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讀書沒用,是你讀書的場景沒用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就是萬萬千千個場景。
這是個全民都是KOL的時代。可無論你是參加互聯網大會,聽大佬在臺上分享成功案例,還是參加某個社交局,和連名字都沒記住的人討論業務。
他們講的絕大多數,對你來說,都沒什么用。
畢竟大多數成功的人,靠的都是99%的運氣,而所有人都希望他講出那1%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往往只是聽起來容易,讓你覺得滿足,以為又學到了很多,安慰自己辛苦跑會的這個周末沒有虛度。
但你回過頭來仔細想想,你某項能力的提升,真的就只靠這些嗎?
如果你下次還去社交局,再有人找你聊互聯網,你不妨問他一個問題:什么是用戶需求?
如果他張口閉口講的都是剛需和非剛需,那以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我不建議你和他繼續聊下去,因為他講的東西對你沒什么幫助,反而還有可能誤導你。
畢竟,稍微一個專業一點的產品經理都知道,講用戶需求,要看具體的場景。而對于這個問題,我現在知道的最好的答案是周子敬給的。
他對用戶需求的定義是:什么人,在什么場景下,愿意為了滿足這個需求花多少錢?
當然,我不覺得我聽懂了這句話,就代表我弄懂了用戶需求。但在獲得這個答案后的這些天里,我對「場景」這個詞,有了越來越深刻的理解。
一、那些懂場景的廣告人和不懂場景的產品經理
1. 買一瓶礦泉水,要花多少錢?
我們先從上面的用戶需求里的場景開始講。
對于上面的這個定義,很多人肯定覺得自己講剛需、非剛需也沒錯。那人都要喝水,喝水肯定算剛需了。
但實際的情況是,一個簡單的剛需會有很多種情況,背后的商業邏輯完全不同。
- 你在家的時候,可以喝白開水,幾乎不要錢。
- 當你出門在外,一瓶礦泉水2塊錢,你會買。
- 但當這瓶礦泉水是10塊錢的時候,你可能就會選擇忍一忍,回家再喝。
- 但如果這個時候你剛爬山爬了2小時,爬到山頂,10塊錢一瓶你也會買。
你看,同樣是所謂的剛需,場景就決定了你的東西能不能賣出去。
所以你會發現,能用2塊錢賣出去一瓶礦泉水的地方叫便利店,能用10塊錢賣出去的地方叫景區,能用幾毛錢賣出去一瓶礦泉水的地方叫批發市場。
他們同樣都解決了人喝水的需求,但卻不是相同的生意。
所以我說,談用戶需求只談剛需、非剛需的人,不用和他繼續聊,因為他對互聯網的認知水平,和我這個學燒鍋爐的對熱力學三大定律的認知差不多,僅僅停留在虛張聲勢的層次。
絕大多數失敗的互聯網產品,他們的CEO自己都沒有弄清楚:我的產品到底解決了用戶在什么場景下的哪一類具體問題。
而不論做什么項目,成功率最高的思考方式,應該是先找到一個在生活中頻繁出現的使用場景,再順著這個場景下人們渴望解決的問題,去設計一個產品。
仔細想想,為什么王者榮耀比英雄聯盟火那么多,并非前者的游戲設計有大幅提高,而是現代人大量的碎片化時間,給手游提供了端游難以企及的使用場景。
歸根結底,「場景」對產品,對整個公司的商業模式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但「場景」從來都不是做生意才要考慮的東西,畢竟,你一直在被它影響,而你可能看不到。
2. 只要買了這瓶面霜,周圍的人就更喜歡我了嗎?
我們從小就在看廣告,這些廣告加起來可能比我們看過的電視劇都要長。盡管你看這些廣告都并非出于自愿,但廣告的魔力往往就在于此。
我們很難說出電視劇里的某句臺詞,但我們卻很容易說出幾句廣告語。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p>
「拍婚紗照,去哪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p>
「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p>
市面上大多數寫廣告文案分析的文章,都會說他們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們的不斷重復,將大家成功洗腦。但不斷重復是策略問題,并非文案本身的優勢。
在我看來,這些文案人對用戶場景的洞察,好過大部分的產品經理。上面的每一句廣告語,背后都是用戶的一個真實問題:
- 過年給領導送禮總被拒,到底該送什么?
- 我這輩子就拍一次婚紗照,不能太隨便,到底去哪拍呢?
- 手機電池不耐用,總沒電,每天要充好幾次,好麻煩啊。
在拋出明前的場景后,馬上接上他們的產品,讓你覺得面對這個問題,這么解就是對的。這才是這些文案的高明之處。而美妝的廣告則更勝一籌,說出一連串的皮膚問題,然后出現某明星,在用了他們的產品后,立刻光彩照人。
這讓人瞬間覺得,如果你買了這個產品,也能像明星一樣光芒萬丈,受人喜愛。而現在在看廣告的你,是那么的灰頭土臉,無人知曉。
而哪個女孩子不想自己是穿著水晶鞋,受萬眾矚目的公主呢?
可現實真的如此嗎?原本那些不愛你的人,真的會因為你買了這瓶面霜就愛上你嗎?
我至今還記得《觀看之道》對于廣告的洞悉:廣告偷走了她對自我的鐘愛,再以商品為代價,把愛回饋給她。
或許很多人這輩子都理解不了一件事,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今天用了大寶,就要離開你,而不愛你的人,更不會因為你在朋友圈發了新買的 SK II ,就約你出來吃飯。如果會,那他肯定沒安什么好心。
廣告對場景的運用,自然到我們從來不會回過頭來想,它到底有沒有給那些我們以為能夠得到的東西。
看到這兒,你可能覺得我講的這些沒什么用。既不能讓你想買的那瓶SK II 打五折,也不能讓打游戲的男友丟下游戲來陪你。
但想明白「場景」可能會讓你更好地擁有自己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別人希望的你。
二、帶著場景的知識才更惹人愛
1.你能不能有點女孩子的樣子?
“你能不能有點女孩子的樣子?”
這句話,只要是稍有點個性的女孩子,可能聽到耳朵都要生繭子了。
這類話產生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父母總算承認了「女孩子的樣子」不屬于自己的女兒,另一種是女兒終于免疫,聽這句話跟聽「吃了么」一樣習以為常。
但到底什么是女孩子的樣子?是溫柔?是安靜?一定要這樣嗎?
前兩天朋友推薦給我一本《重塑心靈》。(說這又是一本被書名耽誤了的好書)
書中有一個故事,說一位銀行家對女兒的固執個性很不滿意,父女關系弄得很糟糕,就去請教一位心理學大師。
大師問他:「當你的女兒與陌生男子出游,而男子有過分的要求時,你想不想你的女兒固執一點?」
銀行家頓悟,其實固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取決于在什么環境中運用。
書中管這種方法叫做環境換框法,指的是同樣一件事,在不同環境下,價值不同。
當時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我頓時驚嘆,這和我一直在想的,用戶需求要考慮具體場景,不就是一件事么?
我們終于有了撬動父母那些不容反駁的教條的工具。
中國傳統道德里有一條,叫做「兒女就應該孝順父母?!梗ㄐ㈨樀亩x為順從父母的意思,讓父母開心)
但如果父母逼孩子與不喜歡的人結婚呢?父母毆打孩子呢?家暴呢?這樣還要遵從嗎?有很多人因為父母的這些教條而抑郁,而父母從來也不覺得自己需要改變。
對他們來說,不孝順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溫柔也好,乖張也罷,你可以忠厚老實,也可以八面玲瓏,這些都沒有好壞之分。
不然你看《慶余年》里,忠心耿耿的燕小乙并不是什么好人,偷奸?;耐鯁⒛暌餐蓯鄣摹?/p>
2. 講這些東西有啥用?
后來我想,寫廣告文案也好,有理有據的反駁父母也罷,說起來,這些都是知識。那所有的知識都是自帶場景出場的嗎?
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講,做詩詞鑒賞要記住4個字「知人論世」,要站在詩人作詩的情景里讀他的詩。你要體會作詩場景。
大學的時候,近代史老師講,讀歷史的時候,不能以現在的眼光看,要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去看,不然很多想法都是錯的。你要體會歷史場景。
工作的時候,去美術館看畫,發現畫里講的除了人物、色彩、線條,還有畫家當時所處的時代,家庭,和他畫畫的那天有沒有見到愛的人。你要體會作畫場景。
站在他們的場景里,我們才能看懂他們的故事。脫離了場景的知識,就像4k藍光高清的畫面變成了270P的渣畫質。
這些可能你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很多人還是會習慣性地吐槽一句。
「講這些東西有啥用?」吐槽中多多少少還帶著一絲的不屑。
這句話,過去幾十年里,我們都說過。
上初中覺得音體美沒用,和中考又無關。上高中選了理科,覺得史地政沒用,高考又不考。上大學反正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覺得沒用,考試的時候能抄就行。
后來你發現,找工作的時候,你們兩能力差不多,最后選了那個會一點畫畫的。女孩子喜歡的男生不僅要長得帥的,還要懂電影、談論哲學的。
很多人這輩子都不會明白這樣一件事:不是讀書沒用,是當時學習的場景沒用,讓你誤以為讀書沒啥用。
我們從來沒法知道十幾年后要追的女孩子,喜歡看梵高的畫。也不知道將來會喜歡上的學長,總會去書報亭買新一期的《國家地理》。
上學的時候,也不是討厭美術和地理,只是老師在講的時候,覺得沒用,壓根沒聽進去。
其實,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只不過你沒有在正確的時機遇到它。
你的領導下周想和大家聊聊增長方案,讓大家提提建議,你這周讀了好多講增長的書,正式開會的時候,你提了好多新的想法,領導對你欣賞有加。
小時候看到父母書架上的三毛、蕭紅、魯迅,絲毫沒覺得那些書,能比得過你手里的《冒險小虎隊》,如今回家再看到那些書,卻忍不住想去翻翻,一翻就好久。
肺炎肆虐、閉門不出的日子里,重溫加繆寫的《鼠疫》才覺得灼熱真實。
你終于發現,合適的場景就像催化劑一樣,提高了我們對知識的感知。
但認真一想,上面提到的這些場景,并不是我們隨時都能創造的,它們有的長達數十年,有的還可能有毀滅性的災害。
既然真實的場景很難復現,那關于場景的討論可能就到這兒了,還有什么值得我們繼續往下看的嗎?
三、我們是可以模擬場景的
去年的時候,一位朋友和我講,她在家遠程辦公的時候,也會早點起床,化好妝坐在電腦前,營造出一種去公司上班的氛圍,這樣效率會高一些。
你看,真實場景雖然不能復現,但我們可以有辦法模擬。
過生日的時候,我們不能回到出生那天,但是可以吃蛋糕、吹蠟燭表示紀念。兩個人分手的時候,不能回到相戀那一天,但往往約在初次見面的地方,找回溫存的一點愛意。
這些模擬出的場景,總歸會給你帶來一絲真實。然后我突然明白,是不是當你想要什么的時候,你就想它出現的場景里,有哪些是能夠模擬的?
后來我才發現,這樣的方式前人早就講過了,叫「借假修真」。
張瀟雨在微博里多次提到過借假修真,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不理解。
第二次看的時候,我開始有點想法,好像說的是模仿的意思。
現在我更進一步地理解了,模仿中的有一部分就是場景,場景會帶動你的身體。
高考前的考試,老師給的所有測試卷,都會讓你涂答題卡,要的是對考場環境的熟悉。戰場訓練的時候,用真槍打空包彈,要的是對實戰環境的恐懼。
后來我看有人講,想掌握某個知識點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方法,叫「場景聯想法」。
當你遇到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問自己:這個知識點,可以跟哪些生活中的情景聯系起來?
比如《觀看之道》里有個結論:我們買畫的時候,其實是在表達對畫作上物體的占有欲。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開始想各種類型的畫。
買風景畫的人,想占有湖光山色、落英繽紛下的閑適。買的畫上有只貓,可能他隨時都能看到那只貓可愛的一瞬間。
當我下次再看到別人家里的畫,是不是就能看到他潛意識想表達的東西,進而更理解他呢?
當我們能讓每個知識點都經歷過一遍這樣的過程,你就會很容易記住。
所以你看,不管是在腦海里聯想,還是在現實中模擬,我們都可以借著假的場景,去靠近真正的那個目的。
你現在再回過頭想想,我前面講的分析用戶需求也好,廣告也罷,是不是都在借假修真?
借假修真是我們獲取未來的捷徑。
四、對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場景
如此看來,如果我們認為模擬的假場景是語法里的將來時,那真場景就是現在進行時。你活著的每分每秒,其實也在為你身邊的人創造真實的場景。
選擇推薦給朋友《簡讀中國史》還是《源泉》。選擇對爸媽是報喜不報憂,還是把生活點滴都說給他們聽。選擇對愛的人是尖酸刻薄還是憨態可掬。
你創造的場景,會影響你的家人、朋友,不過他們還有的選,但有一類人很難選。
就是你的孩子。
你可能從來都不知道,那些從小就比你成績好的孩子,智商和你差不多,也沒有你努力,但他們成績就是比你好。
這背后的差異,其實表現在場景豐富度的不同,導致對大腦的反向塑造有天差地別的不同。
那些學習能力弱的孩子,每天接受的信息單調乏味甚至粗暴。而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每天聽到的豐富詞匯、經常被表揚。
之前逛超市的時候,遇到一對年輕父子,小孩聽到店內放的《山丘》,就問涓滴是什么意思?
那些學習能力弱的孩子父母,一般都會說,不知道,問這個干嘛,有什么用之類的敷衍。而我看到這個孩子的父親說的是指水一點一點的流淌,還教他杜甫的一句詩「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想必這個孩子生活的世界是絢爛多彩,充滿好奇心的,他的學習能力自然也不會差。
這兩種孩子,注定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父母展示出來的場景構建了孩子的性格底色。
父母關系和諧,孩子就會天然的認為兩性關系就應該這樣。父母對疼愛長輩,孩子就會自然覺得也該體諒自己的父母。父母在大的事情上,征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就會覺得一直被尊重,被平等。
讓孩子體驗更多的場景、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讓世界以一種豐富多彩的面貌印刻在孩子的大腦里。
這可以說是為人父母給到孩子最重要的禮物。
五、這,就是場景與我們的人生
我終于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場景下的產物,我們無法脫離場景存在。也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關系就是萬萬千千個場景。
你也明白了關于場景的3件事:
- 沒場景的理論都不完整,不管是頻頻上臺的互聯網大佬,還是妄圖指導你人生的道德規范。
- 帶著場景的知識更可愛,沒有場景的時候,就想一個,借假修真是捷徑。
- 對孩子來說,你本身就是的場景,認真點兒。
我們接觸到越多不同形式的場景,就能對世界的感知變得多維立體,內心就是豐富、平和的。
這樣當你面對新的人、新的事的時候,就會調動多層級的感知能力,來觀察、思考和應對這個世界。
或許當你看完這篇文章,你已經能意識到場景在哪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希望你不會被營銷廣告洗腦,能夠反駁七大姑八大姨的歪道理,記住了那些抽象的句子,偶爾給身邊的人一個擁抱,對孩子提的問題,努力給一個你自己都覺得是100分的答案。
理解場景,熱愛生活。
作者:徐邦睿,95后,樂于思考問題本質;微信:katongka007
本文由 @徐邦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寫的真不錯,尤其是借用的兩個:廣告那個,放棄自我,以商品形勢回歸自我。還有那個買畫,就是買畫里的東西。嗯,我喜歡山水畫,我也喜歡自然山水。嗯呢,古人的智慧,給我們安排明白很多事兒。可惜了,生命有限,大多數是被迫學的知識,沒用的知識,有用的知識。
有哪個能夠分析拆解這個文章的,梳理一下寫作邏輯,值得分析的一篇文章。幫助大家提高閱讀,寫作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或者干脆書讀百遍,背誦全文????
很棒
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只不過你沒有在正確的時機遇到它。
對溜~
需求列表
贊??
好文!“我們從來沒法知道十幾年后要追的女孩子,喜歡看梵高的畫。也不知道將來會喜歡上的學長,總會去書報亭買新一期的《國家地理》?!? 用這句話去說服我看書看不進去、沒有好奇心的弟弟。
原來還有這種功效!
任何事都不能脫離不開場景,不要忽略了場景
深度好文,能理解這么透徹,還是95后,太慚愧了
慚愧。是我太淺薄了,私以為這是個有點年紀的產品人的領悟,沒想到是個95后,優秀
其實你仔細想想,95后也已經上了年紀了
。。。。一萬點暴擊。
好文
受教了,93的老阿姨看到95后寫這么棒的文章,感覺到民族有希望了
93怎么就是老阿姨了?。。∈切〗憬?/p>
寫的很棒
文章寫的很棒,讓人深入的理解了“場景”。
能讀出來作者是受過哲學熏陶的
這都被發現了
好一個假借真修!不錯的文章??
贊一個
我去看看你提到的書
關系就是場景,這個觀點很新穎;受教了
嗯 關系會塑造場景
關系場吸引力!
場景 ?? ,我公司要是認真對待什么是真場景就好了
wow,論證的過程讓我有種看奇葩說的感覺! 寫得很棒!
會夸!
雖然我比較反對“做某某事一定要有什么什么價值”這種思想,不過作者這文章寫得還是蠻好的,整體結構很清晰,最后既著眼工作又回歸生活~
還是要做一些無價值的事情,不然有價值的東西怎么體現呢
看到最后那句 95 后 我酸了
一直在理解場景的過程中,有幸讀到這篇文章,醍醐灌頂的提點
我也是被標題吸引進來了,不過內容也很不錯,邏輯清晰有條理,贊????
寫的很好 贊!
雖然我是被“讀書沒用”這個字眼兒騙進來的,但文章內容寫的很好,贊!
標題的價值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