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開放的Android無法獲得成功?(一)
編者按:本文作者Daniel Eran Dilger,原載于Apple Insider。
開源愛好者喜歡告訴你 Android 將因為其開放而獲得最終的勝利。但很遺憾,這種情況將不會發生。歷史經驗清楚的告訴我們,行業的領導者需要有充足的盈利能力,而這是現在開放的 Android 平臺無法具備的。
下圖為今年第一季度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的數據對比,圖源:App Annie
未做出任何承諾的開放
從意識形態角度來講,“開放”非常具有吸引力。試問有誰不希望自己的技術迅速達到領先地位,且不受其他公司專利屏障的影響,從而去獲得更多利益呢?但事實是,真正想賺錢的公司很少會采用這種方法。
多年前,我曾認為,被微軟用 Windows 壟斷的 PC 系統領域,將會被走高端路線的蘋果公司與走親民低端路線的 Linux 打破。
后來的事實證明,我只猜對了一半。蘋果在它自己的領域打敗了微軟,但 Linux 卻始終沒能在桌面端崛起,無法對 Windows 構成嚴重威脅。即便是 Google 以復興 Linux 的名義推出的 Chrome OS,也幾乎對市場沒什么影響。
如今,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領域中,蘋果的 iOS 系統在某種意義上和當年的 Windows 十分相似。相比于其他平臺的開發者數量,iOS 平臺上的開發者數量相當龐大。而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中,當時由 Linux 扮演的“開源”角色,現在由 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來扮演。
僅管 Android 的擁護者們十分看好它將會贏得這場戰爭,但總體來講,大部分基于 Android 的產品目前都無法賺錢。產品賺錢乏力,又使得開發者們也無法獲利。這一切就導致現在的 Android 并沒有一個穩固的平臺,大部分的 Android 開發商們只能不停的賠錢。
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所謂的“免費”吸引了太多不想花錢購買應用、服務或硬件,甚至屏蔽廣告的低價值用戶。這就直接導致平臺無法有效創收。正因為這批用戶的存在,很多廠商就無法從 Android 和 Web 端賺錢。在 Web 端與 Android 平臺上,Google 的收益要比蘋果少很多。蘋果靠著僅僅 22% 的市場占有率,其收入就完爆了 Google。在整個 2012 年度,Google 的收入為 500 億美元,其中還包括摩托羅拉的硬件部分收入。相比之下,蘋果最近一個季度的收益就超過了 540 億美元。
當 Google 試圖通過 Nexus 與摩托羅拉進入硬件市場時,蘋果早已通過 iAd 將最有利可圖的廣告業務攬入懷中。蘋果依靠其高價值用戶群,獲得了更多廣告商的青睞。
少些開放,多些收益
Android 陣營中最掙錢的也是那些不怎么開放的廠商。眾所周知,三星是 Android 陣營中的老大,基本上也是這一陣營中唯一真正成功的公司。主要原因是三星基于 Android 進行了大量自主設計與新功能開發,再加上大規模市場推廣,才得以與蘋果分庭抗禮,取得了目前的成績。
很多人可能會注意到,在三星宣傳 Galaxy S4 和 Note 2 這樣的旗艦機型時,并不過分強調 Android 系統這個概念。而將宣傳重點集中在一些自主開發,差異化的功能上,如懸浮窗,S-Pen 等。
三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重視自主設計,并開始走差異化道路。三星并不是靠著“開放”的 Android 取得了現在的成績,而是通過其差異化才獲得了成功。三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著力與英特爾合作開發 Tizen 系統。盡管 Tizen 也戴著“開源系統”的帽子,但對于三星來講,這個由自己主導開發的系統,無疑會比 Android 更易進行定制,從而會有更加差異化產品。
“開源”軟件并不一定需要開放,就像摩托羅拉當年曾在中國發售過的 Linux 系統手機。摩托羅拉當時只是以開源系統的方式售賣硬件而已,從而獲得收益。同樣,Google 也使用開源軟件出售廣告服務,還有蘋果也是通過將開源軟件與其硬件進行深度集成,最后靠之盈利。
開放并不常勝
三星即將推出的 Tizen 系統還需市場考驗。三星的這次嘗試吸取了前輩們經驗,包括PalmSource?ACCESS,智能手機平臺?OpenMoko,軟件平臺?LiMo,LiPS,還有之前摩托羅拉嘗試過的 Linux 手機。
開放也沒能拯救曾經風光無限的諾基亞。迫于蘋果和 Google 的壓力,諾基亞曾一度嘗試將塞班平臺開源,卻不受業界待見。同樣的事情還在大名鼎鼎的網景公司發生過。網景也曾將其瀏覽器代碼“開源”給了 Mozilla,但后者是依賴著第三方每年砸入幾千萬美元才得以存活至今。就像其他的公共試驗,除非已經自身已經盈利,否則一旦你停止了資金注入,這種成功模式將戛然而止。
如果回頭看看歷史,“開放”所取得的成績并不理想,一直以來它只是看起來很美好而已。“開放”絕對不是通向成功的神奇捷徑。從歷史角度來看,“開放”通常只是充當人們向其他人傳遞價值,并放棄商業化的一種方式而已。
僅僅開放是無法賺錢的
蘋果的 iOS 與 OS X 盡管都是以開源技術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但其堅持走封閉路線,打造出了差異化的產品。MacBook 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OS X 是基于 Unix 的。這一特性就吸引了不少習慣使用 Unix 的開發人員和開源愛好者,畢竟 Unix 下一堆好用的工具都唾手可得。所以說,公司可以將開源軟件作為一個基礎,但絕最終的贏利還是要依靠其獨有的一些功能或者服務。
當你現實地觀察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 Google 自身也是通過獨有功能投放廣告,就像蘋果三星那樣,通過基于開源技術開發獨有的硬件與軟件技術,從而獲得收益。
所以說,與其把開源軟件作為成功的捷徑,倒不如將之視為可以展現獨有價值的平臺,如果不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進,那你將無法進一步發展,更別提賺錢了。
未完待續…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