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職場社交為什么還沒爆發(fā)?
作為一款職場社交產品,脈脈這類產品還沒爆發(fā)的原因或許就在于:還沒有為用戶聚集足夠的價值認同群體,以及職場社交價值體驗打磨得還不夠好。
脈脈CEO林凡曾經說過:
“中國的職場社交沒有爆發(fā),原因可能很簡單:因為你的朋友還沒有都在上面”。
從脈脈對人脈欄目的導航設計也能看得出來,它希望你去拓展自己的人脈,添加更多朋友。
我個人對此有些不同的意見,如果你愿意聆聽,且聽我娓娓道來:
一、先看下微信的發(fā)展路徑
既然定位社交,那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搭建起足夠強的社交關系鏈,用戶會基于這條社交關系鏈去產生社交行為。那脈脈的用戶會因為什么而發(fā)生社交行為呢?或者說它適合沉淀什么樣的關系鏈呢?
眾所周知,微信打造出來的社交關系鏈是最強的,而且是最通用的。
我們不妨嘗試分析下微信的發(fā)展路徑:
微信最初的定位是社交通信工具,在關系鏈上,它基于提前打造好的通信的固有屬性,先是借助通訊錄導入非常強的熟人關系鏈,然后通過推出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搖一搖的方式構建陌生人關系鏈,引導用戶拓展更多的好友,接著用名片來引導用戶順理成章地把新結交的線下關系鏈也遷移上來,最后再用朋友圈巧妙地盤活了這所有的關系鏈。
至此,一套成熟的微信生態(tài)關系鏈就這樣橫空出世了,多少用戶至今欲罷不能。
從通信工具到熟人關系鏈,再到陌生人關系鏈,再到線下關系鏈,再到整條關系鏈的盤活,這一切仿佛早已在計劃之中。
我又嘗試梳理了下微信的用戶之間形成社交行為的場景,暫且想到這幾種:通信、聊天、交友、互動(可能沒有完全覆蓋,歡迎補充)。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呢?
在朋友圈之前,微信帶給用戶的價值可能只有這3種:通信、聊天、交友。
如果按時間排個序,我覺得也是這樣。
可以肯定的是,用戶已經有微信了,強大如斯,你去模仿或者超越它,幾乎都是不太可行的,那就只能另辟蹊徑。
二、尋找用戶增長的破局點
同樣是社交,但是戰(zhàn)場不同,脈脈可能沒法完全復制微信的打法,但是可以找到同樣可以在另一個戰(zhàn)場致勝的關鍵破局點。
如何找到這個破局點呢?
我認為關鍵還是要從價值出發(fā)去尋找,因為你的產品對用戶有價值,用戶才會來,反之,用戶為什么要在你這里逗留呢?
再看一下微信,它給用戶提供的價值是通信、聊天、交友。
- 我們一般會跟什么樣的人通信呢?是熟人。
- 那我們一般什么時候才會需要交友呢?是遇到陌生人的時候。
- 跟什么人聊天呢?熟人和陌生人都有。
回顧下微信的發(fā)展路徑,熟人和陌生人在前期的用戶增長方面確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再想想社交的本質,也是以人為核心。
好的,那我們接下來就從人的角度挨個分析下:
熟人包含哪些人呢?
你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可能主要是這些,但最初激發(fā)用戶不斷涌入這個產品的,我覺得起到最重要作用的角色還是朋友。
因為朋友是我們實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類人群,相比其他角色,它跟我們之間的情緒紐帶也很特別,因為大多都是同齡人,既然能成為朋友,習性脾氣肯定都差不太多,相互之間的信任度也很高,所以更容易受其觀念影響,發(fā)生模仿行為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比如a說xx牌子的口紅真好看,價格還非常實惠,b大概率也會很感興趣,迫不及待也想要嘗試一下。
再比如,我最初接觸微信就是受到朋友的影響,沒有她的介紹我甚至都不知道這個產品。
相比熟人而言,陌生人對我們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嗎?我覺得應該沒有。
那是什么神秘力量促使我們跟陌生人發(fā)生了某種不可描述的關系呢?
我想大概主要有3個因素——未知帶來的刺激、遇到有趣的人的憧憬和對某種不可描述的內容的幻想??瓤龋唧w我就不再這里贅述了。
但說到底,用戶之所以在微信上留下來,單單依靠朋友的影響和陌生人的吸引是根本不夠的,他一定是感受到了微信在某方面所擁有的自己獨特的產品價值。
我在這里可以隨時跟朋友聊天,或者只把它當做一個比電話更輕一些的聯系方式,后來發(fā)現還可以體驗未知的刺激、遇到有趣的人,更驚喜的是我還可以在這里和朋友分享、記錄生活,也可以點贊、評論別人的生活,我們圍繞著生活得以在這里可持續(xù)性地發(fā)展下去,尤其是這一切竟都獲得了相比早前的QQ會更令成年人青睞的社交體驗。
將上面的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微信打造的是一個圍繞生活的社交體驗,而因為朋友在生活的社交場景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陌生人又具有難以抵擋的吸引力,所以它們可以成為這場用戶增長的破局點。
此外,微信還需要提供其獨特的產品價值。
三、類比分析:人
那同樣的,我們嘗試拿脈脈來套一下這個邏輯:
脈脈想要打造的是一個圍繞職場的社交體驗,在職場的社交場景中,最關鍵的角色是誰呢?同事還是前輩,領導還是下屬?也許我們可以先梳理下這個關鍵角色需要具備的條件。
- 影響力。他需要具備足夠強的影響力,可以帶動社交對象模仿他。
- 信任度。他需要擁有足夠強的信任力,讓社交對象愿意卸下戒備,或者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在他想要傳遞的事物上或他創(chuàng)造的內容上。
- 價值觀。他在受價值驅動方面需要與社交對象具有相似的特征,受相似的價值驅動,否則即使他具備充足的影響力和信任度,社交對象仍然很難與他開展社交活動,無法引爆社交行為。
將范圍限定在職場,想來想去,這個關鍵角色,既要有足夠能帶動模仿的影響力,又要具備一定的受價值驅動的相似性,還要擁有足夠的讓人信任的力量,可能只有這一種人了:受驅動價值相似度足夠高的朋友
這里的受驅動價值,是個名詞,是我自己造的詞兒,指的是可以驅使用戶行動的價值,因為我覺得不管是興趣驅動還是好奇心驅動還是別的什么,本質上都可以說是價值的驅動。當兩個人的受驅動價值的相似度越高,那他們越有可能受這個價值的驅動力影響,進而做出更加相似的決策,并產生社交行為。
為什么只是說有可能?
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包含人原來固有的認知信息以及當前新搜集到的信息。
你品,你細品,如果只是普通的同事、前輩,或者受驅動價值完全不同,則一定不足以完美地定義這個關鍵角色。但它又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前輩,更多的可能是擁有同樣職場成長目標的朋友,不知道你能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嗎?
四、剖析職場社交價值體驗
再說一說這個受驅動價值,根據行業(yè)、崗位、環(huán)境等的差異,這個價值可能會因人而異,但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更寬泛的層面來概括性地總結下它,這里我們就主要看下職場的情況:
在職場中,大家想要什么呢?
無非是擁有一份好工作,然后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
而職場社交產品雖然不能直接給你提供一份工作,但可以給你工作機會;雖然不能直接給你升職加薪,但是可以幫你提升知識技能;雖然不能讓你直接走上人生巔峰,但是可以成為你的墊腳石。
而這些,即是我所認為的職場社交產品應當提供的價值體驗。
(PS:職場中,打工者畢竟還是占大多數,創(chuàng)業(yè)者占少數,所以我這里暫且只討論打工者哈,感興趣的可以自行從創(chuàng)業(yè)者角度分析下)
針對這三項需求,我剛好還有些精力,所以想逐個分析下這些職場社交價值體驗的關鍵點:
1. 找工作
首先,談到找工作,個人覺得這個場景太重線下,也很重決策,正常情況下純通過線上來完成應聘全流程是不太可能的(當然疫情下情況比較特殊,這個除外),肯定要走線下的面試流程,就像買車買房一樣,總得現場看一看,從接觸到最終決策的流程是比較重的也通常是比較長的。
這就決定像脈脈boss這類的線上招聘產品只能充當前期觸達和前期溝通的作用,幫助人才和企業(yè)之間實現互相連接,而誰能把這個連接做到更加精準同時又更加高效,以幫助企業(yè)和人才都能提高效率、降低額外成本,誰就更有優(yōu)勢。
所以呢,我認為該點的核心在于連接求職者與招聘方的精準和高效。
2. 升職加薪
其次,關于升職加薪,我們有必要先認清一個事實——老板是不會無緣無故給你加薪或者升職的,畢竟錢也不是打水漂來的。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只有當你對公司的貢獻提升到更高的級別時,才有可能獲得加薪,如果更厲害達到了更高的維度,那也許就該升職了。
那貢獻該怎么提升呢?
我覺得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你的實力和運氣。
提升實力,不僅需要理論的提升,還需要實踐的鍛煉,更加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摩擦中成長。實踐的磨煉我們一般通過工作已經得到了,而理論的提升就需要向比我們更優(yōu)秀的人學習了。
關于提升運氣,我想到一句話:“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聽著好像只是一個段子,但仔細品一品,我發(fā)現還是有一定道理:愛笑的人往往給人以外在陽光開朗的印象,這樣的人人際關系應該不會太差,那當別人有好項目或者好機會時,就更加容易想到你,也更加愿意分享給你,剛好如果你的實力也很ok,那豈不是如虎添翼~
所以你發(fā)現沒,在我們可以掌控的范圍內,提升運氣的最好辦法似乎就是:人脈。
所以我認為,該點的核心在于圍繞人與更優(yōu)秀的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3. 走上人生巔峰
最后,再來說一下走上人生巔峰,由于個體差異性,不同人對它的憧憬可能是不太一樣的,而且從范圍來講似乎超越了職場,這里我們有必要統一下,請注意:我們只討論職場下的。
先嘗試假設下,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算不算走上人生巔峰呢?
我覺得不算,因為就算實力再強,如果發(fā)揮不出來也沒有意義,別人看不到,自己也沒有成就感。所以我們需要擁有能夠發(fā)揮出來的足夠強大的實力。
怎么讓它發(fā)揮出來呢?
拋開個體表現時的不可抗力不談,比如心情不好或者狀態(tài)很差,我覺得必須要有機會。當合適的實力與機會相遇,它們就會像下面這張圖,實力將會在機會的促進下,得以有效發(fā)揮,并變得更強,然后遇到更好的機會,不斷變強…這便是職場下的走上人生巔峰之路。
該點的核心在于圍繞擁有實力的人與擁有機會的人之間的連接,這種機會并不一定只存在于公司外部,也可能存在于內部。
同樣的,雖然是職場社交,但我依然相信著陌生人的魅力,不因為別的,就因為它那與生俱來的吸引力。(精力原因,這次先說到這里,有機會我再展開講哈)
五、結論
最后,請允許我在嘮叨中總結一下:
中國的職場社交為什么還沒有爆發(fā),原因可能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你的受驅動價值相似度足夠高的朋友還沒有都在上面,陌生人的力量也還沒有被好好地挖掘,另一方面是因為職場社交價值體驗打磨得還不夠好。
好啦好啦,因為興起,洋洋灑灑說了這么多,很佩服你竟然能看到這里,我只是個普通人,以上肯定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
作者:被窩,公眾號:艾沉店
本文由 @被窩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