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產品的三大定律:揭秘宜家、西貝、外婆家的成功秘籍

0 評論 6945 瀏覽 24 收藏 14 分鐘

外婆家的麻婆豆腐為什么可以低到3元錢一份,宜家的畢利書架為什么可以5秒鐘賣一個?西貝莜面為什么從200道菜品縮減到33道菜后大獲成功?這些背后,揭密了流量產品的價值及可學習的三大定律。

一、想象兩個場景,你希望自己處于哪一個?

這幾年,我身邊有不少企業高管的朋友,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都會吐槽流量帶來的煩惱:

  • 漲勢艱難的流量入口與日漸高昂的獲客成本,到底該如何做;
  • 預算有限,如何拓展渠道引流;
  • 獲客流量成本那么高,如何精準轉化;
  • 等等

輪到我發言的時候,我會讓大家跟隨我想象兩個場景:

  • 場景一:一個企業或一個人在費力推巨石上山,到達山頂,輕輕一推,讓石頭順著山坡自己往下滾;
  • 場景二:同樣是企業或個人,一直在平地上推巨石前行。

如果是你,你希望自己在哪個場景下,成為哪類企業或個人?

商業的本質歸類結底就是產品的比拼、流量的爭奪、轉化率的優化,而真正解決流量的問題,不是困在渠道中找答案,而更應該結合自身來探尋新出路。

換一種思考方式,我們能不能設計用產品拉動用戶流量的方式,走出黑暗森林。把“流量產品”這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然后在最高點推下山去,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讓石頭滾的更順暢、更遠,獲得更多、更深遠的用戶覆蓋。

答案不言而喻,有的企業正因為洞察了這個本質,而把企業帶到了一個個增長的臺階。

如雷軍,中國IT界的喬布斯,他先后打造出小米手機、小米電池、小米插線板等流量產品,而他本人也是在一次深夜看到一家小餐館后而悟到規律、且日后運用起來的。

1999年,北京秋天的一個傍晚,天氣有點寒冷,雷軍和同事加完班后走在北京的知春路大街。路上行人稀少,但是不遠處,一家小餐館門口卻是排起了長隊。

他很好奇,問旁邊的同事知不知道這里,為什么會這么火?

同事說,這家館子在這一帶很有名,總是有人排隊。這家店也沒啥,就是有一道招牌菜,做得非常地道,而且價格很實惠。

也就是從那一刻起,雷軍意識到在信息時代,惟有打造“招牌菜吃遍天下”的流量產品,才能達到企業有序經營的目的。至此,他暗暗下決心要打造類似于“排隊的小餐館”企業,要有自己的流量產品。

既然流量產品那么舉足輕重,我們又該如何打造它呢?

這里為你準備了三個典型案例,來揭密打造流量產品的三大定律:

二、為什么“外婆家餐廳”的麻辣豆腐可以低到3元錢一份?——性價比極高

外婆家餐廳,很多人都不陌生,每次去都要排隊,而且每家店都排隊。它是一家針對年輕人、家庭聚會的快時尚餐廳。這家餐廳的選址原則很清晰,開在大的購物中心,鎖定年輕人活動的流量場所。

外婆家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油然滋生出一種親切感——“我是外婆帶大的,小時候吃外婆的飯菜長大。”

根據大眾點評網的數據,無論在杭州、上海、北京、深圳,外婆家的人均消費均在60元左右??偟膩碚f,外婆家的菜比同檔次的餐廳便宜,實惠。

外婆家的菜也不少,但每次去,總會點特價菜,3元的“麻辣豆腐”。這個菜,基本上屬于人人必點,貌似有限量,要碰運氣才能點上。大眾點評網上很多人和我有同感,都會因為點上了這道又好吃、又便宜的菜覺得這一頓超值。

的確,這個價格,路邊的小餐館是做不到,但卻真實地發生在一家裝修很有逼格的餐廳里。某種角度來說,麻辣豆腐就是外婆家的流量產品,殺傷力極強,等于白送,性價比不是一般的高。

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用戶感受到占大便宜之感,還會源源不斷的來,還會在和朋友聊天時成為飯后的談資。這就是流量產品的第一特性:性價比極高,讓用戶有占便宜之感。換句話說,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廉”。

三、為什么宜家的畢利書架可以5秒鐘賣一個?——參與感

提起宜家,你肯定和我一樣不陌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兩件宜家的家具。但是,“宜家效應”這個概念想必你大概率陌生。

我先賣個關子,先來講講宜家的獨特設計觀的由來:

50年代的一天,宜家的創始人坎普拉德,在和雇員往車里裝家具時發現,桌子占的空間太大了,既不好搬,又占地方。這樣算下來,人工費、運輸費都不少,這讓沉迷于降低成本的坎普拉德非常難受。

他琢磨來琢磨去,突然靈光一閃,如果把家具打散,回到家組裝,就能省下一大筆費用。于是,宜家以此想法來設計畢利書架。

畢利書架不僅簡潔、實用、經典,而且還可以隨意改造,給人一種不刻意的摩登。它也因此被評為“成就了現代經濟的50種發明”之一。

據宜家官網所說,在世界各地,平均每5秒就會售出1個畢利書柜。現在全世界有6000多萬只畢利書架,幾乎每一百人就有一個。正因為它的無處不在,彭博社用它來比較世界各地的購買力。

會不會和我一樣好奇,為什么畢利書架這個“流量產品”可以這么經久不衰?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有過一個概念:我們對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僅給事物本身帶來了變化,也改變了自己對這一事物的評價,付出的勞動越多,產生的依戀越深。

這個概念,也非常適用于解釋宜家現象。人們熱衷于購買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組裝。因此,經濟學家稱此為“宜家效應”。

有沒有發現,流量產品的第二大特性是一定要讓用戶為產品多付出一些努力,提升他們的參與感。換句話說,就是”讓用戶付出越多,他就會越有情感”。

四、為什么西貝莜面從200道菜縮減到33道后大獲成功?——少而精

今天的西貝莜面已在全國50多個城市開了300多家店,開一家火一家,成為中式正餐炒菜品類全球最大的單一連鎖品牌,這背后最大的功臣莫不歸屬于西貝三代店的升級。

人們常說“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估計沒有多少會記得“拿不上臺面”的西貝1.0、2.0版本的樣子,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創始人賈國龍帶領他的團隊一定是做對了什么,才能讓第三代店“開一家火一家”。

那我們來探尋一下背后發展的規律:

1.0版本

1990年左右,西貝主力店面,通常開在城市邊緣,數千平米的街邊大店,近200道菜品??赡芪髫惞腔壹夘櫩蜁浀谩柏S收垛”“大柳樹”“母女廚房”,還有歌隊唱歌,真是“窯洞洞里吃莜面,山曲唱得樂翻天”。

央視曾經給西貝做的專題片《守“土”成財》里有過記錄。這就是西貝1.0的樣子,亮點在場子的活躍,但管理混亂、效率低、極端依賴店長的個人能力。

2.0版本

2010年以后,西貝開始進駐城市商業綜合體, 面積700~1000平米,200道菜縮減到100道左右菜品,樸實的鄉村大媽變成了漂亮的莜面妹。

這時候的2.0版本雖然也賺錢,但模式太復雜,管理太累,效率不高,無法滿足拓展化的需求。

3.0版本

2012年夏,賈國龍組織中高管連開了5天“西貝模式討論會”,主題是“我們到底要創造一個什么模式”。會議討論了西貝門店的三種模式:“120道菜品模式”“90道菜品模式”“60道菜品模式”。最后,“60道菜品模式”被確立為西貝未來的主要模式。

但是賈國龍“并不滿足”,他動用老板的特權,硬要把大家都同意的“66道”改成了“33道”。

開始大家都很抵觸,后來發現還不錯——原來66道菜,10個師傅的話每人做6道;改成33道菜后,變成每人做3道菜。不僅菜品品質能更好地保證,而且出餐快了,也不忙亂了。

但是3.0的店面,顧客罵了整整半年,“西貝到底要搞什么?! ”“店太小,菜太少,西貝怎么都成快餐了!”

挺過半年后,顧客習慣了,也不罵了,而且3.0店面各項經營指標都顯著高于二代店。

三代店帶來的小店模式、少而精的菜品,也讓西貝更有底氣踐行“好吃戰略”。三代店的“小店模式+少而精菜品”更帶來了西貝莜面村的爆發式發展,門店數從2014年底的60家,飆升至2018年底的325家,躋身中餐龍頭。

賈國龍在復盤大會的時候說,只有好吃才有叫客力,過去我們提出“非常好吃、非常干凈、非常熱情”是平均使力,現在調整為超配好吃:“非常非常非常好吃,非常干凈,非常熱情”,西貝也才敢對顧客公開承諾“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錢”。

西貝也就是踐行超配好吃的“流量產品”思維,迎來了它的春天。

流量產品的第三特性就是要改變過去平均使力的慣性,而是要做到在某些重要節點上極致使力,做到少而精。

換句話說,就是“與其到處挖井,不如把一口井挖好”。

企業經營歸根到底,是一個能量生產、能量轉化的過程。如果將流量產品打造出足夠的勢能,在滾動下坡的時候,只要在營銷和渠道上加把勁,那它滾動的射程范圍就會更廣、更寬、更帶勁。

把握好流量產品的性價比、增加用戶對產品的參與感設計,在重要的產品節點上極致使力,這樣就能打造出巨有千鈞之勢的“流量產品”。

讀完這三個故事,歡迎你在留言區聊聊你的感觸和收獲?

END

感謝給我養分的書籍:《五分鐘商學院》、《爆品戰略》、《西貝的服務員為什么總愛笑》、《宜家故事:IKEA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傳》

#專欄作家#

陳蕙茗,微信公眾號:陳蕙茗研習社,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產品規劃&運營經驗,從0到1搭建和運營落地品牌電商、知識付費產品&場景化產品,擅長用戶研究、產品規劃及產品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