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人負責第一款產品時,那些體驗與收獲

2 評論 7781 瀏覽 20 收藏 12 分鐘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壯大,大量的互聯網產品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的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并且在人們面對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而產生大量新的需求的同時,響應這些需求的產品也正在被逐漸開發。本文描述的是筆者在新手時期做第一個產品的經歷與心得梳理。

生活中,很多的第一次往往都意義非凡,比如第一份工作、第一次戀愛、第一個作品。如果能把握好這些“ 第一次 ”,對日后的幫助還是蠻大的。

回想自己2011年做的第一款產品——路圖 APP ,雖然是一款嘗試性的產品,最后也停止維護了,但那段經歷是我真正開始做產品的起點,讓人甚是懷念。

這個產品的功能、體驗、數據等各個方面,在今天看來確實都不怎么樣,然而,這是我第一次較全面地去做一個產品,收獲很大,所以回顧、總結并記錄下來,興許對剛接觸產品的朋友能有些幫助。

雖說自己從09年就開始學需求分析、做項目,但那會還沒有產品的概念,更沒把一個系統當產品一樣去做,期間我最大的收獲是通過項目實踐,在不知不覺中打下了做產品的基礎,因為那會做的用戶調研、需求分析、系統分析與設計、項目管理等,都是產品經理必備的硬核技能。

2011年,團購的“ 百團大戰 ”正打得熱火朝天,市場上數千家團購公司里,社交媒體最火的當屬新浪微博(那年年初剛上線的微信,還沒米聊好用),當時刷新浪微博,就像現在刷微信朋友圈一樣。

與此同時,隨著iPhone在國內流行,從業者對移動互聯網的前景充滿無限地期待,大家都迫不及待想抓住機會,嘗試做些產品出來圈用戶,特別是社交類產品。

一、緣起

2011年,因舊團隊解散,我被調到公司剛成立不久的移動產品部門,我一心想要做互聯網產品,沒想到機緣巧合讓我有機會開始做移動產品,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

當時我們還沒盈利的要求,任務是要嘗試做些產品出來,看能否積累一定規模的用戶。

我是新手,跟著部門領導,計劃負責一款新的APP。

那會,做產品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人來用。

我們的基本思路是,結合最新的技術、流行的趨勢、用戶的需求去想創意。

當時iOS的用戶活躍度比安卓的高,所以我們重點在iOS上做應用。

通過對App Store上各類應用及排行榜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圖片處理類、社交類的APP經常被蘋果推薦。

這兩個分類,似乎更容易被推薦,用戶自然就更容易看到,而下載。

因此,我們決定分別嘗試圖片處理類和社交類的產品,我負責社交類產品。

二、過程

1、產品初設想

那會,可以借鑒的好產品其實并不多,做的過程經常要看國外的APP。比如當時比較火的Path(如今已經關閉了,真是感慨萬千)。為此,我還專門買了《觸動人心——設計優秀的iPhone應用》一書來看。

產品的團隊成員只有領導、我和一個iOS開發人員,設計臨時請外面的人幫忙。

就這樣,開始了我第一個產品的歷程。

構思產品之初,我們一直在想,我們有什么資源和優勢,怎樣做才能讓用戶愿意用、喜歡用。

結合最新的技術,我們看到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的手機都有了GPS定位,LBS概念開始流行。

新浪微博的流行,也在很大程度上讓用戶養成了發圖片微博的習慣,到一個地方就喜歡發圖片、定位,俗稱打卡。

我們就在想:用戶有沒有這種需求,想看身邊都有哪些有趣的人、事、物;是否能以圖片為切入點,當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定位一下就可以看到周圍有哪些人發的圖,通過圖片來連接到人。

初步的想法成型后,我們便想了個APP名字——路圖。

2、內容從哪來

想法有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一開始沒人用,圖片從哪里來?

如果用戶下載后一打開,看到什么都沒有,是不會繼續用的。

這是典型的 “ 蛋生雞,還是雞生蛋 ” 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互聯網通常的做法,要么是人工錄入數據,要么用技術手段自動填充數據——前者,費時費力;后者,便捷高效,卻容易一看便知數據有問題。

我們冥思苦想許久,終于靈光一閃。于是,我們準備換個思路:

當時,新浪微博已經有開放平臺,開放接口讓開發者調用,可用于第三方產品的授權登錄、獲取微博的內容數據。

與其自己從零做起,不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基于新浪微博的開放平臺來做應用。

因此,APP直接用新浪微博賬號進行授權登錄,暫不單獨開發自己的賬號體系。當然,授權登錄這種做法,現在已經是最基本的做法。

然后,通過接口,獲取新浪微博上用戶附近一定距離的圖片數據,就解決了APP內容數據初始化的問題,關鍵是這些數據還是真實的。

微博的用戶基數大,我們的目標用戶與微博的用戶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

基于它來開發產品,解決了數據來源,還減少了開發量,加快了產品上線的速度,也減少了用戶注冊的麻煩。

這讓我明白:開發新產品之初,一定要有合適的方法解決數據初始化的問題,同時,在還沒有足夠吸引力的情況下,減少用戶使用門檻,才有可能讓用戶更快上手體驗。

3. 落地與反觀

產品設想看似合理、內容數據也有保障。我們便把產品定位為一款基于微博的 LBS 圖片社交應用,讓你發現附近圖片及世界上任意位置的微博照片。我們希望結合地理位置,讓用戶通過圖片來交友。

路圖APP

使用場景是這樣的:當你到一個地方,想看看周圍發生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打開APP,用新浪微博賬號登錄,就會自動定位,看到地圖上自己的附近有什么圖片。

點擊圖片,即可看到他人發的圖片及文字,還能評論圖片;也可以查看他人的個人主頁,然后關注他。

后面我就按部就班,邊學邊做產品設計的工作。

圍繞產品定位、構思,畫流程、設計功能、畫原型圖、寫需求文檔,跟開發溝通、推進項目。

由于沒有資源,設計也是找外面的人,只能自己做測試,UI也經常自己改。

也就在這個過程,我學會了簡單的UI設計和切圖?,F在看到當初的UI,真是滿滿的時代感。

反觀當初的想法,用戶是否有這樣的需求?

從用戶的反饋、數據,以及其他產品陸續加了這個功能來看,需求是有的,但并不高頻。

作為一款社交應用,僅靠這個點,并沒有根本解決用戶的痛點問題,頂多算是癢點。

三、結語

1. 回顧總結

回顧這段經歷,雖然做的產品不咋地,但是不妨礙我從中學到做產品的方法、總結經驗教訓,收獲巨大。

首先,我第一次做產品,就有幸在領導的指導下,從整體構思、產品定位、解決產品之初要面臨的內容數據來源等重中之重著手,較為全面地去規劃與設計一個產品。

其次,在做的過程中,邊學邊做,不斷學習國內外好的產品,體驗產品、看書、聽當時國內牛人大佬的演講、與同事交流探討等,讓自己在產品規劃、功能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

同時,由于人手有限,大部分事情分工沒那么明確,自己從產品、測試、設計都要做。

不知不覺中,自己得到了比較全面的鍛煉,知道各個環節需要做什么,他們會怎么考慮問題。

最讓人懷念、感恩的是,當時的環境和氛圍讓我們得以自由發揮、試錯,這也是比較有利于學習和創新的。

如今,互聯網產品越來越難做,發展節奏愈來愈快、寡頭化嚴重、試錯成本高,資本與公司為了生存發展,很難再有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了。

2. 小小建議

因此,對真想不開要入產品坑的“ 勇士 ”,有幾點小小的建議:

  • 第一,最好要有人帶。有人較為全面地指導,會讓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加速成長的過程,甚至少走彎路。
  • 其次,一定要主動學習。做產品要學的東西太多,行業發展又太快,一定要主動想辦法、快速去學,才能跟上發展的節奏,不斷提升自己。
  • 此外,盡量全面參與整個過程,深入了解各個環節的工作、多實踐體驗;鍛煉自己從不同視角去看問題的能力。

 

作者:四月;公眾號:四月說產品

本文由 @四月說產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是真情實感,感謝分享。我挖煤將近十年,現在B端產品經理,想想一路轉行,真心不易。。

    來自江蘇 回復
  2. 看來您也是一位錯過了共享經濟的人!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