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不,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產品經理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這句話對么?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說對的原因是因為曾經的所謂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已經過去,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本身逐漸的開始細分,對產品經理的職責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化的時代已經慢慢開始。說不對是因為什么時候有過產品經理的時代?僅僅有一個想法就能做出來很炫酷的產品?僅僅有一個好的產品就夠了?再好的產品也離不開后期的運營推廣…酒香還怕巷子深。
Part 1 :兩句極具誤導性的話
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當年這句話真的是給不少的人打了雞血,覺得產品經理這個title不錯,好像做到一定的位置工資還不低的樣子,于是便蜂擁而入。也有人是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所以只好就來做產品了,當然不排除有很多人是真心的喜歡做產品…
如果說我把這句話換一下,變成人人都是段子手、人人都是程序員、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都是工程師、人人都是醫生、人人都是畫家等等等,你告訴我哪個是成立的?既然你知道這都是不切實際的,那憑什么就覺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是成立的?職位門檻低不代表著沒有門檻,工作是適合每個人的,但是并不代表著每個人都適合這份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和自己不擅長的東西,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
2. 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
說實話,我一直想不通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出處在哪里,有什么站得住腳的論據來支撐這種觀點?還是說我們總是會把關聯性誤認為是因果性。
“如果你深入研究過500強企業CEO的出身,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身,這兩者加起來大概超過95%?!惫们也蝗タ季繑祿膩碓春驼鎸嵭裕瑑H定性分析,從數據中可以大致知道500強企業的CEO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銷售或者財務出身的,如果說想做CEO的話,那為什么不選擇去做所占比例更高的銷售或者財務呢?接下來看一下產品經理的現狀。
Part 2 :產品經理的現狀
從國內產品經理社區文章的投稿質量能夠看出,近一年文章的質量下滑的相當嚴重,文章的閱讀量也是急劇下滑,大量流于表面且沒有價值的文章不斷涌現,另外其實也并沒有覺得現在行業里的產品經理的平均水平有多高,當然也很有可能只是筆者太low,沒有接觸到高端的大咖,僅舉幾例作為佐證。
例一:某次在產品經理的微信群里,有一個人發了他們公司產品經理的原型圖,想請大家幫忙出出主意,怎么樣才能讓Boss把這個產品開掉,說不想讓這種人敗壞了產品的名聲…
例二:朋友新入職了某汽車后端市場的產品經理,上班第一天就在吐槽上任產品經理那一堆shit一樣的原型,以及幼兒園水平的流程圖…
例三:我之前在的一家公司的產品經理寫的PRD文檔,我是看了一上午,糾結了很久要不要重寫,因為缺失的東西實在太多,最后我用紅色的顏色進行更改和補充,放眼望去都是紅…
另外不少公司的產品都是掛著產品的幌子,做著產品并不相關的事,之前碰到的有的公司的產品是在做著運營的事情,也有是在打雜,真的純粹是在做些事務性的工作,也有朋友是以產品的名義招進來的,然后變成了運營,然后變成了編輯,然后就憤而離職,也有朋友吐槽說每天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的意義在哪里…
附一張之前被招進去的公司的工作職責描述,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實際并不是。產品現在大多數都是按照較高的水平進行招人,而實際的工作可能根本不需要這么高的標準,我表示能夠理解買方市場的心理。
另外也有著很多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涌進產品這個崗位,希望能夠轉型成功,成為一名產品經理,有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產品經理,只是看了那么幾篇文章就覺得自己能夠成為產品經理,畢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嘛,有的甚至以為產品經理畫畫原型就夠了,真的是已經無力吐槽了。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你至少要懂用戶、場景、需求吧,至少要能進行市場、行業、競品分析吧,至少懂點技術、交互、視覺、運營吧,什么都不會就敢來當產品汪么?汪也是有軟硬技能要求的好吧!
Part 3 :產品汪的宿命
產品經理有的只是表面上的光鮮,看到的更多的都只是假象…未入行的想入行,剛入行的開始迷茫,不知道接下來怎么走,而有一定經驗的產品汪,可能會發現產品汪的宿命…
產品人其實挺無奈的,并不是說你有一個idea,然后就能夠做出來很炫酷的產品,然后就能夠改變世界,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斗膽拿被推上神壇的張小龍以及微信來說一下。
據說有人曾問過騰訊CDC相關負責人一個問題“如果微信不是誕生在騰訊這家公司,微信還會有今天么?”答曰“昨天就沒有了,哪來的今天?!边@個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這句話的結果卻有可能是真的…
下面這張截圖的是2010年國外上線的一款IM,名字叫做Kik,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眼熟:
下面這張截圖是2011年國內上線的一款App,名字叫做Talkbox,大家有沒有覺得它也很眼熟:
對的,沒錯,這兩款應用就是微信的早期版本的出處,微信成功的原因有一部分自然是歸于產品本身的原因,然后更重要的卻是背后的整個騰訊帝國的資源。試問如果微信出現在某一創業團隊,而不是在騰訊,那微信會不會有今日的成就?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然而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后果。
一款優質的產品的背后存在著無數的變數,比如來自大環境的變數,來自平臺的變數,來自公司的變數,來自團隊的變數,來自競爭對手的變數,來自用戶的變數,來自自身的變數,在這些變數中有著自身可控的因素,也有著自身不可控的因素。
想打造出一款優質的產品,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甚至還需要運氣的成分在里面,真的是缺一不可,有的時候即使是產品經理足夠出色,也很有可能難以力挽狂瀾,即使是運籌帷幄如諸葛亮,不是也有著六出岐山、客死五丈原的孤獨與決絕么?真的可謂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產品分為技術驅動型、運營驅動型以及產品驅動型這幾大類,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產品已經成為了標配,純粹的靠產品取勝的機會已經越來越渺茫,再好的產品也是離不開運營的。而為什么會說到產品經理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呢?接下來嘗試著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Part 4 :基于行業現狀的一些思考
1. 移動互聯網增速放緩
由下圖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的設備的數量的增長的速度已經放緩,說明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即將觸及天花板,人口紅利已經被蠶食殆盡,當人口紅利消失后,現有的一些企業該如何生存?
2. 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馬太效應愈發明顯,要么是贏家通吃,要么就是淘汰出局,各種App充斥在應用商店中,用戶的轉換成本也越來越低,不管是哪個細分領域的應用,如果不是做到行業前三就很有可能被用戶拋棄,因為各行業用戶安裝與打開的應用僅1-3款。
另外即使做到行業前三,也很有可能是老大和老二合并,或者是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3. 用戶獲取成本與營收
(注:本小節來源于科大訊飛易聽說執行總裁劉舒先生在產品經理大會上的分享,原文:科大訊飛易聽說執行總裁劉舒:互聯網+時代,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
我們先來看看用戶獲取成本。在2012年,移動互聯網正處于瘋狂增長期,也就是我們說的紅利期;那時候我在聯想做應用商店,我們是求著開發者來應用商店上傳App(這種情況現在想都不可想象),所以那時候的CPA成本是0;到2014年的時候,CPA大概是1.5-2元;而在去年的時候,每個用戶的CPA是5-10元。
再來看用戶活躍成本。在12年的時候,一個app只需要做到滿足功能使用即可留存用戶。比如墨跡天氣,有功能用,基本上用戶就會留存下來。而在2013-2014,一個類別都有很多款競品了,留存拼的是用戶體驗,美觀等。到了2015年,大家都知道了,留存用戶靠的是紅包,用戶得靠補貼才會留下來。
最后看收入能力。實際上最早享受用戶紅利的,當然是BAT。他們在紅利期獲取了大量的用戶,用戶的收入場景也自然被BAT把控在手里;所以如今再去做一個收入場景的話,會非常的難,因為用戶的大部分需求都已經被滿足了。我們以游戲舉例(游戲是商業化最明顯的):在2012年,每個小分類只有一款游戲;在2013年的時候,每個小分類有5-10款游戲;在2015年的時候,每周上線5款精品游戲。由此可以看出,實際上現在的創業公司要去搶收入場景,已經是非常難了。
筆者沒有經歷過移動互聯網瘋漲的時代,也無從考證相關數據的真實性,但是從定性的角度可以得出,用戶的獲取以及維系成本是越來越高的,而與此同時收入能力卻是逐漸降低的,成本不斷上升,收入不斷下降,也就是說某些創業者很有可能是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態。
4. 投資人回歸理性
從圖中近半年的各領域融資的占比可以看出,社交娛樂的融資占比急劇下降,而移動電商這些盈利模式比較清晰的模式的融資占比開始上升,說明投資人已經逐漸的回歸理性,以往那種拿著商業計劃書就能夠忽悠到錢,并且不斷的尋找下一個接盤俠的時期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資本市場本來就是逐利的,投資人也不是做慈善的,而投資人回歸理性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5. 產品同質化嚴重
作為產品狗,通常念叨的是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能夠為用戶創造什么價值?,F在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用戶需求,市面上基本上都已經有相關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當然,你仍然能夠去深入挖掘用戶的需求或者給出其他更合適的解決方案。產品的同質化已經越來越嚴重,而競爭壁壘也不是那么容易建立,所以現在更多的并不是產品與產品的競爭,而是產品背后的資源之間的競爭。
6. 逃不過的BAT
BAT的觸手已經從互聯網延伸到移動互聯網的很多領域,PC時代的BAT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仍然是強勢的么?答案是肯定的,如下圖,可以看到在用戶覆蓋率TOP20的應用榜單中,來自BAT的應用占到了16款。而現階段的一個創業者最后面臨的情況,很有可能是以下幾種之一,那就是被BAT封殺、被BAT投資、被BAT收購或者對手變成了BAT。
7. 機會已經很少
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可以粗略的分為內容型、社交型、電商、工具型、娛樂型等這幾類,而基本上每個領域都是已經有著巨頭的出現,如果說選擇細分領域的話,用戶群過小,很有可能導致不能成為一個市場,而選擇較大的市場的話則很有可能最開始的對手就是巨頭,在夾縫中艱難求生存。
通過以上簡單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單純的靠產品殺出一條血路,已經是基本沒機會了,而BAT也好像是根本沒有機會超越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當年搜狐、新浪、網易等巨頭只手遮天的時候,當時的人也認為沒有機會了,后來不是出現了現在的BAT么?顛覆往往來自于邊緣地帶,就好像說能夠打敗微信的絕對不會是下一個微信。但是在沒有發生范式的變革或者說重大的創新之前,當前的格局是會保持不變的。
Part 5 :對未來的一些思考
那產品經理以后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
現在做App的產品經理的不都也是從最初的Web端過來的那么一批人么,時代在變,技術在變,載體在變,需求在變,用戶在變,場景也在變,但是人總是會有需求的,唯一不變的就是不停的在變化。
總是會有那么一個職位去滿足用戶的需求的,這個職位并不一定叫做產品經理,對吧,不然產品經理這個詞沒有出來之前那些從事這部分工作的人叫做什么?總會有那么一個職位是存在的,去在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之間進行平衡。不管是什么時候,什么職位,中高端人才都是稀缺的,而你的價值在一部分上取決于你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那么在未發生范式變革或者重大的技術創新之前,產品經理可能的出路在哪里呢?
1. 回歸商業化本質
傳統的互聯網產品都是先跑馬圈地,先積累一定的用戶基數,通過各種活動去留存用戶,并且提高用戶的活躍度,然后再想商業模式,在海量的用戶的基礎上考慮變現。在蠻荒時代是可以先占山為王,然后再慢慢的考慮變現,而現階段的產品經理則需要先考慮清楚商業模式是什么,在商業邏輯以及用戶的心理模型層面能不能走通,而不是單單的去考慮用戶的體驗與需求。
2. 深耕細分領域
隨著行業的發展,產品經理也開始慢慢的細化,比如招聘中看到的社交產品經理、電商產品經理、CRM產品經理、工具產品經理等,雖然說大家都在互聯網行業,不同的細分領域的玩法也都是不一樣的,5年的社交產品經理在社交方面的造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勝于2年電商產品經理+3年社交產品經理的。所以選擇一個細分領域,不斷的去深耕也是一個好的出處。
3. 互聯網+
純線上互聯網企業已經很難生存,而投資人也更加青睞于重模式。到底是說互聯網+,還是說+互聯網,其實并不一定非要在意于這些概念,說到底就是利用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結合,以提升行業的效率,或者說去減少成本。而此時則需要既懂互聯網,又對傳統行業有著一定了解的跨界人才。
4. 企業級市場
其實互聯網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可參照PC時代的發展歷程,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的歷程也可以參照著美國的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歷程。美國的企業級市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也已經有著幾十家的上市的軟件服務商,而在中國的企業級市場則暫時未出現巨頭。雖然說BAT早已試水企業級市場,但是自身的基因以及資源、流程、價值觀則會成為其進入企業級市場的阻礙。參照美國的互聯網發展歷程來看,企業級市場也是很有機會的。
至于說VR/AR,持觀望態度,因為根據以往的歷史規律,那些稱之為下一個XX的,很有可能都是沒有能夠成為下一個XX,而所有人都以為是下一個風口的時候,則也是很有可能不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另外根據心理學上的觀點,我們總是會高估近期事件發生的概率,而低估遠期事件的發生概率,重大的變革往往都是悄無聲息的到來,只有你在發生之后回過來看的時候,它們才會顯得那么明顯。
不管怎樣,科技都在不斷進步的,我們的生活也都在不斷的變好的,對吧?還是要相信美好的事情總是會發生的。凡心所向,素履以往,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以上就是最近自己在考慮的一些問題,最后說一句,我所說的都是錯的…只希望能夠以此引發大家的思考。
作者:王家郴,公眾號(產品經理從0到1),0歲產品汪。求指教、求分享、求交流;漫漫產品路,與君共勉。
本文系起點學院廣州1509期優秀學員@王家郴 原創發布,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特別贊同質疑“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的這個觀點。
這篇文章雖然很早,但其中對產品經理現狀,真實得不能再真實了。之前做開發的時候,公司有個人就是以產品的名義招進來的,設計、編輯、文案、運營的工作都做,真到出原型、流程、PRD的時候什么都寫不來,最后還是照著設計和開發的結果補。所以我就產生了做產品的想法,當真的開始學做產品時,才發現真的不是那么簡單。
最后提到的VR/AR,深有感觸,做了2年的VR/AR,至今都看不見未來,反而,之前不被看好的區塊鏈,有了些起色。
國內互聯網的環境取決了產品經理大多數只是執行決策,而不會在業務上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并做出創新
請問……您是郴州的嘛 ????
造詣很重要
請看《好產品,只幫用戶做好一件事》http://www.aharts.cn/pmd/315162.html
有深度,對產品經理職業分析的很到位,但何去何從,還是要看不同公司對所謂產品經理角色的具體定位吧
深度好文?。?/p>
只是把自己思考的一些東西拿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啦,感謝支持哈
樓上的,你們都沒看到最后一句話呀,其實我也是 ??
“作者:王家郴,公眾號(產品經理從0到1),0歲產品汪。求指教、求分享、求交流;漫漫產品路,與君共勉?!?/p>
? 這句話怎么啦
好多產品經理為了做產品經理而做產品,以現在需求小于提供者的現狀,沒有任何特殊技能能獨占鰲頭。
產品已經成為標配,產品經理卻是供過于求,而且有著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繼續涌入
太犀利了…
沒有啦,只是把思考的東西拿出來和大家探討一下,讓大家幫忙推敲推敲
在這個平臺見到的第一個真正具有洞察力的人·
? 折煞我咯,我可承擔不起這么高的評價哈,我是來拋磚引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