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寫給社交
生存驅動了人類的社交行為,而互聯網社交也成為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最為青睞的創(chuàng)業(yè)領域之一,那么這些年中國的互聯網社交領域是一番什么樣的圖景呢?
一、什么是社交?
《人類簡史》里說由于人類直立行走了,所以導致女性的產道變小,這就要求懷孕的女性必須早點把孩子生下來以降低分娩風險。但是這樣一來這些提前被生下的孩子就變成了早產兒,他們無法像其他動物那樣,比如小馬一生下來就能行走或自行覓食。
脆弱的人類早產兒因為很多器官發(fā)育還不夠完善,所以他們必須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才有可能生存下來。但是獨自一人的母親是很難為自己和孩子獲得足夠多的食物的,因此要想養(yǎng)大孩子,就需要部落里的其他成員提供幫助,于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人類逐漸演化出了獨特且突出的社交能力。
把這段話總結一下就是,生存驅動了人類的社交行為,也可以理解為社交是生存驅動下的行為,那么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我找了一些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社交行為一探究竟。
- 公司的團建、宴請客戶的飯局、私下的同事聚餐…….
- 一場相親、春節(jié)的走親訪友、到樓下雜貨鋪買鹽與老板聊的十分鐘八卦…….
也許你很不喜歡公司的團建但是你不得不參加,也許你不能喝酒但是不得不舉杯敬客戶,關系好的同事你才愿意和他一起私下聚餐。從公司團建到私下聚餐,幾乎都能看到生存驅動下的略顯疲憊的社交行為。
同理,為了更好的生存我們需要尋覓一個伴侶共度余生所以有了相親的行為。不管你在外面混的有多好,春節(jié)回到家你還是得提前準備好中華煙給村里的張大爺、趙大伯恭恭敬敬的遞上,如果你沒有做好這一點,那么老家的口水會讓你體會到前所未有的生存的艱難。
十分鐘的八卦傳遞的小道消息讓你在情緒上產生了親疏遠近,你通過掌握一個人的小道消息而判斷和其交往的方式和深淺,這就是人類社會中獨特的靠八卦支撐的人際關系處理方式。
也老話說的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國外也有類似的文化),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社會合作是生存的關鍵,在合作之前你需要通過把八卦知道誰討厭誰、誰跟誰在交往、誰很誠實、誰又是騙子。遙想當年你上初中時,女生總會三三兩兩的結成對去洗手間,這種行為是八卦這種特殊的社交技巧支撐的結盟和合作,而這種結盟和合作的原始驅動是生存。
所以,通過這些工作、生活中的社交場景或行為我們可以看到社交實際上是基于生存驅動下產生的一種社會行為。
互聯網誕生以后,這些年來人的衣食住行都產生了對應的互聯網化的解決方案,但是比較早誕生互聯網解決方案的是人類的社交需求。
那么最早的互聯網社交解決方案是什么呢?是E-mail。E-mail是最早期的互聯網社交解決方案,它于1972年被雷·湯姆林森發(fā)明,此后數十年間,互聯網社交蓬勃發(fā)展并誕生了數億千億美金計的互聯網企業(yè)。
而互聯網社交也成為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最為青睞的創(chuàng)業(yè)領域之一,那么這些年中國的互聯網社交領域是一番什么樣的圖景呢?讓我也從中國的職場社交說起吧。
二、為什么中國的職場社交還沒有爆發(fā)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大多數人沒有將工作和生活分開,我們的微信里都是家人、親戚、同學、同事、客戶等集中在一起,幾乎很少會有人準備2個微信,一個專門用來和私人關系聯系,一個專門用來和工作關系聯系。
在中國的職場人士沒有大規(guī)模覺醒工作和生活的邊界以前,職場社交很難有所作為。當然這個覺醒我認為短時間內也很難到來,因為我們整個社會是剛剛變得有錢,等到像西歐國家那樣將生活和工作砍出一道巨大的鴻溝還有很久的路要走,畢竟現在中國社會的主題是發(fā)展以及更好的發(fā)展,中國人的主題是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為了生存模糊生活和工作的邊界有什么要緊呢。
當大部分人還沒有把生活和工作分開時,微信的存在讓許多人都不需要單獨的職場社交產品。因為社交的內核是信息交換,而信息交換的最優(yōu)解是IM(即時通訊),而在即時通訊領域最大的產品是微信。
不僅僅是職場社交,其他類型的社交產品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比如說知乎這種以內容為主的分享型社交產品(下文會詳細解釋)具有將不同的人因內容/話題聚在一起熱烈討論的能力。按理說具有非常好的社交土壤,因某一話題而在一起熱聊進而發(fā)展出社交關系好像很符合社交的屬性,可是知乎就是發(fā)展不出關系鏈。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所有發(fā)展出來的關系鏈最終都要沉淀在IM上,而有微信這個最大的IM產品,關系鏈的發(fā)展無異于給微信拉新促活。
我們已經談到了IM、關系鏈這樣和社交強相關的詞匯,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社交產品的類型。
三、社交產品的類型
?上面我們說到社交是由生存驅動的社會行為,那這種社會行為的內核是什么呢?是信息交換。
無論是參加飯局還是相親交談,這些社交行為都是在進行信息交換,說白了就是我聽你說話、你聽我說話,這個相互說話的過程就是在做信息交換。
那么這種信息交換映射到線上基本上可以抽象出三類社交需求,就是通訊、分享、交友這三種主要的社交需求,這三種社交需求對應的社交解決方案/產品如下圖所示。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社交產品都可以按照上表進行對號入座,當然像微博、知乎、陌陌也都在發(fā)力短視頻或直播,也都在產品內植入了短視頻和直播等功能。但這僅僅是一種競爭上的跟進策略,無法改變其本身的產品底層邏輯或者說產品出身(產品出身是指你靠什么發(fā)的家,那就是你的出身)。
從目前的用戶規(guī)模和商業(yè)價值來看通訊需求是最大的社交需求,緊隨其后的分享需求,最后是交友需求,所以我做了一張表,方便大家看。
通訊需求誕生了中國用戶量最高的產品,就是QQ和微信。分享需求和通訊需求不一樣的是,通訊需求基本上一個產品壟斷所有,而分享需求是在騰訊之外無社交這個魔咒之下誕生了比較多的還算成功的社交產品,比如微博、知乎、抖音等等,所以分享需求的用戶規(guī)模和需求強度可見一斑。
而交友需求,除了跑出一個陌陌,基本上沒有其他產品了,造成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交友需求用戶規(guī)模少需求不強烈,這一點我會在第五篇的陌生社交是一場龐氏騙局里進行說明。
通過這一篇我們可以做出三點的總結:
- 通訊是最大的社交需求。在通訊層面上,不論是中國、歐美、日韓,在微信、whatsapp、line跑出來之后很難再容下一個通訊產品。
- 分享是比較大的社交需求。在主打分享需求的社交產品上,存在著多款產品共生的時長格局。
- 交友是很小的社交需求。基本沒有跑出在商業(yè)比較成功的公司。
所以我們能看到,現在包括過去一些時間里的社交創(chuàng)業(yè),幾乎都是圍繞著分享和交友展開的,分享是每隔一些時間就跑出一些成功的產品,國內的從QQ空間到微博、知乎再到今天的抖音、快手;國外的從fb到推特、ins等等。而交友這條賽道屬于一直比較擁擠,但是就是很難跑出成功的產品。
那么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社交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在逐漸的類型化。
四、類型化的互聯網社交賽道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現在的社交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現狀的話,那就是類型化的社交產品構成了熱鬧喧囂的互聯網社交創(chuàng)業(yè)格局。
什么是類型化的社交產品?就是由不同的主題或不同UI構成的社交產品形態(tài),雖然形態(tài)上看起來不同,但是究其本質是產品的同質化內核。類型化的社交產品的基本特征是以交友需求為核心的包裹著不同主題的產品形式。
這種類型話的社交產品有點像流水線產品,有一定的套路可循,我將這種套路繪制成了一張表如下:
假設有個創(chuàng)業(yè)者現在要做社交產品的創(chuàng)業(yè),那么:
- 第一步:從類型選型里選一種類型,假設選擇交友(兩性社交);
- 第二步:從主題選項中選一種主題,假設選擇陌生人社交;
- 第三步:從規(guī)則選項中選擇一種規(guī)則,假設選擇基于聲音的;
- 第四步:從交互選項中選擇一種交互,假設選擇東拼西湊式的。
好了,現在一個主打陌生社交的兩性交友產品已經構思好了,這款產品的特點是基于聲音的兩性社交,擺脫了以往看臉的社交弊病。也就是說雙方可以基于聲音來判斷是否與對方繼續(xù)交往,真的是一款劃時代的靈魂社交軟件,最后讓UI社交師做出產品的界面,就可以坐等開發(fā)上線了。
我認為出現類型化的社交賽道的原因有三點:
- 交友,尤其是類似陌陌這種兩性交友是一種小眾需求,這一點我會在第五篇詳細說明;
- 互聯網領域的寡頭壟斷效應所致,在沒有新的技術出現之前,互聯網社交領域的競爭格局已成定局,留給后來者的機會已經不多,所以后來者只能一窩蜂抱著交友需求啃窩窩頭;
- 互聯網社交產品跟其他互聯網產品不同在于創(chuàng)始人或者產品負責人真的要懂人性,我曾經和朋友說過這么一句話,就是我覺得張小龍可以分出孤獨的1008種類型,他是對人性有深刻的領悟并且能將這種洞悉到的人性轉化成產品需求。
五、陌生人社交是一場龐氏騙局
要說清楚陌生人社交是一場龐氏騙局這件事,還是得先從鄧巴指數說起。
鄧巴指數說智力允許人擁有穩(wěn)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算作150人,因此又稱150定律。
但是現實情況可能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和14個人維持長期穩(wěn)定的社交關系都很難,或者說大多數人的社交半徑都很小。為什么會有宅男、宅女這樣的人出現呢?就是因為有人是抗拒社交的,如果不是出于生存需要的話,我覺得可能沒有多少人是愿意去主動社交的。
造成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不管是發(fā)現一段新關系還是維持一段舊關系都是一件非常耗費人力的事情。所以我們經??梢栽诰W絡上看到有關社交關系的吐槽和哀嘆,因此交友尤其是兩個陌生人的異性交友注定了是一個非常小眾的行為。
有同學可能會拿約炮來說事,且不說市面上的約炮軟件是否真的能約到炮,單是讓一個人和150個以上的異性長期保持性關系,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注意我說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那么當性都不能驅動一個人長期去發(fā)現新關系并維護舊關系的時候,還有什么能驅動呢?
還有一件事是,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當你在線下都不能擁有很好的異性資源的時候,在線上也不會有所改變。
我們總結一下:
- 當開拓一個新關系和維護一段老關系的成本都很高、很耗費人力時,很多人就會放棄開拓新關系;
- 兩性社交是一件高度非標的事情。我們說商業(yè)的本質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關系拓展這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必須效率足夠高、成本足夠低,但是陌生人社交天然效率不可能高、成本不可能低,尤其是異性之間(當然特殊場所除外)。
回到陌生人社交是一場龐氏騙局這個主題,什么是龐氏騙局?
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這種騙術被人們稱之為龐氏騙局。
每個來到一個陌生人社交平臺的用戶其目的都是為了發(fā)現一段新關系,所以發(fā)現并促成新關系成為陌生人社交平臺兌付給用戶的利息,這個利息怎么來的呢?只能靠不斷的拉新,拉新的用戶到平臺上,然后將新的用戶當作利息支付給老用戶,以維持老用戶不流失。
假設一開始平臺上有四個人,那么理論上需要再拉四個人湊成4對8個人,等到這4對8個人過了新鮮感,就需要再拉8個人湊成8對16個人,以此類推。
但是我們前面說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社交半徑都很小,這就決定了陌生人社交是一個小眾需求,剩下的那一撥需要陌生人社交的用戶群呢,會因為關系的發(fā)現和維護成本太高而無法長期堅持。
如此一來,不僅拉新成本高昂,維持活躍用戶的成本也巨高,這樣時間一久平臺的數據就會很糟糕,早期靠融資為生的互聯網公司幾乎很難活下去,這也是這幾年陌生人社交領域繞不開的模式陷進。
有同學會舉探探的例子,其實探探已經脫離了陌生人社交的范疇,本質上探探是在售賣性幻想,不信你去看探探的付費頁面,每個字體每個價格都是都是由專業(yè)的團隊精心研究之后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掏錢。
最后,社交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還有沒有機會?我認為是有機會的,不過這個機會有點像《大話西游》里的紫霞仙子,需要有一個像至尊版一樣的一個心上人來拔出紫青寶劍。
但是,也許我說的都是錯的。
作者:鐵匠,一個想仗劍走天涯的產品經理。
本文由 @鐵匠哥哥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打錯字了,馬斯克和馬克思。
社交軟件是提供你認識異性的機會,當然也提供認識同性的機會。至于如何維系關系,就要看線下了。你的才貌,你的經濟條件,以及興趣愛好等等。所以不是什么旁氏騙局。社交,看看陳丹青以及佛洛依德,就知道人的一切行為基本上是性驅動的,當然我說的是正常的人,也有些特殊思想和頭腦的人會被其他因素驅動,比如埃隆馬斯克想延續(xù)人類種族。馬斯克想實現共產主義。性是被什么驅動的?是被基因傳遞的力量驅動的。總的來說,還是不夠深刻。高度足夠,一些問題就簡單了??梢栽O計出來一些相對有效率的答案。也就是產品。沒有貶低的意思,純屬半學術探討??偟膩碚f,文章高度還是可以,有一定高屋建瓴之感。期待更多作品,也希望能在一些社交產品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還有幾本書,性,金錢,幸福與死亡。精子戰(zhàn)爭。最后補充一句,埃隆馬斯克好像生了五六個孩子,他的父親七八十歲了好像還在生孩子。。。。。
陌生人社交部分的龐氏騙局,看似推理,實則不合邏輯,難易認同,其他部分不錯。
同意你的點評。
這是目前能力眼界下能聽到的最深刻的見解!謝謝鐵匠!
淺
我只能說,你還不懂人性!對人性的挖掘不夠深。社交就是對人性的挖掘!雖然你說的大部分觀點我都贊同!
社交就是對人性的挖掘,這句話,我認同
可以可以,第一個沙發(fā),寫得不錯,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