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O2O創業的存活率僅有1%?

1 評論 3892 瀏覽 17 收藏 16 分鐘

2015年至今,眾多O2O項目悲愴倒下,同樣也是泡沫破滅;但作為互聯網+與商業經營的深入融合,O2O也不會因此而終結,而是由實現O2O轉型的傳統商業企業為主角,“門店+手機”的思考與實踐為主線。

進入2016年,網上頻現“O2O死亡名錄”,一些曾經叱咤一時的O2O項目名列其間。如由著名投資人薛蠻子領投的社區001、由歌手林依輪創立的飯爺等,多點Dmall網上超市也爆出創始人出局、轉由投資方物美商業接盤的內幕。時至今日,O2O創新項目的存活率僅有1%,應是業界可達成的共識。

是什么使得O2O成為商業中罕見的“黑洞”,讓無數創業者既傷痕累累,卻又樂此不疲?

一、O2O的風口

傳統企業“觸網”歷來不被看好,一言以蔽之:總背負著缺乏互聯網基因、缺乏資金的扶持臂助、新增電商與既有經營無法兼容等苛評。但移動互聯網不同于PC互聯網,O2O并非是純電商,傳統企業正掌握著開展O2O創新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優勢:

1、O2O創新的內動力

借助互聯網+實現企業變革、產業升級,已經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同時對于O2O商業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也已有了明晰的成果:

  • 1.在已有成功上的再創新:傳統商業企業的O2O是在既有的客群積累、門店經營網點、采購和供應鏈規模、ERP信息系統等基礎之上,無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小而美O2O模式的確立:與口碑、京東到家、美大等覆蓋全國、全品類的O2O平臺相比,傳統商業企業的O2O明確聚焦在本身所擅長的地域、業態和品類之 上,以細分產品對接細分客群,避免了全線擴張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和經營風險,并契合于著名新經濟媒體人羅振宇“未來的商業模式會是一個小而美的邏輯”的觀 點;
  • 初步觸網的成功嘗試:傳統商業企業或多或少都已經“觸網”,典型的形態是自主建設微信公眾號,與顧客開展在線交流,或者加入口碑、美大等平臺,嘗試在線銷售,從而為全面發力O2O自主經營積累了經驗、磨礪了隊伍,也揭開了O2O的神秘面紗。

2、O2O創新的外助力

互聯網+成為國家產業政策,同時各類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也不斷成熟,為傳統企業開展O2O提供了十分豐美有利的外部環境。

  1. 智能手機與寬帶的普及:基于IOS或安卓,全國約7.2億人使用智能手機,再加上3G/4G和wifi快速普及,所有價值顧客皆得以輕松廉價地接入移動互聯網沖浪,為O2O經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 微信強勢入口出現:進入2016年,微信活躍用戶數約達5.49億,全面覆蓋價值客群;同時,微信的社交屬性、微信公眾號的中立和開放也為O2O商業經營 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他如APP、支付寶服務窗、微博、QQ空間等也提供了更多且靈活的入口選擇,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出現和規模推廣也徹底解決了在線 支付的難題;
  3. 顧客對于O2O的熟稔:從京東到家、餓了嗎等大而全O2O平臺,到數千個倒地的O2O項目已充分地培育了客群習慣,大家對于關注有禮、搖一搖、搶紅包等O2O形式,不僅理解,而且期待有加;
  4. 第三方同城物流的崛起:正如PC電商離不開“四通一達”的干線物流,O2O經營對于同城物流也有著天然的需求;達達、點我達等同城物流解決了門店到顧客的最后一公里困難,同時也通過搶單、眾包等形式有效地降低了配送成本;
  5. 成熟電商軟件與服務商的支撐:過去打造一個專業電商平臺,動輒需要50-60名程序員、數百萬元資金持續投入,而有贊、微電匯等成熟電商軟件和服務團隊的 出現,很大地降低了技術壁壘和IT門檻,讓成熟的軟件體系、并發的大數據能力、流暢的顧客體驗,離開口碑、餓了嗎等豪門而“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微電 匯更是聚焦深耕于同門店相結合的O2O實踐領域中。

二、飛輪模式VS厄運模式

機遇與挑戰并存,可以看到,目前市場幾乎所有的O2O項目都基于這樣的業務邏輯:搭建O2O交互平臺,進而開展賠本賺吆喝地銷售補貼,從而持續招攬顧客、積聚人氣,進一步養成顧客黏性,構建流量入口和壟斷位置,并借助壟斷優勢實現持續盈利。

借用中《從優秀到卓越》一書的提法,可稱之為“飛輪模式”,如下圖所示:

o201

O2O電商平臺的“飛輪模式”

這是阿里、京東所得以成功的模式,然而今天時勢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 大量免費午餐催生下,獲取用戶成本增高;
  • 用戶黏性降低,黏性養成周期拉長;
  • 在資本注入和創業狂潮的驅策下,構思、格局和打法類似的O2O項目繁多,惡性競爭加??;
  • 投資人耐心、容忍度降低,動輒插手業務經營,甚至“拉郎配”地促成兼并。

由此,“飛輪模式”頓時變成“厄運模式”:

o202

O2O電商平臺的“厄運模式”

在O2O的潮起潮落中,真正獲得并購重組機會的并不多,其中包括了滴滴&快的、美團&大眾點評等著名的“怨偶”配對,背后的推手除了投資人,更有BAT巨頭;而絕大部分的O2O項目都是悄無聲息地走向了終點、悲愴倒下。

三、O2O創新的基因與動能

眾多O2O項目走向失敗與潰滅,就證明O2O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嗎?

內生動力與外部助力交織與共振,強勢驅動傳統商業企業實現O2O轉型,并已經有多個成功O2O實踐案例,為小而美的傳統商業企業O2O模式提供了清晰靚麗的詮釋:

  • 互聯網+持續升級的李寧:作為國內體育品牌的翹楚,李寧在互聯網+轉型中不遺余力,基于微信公眾號、APP、支付寶服務窗等多個觸點,共匯集O2O會員280萬人,展開線上線下場景的閉環打通,2015年實現O2O年度經營收入3.2億元;
  • 便利店里飛出大賣場的唐久便利:作為太原本地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唐久依托780家門店,吸納O2O會員82萬人,并在移動商城上線后的一年內,成功達成 2970余萬元營收,形成O2O訂單76萬單,平均客單價從9.5元提升至39元,成功實現從便利店向網上大賣場的豪邁進軍;
  • 新鮮才好 吃的鮮豐水果:果品連鎖全國排名第二的鮮豐水果,將分布于4省的605家門店全部上線,實現門店庫存在線同步銷售,上線試運營2個月完成O2O會員吸納 45萬人,達成O2O訂單5.8萬單,平均客單價較線下銷售提升26%,落實“新鮮才好吃”的莊嚴承諾,并向世界水果第一連鎖不斷邁進。

這里引用滴滴出行的創始人程維的一段話:“我深刻地看到在一個一個的行業里面,互聯網作為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不斷的去改造每一個垂直的行業,一切改造的目的是以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降低整體成本為目的的。”

O2O領域的創意、創新與創業,實際是針對傳統商業領域,使用互聯網+的思維、方法和工具的重大改造和革新,這樣的改造包括兩個部分,既有對商業傳統領地的改良,也有對商業未來疆域的開拓。

1、對商業傳統領地的改良

在 傳統商業陣地中,懾于信息不對稱,存在多個經營頑疾,如顧客需求難以精準預測,顧客身份難以精確識別,必須在門店場景下完成選購、支付和提貨等。這些頑疾 成為新興電商企業對傳統商業迅猛攻擊捷徑,往往一擊而中,幾無還手之力。而O2O的理念與實踐,就是使用電商思維、方法和工具,對于傳統商業的業務流程、 顧客體驗、經營績效進行適度的優化和重塑,包括以下的多個維度:

  1. 顯性且周延的顧客關系:不用憑借實體會員卡,顧客以智能手機為載體,享有全部的會員權益,同時與微信、支付寶、APP等ID綁定,實現對顧客的線上線下全視角洞察;
  2. 隨時隨地隨意的購買體驗:選購、支付和提貨的操作場景將得以分離,顧客在門店、家中,以及任何所希望的時間、地點進行購物操作,并且實現場景的靈活切換;
  3. 敏捷高效的供應鏈響應:結合在線訂購、預售等操作形式,商業企業將提前精準獲知產品供給需求,從而完成從盲目采購到以銷定購的重大遷越;
  4. 結果與過程并重的商業大數據沉淀:不僅記錄顧客購買產品和服務的結果,同時對于瀏覽、交互和反饋過程實現全景式記錄,為進一步細分客群、實現精準服務奠定基礎,同時將商品大數據、顧客大數據、供應商大數據等融為一體。

精準會員、自由體驗、以銷定購、大數據沉淀……數代零售人為之魂牽夢繞的夙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終于可以真正地實現了。

2、對商業未來疆域的開拓

Biggerthan bigger,O2O開啟的絕非是對傳統商業的小修小補,星辰大海的征途正剛剛拉開帷幕。由于智能手機和多顧客觸點的引入,商業企業與顧客的交流突破了門 店場景,不再有時空束縛,同時社交網絡的引入,一舉創新出許多前所未有的消費場景、購物路徑,包括以下的多個維度:

  1. 娛樂傳媒化的商業經營:以圖文、視頻、音頻等載體,展開針對目標客群的深度且頻繁的傳播與互動,并不斷擠占顧客的碎片化時間,潛移默化間驅動顧客培育、營銷購買的全過程;
  2. 社群社交化的零售拓展:結合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以鏈接分享、拼團、眾籌、個人微店等形態,將商業經營構建于SNS的社交傳播鏈之上,同時虛擬傳播又能依托于實體門店和社區的堅實臂彎;
  3. 小眾化的產品和服務:在深度顧客交互和大數據沉淀的基礎上,顧客被進一步細分和差異化,與供應鏈整合后,進一步實現C2B產品和服務的精準定制、小眾適配;
  4. 延展無限的商業生態體系:突破了時空限制,進一步可以突破品類和貨架的限制,更多的服務商與產品可融入O2O平臺,從而零售生態體系不再是阿里、京東們的獨享。

正是由于O2O創新具有的強大基因與動能,使之具備重塑新時代商業的使命和潛力,也不可能由于一眾O2O項目的失利而退出商業歷史舞臺。筆者將O2O基因與 動能架構描繪為冉冉升空的多級火箭,第一級火箭是對傳統商業的改良,第二級火箭更是對未來商業的拓展,兩級火箭交替推動著商業O2O愿景的實現:

o203

四、總結

回望2000年PC互聯網的泡沫破滅,相關行業一片狼藉;然而,PC互聯網并未隨之湮沒,而是通過“鼠標+水泥”的思考與實踐浴火重生,讓大家充分認知到虛擬經濟必須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才能成長、成熟。

2015年至今,眾多O2O項目悲愴倒下,同樣也是泡沫破滅;但作為互聯網+與商業經營的深入融合,O2O也不會因此而終結,而是由實現O2O轉型的傳統商業企業為主角,“門店+手機”的思考與實踐為主線,新的帷幕正緩緩拉開,O2O的連臺好戲即將華麗麗地登場了。

 

作者:王元盛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鏈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74959.html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干貨文章,點亮了我對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的看法
    目前我們公司也是面臨著這樣的困擾
    1.想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找出路
    2.市場人流越來越少,無法把握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3.每個地區的售價不統一,集團無法強管理線下代理商

    6.串.貨、調.貨現象頻繁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