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只能止于真相
謠言傳播是典型的病毒式傳播,并在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等傳播媒介下,獲得了難以遏制的傳播速度與威力。通過一系列的觀察與分析后,我們很難說謠言止于智者,它只能止于真相。
01
謠言止于智者,這句話有失偏頗。
史書中的大人物們,大多都有賢能恭德的祖先,或者就是出生時伴有異象的神話傳說,身處當時的史官,這些內容應該很多也無從考究和驗證,就直接堂而皇之的錄入在冊,以供后世萬代讀誦繼承,從這個角度來看,謠言也會始于智者。
何謂謠言,是指還未證實,或者已經無法驗證的信息,也許真實也可能虛假。因為有助于解釋未知,尤其是在某些突發狀況,人們普遍處于恐慌心態下,因此在社交媒體的實時性催化下,謠言一經發布,便會在社會上引起迅速傳播。
這次的疫情新聞,很多就不是來自官方報道,而是微博個人,然后再蔓延至自媒體和朋友圈,無論內容是否真實,都先在一定范圍內得到傳播,甚至還造成了一些搶購結果。
因為相比較真實新聞來說,謠言驗證需要更長時間,甚至在已經辟謠以后,還是會有人繼續支持謠言,人們對謠言的容忍度極高。
謠言造成的最大危害是聲譽,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雖說大多數謠言結果都是無疾而終,但部分謠言還是會為當事者帶來后續的傷害,比如蛆橘事件導致大量柑橘滯銷,商販們每日自吃多斤以證清白。
其次的危害是公眾情緒,山西地震、食鹽可預防核泄漏、滴血傳播艾滋病等謠言,不僅給公眾帶來了恐慌情緒,而且用戶情緒刺激后還轉化成實際行為,比如搶購鹽、醋、藥、蔬菜、消毒液……類似事件不勝枚舉。
互聯網使得造謠者成本更低,甚至還可以賺得流量和利益,同時很少有人受到嚴懲,因此更多的鼓勵了類似行為,隨著近兩年眼球經濟下的自媒體爆發,更是污染了整個互聯網內容環境,形成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生態。
02
謠言有三種特性——夸大事實、制造焦慮和煽動仇恨。
同樣屬于內容傳播范疇,這些特性看起來很像某些自媒體的內容定位,其中不乏影響力排名前列的超級大V,比如某個民間時政超級公號,熱度排名常年都在全網前十,其實就是打著“愛國博主”旗號的情緒煽動者,當然也有各種蘸著人血饅頭吃的“咪蒙們”,眼球經濟下的流量攫取,在一些人看來已然超越了內容真實。
有些謠言的傳播源本身真實,只是人們記憶點和語言偏差,在轉述交互過程中,導致內容發生了變形,比如本次疫情下的雙黃連搶購,就是真實新聞下的過度解讀。
當然,更多謠言是從傳播源就開始失真,比如把疫情起源編排成政治陰謀論或者實驗室生化武器的驚悚故事,就純粹是造謠者的刻意為之,也是互聯網內容生態中的“劣幣”。
謠言傳播是典型的病毒式傳播,互聯網病毒式傳播=病毒系數*周期速率。
病毒系數代表傳播能力,公式=傳播者基數*分享率*轉化率:
- 如果病毒系數=1,屬于線性傳播,每個傳播周期結束,傳播者基數總量不變,因此原始的粉絲基數越大,傳播總數就越多;
- 如果病毒系數>1,代表指數級傳播,每個傳播周期結束,傳播者基數總量會增長,傳播總數增長量就更大了;
- 如果病毒系數<1,代表傳播將停止,每個傳播周期結束,傳播者基數總量在下降,繼續增長的速度變慢了。
除了一些世代傳承的經典巨著,大部分信息傳播,一定時間以后都會變慢,因此早期傳播速度更重要,早期速度越快,最終的總量就越多,周期速率代表一個傳播周期的滾動速度,每個傳播周期結束,上個周期的所有傳播者就失去了傳播能力,因此一個傳播周期用時越短,代表傳播速度越快。
謠言符合病毒式傳播的所有條件,公眾受到恐慌和焦慮情緒驅動,社交媒體的活躍用戶又普遍年輕,基數大且分享率高,情緒渲染下轉化率遠大于1,再加上新聞性內容的周期速率很快,因此謠言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很大輿論效果,速度不亞于任何傳染病毒。
真相只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消滅那些比較明顯的虛假謠言,對于在真實信息傳播中途變形了的,或者無法驗證真相的謠言,通常很難徹底消除,因此便會形成間接的網絡暴力,對當事者造成持久的名譽傷害。
03
對于造謠者來說,動機無非三種:
- 第一是為了解釋未知,普通人為了幫助決策,把聽說的或者猜測的故事,出于“好奇”以訛傳訛,比如“我聽說公司要裁員……”;
- 第二是為了謀取利益,比如自媒體或者其他組織,通過捕風捉影和移花接木來編撰故事,獲得流量關注和利益;
- 第三是為了競爭,來自對手的刻意中傷和抹黑,比如層出不窮的黑公關事件。
社交媒體KOL的粉絲基數多,可信度高,實時的轉化效果最強,造成的影響也最大,尤其是即時性的社交媒體。比如微博,內容不同于PGC的用心創作,發篇微博的用時極短,微博主一般不太做深度思考,全憑一時情緒沖動發文,這種情緒下通常不會考量信息精確度,因此微博上流行各種罵戰和未證實的爆料信息,事后反悔說被盜號也大有人在。
流言假如始于智者,傳播效果會更強,但通常不會造成惡劣影響,或者結局在預設范圍之內,比如太史公的《史記》,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的經典,布滿各種神話故事和流言蜚語,但依然閱讀價值很高。
對于公眾而言,謠言需求剛性,能夠即時滿足人們對未知事物的理解。拿這次疫情舉例,相關的病毒起源和科學防治,其實需要更多的臨床驗證,真相的等待時間需要更長,謠言因此扮演了解決方案,快速填滿用戶對未知事物的理解。因此,虛假信息相比真相,傳播速度會更快,傳播深度會更廣,影響時間也更長遠。
造謠者制造內容有針對性,謠言的傳播力更強,社交媒體上的年輕人,理性分辨及情緒控制又相對薄弱,因此互聯網更容易成為謠言生長的土壤。
根據對信息的信任程度,把人群分為信謠傳謠者、無動于衷者和辟謠者,相對于后兩者來說,互聯網上的信謠傳謠者,數量和活躍度都會具備壓倒性優勢。
04
造謠可恥,信謠者其實無辜。
信謠傳謠者對于信息的來源渠道深信不疑,相比其他人還有一種獲取信息更快的榮譽感,甚至部分體現出了自身的社會地位,因此是謠言的忠實粉絲,他們會主動和他人共享信息,帶頭轉化行動,即便辟謠之后也還可能會選擇繼續相信一段時間。
造謠者能達到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程度的不多,因此從憲法角度,很難制衡大多數造謠者,再加上大多數內容平臺的規則算法其實也更偏向閱讀數據,而非內容本身,因此更加劇了信息的極端情緒,成為劣幣驅逐良幣的生態。
自媒體的爆發,也帶來了更多夸大和煽動極端情緒的內容,因此對于互聯網的謠言管控,政府近兩年也開始加大力度,大多數知名App都曾被網信辦約談整改過,頭部平臺開始加強審核力度和完善推薦規則,網信部門管控不良內容,版權局等單位聯合開展“劍網專項行動”規范內容轉載和抄襲。
從2018年開始,純粹博眼球為主的自媒體逐漸退場,其中包括19年初的超級大V咪蒙;2019年,內容調性開始向實際價值過渡,短視頻種草帶貨成為年度流行;2020年,疫情導致了宅經濟,使得原本需要培育多年的在線教育市場,被迫得到了普及,知識類內容又成為各大平臺目前競爭的焦點領域,抖音、快手、B站和騰訊等巨頭都已經開始發力。
災難對于我們,不僅僅是某些宅家的習慣,應該還包括整體的士氣,以及壓力下的國民情緒釋放,這些很可能也會體現在今年的內容調性上,無論是短視頻、直播或者圖文類,2020年都可能迎來一個嶄新階段。
05
?“謊言說三遍就是真理”。
戈培爾說的關于重復的力量,商業中的定位理論,就是放大了這個力量。謠言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極大可能會扭曲真相,甚至邏輯比真相還合理,或者根本沒有絕對真相,比如當前疫情,雙黃連該不該買?
為了讓用戶相信,商家通過重復廣告詞或者設計沖突情境和符號來占領用戶心智,使品牌達到類似“人設”的記憶效果,然后就能帶來商品銷量,最終成為國民品牌,前些年的“標王們”,憑借這一招功成名就,成為知名企業家的也不在少數。
真相來臨之前,三鹿奶粉也曾是大品牌,因此辨別真相與認知關系并不大,謠言很難止于智者,只能止于真相。
真相止于智者。
#專欄作家#
老襯,微信公眾號:fengqitalk。多款百萬級用戶產品締造人,擅長互聯網產品運營,關注新興科技產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