在這些用戶的眼里,你的產品僅僅是一個工具——就像水、電和煤氣一樣,大家都在用,也確實離不開,但就是絲毫不關心。

這個時候,我們會說:這個產品,僅僅有 “產品忠誠”,而沒有 “品牌忠誠”。

用戶的持續使用,僅僅是因為切換產品不習慣或替代選擇少,而不是因為對你品牌的認同。

然而,有的品牌卻不是這樣。比如即使從來不用蘋果產品的一些人,也會經常關注蘋果的新聞、發布會甚至它的廣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那么怎么解決呢?如何讓你的產品在用戶眼中不僅僅是個工具,而是拉近品牌心理距離,進而獲得品牌忠誠?

這方面眾說紛紜,每個專家都有一套理論,但所有的理論都要回歸一個基本的 “做事” 原則:如果你想讓別人做某件事,就必須先給他們提供價值。

比如公眾號作者想要用戶轉發自己的內容,首先就要提供有趣的文章作為價值。

同樣的道理放在品牌建設方面,也是一樣。

如果把產品和品牌分開,那么:用戶持續使用你的產品本身,是因為你的產品本身為他提供了價值(比如百度提供了便利搜索的價值,所以即使品牌有問題,大家還是繼續用)。

用戶沒有關心你的品牌,是因為你的品牌并沒有給他們提供價值。

對于我這樣一個中國移動的普通用戶來說,它的產品本身的確給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價值(比如讓我隨時隨地可以上網),但是其品牌卻沒有給我提供價值(比如我并沒有在看到中國移動幾個字的時候產生自信的感覺)。也就是說,中國移動給我提供的,僅僅是產品的有形價值,而不是品牌帶來的無形價值。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而如果沒有提供更多的 “無形價值”,打再多的廣告、請再多的代言人,也往往無濟于事。

所以,讓用戶不再單純拿你的產品當工具,拉近品牌心理距離,做法非常簡單:讓你的品牌本身和產品一樣,能夠給用戶提供某種額外價值。

那么 “額外價值” 有哪些呢?品牌可以通過幫消費者哪些忙,而讓消費者關心品牌?

  1. 提供購買動機
  2. 幫用戶簡化決策
  3. 幫用戶塑造社會形象
  4. 幫用戶強化自我認知
  5. 幫用戶增加正面情感
  6. 幫用戶減少負面情感

1、提供購買動機

「?你的品牌是否為用戶提供了合適的購買動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實際上,在戴比爾斯告訴我們 “A?diamond?is?forever” 之前,沒人會想到 “結婚時需要一個信物” 的需求,被一枚鉆石來滿足會合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所以,“提供購買動機” 是品牌為用戶提供的重要價值之一。

而當品牌沒有提供購買動機,或者提供的購買動機和用戶使用產品的真實動機不一致的時候,用戶就不再關心該品牌。

比如,我使用 “360 手機助手”,是因為它可以很方便地幫我下載應用、管理手機,從而節約我的時間。而 360 品牌宣傳的是 “安全第一”,意味著用 360 手機助手是因為它能保護安全——這跟我實際使用產品的動機根本不一致,就會導致我逐漸疏遠這個品牌,逐漸不再關心這個品牌,即使我仍然在持續使用這個產品。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所以,如果要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非常關鍵的一個做法就是:讓品牌為用戶提供合適的購買動機

實際上,很多品牌隨著時代的發展面臨嚴重的品牌老化問題,并不是因為產品過時(可口可樂賣了 100年 都不過時),往往是因為品牌提供了過時的購買動機。

比如十幾年前一些國產家電品牌主打 “民族的驕傲”,提供的購買動機是 “愛國”。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電產品已經不再是民眾表達愛國心的重要方式,整個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想也不再火熱,這就導致整個購買動機已經過時,從而讓整個品牌在用戶面前顯得非常疏遠。

而優秀的品牌往往能夠精準匹配用戶的購買動機,幫助用戶想起 “我為什么要買這個產品”,從而拉近用戶與品牌的心理距離。

比如香飄飄奶茶以前暗含的動機是 “冬季暖飲”,后來暖冬越來越多,冬天保暖也越來越好,這個購買動機有所下降。然后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變忙,出現了另一個動機——“輕度勞累解乏”。

所以后來香飄飄主打 “小困小餓,喝點香飄飄”,成功激活市場。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再比如美術刀本來是一個嚴重同質化的產品,也幾乎難以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但是重新定位成 “拆快遞神器”(隨著電商發展而出現的新動機),重新激活市場,獲得 “第二春”。

2、幫助用戶簡化決策

「?你的品牌如何幫助用戶簡化決策?」

前段時間,李叫獸遇到一個游戲制作公司,之前的做法是一直單獨策劃各種火爆的游戲,但后來越來越認識到應該打出自己公司的品牌,獲得用戶的認可,所以打算請代言人、增加品牌露出、規劃視覺體系等。

然而單純這樣做幾乎沒什么效果,因為 “增加露出” 等實際上并沒有增加一個品牌對用戶的價值,所以我問:

“這個品牌的建立對用戶的價值是什么?是不是幫助他們簡化了選擇游戲的決策?

比如我個人喜歡精細制作并且等級體系好的游戲,以往我需要下載下來慢慢判斷一個游戲是否具有這個特點,但是現在我只要看這個游戲是 EA 制作的,就行了。這相當于簡化了我選擇游戲的決策。那我們的品牌代表了游戲有什么特性呢?如何幫用戶簡化決策?”

而這就是品牌的另一個價值——幫助用戶簡化決策。買電子產品,只要看到小米的品牌,就意味著一定是高性價比,就不用再仔細思考它到底是不是暴利商品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如果品牌具備了幫助用戶簡化決策的作用,就相當于提供了 “產品使用” 以外的價值,用戶就會在購買、使用產品以外,開始關心這個品牌。

再比如李叫獸的文章,每篇文章都用類似的風格提供營銷方法,并且形成相對穩定的質量,這樣粉絲一看到 “李叫獸”,即使還沒有看文章,腦中就已經有了對文章風格和質量的大體判斷。這個時候,“李叫獸” 就幫助讀者簡化了決策。

所以,如果想要讓品牌提供產品以外的價值,從而引起用戶對品牌本身的關注,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讓品牌可以幫助用戶簡化決策。

所以,你需要不斷問自己:

  • 在用戶的眼里,同樣是做一款商品(比如設計手機),我的品牌代表著什么(比如 XX 手機代表拍照好)?
  • 我的品牌旗下所有的產品,是否都代表著這個特點,能夠幫助用戶簡化決策?

3、幫助用戶塑造社會形象

「?產品品牌可以幫助用戶進行 “無聲的自我介紹”,幫助他們向周圍的人證明自己是誰。

有國外的一個消費者研究發現,當讓男性用戶觀看 “成功人士” 相關的視頻后,他們更加傾向于購買奔馳環保電動車,因為突然產生了 “向周圍人證明自己是一個注重環保的成功人士” 的需求。

而讓男性用戶觀看性感的美女視頻后,他們則更加傾向于購買保時捷跑車,因為他們突然產生了 “向異性證明我有吸引異性的資產并且喜歡花費” 的需求。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維持的社會形象,如果你的品牌能夠幫助用戶完成這個任務,就相當于提供了產品使用以外的 “品牌價值”,就會拉近品牌與用戶的距離。

一般來說,幫用戶塑造社會形象有兩種手段:“幫他們表達自我” 和 “幫他們隱藏自我”。

(1)幫他們表達自我

用戶想向社會和他人證明真實的自我,你的品牌要幫助他們表達這一點。

比如我送孩子去本地最貴的幼兒園,證明我是一個愛孩子的媽媽。

(2)幫助用戶隱藏自我

品牌有時候可以幫助用戶隱藏真實的自我,從而提高他們的形象。

比如電飯煲剛進入日本的時候,主打便利,推廣效果很不好。原來是家庭主婦認為,為了便利性而選擇電飯煲,這是偷懶的表現,自己形象不好。

后來電飯煲改變了說服方向,主打 “烹飪最好的米飯”,幫助用戶隱藏了這個動機,結果大獲成功(即使她們真實的動機是便利性)。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再比如奔馳寶馬等高級轎車,經常主打性能(即使同等價位下的性能肯定低于豐田等),也是幫用戶隱藏自我——即使人們為了彰顯地位而購買 BMW,但是也不想表現出這一點,他們更喜歡說 “我買 BMW 不是為了彰顯地位,而是因為它的最新自動駕駛技術很牛逼?!?/p>

總之,如果你的品牌能夠幫助用戶表達自我或者隱藏自我,就相當于提供了產品使用價值以外的價值,就會拉近用戶與品牌的心理距離。

所以,你需要不斷地問自己:

  • 用戶在使用我的產品的時候,一般會想要塑造什么形象?
  • 我的品牌如何幫助他們這一點?

4、幫助用戶強化自我認知

「?用戶不僅僅是想向周圍人證明自己是誰,同時也想向自己證明自己是誰。

記得本科時候,有的同學明明一整天都在玩手機,卻還要背著書包去圖書館。因為單純的 “去圖書館” 這個行為,幫助他們安慰了自己內心——“這證明我今天是想學習的,而不是在寢室頹廢?!?/p>

之所以需要這樣,是因為就像一個人無法直接知道別人的性格一樣,我們同樣無法直接知道自己的性格。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行為來判斷別人的性格(比如看到某人去圖書館,我們會覺得他是用功的人),同樣,我們也需要通過行為來判斷自己的性格(比如看到我自己去圖書館,自己的潛意識也會覺得我原來是一個用功的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而如果品牌能夠幫助用戶 “認識到自己是誰”,就會拉近用戶和品牌的心理距離,而不僅僅是把產品當工具。

比如李叫獸最近一直懶得去健身,但我的手機上一直裝著一個叫做 KEEP 的健身 APP,因為單純裝這個 APP 的行為,向我自己暗示 “我是一個經常健身” 的人。

而如果我直接卸載了這個 APP,無疑是向自己宣告:我已經放棄健身了。

當然,我不會這么做。所以我一直保留著這個啟動率幾乎為 0 的 APP。

總之,人需要不斷向自己確認自己到底是誰,而你的品牌恰好可以幫助這一點。

所以,你需要不斷問自己:

  • 用戶在使用我的產品的時候,想象中的理想自我是什么?
  • 通過使用我的產品,用戶如何向自己證明自己就是那個 “理想自我” 的形象?

5、幫助用戶增加正面情感

「?我的品牌,如何幫助用戶增加正面的情感?」

之前遇到一個品牌,希望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而不僅僅是被用戶當做工具,所以想主打 “為愛而生” 或者 “溫馨伴你同行”。

但是當我問:你的新情感戰術,如何增加用戶的正面情感?

接著就發現答不上來了——大部分人所謂的 “提高品牌情感”,只不過是在增加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幫助用戶增加情感。

而成功的 “品牌情感塑造”,應該是幫助用戶增加情感。

比如我記得高中的時候,一度面臨各種艱難的挑戰,當時 Adidas 不斷宣稱的 “沒有不可能”,曾經給我一些內心的力量,增加了正面情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也就是說:即使我沒有消費這個品牌的產品,但是我通過觀看它的廣告,也相當于在消費這個品牌,獲得了它帶給我的價值(自我效能感),即使這是免費的。

所以,品牌拉近與用戶心理距離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在提供使用價值以外,為用戶增加正面情感。

常見的正面情感有:自我效能感(自信)、快樂感、崇拜感、控制感、懷舊感、共鳴感等。(以后李叫獸會針對每種具體情感,專門寫文章說明刺激方法,這里僅進行簡單舉例)

首先要提的一個正面情感是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ency,類似于通俗講的自信),“自我效能” 指的是:我在多大程度上,感覺到我能成功做到我想做的事。

大量的研究發發現,如果用戶在看到或聽到品牌信息時提高了自我效能感,用戶就會顯著拉近與品牌的心理距離,而不僅僅是把產品當工具。

比如護舒寶衛生巾做的知名營銷活動,讓更多女性拒絕對自己的低估,相信自己的力量,相當于提高了這群人的 “自我效能”。

比如 NIKE 做的 “發現你的偉大”,講了普通人也是一個偉大的運動員,提高了運動者繼續堅持下去的自我效能。

甚至很多人之所以能夠獲得民眾支持,也是因為他給民眾提供了 “自我效能感”。

比如前段時間的民科事件中,因為引力波而被熱炒的民科郭英森,雖然很多人都分析證明,他不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所有的發現也基本沒有價值,而且對科學缺乏敬畏,但是他仍然得到了大量人的支持。

這是因為他為缺乏高等教育的普通大眾提供了 “自我效能感” 這種正面的情感價值,成為了很多人的心理寄托——“一個沒有學歷的人也可以研究科學”,從而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不足之處,對他產生了支持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對于這些品牌來說,除了基本的使用價值,給用戶提供的 “自我效能感” 也是一個重要價值,而這個價值拉近了與用戶的心理距離。

除此之外,眾多品牌還提供了共鳴感、快樂感、懷舊感等正面情感,都在拉近距離。

所以,你可以不斷問自己:

  • 我的主要用戶缺乏什么正面情感?(比如如果你專門定位給肥胖女性穿的衣服,她們會缺乏自我效能感,對身材不自信。)
  • 我如何提高他們的這種情感?(比如像這群用戶證明,胖人也有美好人生,提高自信。)

6、幫助用戶減少負面情感

「?我的品牌,如何減少用戶的負面情感?」

既然品牌可以幫助用戶提高正面情感,自然也可以幫助他們減少負面情感。

常見的負面情感有:恐懼、憤怒、厭惡、悲傷、失控、尷尬等。

比如咪蒙寫過一個文章《我借錢給你,我特么有錯嗎?》,狠狠罵了那些借別人錢還矯情的人,實際上幫助用戶減少、化解了一些憤怒、厭惡的情感。

你被借錢的朋友坑了很不爽,但迫于人際壓力不能直說,而咪蒙幫你把內心的話都說出來,狠狠罵了他一頓,實際的體驗和你親自罵他一頓是差不多的。

因為大量的研究證明:我們的大腦基本上無法區分是幻想而產生的愉悅感,還是實際的愉悅感(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自慰)。

也就是說,你把自己假想成咪蒙然后看這篇文章,和你實際罵了朋友一頓,真實的宣泄感實際上差不多,還省去了得罪人的麻煩。

所以,你可以尋找用戶在使用你產品時的負面情感,然后想想你的品牌如何幫用戶消除這種負面情感。

比如 “學鋼琴的孩子不會太壞”,幫助很多父母減少了對孩子將來變壞的潛在恐懼感(雖然理智一想就知道,學鋼琴對這個幫助可能并不大),從而拉近用戶與品牌的心理距離——如果說他們的產品提供了 “學鋼琴” 服務,那么他們的品牌實際上就提供了 “減少對孩子變壞的恐懼感” 服務。

所以,你需要不斷問自己:

  • 我的用戶可能會面臨什么負面情感?
  • 我如何幫助他們消除、減少這種負面情感?

(如果無助,我就支持;如果恐懼,我就保證;如果憤怒,我就幫助發泄;如果悲傷,我就安慰……)

結語

“產品忠誠” 和 “品牌忠誠” 是兩回事,僅僅通過 “重復購買率”,并不能測量品牌忠誠。

產品忠誠,是指用戶純粹因為被動原因而持續使用你的產品(替代品太少、遷移成本太高、使用新品牌風險太大等原因),比如因為我的整個賬號體系都在這個公司里,所以它的下一款產品我不得不買。

而品牌忠誠則,是指用戶因為主動的心理原因而不斷使用你的產品,比如我認可、相信這個品牌,它的下一款產品我一定優先購買。

如果說單純產品忠誠像是通過 “婚姻協議” 來維持婚姻,那么 “品牌忠誠” 則像是通過 “感情” 來維持婚姻。

而如果你想讓產品不被用戶當做持續使用的工具,并進一步拉近跟用戶的心理距離,就必須要有 “品牌忠誠”,而它的關鍵就是:讓品牌本身也能像產品一樣,給用戶提供價值。

我把上述方法總結在下圖: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天天用你的產品,卻不曾在意你的品牌

本文說明:

上周文章中提出過,品牌最重要的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而不是單純的品牌包裝。任何的品牌包裝必須強化和符合戰略定位。這周文章講品牌包裝本身,實際應用時請符合具體的戰略定位。因為品牌包裝是戰術行為,不是戰略行為。

部分引用來源:

  • Odin Y, Odin N, Valette-florence P. Conceptual and?operational aspects of brand loyalty: an empirical?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1, 53 (2):75~84
  • Carroll B A, Ahuvia A C. Some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brand love. Marketing Letters, 2006, 17 (2): 79~89
    L Dunn,JA Hoegg,The impact of fear on emotional brand attachment,《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4,?41 (1):152-168
    JN Sheth,BI Newman,BL Gross , Why we buy what we buy: 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1,?22 (2):159-170

本文已在 “初探網” ?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歸屬李叫獸,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hang_xi_4620307。

#專欄作家#

李叫獸,微信公眾號“李叫獸”(ID: Professor-L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本名“李靖”,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管理碩士,互聯網營銷顧問。出人意料的商業分析,用科學方法而不是主觀判斷來分析商業問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比如百度提供了便利搜索的價值,所以即使品牌有問題,大家還是繼續用”,哈哈哈哈這是在高級黑嗎

    來自北京 回復
  2. 有個疑問,上期文章,李教授說,單純的表達這個行業對客戶多好,只會把客戶引導到這個行業做產品最出名的那家去(比如一個旅行社告訴客戶旅行的美好,會讓客戶使用去哪兒app),而很早有一期,叫獸夸贊了一個例子: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一家鋼琴培訓班宣傳的),這不有些矛盾嗎。。。

    來自山東 回復
  3. 受益頗多,多謝!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