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成長窺探個人成長:一位交互設計師的人生感悟
一個設計師的觀點綜合了設計師個人成長經歷、性格的各個方面,也會間接體現設計師的修養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近段時間一直在看某設計師在其專欄中寫的文章,很有感觸,這些文章涉及到了設計師成長的各個階段,因此我想結合自己的設計工作、生活以及個人成長談談我的一些感悟。
以下文章我將采用摘錄原文+個人感悟的形式,從四個方面——設計師的基本能力、進階能力、高階能力以及自我認知進行闡述。
一、基本能力
(1)擇業前,先想清楚大方向:什么公司>什么崗位>什么職位>如何去培養相應的技能。
在開始投入一個領域之前,我們需要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從上往下拆分目標,最后落實到培養相應的技能。這樣才能保證努力對方向,同時也能保證充足的動力。
除了在職業發展方面,在個人成長方面也是一樣。我們需要樹立人生目標——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往近期推,十年后我將會怎么樣,接著是五年、兩年、一年,接著制定年度目標、月度目標、每周目標,并根據目標制定計劃。同樣的,有了明確的目標作為指引,我們就能努力對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如何使用每分每秒以輔助目標的達成。
(2)具備執行力和主觀能動性。
確定了努力的方向以及具體的步驟,我們就需要保證自己的執行力以及主觀能動性,以幫助目標的實現。
“執行力”是大家提得最多的職場必備技能之一,通俗地說就是將手中的任務保質保量、按時交付的能力。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作為新人卻常常面對一大堆瑣事,沒有任何執行動力,常常應付了事。這不僅影響了項目的進度,也不利于構建我們的職業形象。
那么如何提高執行力呢?我認為這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就是基本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主觀能動性。前者不用多說,需要我們平時肯下功夫掌握;后者,則需要我們增加基礎工作的附加值。比如,上級分配給我一個切圖的工作,我本能上會有抵觸心理。但我會嘗試著調整自己看待這件工作的角度,比如說,我可以借助它熟練我的PS技能,同時培養高效處理瑣事的能力,另外也可以知道開發部門對于UI設計的需求,這樣對于交互設計也是一種幫助。這些收獲都能提升我的專業能力,所以在完成工作時,我自然就多了很多的動力。
(3)守著一種固定思維模式,拼命地堆體力去努力這個方式,其實是一種偷懶。
這里談到了兩個問題“固定思維模式”與“表面的努力”??梢哉f“固定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表面的努力”。比如,產品給我需求讓我根據需求進行交互設計,剛入行的時候,我會一切以滿足產品的需求為前提,而沒有挖掘這些需求的深層原因。這就是陷入了固定思維模式,這往往導致我做出來的交互稿千篇一律,沒有設計的亮點,無法從體驗上解決用戶的痛點。
如果在此時我能夠從“一味滿足產品需求文檔”的固有思維中脫離,往深層去挖掘這些需求背后的原因,那么我就更能找到問題的根源,而不受過多表面需求的限制,設計出更能滿足用戶真實需求的產品。
“表面的努力”分為兩類,一類是方向錯誤,完全努力錯了方向;一類是量的堆積,而對于個人能力的提升幾乎沒有幫助。前者,需要在工作開始前期跳出固定思維模式,思考此項工作的目標以及實現途徑。后者,需要有意識地識別自己的這種低效狀態,反思一下自己可以如何去調整問題處理的方式,提高效率。因此,不需要動腦子的事情盡量少做,這顯然對自己沒有太多幫助,我們需要在工作中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反思這項工作應該如何提升效率,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有想到這種方法。只有在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中,我們的思維彈性才會增加。
將它聯系到我們個人的成長中,我們需要在自己的成長航路上保持開放,善于接受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根據目標調整航向,而不是固步自封,自我固守。而在平日的點滴生活中,我們需要時長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我將這段時間用在了哪里?這對于目標的實現是否有幫助?我是否處于思維偷懶的狀態?
(4)向周圍的人學習。
在職場中我們需要一直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不夸張的說,周圍的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就拿我自己來說,剛踏入職場的時候我有些心高氣傲,據理力爭,認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支撐設計方案,因此總在他人提出意見時急于反駁。但在項目中后期,與上下游溝通后,我往往會發現很多先前的意見都是值得采納的。因為這些意見多是前輩們經過項目積累出來的,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而我由于項目經驗過少,考慮的因素不全面,做出的決策往往過于理想化、主觀化。這是思維層面的開放,我們需要時刻保持著開放的心態,不能剛開始就抵觸他人的建議。
此外,我們的職業技能與素養比如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等都需要慢慢磨練,這些都需要向周圍人學習。
職場也是一個小社會,職場中的成長也對應著我們的個人成長。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有選擇地吸取,慢慢完善自己的人格特點,塑造更好的自己。我們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用自己的觀點、立場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去看待和評價別人的做法,這往往會限制住我們的眼界。因此,我們需要培養一種心態——當他人給出建議時,先肯定他人的建議都是有理由的,而不是急于否定。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拓寬我們的思維。
二、進階能力
(1)需求:針對不同需求方,設計的重點、溝通的重點都不同。
“需求”是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時刻關注的一個點。剛入行的時候,我常常聽前輩說,接到需求時不要急于思考設計方案,而應該挖掘需求背后的深層原因。
但我一直無法將它完全融入我的設計過程中,直到一個前輩告訴我讓它成為我的一種思維習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溝通中,請客吃飯等等,看似平常不經意的事情,都需要站在對方角度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讓整個互動的過程體驗更加良好。
就拿請客吃飯來說,如果不知道他人的喜好和需求,隨便請一頓飯,可能花了錢也不見得能得到別人的感謝。但如果把對方的飲食習慣以及日程計劃都考慮到了,就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得到了重視,并且會在整個就餐過程中感到十分舒服。作為用戶體驗設計師,我們更應該把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生活中,讓它成為自己的習慣。
很多人說應該把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來,但我認為在工作培養的很多思維習慣都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和效率,無論是自我發展或者是與人交往,這都將促進我們的不斷進步,因為原則都是想通的。
(2)產品的可用易用性,從兩方面考慮:用戶的學習成本、學習意愿。
對于一個用戶來說,一個產品是否會吸引他繼續使用,他會對比學習成本與收益。這就是一個產品的立足點。因此無論是產品的定位、核心功能,或者是交互、視覺設計,我們都需要運用成本效益的思維。
這就是對于人的本性的思考,在做任何決策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對比成本和收益,若成本大于收益則選擇放棄,反之則進行下去。因此,研究一下“決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對于產品設計以及個人的成長都是有幫助的。
(3)學會把控項目的「節奏」。
盡管現在還沒有達到把控項目節奏的高度,但我對于這一點也有一定的體會。項目前期,我們需要做好項目分解,然后根據優先級合理地分配時間并確定時間節點。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思回顧,適當調整項目的進度以及一些相關因素。
這種方式也可以運用到平日的時間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學習中,根據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的優先級,合理地分配時間,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不分主次輕重。時間管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對于我而言,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就是能夠在時間節點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同時依舊保持較高的精力水平。
三、高階能力
(1)影響力:這個影響力需要是全面的。
在團隊內部,能在一些專業項得到團隊的認可并成為一個可供學習的標準;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能得到非設計業務團隊的信任和配合;在大部門,能在設計領域影響較高級別的領導;甚至在設計這個小圈子,有一定的被認知能力和專業影響。
盡管還沒有達到高階水平,但Yoyo的分享,也讓我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影響力”除了可以作為職場發展目標外,也是我在生活中、與人交往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希望在朋友心目中有明確的個人形象,比如靠譜、值得信任,能在對方需要時提供及時的幫助;上進,需要打雞血時可以來找我。
(2)設計咨詢:說服力配合自己對設計深刻理解后的溝通說服力。
設計咨詢是我個人的職業目標,也恰好看到了Yoyo對于設計咨詢能力的描述。咨詢行業對于分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以及最后的演示溝通能力都十分看重。咨詢說簡單點,就是客戶有問題找你來幫忙。但對方能否接受你的意見并執行下去,則取決于你的溝通能力。
剛入行的時候,前輩們都說交互設計師需要擁有強大的溝通能力。但我覺得不僅是交互設計師還是其他行業,以及生活中,溝通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技能。溝通實際上就包含了“明確對方需求>知道自己的目標>有效表達”。很像是設計中“分析需求>明確目標>設計方案求解>設計方案演示”的過程。更簡單地說你要知道你這樣做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結果,然后選擇有效的表達方式。
四、自我認知
(1)認識自我:認識自己,反復認識自己,并控制自己的被認知,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認識自己的長處專攻,認識自己在處理事情、與人交往過程中有哪些不好的習慣,然后問問自己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成為他人心目中什么樣的人,然后按照這樣的思路和要求去做。不要去責怪他人為什么會對你產生和你的自我認知完全不同的認識,其實這完全是由你日常的行為處事習慣積累出來。你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確立也是一次次自己行為選擇的結果,如果想要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那你就學會用心對待他人的需求給予用心的回應,如果你希望別人誠新待你,給予你幫助,那么你首先也要先誠心對待別人并給予幫助。
(2)交互設計師的個人風格
會演講的、關注用戶的、能把握大方向的、視覺化思考、PPT展示等;找個人風格:仔細看自己的專業技能、人際交流、思考方式的進步模式,找到一些自己的風格。
每個人都要有一個特長使得自己在一個群體中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也涉及到了個人的職業發展以及平常如何進行自我投資和提升。Yoyo給了幾個例子,我之前沒有在這方面有過深入的思考,看到這些正好觸發了自己的思考——我的個人風格是什么?職業發展專項是什么?在一個團隊中應該發揮怎樣的優勢?
結合我的學習經歷以及自己的行為處事習慣,我認為自己在這兩方面會有所側重——用戶體驗和邏輯思維。用戶體驗方面的思考是我從小的習慣,我善于從用戶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也可以說比較富有“同理心”,但現階段我還沒能很好地將它融入我的設計中,還需要多實踐總結。因為,我們很多時候認為自己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并不能完全同等于用戶,無法保證和用戶完全相同的立場和角度,也不能聯想到所有可能的場景。為了避免陷入自以為是的換位思考方式中,我們需要利用“批判性思維”,時不時地反思自己是否有思維局限,是否應該跳出來再看看這個問題。
邏輯思維也涉及到了“批判性思維”,善于站在更高地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不斷推倒重來;當然還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需要在設計中和生活中逐漸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3)產品的差異化
真正的差異化來自內容的創新使用方式,和符合時代發展或者超出時代發展的商業價值潛力。
對于產品來說,差異化就是要創新性地使用內容,同時還要有商業價值,這才是能使產品能做大做好的根本保證。而對于個人發展來說,要體現個人的差異化和價值就要專注于一個細分領域做專做強,同時讓自己的專業能力對于團隊或者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4)觀點
是一個設計師的專業、教育、職業、項目經驗、固執、理想、性格、風格、偏好、品質的完整綜合體。
一個設計師的觀點綜合了設計師個人成長經歷、性格的各個方面,也會間接體現設計師的修養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的價值觀。在做設計決策時,設計師需要以觀點為支撐做價值判斷,而當我們面臨人生決策時,我們則需要用價值觀作為判斷依據,這些都是想通的。
人生態度,為人處世方式,價值觀,貫穿于一生,職場只是一個小小的側面,我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在職場中、在生活中、在與人交往中慢慢培養。
作者@愛吃愛花愛生活的UX人
來源@簡書
本文由 @愛吃愛花愛生活的UX人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