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戰場,微信視頻號還能突圍嗎?

4 評論 14579 瀏覽 23 收藏 18 分鐘

微信視頻號已經內測一段時間了,在短視頻戰場,“姍姍來遲”的微信還有機會嗎?這篇文章從用戶價值和短視頻市場開始思考,循序漸進地分析介紹了微信視頻號的定位和戰術,對微信能否突圍給出了答案。推薦對短視頻感興趣的小伙伴閱讀!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微信視頻號已經內測一段時間了,在這個被認為最具顛覆內容消費領域可能性的戰場,“姍姍來遲”的微信還有機會嗎?

要預測一場戰役的結果,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當事者的戰略、戰術是怎么制定的。

視頻號的形態已然大白于天下,所以我們還是回到原點去揣測下微信的決策過程。

按照什么線索來展開呢?

一般來說,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是一個產品的一體兩面:好的產品是牢牢圍繞用戶價值展開來設計,在順其自然的地方去兼顧商業價值;壞的產品是“掩耳盜鈴”的,眼睛盯著的是商業價值,但卻要欲蓋彌彰的處處強調用戶價值。

顯然微信是個標準意義上的好產品了,所以順著用戶價值我們就能還原微信的決策思路。

決策的起點:視頻號的用戶價值

關于短視頻的“消費”趨勢已經無需贅言了,市場數據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微信公眾號作為以文字為載體的閱讀時代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繁榮了整個自媒體生態,但對于以視頻為載體的閱讀,微信并沒有太大作為。

這點張小龍在2020微信公開課里已經承認了,

“我們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為內容的載體,使得其他的短內容的形式沒有呈現出來,那使得我們在短內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p>

話不多說,用產品經理的用戶需求捕捉神器“用戶故事”我們來描述下視頻號的用戶價值:

  • 作為:微信用戶(也即大眾用戶)
  • 我想要:在微信里閱讀更多的以短視頻為載體的內容
  • 以便于: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現在是個好的進入時機嗎?

以短視頻為載體的短內容毋庸置疑是有著巨大的用戶價值的,接下來看看時機。

當前短視頻兩巨頭抖音、快手日活都已經有好幾億,從《跨越鴻溝》書中的觀點來看,短視頻市場當前是處在“早期大眾階段”,實際上各家短視頻的主要打法都已經通過前期的摸索成型了。

從有實力的巨頭角度來看,如果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的話,跨越過鴻溝的市場很多時候是個好市場——比如蘋果ipod進入mp3領域,iphone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騰訊當年挾流量之優勢殺入網絡游戲、新聞門戶等領域,背后都是在這個階段切入的,隨后也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然,巨頭能否發揮優勢還需要看進入的是一個什么戰場,戰場不對優勢再強也無法發揮。

短視頻是一個什么戰場?

孫子兵法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p>

哪怕微信擁有國民應用的用戶量優勢,如果冒進到“死地”的戰場的話,那也是絲毫沒有勝算的。

抽象來看的話,當下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更像是一個雙邊網絡市場,比如類似淘寶這樣的交易市場。雙邊網絡市場的簡單定義是:存在兩類不同的用戶,供應側和需求側用戶。他們出于不同的原因加入網絡,并且為對方提供了互補性的價值。

之所以這么說雙邊網絡市場,是因為活躍的供給者和大眾需求者之間的界限還是比較分明的。

當然,先發者的這種網絡效應并非牢不可破,因為只要給雙邊市場用戶足夠的好處,是可以重建一個這樣的網絡的。

比如像基于推薦算法的信息流市場,在百度的孤注一擲的猛攻下也已經擁有將近兩億的日活用戶了,它的打法就是供給端砸錢構建自己的內容生態,需求端砸錢拉新做用戶增長。

另外可以參考的案例就是電商領域拼多多的崛起,美團殺入打車市場。

擴展來看的話,即時通訊這樣的產品就是屬于直接網絡效應的類型——這是最強也是最簡單的一種網絡效應:增加某產品使用可直接提升產品對用戶的價值,同時網絡的價值并非線性關系,而是與連接用戶數的平方(N2)成正比關系。

這就解釋了微信當初用戶數率先破一億時,就宣告了移動即時通訊工具戰場的終結,無論是當初的先行者米聊,還是后來挑戰者阿里來往、網易易信,都是進了死地,沒有勝利的可能性。

微信視頻號的定位

整個短視頻的價值鏈可以分為:內容生產—加工—分發

“破壞式創新”理論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認為:

產業結構通常都會從縱向一體化向垂直分層轉移。

在產品性能低于用戶平均期望的產業初期,市場上無法提供性能達標的功能模塊;那些采取內部生產策略或深度整合價值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就可以提供領先的用戶體驗,進而引發市場模仿,使縱向一體化成為主流模式。

隨著市場進入性能過剩階段和破壞性技術的長足發展,市場上的功能模塊達到用戶平均期望,模塊化組裝的產品性能較一體化產品有所不如,卻足以滿足用戶需求,且在另外一些方面領先于后者。

通俗來說就是新產業初期適合縱向一體化來開展,隨著產業的發展適合用采用水平一體化戰略。

這個理論與之匹配最經典的代表就是智能手機市場了:

早期蘋果橫空出世,憑借自己軟硬件一體的封閉生態傲視群雄,Android生態的初期體驗確實不如蘋果,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Android生態在很多創新方面都已超越蘋果了。

在國內,阿里巴巴的電商帝國就是典型的水平一體化戰略:

不做自有物流,而是通過菜鳥網絡去整合社會物流資源,通過不斷整合不斷逼近京東的自有物流的服務體驗;京東就是縱向一體化戰略,所有東西都自己做。但是可以看到的一個大趨勢是:隨著電商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京東的縱向一天化的優勢確實是越來越小了,這也是拼多多為什么可以輕松崛起的一個很大原因。

反觀短視頻市場,當前的短視頻兩巨頭可以理解為就是縱向一體化的代表,自建內容生態、自建視頻加工工具、研究各種運營玩法,自己做分發。

從商業競爭理論上來說,結合微信的優勢(海量用戶),微信短視頻更應該是聚焦于內容分發領域,加工環節則多的是選手可以做好,至于內容生產環節來說,實際上它會是站穩內容分發環節后一個“綱舉目張”的過程,這點暫時按下不表,在后邊會具體說到

那么內容分發又該怎么定位呢?

內容分發總的說來分為三種:中心化分發、訂閱式分發、社交化分發。

在我的理解里,無論是傳統的新聞門戶、還是現在的機器算法分發都是屬于中心化分發方式——因為你看到的都取決于一個“中心”給你挑選的,區別只是那個“中心”是“編輯”還是“算法”,訂閱式分發的代表就是公眾號了需要自己主動去發現主動訂閱,社交化分發就包括比如朋友圈、看一看-朋友在看等,以下從社交關系的維度對微信社交化分發做個簡單盤點(其中把人也作為一種特殊的“內容”):

在我們已經一睹視頻號真面目答案的當下,我們現在知道了,當下視頻號的分發規則是包含了:熟人(朋友圈、微信對話)、陌生人(“發現-視頻號”入口)

但為什么會這么設計呢?

在我看來,這個實際上還是面對“用戶價值”目標下而做出的一種“ 規則 ”(定位)。我們簡單地把整個視頻號的用戶做個分類來看看(專業內容生產者、業余活躍內容生產者、業余觀望者):

秉承著為大眾用戶設計的產品設計原則,我們可以做出以下推理:

  • 要滿足規模最大的業余觀望者(通常意義的吃瓜群眾)的需求(用戶價值),必須具備充足“好看”的內容
  • 具備充足“好看”的內容必須有好的內容生態
  • 好的內容生態必須由專業內容生產者和業余活躍內容生產者產生
  • 專業內容生產者和業余活躍內容生產者需要足夠多的“觀眾”

看上去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過程,這也是我們所說構建一個雙邊網絡市場的過程。

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案例,比如打車大戰:平臺一方面瘋狂的補貼司機端加入網絡,同時瘋狂的補貼用戶端加入,從而跨越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鴻溝”,“千團大戰”也是如此。

但是現實中一個經典的“上兵伐謀”的戰役還是在于微信:

當年在與米聊的移動IM大戰,當時雙方實際上當時戰局比較膠著,雙方的用戶都只有一千萬左右,因為都遇到了“早期采用者”“早期大眾”這個鴻溝,微信率先拿出“附近的人”這個功能,在熟人關系的移動IM上加進了陌生社交的部分,結果一下子打開了增長引擎,率先跨越了鴻溝。

所以對于微信而言,視頻號雖說是為彌補“公眾號”之遺憾,但顯然不能采取和其一樣的定位(訂閱式)——因為在當前抖音、快手遙遙領先的背景下,這條路是不通的,所以可以采用的仍然還是陌生社交這個大法寶。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視頻號的內測用戶都可以區別自己的微信號,重新起名創建自己的視頻號,視頻號會默認推薦一些內容給你,創建的內容可以發表在視頻號里,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對話里。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類社會化媒體的結構。

按張小龍自己的話來說:

“產品經理和上帝一樣也會俯瞰蕓蕓眾生,知道他們的欲望,然后給他們制定一些規則,讓他們按照這個規則來運轉….規則是很簡單的,只有簡單的規則才可以演化出非常復雜的事情。所以我很不認同很多產品,一開始就做一個復雜的規則,最后沒有任何演化的空間。”

實際上可以看到:公眾號、微信支付、小程序在“生產”環節的成長和繁榮,就是在微信簡單規則的指導下自然形成的;而現在“類社會化視頻媒體”這個規則即是張小龍為視頻號給出的“規則”(定位)。

怎么打?

戰略層面(產品定位)確定了,具體怎么打呢(戰術)?

在我看來,在戰術層面對微信團隊過多的揣測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對于互聯網領域來說,只要是對的方向、對的方法,具體到戰術層面,很多時候都是根據判斷瞬息萬變的“戰局”進行“隨機應變”罷了。

同樣還是引用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破壞式創新理論來說,

“產品的平均性能超過用戶對該性能的平均期望,競爭基礎的這一演變模式——從功能性到可靠性和便捷性?!?/p>

當前在抖音、快手的猛烈對攻下,短視頻這個產品的玩法(平均性能)已經算是超過了大眾用戶的平均期望了,也即符合上邊所說的階段。

雖說破壞式創新理論是基于對工業時代、IT產業時代的企業興衰分析得出的結論,但是我們從微信自身的成長過程來看,微信也是遵循了這個規律。

  • 在支付寶稱霸第三方支付的背景下,微信支付憑借“便捷性”實現了逆襲(支付寶也可以互相發紅包,微信紅包只是引爆微信支付的一種形式,本質還是基于關系鏈進行支付操作的便捷性)
  • 小程序也是依靠其對原生應用的便捷性而勝出

所以“便捷性”仍然會是后續微信團隊在推進過程的主要著力點。

寫在最后

寫了那么多,回到本文的主題“微信視頻號能突圍嗎?”。

從我世俗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是可以的——因為首先,它有需求,然后對于微信來說產品定位明確,有打法有資源。剩下的無非是在實操過程中如何“敏捷”應變了。

但是從微信的角度來看,“突圍”也許是個偽命題。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也許微信并沒有想劍指誰或者突圍——因為作為一個國民級應用,選對了它自己的產品定位并且心無旁騖地把用戶價值做透,用戶自然會用腳投票。

#專欄作家#

奇文天翔,微信公眾賬號:產品一二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8年產品經理經驗,曾在網易、國內某龍頭金融集團負責用戶產品,當前在某移動互聯網巨頭負責金融子業務。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因為作為一個國民級應用,選對了它自己的產品定位并且心無旁騖地把用戶價值做透,用戶自然會用腳投票。

    —–這句話好有意思哦,喜歡作者的兵法研究

    來自廣東 回復
  2. 還是比較期待的。大V用戶對于騰訊來說邀請很容易。就看中下游板塊了。內容分發機制

    來自云南 回復
  3. 內容產品,終究還是要落在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上,目前來看,這兩個都沒有競爭力。

    回復
  4. 很難啦。。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