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傳播者,社交裂變模型下的疫情管控

0 評論 5505 瀏覽 21 收藏 18 分鐘

本文將通過互聯網營收模型的演進歷程,結合不同疾病的傳播擴散機制,展現不同階段互聯網營收的核心特征和不同疾病的關鍵防控機制,一作科普,二作探究,以求為當前嚴峻的戰疫形勢略盡綿薄之力。

導讀:

  1. 社交裂變模型
  2. 病毒擴散模型
  3. 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4. 在當下嚴峻的戰疫形勢下
  5. 超級傳播者理論
  6. 是如何發揮作用
  7. 推動全面的疫情防控

疫情與模型:

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漢封城的第23天。

據丁香醫生方面發布消息,隨著前一日診斷標準的調整,官方公布的累計確診人數達63936,現存疑似人數為10109。

數據呈現上的大幅升高,將早期多家專業機構的擴散模型和預測數據,又拉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熟悉互聯網的讀者朋友,可能會發現,不少病毒擴散模型中的理論或關鍵參數,與一些典型的社交裂變模型,存在高度的相似性。

那么,社交裂變模型理論,是否可以應用于病毒擴散與疫情防控?

本文將通過互聯網營收模型的演進歷程,結合不同疾病的傳播擴散機制,展現不同階段互聯網營收的核心特征和不同疾病的關鍵防控機制,一作科普,二作探究,以求為當前嚴峻的戰疫形勢略盡綿薄之力。

1. 個體與產生

1.1 傳統零售1.0

時間撥回到商品經濟的早期。

在以商戶與個人之間“你買我賣”為主要特征的傳統零售1.0時代,商戶的營收模型,可以看作:

在相對特定的小區域,如街道、社區等,商戶為擴大收入,主要工作是:

  • 提升零售價:擴大商品品類,引入更高價格或利潤的商品,捆綁促銷等;
  • 擴大客戶數:選擇人口多地段好的鋪位,走街串巷兜售貨物等。

這個階段,商戶更多是面對一個個相同又不同的個體。

那么,什么樣的疾病,僅依附于某個獨立的個體呢?

1.2 無傳染性疾病

顯然,無傳染性疾病的產生,更多地僅與生物個體的行為、體質相關。

因自身免疫力下降導致著涼發熱,因踩到生銹釘子而感染破傷風,因長期酗酒引起酒精肝,這類疾病,都不能通過正常的人與人接觸造成傳染。

當然,無傳染性,并不意味著對個性傷害小。

保持健康防范病害,需要:

  • 降低傷害值:杜絕高危險行為,回避高危區域;
  • 降低致病可能: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與飲食習慣,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2. 群體與復制

2.1 軟件服務2.0

進入信息時代,軟件服務成為新興的朝陽行業。

敏銳的商人很快就發現,軟件具備實體與硬件不曾有的獨特價值——無可比擬的邊際成本效應。

通過大規模復制,具有同類特征的客戶群體的同類訴求,可以被快速滿足。

以PC游戲、操作系統、專業工具為代表的軟件服務營收模型,可以看作:

為擴大收入,軟件服務供應商的主要工作,帶有典型的ToB特征:

  • 提高許可證價格:推出增值服務,捆綁銷售等;
  • 擴大裝機量:挖掘更多同類客戶,推動行業政策支持、統一標準制定等。

那么,與此類似,什么樣的疾病會針對同類人群進行大批量復制呢?

2.2 地方性疾病

地方性疾病,是指具有地區性發病特點的一類疾??;其一般發生于某一特定地區,同該地區特定的自然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眾所周知,若某地碘元素缺乏,可能導致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若某地氟元素聚集過多,則容易引起地方性氟中毒而發生氟斑牙和氟骨癥。

根治地方性疾病,其策略與軟件服務的營收模型亦有異曲同工之處:

  • 更關注群體復制的根源,反向抑制觸發原因;
  • 推動區域性的統一政策、標準與環境治理,從本源上消除致病的化學性因素與生物性因素。

3. 流量與傳播

3.1 移動互聯 3.0

智能手機崛起的十年里,時空的界限被不斷打破,個人喜好與行為特征亦更難把控;群體復制式的“一錘子買賣”,無法滿足隨用隨走的巨量碎片化場景。

用戶流量,成為所有互聯網巨頭的心頭肉;而流量的轉化與變現,成為所有互聯網產品的基礎戰略。

互聯網的營收模型,再次升級。

圍繞用戶流量的全生命周期轉化與變現,策略有:

1)擴大總流量

  • 價值洼地,用定位找流量;
  • 廣告投放,用利潤換流量;
  • 異業聯盟,用流量換流量;

2)改進轉化率

  • 精準定位,捕獲目標客戶;
  • 行動指令,有效引導客戶;
  • 降低門檻,加大決策動力;

3)提升客單價

  • 精準推薦,提升復購比率;
  • 一魚九吃,打造生態變現;
  • 金融杠桿,擴大消費能力。

那么,什么樣的疾病,會像互聯網產品一樣,通過類似移動網絡的介質,觸達乃至轉化更多的生物體?

你一定能想到。

3.2 普通傳染性疾病

為便于闡述和理解,先作以下假設:

  • 將傳染性疾病限定在某一特定區域(注意:與地方性疾病不是同一概念);
  • 該特定區域內僅有一個固定的傳染源,并存在一定數量的易感人群;
  • 易感人群有一定概率可能接觸傳染源,并可能因此被感染。

此時,再結合互聯網營收模型,應可以看到:

圍繞對總人口群體的傷害防范與管控,策略有:

1)控制總流量

  • 保護人口洼地,阻斷傳播;
  • 控制人口流動,減少擴散;
  • 區域切分隔離,逐個擊破;

2)降低轉化率

  • 精準管控,消滅傳染源頭;
  • 行動指引,有效進行防護;
  • 提高門檻,免疫易感人群;

3)減小傷害值

  • 精準治療,快速打擊病灶;
  • 全局統籌,控制并發癥狀;
  • 多管齊下,減輕毒副作用。

事實上,傳染性疾病擴散中,僅存在一個固定的傳染源的情況,估計不存在;簡單地將傳染性疾病定義為普通傳染病,亦不嚴謹,有可能讓人降低警惕導致不可控風險。

在此特別對上述案例和模型予以說明和提醒。

那么,存在多個非固定的傳染源的情況,貼近真實的傳染性疾病擴散模型,應當是什么樣的呢?

4. 社交與裂變

將視線拔回至文章一開頭提及的理論模型。

這次,我們先從病毒擴散的SIR模型說起。

4.1 烈性傳染性疾病

SIR模型,是由Kermack與McKendrick于1927年采用傳染病動力學方法建立的傳染病模型。

SIR模型將總人口分為三類:易感者(susceptibles),感染者(infectives),痊愈者(recovered)。

SIR模型中存在一個關鍵參數,即基本再生數R0,通俗解釋,即是一人得病,可傳染的其它人數量。

那么,R0具體如何測算呢?

實際疫情中的具體測算非常復雜,但可以從互聯網的社交裂變案例中,找到值得參考借鑒的思路。

4.2 社交裂變 4.0

當每一個消費者都可能刺激更多的消費者產生購買,當每一個被傳播者都可能成為下一個新的傳播者,以社交裂變為典型特征的社交互聯網隨之而來。

當流量不再是獨立的個體,當流量與流量之間互相傳播、感染和繁衍,出讓利益反哺參與裂變的用戶,刺激其通過社交網絡進行二次乃至多次擴散,將可能最終達成指數級甚至是幾何級的傳播和轉化效應。

從簡單的轉發分享,到紅包、拼團、砍價、助力搶票、拉一贈一,以及早已存在的分銷,都是社交裂變的具體表現形式。

同樣,社交裂變模型中的消費者關系,也是非常復雜的。

在此,僅探討消費者關系鏈條中的最核心因素:裂變因子。

以最簡單的轉發分享為例,從分享可獲得用戶量的角度看,假設:

  • A用戶共有好友100人,并隨機向其中的50人轉發某活動;
  • 在此50人中,有20人將感興趣并參與活動;
  • 同時,A用戶的100名好友中,已有10人因參與過或其它因素對該活動“免疫”。

即有:

也就是說,在隨機情況下,A用戶該次轉發分享為活動獲得新用戶量是2人。

在實際商業中,每次轉化2人,并不一定就能滿足所有人的胃口。裂變因子更大的超級傳播者,會得到更狂熱的追逐。它可能是:

  • 關鍵意見領袖(KOL),擁有高粘性粉絲的個人品牌,如頂級流量明星;
  • 入口級超級應用,擁有海量剛需用戶的產品,如微信、抖音;
  • 跨端跨硬件生態產品,實現不同場景無縫連接,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
  • 戰略級生態業務,可分配價值的平臺型樞紐,如出行業務之于車企、社交共享業務之于互聯網巨頭。

現在,已知裂變因子在簡化條件下的計算方法,那么,對實際疫情防控有什么意義呢?

4.3 R0的實際意義

假設:

  • 已知某疫情在第一階段的基本再生數R0為10;
  • 現進入第二階段,需進行防控以使疫情消亡。

也就是說:

  • 在不加管控的條件下,R0’仍可能等于10;
  • 在加以管控的條件下,需要使得R0’小于1。

那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即是在被轉化的10人中,至少9人免疫,使得第二階段的R0’不大于1。

這,就是基本再生數R0,對封閉隔離和疫苗接種策略的理論支撐意義。

遺憾的是,一般在疫情爆發初期,并無特效疫苗。

此時,裂變若同時切中群體的價值理念、習俗文化,輔以時事熱點,便可能迅速激發超級傳播者,形成快速蔓延之勢。

新冠疫情的爆發,便正是不幸地切中了春運的點。

4.4 超級傳播者

春節,這個覆蓋人數達十數億的文化習俗。

春運,這個被稱作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人類遷移運動。

幾乎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將經歷大范圍的出行、高密度的社交,以及高頻次的聚集。

在這個節點上,若不加以控制,R0的各個因子:

  • 傳播概率極速增大,因感染者大范圍、大規模流動且可能高密度高頻次參與聚集;
  • 感染概率不斷增大,受限于不知情或無警惕,防護不足,且病毒可能在傳播中變異;
  • 痊愈概率維持低水平,病毒烈性強且為新型,本身有抗體或感染后已痊愈的人群比例很低。

也就是說,存在大規模的以遠高于平常水平向外傳播、感染的個體、群體、區域,存在大規模的潛在的超級傳播者。

由此,便很容易理解:

  • 為什么鐘南山和李蘭娟教授會在確認情況后的第一時間點明“人傳人風險”并“建議武漢封城”;
  • 為什么國家和地方政府會一二再再而三地建議乃至實施推遲復工政策;
  • 為什么社區、辦公室及其它公共場所要采取嚴格的出入限制乃至封閉管理。

在社交裂變中,互聯網產品有多么希望打造超級傳播者,在這場戰疫中,所有人就有多么希望控制乃至消滅超級傳播者。

5. 愛與希望

人類與自然相處的萬年之中,獲得過彌足珍貴的啟示,也遭受過災難慘重的教訓。無論是互聯網思維,還是疫情防控策略,任何行為,任何思維,皆不應跳出敬畏自然的底線和順應自然的規律。正如老祖宗們所說的那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也正如武漢城市宣傳片里說的這樣:

“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p>

是啊!

植根于人類文化本源的,才是真正的超級傳播者!

愿新冠疫情早日消散!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相關閱讀

歡迎查閱更多精彩文章產品經理方法論系列文章:

車聯網生態應用建設戰略系列文章:

 

作者:唐寂;微信公眾號:刀法入兵(ID:daofajia)。品牌車企車聯網生態產品負責人,智慧出行行業十年產品人,“影子評審團”評委,曾主導車企多款重量級產品的定義重構和互聯網超級應用融合上車。

本文由 @唐寂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