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還能走多遠?

2 評論 7675 瀏覽 14 收藏 16 分鐘

瑞幸的無人零售戰略面世,正式進軍無人零售領域。沒有邊界的瑞幸,似乎又找到了新玩法??焖贁U張的瑞幸,碰上兩年無巨頭的無人零售,會有怎樣的表現?

中國最擅長搞大布局大資本的公司之一瑞幸又出大新聞了,然后就是很多負面了。

市場上,有爭議并不可怕,我們要在爭議中找到符合自己閉環邏輯的思考線,是這個時代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事情。

瑞幸,還能走多遠?

這是2019年中國風投界最熱議的猜想,并且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個派別。

支持誰都無所謂,君子和而不同。但要基于你的理智的分析,這才是智慧本身。

情緒化的判斷是沒啥意義的,因為贏得辯論,并不能幫助你捕獲下一個成功的企業,即便他不是瑞幸。

最怕的是,你覺得任何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都是垃圾。但不參與任何實際的交互,那么任何的回報都和你無關。

01

瑞幸咖啡在“無人零售戰略發布會”上宣布,旗下兩款無人零售終端設施——瑞即購(無人咖啡機)和瑞劃算(無人售貨機)面市,這也標志著瑞幸正式進軍無人零售領域。

瑞幸,還能走多遠?

從大師咖啡到小鹿茶再到無人零售,瑞幸再次證明自己沒有邊界。這一回,無人零售聽起來也是一個很美的故事,但卻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

瑞幸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星巴克 CEO 凱文·約翰遜之前提到瑞幸咖啡的時候說,星巴克提供是全方位的服務,所以客戶體驗比瑞幸咖啡要好。這個潛臺詞是:約翰遜覺得咖啡必須帶有服務和其他的溢價。

站在他的角度,這話沒啥錯,也很對,但是這不是全部。

在美國隔壁的加拿大,這個人均 GDP 45000多美金的國家,有一個咖啡店叫Tim Hortons,沒啥服務,為了省錢連紙杯都恨不得更薄。按道理講,肯定是活不太下去的,但是人家茁壯地成為了國民級的連鎖咖啡店,一杯咖啡只有10-11塊錢人民幣之間。

那么,中國的精致中產們一定是 buying 星巴克嗎?事實上,大多數喝咖啡的情況只是功能性的需求而已。

分享一個基本事實,餓了么和美團的數據告訴我們,98%以上的白領午餐選擇的是20元以內的價位,他怎么可能天天去喝星巴克?

所以,中產邏輯不等于產業邏輯;以及A是好的,不等于B就不能成功,尤其是在中國。

如果細究“喝咖啡”這個行為,現實生活中,瑞幸自提咖啡的消費者占比約到70%+(參考Q3財報),大多是學生白領,他們消費的是咖啡的高品質、高便利性、高性價比,這比享受第三空間的人群比例要大得多。在美國這種成熟的消費市場,外帶的比例甚至會達到80%到90%。

你有沒有發現,你很多同事,談事情還是去星巴克,但是自飲,早就換成了瑞幸了。但是裝逼的時候,做問卷的時候,還是說自己喝星巴克。

就好像沒人想承認自己是鳳凰傳奇的歌迷一樣——電梯里響起鳳凰傳奇,沒人愿意承認是自己的鈴聲。

瑞幸從一開始就以技術為驅動,以數據為核心去做新零售,本質上賣點也不是服務。它從未聚焦“第三空間”,強調的是“無限場景”——讓消費者隨時隨地買到好咖啡,(乃至未來更多的好產品)這才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在。

也就說,其實人家還是干原來就想干的活,因為人家的戰略不是開咖啡廳。只是戰略拆解后要分階段實現,并且不太希望外界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到底想干啥。

瑞即購(無人咖啡機)和瑞劃算(無人售貨機)不是新的衛星,也不是改變賽道,也不是原來的模式走不通再走新的路。

本質上,是既定戰略的進一步衍生,以及分階段執行。

所以,明年此刻,瑞幸再搞個什么大新聞,我也不奇怪。

對于咖啡這種功能性遠遠大于社交屬性的產品來說,“無人”的好處實在太多了——輕資產、無門店重裝修成本、沒有人工、機器占地靈活;進場限制少,能在高流量場景密集布局;咖啡機24小時待命,不存在邊際成本,不像門店消費主要集中在某一兩個時段……

02

但老天也不會免費掉餡餅,“無人零售”這個風口,風都吹了兩年多了,也沒出現真正的巨頭。

早先蜂擁而至的入局者散的散,倒的倒,不免讓人生疑:這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

想順風扶搖而上,前提是得有雙用得上風的翅膀。如果說之前的玩家羽翼未豐,搖搖欲墜;那么瑞幸經過這一年半的打磨,羽翼已成,正是展翅直上時。

我認為,無人零售本質上還是一個效率、成本和規模的游戲。三者必須取其一二,初期可以活下去,必須三者兼備才能走得遠。

之前的無人零售基本沒啥效率,創造的價值度不高,規模跑不出來,所以涼透了。

瑞幸如果兩年前就做無人咖啡機那也是涼掉的,但今天的贏面就很大了,為什么呢?

因為,布點的邏輯可以結合現有網點做支撐。過去之所以大多數無人咖啡機項目都基本崩潰了,是因為,缺奶了、缺咖啡了,需要很遠派個人來,管理成本太高。但如果密度不高,專職安排人,工資成本又太高,簡直兩難。

但瑞幸現在干,完全可以根據現有網點做支撐,只需要對原來的店員做一些補充和培訓即可了。本質上,瑞幸通過現有規模,省掉了艱難啟動的過程。

同時,也不需要配啥倉庫,現有的網點就是前置倉,現有的大倉就是大倉,并不需要過高的成本。

截至2019年底,瑞幸咖啡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累計交易客戶數超4000萬。

瑞幸,還能走多遠?

瑞幸,還能走多遠?

過去一年,現磨咖啡銷售單價升幅約為30%。但同時,月活用戶人均消費金額從2018年第四季度的101元增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160元,增長了58.4%。

基于4507家店去做數據分析,去做衍生,去搶占更靠前的入口,就是一盤好算盤。

舉個例子:

一個有三十棟樓的園區里,從最里面那棟樓,走到園區的餐飲集中地需要10分鐘以上。這個集中地過去開了一家瑞幸門店,APP 告訴我這里數據很好,但是很多人不愿意走出來,也不愿意付運費。但如果我把店開到每一棟樓下面去,就不可能賺錢了,那么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無人咖啡機和自助零售機了。

這種輻射式的擴張,不需要倉庫,不需要加人,但是數據共用,什么活動,送什么券,全部一條龍。

試問無人零售領域,誰能一入局就有如此多的實體門店和強大的運營團隊做后盾?

瑞幸跑這么快,競爭對手同意嗎?不同意。

對手也想來分一杯羹,但這個時候,“瑞即購”和“瑞劃算”早已加密布局,對手勢必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但得到更低的 ROI,也許能分點湯喝,卻吃不了多少肉。而此時,瑞幸的無人機與實體門店早已形成流量互補,成為了第一個能把無人零售這個故事講述完整的玩家。

規模永遠是線下最好的護城河,接下來,就看瑞幸如何跑馬圈地。只要抓緊時間打好這場陣地戰,瑞幸就是無人零售的巨頭。

這就是這個游戲的邏輯,這個邏輯是根據零售的大戰略來的。

所以,不是瑞幸玩脫線了。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過于靜態,以及不夠遠。

并且補充一句,沿著這個戰略思考,瑞幸下一步會更飛。最后他就是一個賦能型的中樞——我是這么理解的。

03

無人零售的上半場,戰場是在跑馬圈地式的“點位大戰”,這導致許多無人店或無人貨架產品和運作同質化。

因為大部分玩家由于尋求急速擴張,會青睞周轉率較高的產品比如飲料、食品,導致這一類的貨品在無人領域的重合度非常高,品牌之間缺乏區分度,消費者選哪臺機器都一樣。

而無人零售進行到下半場后,勢必要在自身定位區分和精細化運營,以及自有品牌來定勝負。這條路上,瑞幸先行提供了一個模板。別人是賣別人的牌子,瑞幸是自有品牌以及合作品牌,故而它是品牌+渠道+平臺的混合。

它用一年半的時間成功培養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信任和飲用習慣,這也側面證明了其背后運營團隊的實力,并且值此之際,股價突破一百億美金。

04

已經2020年了,依舊有些人對瑞幸充滿偏見,有人質疑無人零售的領域正在經歷洗牌和降溫,卻沒看到瑞幸的壁壘所在;有些人還在問瑞幸的錢什么時候燒完,卻忽視了它補貼減少,用戶增長,銷售收入增加;而還有些人則從質疑它的“咖啡口味”變成了質疑它的“無人咖啡機口味”……

這些看法也證明,大多數人都是困在自己的知識繭房里捕風捉影自娛自樂,直至破繭而出才發現時代已經變了。

世界變化快,但卻不是獨立的爆炸式,它存在于一次次變革。我們回過頭去看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太多匪夷所思的變化,正如十年后的我們看現在。

以前一個人的人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學習期和就業期。而未來,人的一生都必須求知若愚,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保持敬畏,保持質疑。

05

中國大約在10000年前從舊石器時代進入到新石器時代,在大約4000年前開始建立國家,我們的祖先,有99.8%的時間是生活在原始社會時期。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他們從零出發,艱難而緩慢地前行著。

如今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躬逢偉大時代,面對寶貴的歷史機遇,我們肩負復興使命——這句話聽起來很空,但事實的確如此,歷史從來就不是幾個人的故事。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對于瑞幸、拼多多這些強勢的新品牌而言,他們“無需遵守規則和命令,保持自我激勵,對現狀提出一些合理的懷疑,做一點不同的事情”。

你信不信瑞幸這個企業,其實并不重要。

但我認為,未來“瑞幸”是一種商業方法論的簡稱。別人謀事布局的方法,我真覺得值得我們學習。

他們是中國商業變革的故事主角,講述這世事如何變遷。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挑戰和機遇,而見證歷史的我們所能把握的,也只有此時此刻。

回到本文的原點——

瑞幸還能走多遠?我想這取決于以下幾個維度:

  • 戰略是否長期具有正確性和領先性?
  • 組織能力是否能夠匹配其擴張速度?
  • 數據能力、新技術是否能夠進一步幫助其建立護城河?
  • 隨著規模的擴張,能否完成真正的品牌塑造?
  • 能否真正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文化體系?
  • “供應鏈+數據+規?!蹦芊衽c后來者形成成本上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些問題無不需要長期觀察,因為商業是一個動態的事,從不是一個靜態的事。

但我們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而不是拍腦袋、情緒化以及人云亦云。

基于理智的思考,我們尊重任何的觀點,that is all.

 

作者:沈帥波,湃動傳媒CEO,暢銷書《迭代》作者;個人微信號:rayshen071210,歡迎交流。

本文由 @進擊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你會發現如果在沒有補貼優惠券的情況下,買一杯的價格其實和星巴克的中杯價格差不多。所以要看瑞幸能走多遠,就要看在他沒有補貼優惠后用戶還是否能夠繼續留著。就像滴滴一樣,雖然讓用戶養成了新的習慣,但在價格上減少了優惠,用戶還是會做出自己內心的選擇。有便宜的出租車肯定會坐出租車。

    來自廣東 回復
    1. 更有可能,隨著供需發展,實際上補貼可以做到不是虧本而是少賺。門店的成本,運營的成本,原材料的成本都將會大幅下降。這樣還是可以明著不降價,提供優惠券的形式,來形成價格壁壘。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