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對商業環境/線下行業/互聯網產品的17點思考
近段時間由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那么作為產品人應該如何理解疫情帶來的影響呢?產品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我問一個朋友:“ 你覺得疫情對我們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他回答:“ 大家生活會更加傾向線上化吧?!?/p>
朋友的答案確實是我們最直觀的感受,疫情肆虐了數月,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改變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個社會人,切身感受最直觀的就是在線買菜、在線娛樂、在線上課等在線化的生活體驗。
作為產品經理,應該更多的去思考和分析這些改變和影響,思考疫情對自己的產品、對消費者群體、對社會將會產生具體怎樣的影響,以及產品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影響和變化,“深度思考”是優秀的互聯網人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
一、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
1. 對經濟影響損失巨大,間接影響更大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力和沖擊面都已經遠超了2003年的非典,并且持續呈現全球化蔓延的態勢。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企業停產、工廠停工,全國人民居家隔離,貿易也受極大的沖擊。隨著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也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損失,尤其隨著全球確診人數超過10萬,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更加不容樂觀。
2. 中國經濟全年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
疫情爆發確實導致了極大的短期經濟下行和創傷,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增長潛力還是非常樂觀的:全年消費需求和第三產業的增長,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應該不會大幅度減少,并且在疫情過后預期也會迅速回升。
3. 整體行業的影響
第一、第二產業彈性較小,疫情過后回彈相對迅速,國家也鼓勵各種生產類一、二產業公司積極有序復工,以保障國民所需。
第三產業遭受了相對最為巨大的損失,目前也是復工企業里要求最為嚴苛的,絕大部分線下休閑娛樂企業截止03.08都還不許復工,受疫情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并且消費者對該行業需求彈性最大,必要性相對最弱,可預見行業回彈時間也最長。
(圖例對比2003年非典前后的中國一/二/三產業的發展趨勢)
2003年非典期間,中國第三產業占比42%,截止2019年這一比重達到54%,上升了12個百分點;消費支出占GDP貢獻上升到57.9%。大趨勢里來看,用戶需求不會驟然減少,只是階段性下跌,在此期間,更多的影響可能是從供給側的內容和形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次疫情導致十億人宅在家里一個半月,大眾休閑時間幾乎都轉移到線上,很多休閑娛樂需求幾乎都有線上化的模式:手機游戲、在線狼人殺、在線云蹦迪、短視頻、直播電商等花樣繁多。
兩個月時間習慣下來,不管是小娃娃還是老阿姨,以后的娛樂方式無疑都會隨之發生較大改變,互聯網應該會迎來一波新的下沉用戶增長高峰,尤其是50以上的中老年人互聯網用戶群體,增長或許會迎來一波小高潮。
二、疫情對線下行業的影響
1. 制造業預期回彈樂觀,趨勢向好
受春節假期+疫情的持續影響,工廠停工導致制造業損失慘重。但是,制造業相對第三產業會更加迅速的回彈,復工復產規模會持續擴大,全年仍會整體向好。中國的制造業體系仍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服務鏈也是全球相對最完整的。
加上目前國內疫情進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全國每日新增病例降到20例以下,但是國外感染人數持續迅速攀升,導致全球很多國家的制造業生產受到非常大的沖擊,甚至停產,導致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制造業產品的進口需求更加強烈。
因此,國內的線下制造業肯定會迅速恢復到之前的狀態,甚至同比還會增長。
2. 旅游業遭受重大打擊
旅游業遭受的打擊幾乎是完全致命性的,甚至比餐飲業更加嚴重,畢竟餐飲還是可以通過外賣平臺和商家自建外賣渠道進行銷售,但是旅游業這種更加強依賴線下體驗的行業卻極難通過線上化的方式持續獲取商業化收入,更多的是只能通過在線直播、短視頻和其他內容包裝形式的輸出來保持跟客戶的鏈接和互動,以便在疫情過后可以召回更多的消費者。
此外,疫情過后的短期內,很多旅游景區雖然也會有突如其來的一波客流小高峰,甚至爆園,但是處于風險考量,普羅大眾的旅行意愿還是難以迅速恢復的,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新聞報道景區人滿為患其實是聚集在市區內公園或者行程較短的短線踏春游為主。對于其他類型的體驗休閑旅游,尤其是長線游需求,還是很難快速回彈,出國游就更不用指望了。
3. 餐飲業遭受重大打擊
餐飲業前幾年每年的行業規模一直在四萬億以上,目前直觀可以看到的是一季度基本上餐飲業除了年前1月份還算正常,2-3月份基本沒有太多空間。
也就是說,僅餐飲業一季度已知損失就在6000億元左右,如果加上疫情延續到二季度的影響,僅2020年上半年疫情對餐飲業預期將造成至少8000億~10000億元的經濟損失;
再加上,餐飲業本身就是一個高毛利、低利潤相對依賴現金流的行業,業務的持續低迷,大部分餐企現金流根本無法支持龐大的房租、人力成本,很多都瀕臨破產。春節期間老鄉雞和西北莜面村等連鎖餐企老板向社會喊話叫苦可見一斑。
4. 線下商業綜合體
除了餐飲和旅游,購物中心和百貨可以算是線下商業的典型代表,在此次疫情期間也是非常慘,尤其是在多地傳出聚集性病例是在商場傳播的之后,全中國的購物中心幾乎都關門了,并且即便是在2月底陸續開門營業,但是客流遠不足以往的情況。
(圖為朋友03.08日拍攝的杭州西溪龍湖天街)
在此背景下,如何防控疫情、激發消費者消費需求并且通過新的渠道和形式促成交易是購物中心們急迫要解決的問題。于是,可以看到購物中心也開始了線上的狂歡:直播帶貨、社群促銷、VR逛店、小程序賣貨、搭建自營外賣平臺提升餐飲銷售… … 形式多樣,目不暇接。
可是真的是有效果的嗎?
贏商網發布的分析文章里有這樣一張如下截圖,可以看到作為百貨業態轉型的標桿企業天虹百貨的一份戰報,貌似很紅火。
可是下圖僅僅是展示了線上成交的到家業務的訂單量增長趨勢,卻沒有提到的是這份到家業務訂單量和金額占平時線下業務訂單的比重(線下關門,只有線上渠道開放的情況下,線上的訂單量當然會增加),因此我們無法真正得知購物中心的線上化自救到底可以挽回多少損失。
疫情期間,面對線下客流斷絕的境況,也折射出線下商業綜合體經營的窘境:
除了線上電商渠道分流嚴重、營業時間限制,線下商業客流聚集能力還有著不可避免的脆弱性,這樣就導致很多企業盲目的要求線上化,要求搭建線上商城,要求服務商務必提供直播賣貨的能力。
可是根據近些年來的觀察可見,除了銀泰商業的喵街作為線下商業綜合體的線上化電商平臺實踐還算“成功”(有巨額成本支撐的情況下),其他嘗試者幾乎無一有更好的成績單拿得出手。
反而是那些持續做好、做深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會員平臺建設的企業,那些真正關注用戶線下購物體驗、消費趨勢和消費業態偏好的公司才會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從同行競爭中脫穎而出,畢竟線下商業體最主要的就是滿足消費者到店、到場的消費體驗和場景感受,線上化的賣貨和交易只是一種額外形式的拓展而已。(此處問題點很多,就不再一一展開了)
疫情期間,決策往往帶有救火意味,可是行業需要看清的是,某些決策是不是真的適合線下商業的持續發展,還是一次人云亦云的集體狂歡秀。
5. 其他第三產業
其他第三產業皆未能逃脫類似的命運,受傷慘重。
很多企業確實需要積極考慮開拓線上消費場景、開拓云上跟消費者鏈接/互動的渠道(如短視頻、直播、VR等),這些方式可以讓你跟消費者保持粘性。
但是,務必需要思考的是,你的線下生意是不是適合線上化,線上渠道帶給你的利益和成本綜合決策的臨界點在哪里,找到自己行業的線上渠道邊際收益最大化的決策才是真正的進步,否則只會是得不償失。
三、疫情對社會消費者群體的影響
1. 互聯網用戶人群增長
疫情使得十億人宅在家里,老中青三代同堂,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年輕人的行為方式和娛樂方式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和老人,尤其是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
很多小孩子也會學會打手機游戲、看短視頻、電腦上網課;
很多老人也會逐漸學會操作更加復雜的app和更多的智能機功能:開始在趣頭條閱讀賺錢薅羊毛、去天貓買菜、刷抖音app(甚至自己原創拍攝)、看網絡小說,甚至給自己買醫療保險;
(圖示近年來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增長疲軟,凈增比例持續下降)
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滲透率也只有70%左右,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此次疫情,無疑會進一步推動下沉市場用戶和中老年人消費者在互聯網的活躍,消費者年齡層更加延展,對于線上消費從之前的了解、知道,會更多的轉變為學習、嘗試和上手體驗甚至養成習慣。中老年年齡層的用戶將會迎來一波小高潮的增長,面向下沉市場和中老年人的互聯網產品抓住這次機遇會迎來一次可觀的業務增長。
其他互聯網平臺也一樣會因此受益于互聯網用戶群體的擴增,值得增長部門,尤其是增長產品經理多花一些精力做一些面向該群體用戶的產品策略。
2. 消費心理,消費信心
疫情導致經濟大盤短期下挫,很多企業關門歇業,甚至破產倒閉。
不可避免的,企業員工也會大量失業,消費者預期收入下降,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整體下跌(需要注意短期內部分消費場景的報復性消費是遠遠無法代表社會整體消費趨勢的,因此切忌一葉障目)。
但是這種情況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結合歷史經驗來看的話,預期疫情結束的一個季度內即可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如圖所示,非典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到8月份左右恢復到之前水平)
- 消費市場的口紅效應會更加顯現,人們會更愿意使用較少的成本投入收獲更大的效益和滿足感。
- 在線消費形式會更加深遠的影響全社會的消費者,可以明確預期的是消費場景會更加多元化(直播買貨客群進一步擴增、短視頻帶貨風生水起、各種小程序電商遍地開花,這就會進一步擠壓線下實體商業的商場空間);
- 消費者提前性消費會減少,會更加量入為出;
- 信貸消費也會相應減少,因為收入預期不高導致還款能力不足;
3. 生活方式
經過這次疫情,大家封閉在家里,看著每天手機上滾動增長的死亡人數,很多人都會更加感慨為什么自己平時沒有多鍛煉,沒能培養更好的自身免疫力。感嘆死亡來的這么突然,感嘆除了生命和健康,其他的東西貌似都不如之前重要了。人們開始感知生活的細節,研究菜譜,陪孩子做親子活動,年輕人也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跟父母之間的矛盾,思考家庭的意義。
基于這種健康意識提升的心理變化,可以預期的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有幾點:
- 大眾會更加重視健康,健身房和健身類器材需求會有一定的增長;
- 健康產業、養生類業態也會得到一定的樂觀增長;
- 健康保險、醫療保險和意外險等險種會迎來長久的需求增長;
- 康養旅游產業也會進一步發展,并對旅游業態形成促進作用;
- 互聯網醫療平臺會迎來樂觀的業務增長;
- 人們會更加愿意嘗試居家烹飪,下廚房、豆果美食、生鮮到家等類型的產品會更加受到青睞;
4. 理財方式
由于預期收入不景氣,導致消費者消費信心受挫,大眾會更加注重資產的積累和增長,對理財類產品的關注度和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加。
5. 娛樂方式
線上娛樂方式會覆蓋更多的場景和客群:
線上娛樂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在線云蹦迪、短視頻、直播、電影網絡播放、在線狼人殺、VR游戲等形式多樣;
在線娛樂產品客戶群在下沉市場和高年齡層客戶滲透率進一步增強,中老年人娛樂方式也更加的從線下廣場舞、斗地主、看電視開始轉往線上抖音、直播和網絡影視(趨勢本就在,疫情是產生了催化劑的作用);
6. 教育和工作方式
疫情強制性的改變了白領上班族和學生群體的工作和學習方式:
在線辦公:
居家隔離的一個半月里,大家只能通過在線的方式開啟工作狀態,中國數億職工都開始了在線辦公,企業微信、釘釘、飛書等辦公軟件下載量極速增長,Zoom、騰訊會議等多人在線視頻溝通工具用戶量也是飛快增長,這對于支持在線協同辦公的軟件提供商無疑是巨大的利好,并且該影響會持續性的產生作用,也必將更加深刻和廣泛的改變中國企業的辦公的方式。
在線教育:
學生們同樣被隔離在家,學習方式從課堂轉移到了直播課堂、網課等線上方式進行,同時倒逼教育行業的信息化進程發展,教育資源在線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效益最大化;
持續學習:
職場人過去數年來一直被知識焦慮狂轟濫炸,疫情期間的整段空閑時間里,很多知識付費平臺也充分把握機會釋放各種公開課和在線課程資源吸納用戶,課程學習人數較以往也有較高的增幅,除了職場白領,也有助于更多年齡層人群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并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
就業方式:
這次全民居家的隔離從某種程度上也類似于一種社會實驗,我們可以驗證居家自由辦公的效率和存在的障礙,同樣會觸發一批自由職業的發展,對未來職場就業方式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
7. 其他方面
這次疫情也折射出非常多的值得思考和分析的點:比如高新技術、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5G、AI人工智能對于疫情的分析診斷,互聯網產品對于疫情的信息發布和疏導,政府行政響應機制存在的問題等;
AI算法助力醫療:
阿里巴巴達摩院協助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利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并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
5G商用更需加速:
疫情期間,全網超大規模的信息流動、巨量的信息傳輸和交互、遠程視頻診斷、醫療超高清視頻、居家線上辦公和娛樂等場景就需要更大容量和更加快速的信道,5G的應用場景也更加的清晰和可落地;
網絡媒體格局進化:
疫情期間,無數媒體平臺和媒體機構不間斷的發布各種信息,泥沙俱下。在微博、微信、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信息平臺上,有一批央媒、官媒、專業媒體和自媒體崛起獲得民眾信任,有效的傳達了正確的輿論信息、傳遞了高品質的新聞內容,對于安撫民眾情緒、引導民眾做好疫情防護以及破除謠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公開透明的互聯網媒體平臺也在反向監督優質媒體平臺持續提升新聞內容質量:比如微信里開通了國務院疫情督查專項入口,借助人民力量治理疫情;比如人民日報從最值得大家信任的媒體平臺,因為3條不當微博內容就引起大量民眾的質疑,對于人民日報官媒可信度產生質疑。
政務管理透明化:
網絡輿論的公開透明可以說倒逼著中國各級政府的政策制定、實施、監督和改進達到了歷史以來的最優程度,民眾通過輿論監督等方式揭發不法事實、獻計獻策、監督政策執行,出現了良好的官民互動場景;
大數據打造智慧城市:
大家應該對于疫情期間的查詢跟確診病例是不是同一架航班、火車、汽車的線上產品有些印象,至少對于健康碼應該也不陌生,這些互聯網小工具看似簡單,其實背后是大量的算法+大數據才能實現的。
比如健康碼,系統可以結合每一個人的實名乘坐交通工具、手機設備位置移動、與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可能等大量數據實時計算,來給出綠碼、黃碼和紅碼的反饋,協助城市社區進行疫情管理以及復工復產的指導;
社區電商迅速發展:
疫情期間,趕上春節期間快遞員放假加上疫情延續,物流配送人力資源極度匱乏,電商平臺下了的訂單也很難配送到家。
反而是社區電商逆勢增長,各個社區的業主群、社區群里線下拼團購買日用品、買酒精口罩、買水果等產品熱火朝天,而且銷售方通過線下渠道集中送貨到小區,業主們再自行分發,一定程度上補充了電商物流鏈路不通的問題,疫情結束后,社區電商拼團購的方式仍會持續增長和延續;
互聯網產品承擔起重要的社會管理作用:
疫情期間,非常多的互聯網產品積極開放疫情專區,實時匯總疫情期間的數據展示;開通在線診療入口引導民眾居家問診,避免集中在醫院產生交叉感染;采集網上各種不實謠言進行集中辟謠;推廣生活到家業務,滿足民眾基本生活所需。
基于互聯網平臺產品多維度服務的前提,才可能實現十億人的居家隔離,這也體現出互聯網平臺同樣可以起到重要的社會管理作用;
三、最后寫給互聯網人的建議
1. 不要盲目發展副業
不要隨便眼饞別人假期里的副業收入,然后就照貓畫虎去發展自己的副業,要知道,很多人的副業也是在自己長期摸索和積累的基礎上才發展起來的,忽略了前面的積累過程直接照搬別人的模式不一定成功;
如果你的主業工作還沒做到很好,建議多花時間培養自己的職場技能,提升職場競爭力可能會是更加穩妥的發展方向;
2. 不做“工具人”,持續學習提升差異化競爭力
不要做像低粘性的工具型產品一樣的工具人,要持續學習、深度思考,不斷進行自我知識體系和職業技能的升級迭代,持續加深自己職場差異化競爭力。
疫情+資本寒冬的情況下,很多人會感嘆抱怨好的職業機會少,大廠面試難??墒?,大廠不是沒有機會,相反,很多大廠非常渴求人才,只是,問題是你是否能夠達到大廠的要求和技能是否匹配。如果你足夠優秀,機會自然會很容易找到你;
3. 積極觀察,細心洞察
疫情是一次危機,對很多產品來講也是一次機遇。
我們不能只看到危機,也應該多思考這個背景下可能會產生的機遇有哪一些,線上化的辦公、教育、娛樂、生活消費領域都是機會;健康、醫療、養生等行業領域也都是機會;面向下沉市場、中老年用戶群體產品也迎來了好機會,還有很多領域都會有一些好的發展,需要互聯網人積極觀察,細心洞察自己的產品如何切入進去獲得利益。
作者:張楊俊恒,互聯網產品人;微信公眾號搜索:磐石產品小組
本文由 @張楊俊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說得好好啊,很有前瞻性,各行各業基本涵蓋了,作者有心了
文章在撰寫的時候,部分內容和數據有參考高瑋老師的疫情下產品的分析的公開課,同時結合大量自己的其他渠道和新聞的信息采集和數據采集進行綜合分析輸出的這篇文章,在此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