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軍刀,星巴克的旗桿

0 評論 7067 瀏覽 15 收藏 19 分鐘

在這次疫情下,瑞幸和星巴克兩家看上去都在受到影響,但是瑞幸的主動出擊,已經在漸漸拉開了差距。

“咖啡可以喝了”

“給我搞一杯”

2月12日,傍晚六點二十分,武漢六七二醫院內部微信群,一段與“戰疫”緊張氣氛不太搭的對話流傳到網上,對話框中還有一張照片:屏幕上顯示著:“正在為您制作中,請稍等……”

瑞幸的無人咖啡機到武漢醫院了。

這個畫風可能有些奇怪,我稍微解釋一下。武漢疫情發生之后,考慮到城市門店關閉,一線的醫生又很忙,在總部資源的全力支持下,瑞幸在武漢的4名一線員工,花了5天時間,將一臺四百斤的大家伙和原料弄進了醫院,免費讓醫務人員喝上了熱騰騰的現磨咖啡。

而這個無人咖啡機,正是一個多月前瑞幸剛剛發布的無人零售終端之一“瑞即購”無人咖啡機。

把“瑞即購”無人咖啡機搬進醫院,既貢獻了企業的一份心意,又解決了醫生喝咖啡的需求,同時無人工參與、無接觸的流程又杜絕了病毒接觸的風險,這招可以說很機智。

有杠精可能要問了,疫情這么嚴重,瑞幸就捐咖啡機嗎?

其實不是,疫情發生后,瑞幸捐了1000萬,并且向全國抗擊疫情的一線醫院開放了“瑞即購”的免費申領。當然,瑞幸的老朋友星巴克也捐了300萬,外加800多箱星倍醇等罐裝咖啡飲品。

咖啡既能提神,也是鎮定和安撫情緒的代名詞——在很多末日生存的游戲設定里,一杯咖啡就能恢復主角的精神、精力以及狀態。

不過這次疫情下,兩家的差距其實已經開始顯現了——星巴克中規中矩,而瑞幸已經開始玩起了數字化和技術,把無人零售的熱咖啡送到醫院,這背后其實兩種觀念的折射:星巴克依然固守它的第三空間理論,而瑞幸從咖啡起家,推出小鹿茶后,今年又宣布切入無人零售領域。

換句話說,兩家不論從產品形態、商業模式以及用戶場景上,都有巨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么我說,從一臺無人咖啡機背后,能看出瑞幸和星巴克已經越走越遠了。

瑞幸的“靈活身段”

說實話,瑞幸和星巴克都挺慘的。

這次疫情對全行業來說是個AOE,而首當其沖的就是線下的消費,無論是上游的供應、物流、還是下游的制作,消費,餐飲零售行業都大量依賴于人力協作。這意味著疫情帶來的影響其實是作用于供需兩端的,很難通過“硬抗”改善。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瑞幸從1月23日起暫停了武漢地區全部門店營業,而總是被外界視為瑞幸“對手”的星巴克則是在宣布湖北省內暫停營業后,又臨時關閉了在中國超過一半的門店。

當然還有“現金流扛不過 3 個月”的西貝,“天一亮就要支付 250 萬元”的外婆家,港股上市不到一個月就蒸發了 30 億港元市值的九毛九,內地所有門店暫停營業的海底撈……

而瑞幸的靈活和牛逼之處在于,一個月前發布的產品,也就是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落地到一線醫院,敏銳度和執行力以及背后的供應鏈值得學習。其次是從戰略層面看,瑞幸通過瑞幸咖啡和小鹿茶占領了大量線下門店后,又推出無人零售戰略,繼續搶占新的場景。

而疫情的爆發,使得用戶對非接觸消費的需求激增——這對無人零售來說正是非常好的培育市場和用戶的機會。因此即便是門店受損,但用戶心智和消費習慣卻由此建立起來了。

再多說一句,不是作秀,咖啡對于普通腦力工作者尤其是一線的醫生來說,真的是剛需。

要知道,哪怕在平常,工作的特殊性早已使得咖啡被醫務人員用于“續命”。工作時間和強度的暴漲,更使咖啡因的需求大大提升,不少咖啡店都以外賣形式參與其中。

但外賣始終有其弊端。一方面,制作、外送的過程涉及到多個人工環節,感染風險始終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時期醫務人員日夜顛倒、隨時響應的特征,很難保證及時送達。

接到多家醫院的援助請求后,瑞幸決定將無人咖啡機“瑞即購”搬進醫院以解燃眉之急。而在醫務人員端起第一杯加濃焦糖美式的4天前,瑞幸的行動進度都還近乎為0。

在總部與一線4位員工的支持下,瑞幸不僅讓 IT團隊兩天開發完成免費版系統,更協調了農夫山泉武漢總倉取水,榮慶物流保供貨車運輸原材料,順豐通過特殊物資方式從上海寄來杯子……

在配齊充足原料的同時,全國各地的無人咖啡機、原材料都在向武漢集結,海外供應商也開始加速生產和配送;配合與院方建立的培訓通道和支援小組,為后續落地中的醫院提供持續保障。

目前,“瑞即購”已經面向全國三甲醫院開啟快速申領通道,在疫情完全結束前為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咖啡飲品。

短短五天,瑞幸就在疫情導致的停擺之中,將無人咖啡機投入到了一線,并打磨出了全套的執行方案,效率之高,恐怕還是得益于背后靈活的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

瑞幸的軍刀,星巴克的旗桿

稍微梳理一下近期瑞幸的動向,不難發現“瑞即購”和“瑞劃算”并不是專為疫情而準備,二者都是瑞幸“無人零售戰略”旗下的無人零售終端,這一戰略的公布不過是今年 1月8日的事。

戰略亮相并不久,但背后已是長線布局。錢治亞透露,瑞幸一年前就開始研發無人咖啡機,如今已是第二代。作為國內最豪華、最貴的無人咖啡機,“瑞即購”能達到與門店一致的口感和品質。

與門店相同的瑞士進口Schaerer全自動咖啡機,優于市面上兩三萬元的咖啡機。相同的獲得IIAC金獎的咖啡豆,以及新西蘭恒天然旗下安佳純牛奶,與市面上的咖啡粉與奶精區別開來。

此外,每臺“瑞即購”機器上都配了智能物聯網系統,監控咖啡機運行狀況與每杯咖啡出品,以保證所有咖啡都能保持和瑞幸門店同樣的出品品質。

不難看出,瑞幸為了保證無人零售設備出品能與門店保持同一水準,在研發出品、原料供應、數據采集與分析等上游環節進行了大量打磨的工作,這使其能夠迅速被部署于“戰疫”一線。

即將和“瑞即購”一起進入抗疫一線的瑞幸無人售賣機“瑞劃算”,也充分印證了瑞幸在供應鏈和產品能力上的優勢。針對疫情,“瑞劃算”在飲品零食等日常補給外,還增加了消毒濕巾、酒精噴霧和棉片、免洗洗手液、消毒泡騰片等健康防疫用品。

在瑞幸大舉向數字化和技術邁進的時候,星巴克則依然固守著他的第三空間理論。

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星巴克引以為傲的“第三空間”理論。

簡單來說,家庭居住空間為第一空間,職場為第二空間,而城市的酒吧、咖啡店、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公共空間為第三空間。從很早開始,星巴克的門店設計就開始為營造一個“第三空間”的氛圍服務,并有意開始打造星巴克自己的社區文化。這也讓星巴克的門店設計成為零售業的經典案例。

馥郁的咖啡香氣、舒緩的音樂、柔和的燈光、舒服的沙發,這就是星巴克所努力打造的標簽。

舒爾茨就曾在自傳《一路向前》中喊出“讓三明治滾出星巴克”。原因就是這會影響星巴克店內濃郁的咖啡香氣,并讓星巴克“專注咖啡”的品牌形象不純粹。

星巴克粉絲非常愿意分享的這種故事:長期在一家星巴克消費,與伙伴成為朋友后,自己的口味被伙伴摸得一清二楚,點單時一個眼神就行。不時還能體驗一下好豆子和隱藏菜單。

但星巴克卻忽略了數字化和移動化所帶來的消費和場景的變化。

比如在美國,咖啡外帶的比例已經達到80%~90%,亞洲咖啡消費大國日本在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全自動咖啡販賣機已經逐漸普及;而瑞幸最新數據顯示,七成用戶也是選擇了外帶。

另外,星巴克作為連鎖咖啡,本就從未聚集起“品質需求型”用戶,只是抓住了“功能需求型”的白領用戶。在質量處于同一水準的瑞幸出現后,星巴克自然會在潛力更大的外帶市場落于下風。

我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過,此前星巴克宣布訂單和會員體系全面接入餓了么、盒馬、淘寶等平臺后其實已經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星巴克已經放棄了平臺入口,甘愿做一個咖啡供應商。

眼見著自己的app逐漸淪為雞肋,而瑞幸則借助瑞幸咖啡和小鹿茶積累的交易用戶數已突破 4000 萬?,F在同樣是捐助,自己捐的是灌裝咖啡,瑞幸則是直接捐手機掃碼就能下單的無人咖啡機,并且還是全國聯網數據互通,如果我是星巴克的CEO,我也著急。

所以,為什么說瑞幸與星巴克們的比拼已經不在同一維度。因為對于幾十年跑完歐洲上百年歷史的中國市場而言,外帶服務能力已經成為競爭勝負手,而這背后更是技術與數字化能力的比拼。

瑞幸像一把揮舞的軍刀,披荊斬棘,而星巴克則像一個旗桿立在那,歲月靜好。

外帶體驗的核心是什么?

是保證用戶既不用等候,又能享受適宜溫度的確定性。這意味著,覆蓋的密度與廣度、飲品制作的標準化與流程化、原材料供應配送的即時性……都有著更高的要求。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門店達到4507家后,瑞幸才發布了無人零售戰略,因為咖啡店并不是瑞幸的目的,將咖啡甚至于更多商品賣到更多場景才是,“瑞即購”和“瑞劃算”則是其重要的一環。

戰“疫”只是一個特殊場景,卻能看出背后的路線之爭。

平臺、中樞和基礎設施

接上文之前,有必要引入一個案例。

數年前,馬斯克還被外界視為一個資本市場投機者。因為他連續創立SolarCity、SpaceX、特斯拉三家公司,并投資一連串看似不著邊際的科技公司的做法,屬于典型的“不務正業”。

但這其實是馬斯克將“殖民火星”構想進行了一步步拆分:火星沒有氧氣,內燃機無法工作,于是創辦了電動車企業特斯拉;特斯拉需要電腦,但火星更沒有水,不可能化石能源發電,于是創辦太陽能技術企業 SolarCity;而人和這一切設備還需要運輸到火星,于是有了SpaceX。

將一個宏偉目標拆分為多個環節,從其中一個環節入手,進行資金與技術的儲備,然后不斷以此類推到下一階段,最終實現終極目標。這便是被不少投行大佬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帶著這一視角回顧如今的瑞幸,其實就很容易看懂了。我們從瑞幸的終極目標入手,它只是想賣咖啡嗎?顯然不是,錢治亞將其描述為一個“自有流量+自有產品的智慧零售平臺”。

在這樣一個宏偉的目標之下,有著潛力大、增速快、現有價格、品質結構不合理、品牌選擇不足等特點的中國咖啡市場,顯然作為一個很好的抓手被瑞幸選中了。

針對市場特點,瑞幸必然要以性價比和效率作為切入點進行突圍。

為什么能將消費行為全部歸口到瑞幸App?因為只有線上化才能迅速積累精準的大數據;為什么能瘋狂進行大規模開店?

  • 一來,只有建立足夠高的網點密度,才能保證極高的效率;
  • 二來,通過App、設備物聯網積累的精準大數據,能為研發、選址、備料、招聘等全鏈條提供指導,小鹿茶的誕生亦是如此。

為什么要推無人零售?

  • 一方面,這是咖啡進入“無限場景”的剛需;
  • 另一方面,自營4507 家瑞幸咖啡和小鹿茶合伙人加盟網絡本質就是一個成熟的支撐體系。

人力方面,只需要對原有店員做一些簡單培訓,就能對無人咖啡機進行維護,避免了上一代無人咖啡機專職管理人員,不得不面對的效率成本難兩全的死穴;倉儲方面,每一個門店更能兼有前置倉的職能,實現了提效降本。

最關鍵的是,在線上預約下單流程打通,機器實現了與門店相同品質的前提下,無人零售能憑借遠低于門店的成本,打進了更多寫字樓、商場等場景,觸達更多以往無法覆蓋的潛在消費。

可以下一個結論:無人零售不是瑞幸“窮途末路”需要新故事來“忽悠”投資者,而是向著既定的目標進入了下一個階段。自營門店與加盟網絡,更像是服務于這一目標的基礎設施。

一個很好的例證是,無人零售戰略發布后多家機構表示看好:比如摩根士丹利在近日的一份報告中重申了對于瑞幸的積極評級,并指出得益于核心門店的復蘇和無人零售戰略的實施,瑞幸咖啡會在2020 年的第三季度實現盈虧平衡,并在 2021 年實現全面盈利。

而澤菲咨詢則在重申瑞幸的買入評級,將目標價定在49 美元的同時,指出了其無人戰略具有前瞻性,肯定其會為消費者帶來的便利性和對于成本的改善。

總結

從大洋彼岸的亞馬遜,到身邊的美團點評,其實都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被外界看懂的階段,如今的瑞幸亦是如此。在我看來的,瑞幸正進入一個最為關鍵的階段:建立線下高頻流量入口。

比如被資本市場認可并熱捧的美團,外賣便是其線下高頻流量入口,并將其導入到生態中的到店、酒店/民宿、機票等業務,通過留存挖掘更大的用戶價值。

這其中,核心在于通過技術與數字化能力將效率提升到極致,進而為低毛利形成極高壁壘。

對于瑞幸而言亦是如此,門店+無人零售形成的深入到毛細血管般的網絡,正發揮著以規模價值降低成本,以大數據降本增效的作用。微利的咖啡聚集起一個龐大的“流量池”之后,瑞幸再賣點啥或許都不奇怪了。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

 

作者:科技唆麻;公眾號:科技唆麻(ID:techsuoma),科技唆麻,不飛不快。

本文由 @科技唆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