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 一文讀懂微信九年發家史

3 評論 7370 瀏覽 12 收藏 15 分鐘

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雷軍

毫不夸張的說,微信創造了另外一個騰訊,2015年6月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賬戶數達到了6億,覆蓋了九成的智能手機,成為最大也是最活躍的移動社交平臺了。此外,以WeChat為名的海外版在全球200個國家擁有超過1億用戶。

受微信紅利刺激,騰訊股價在過去五年里增長了近5倍,從400多億美元飆升到2000億美元,在2016年9月,騰訊市值突破2萬億港元,躋身全球前十,登頂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五分鐘讀懂微信九年發家史

騰訊股價走勢圖(2014.06-2016.10)

微信發家史這里我們主要分三個大故事來講:

  1. 微信碰瓷米聊,張小龍與雷軍之爭
  2. 微信與陌陌同臺競爭的那些日子
  3. 微信“偷襲珍珠港”大敗支付寶,在江湖占一席之地

結尾將會總結,通過這些案例,在打造一款新的產品或者公司時我們可以學到什么?

一、微信碰瓷米聊,張小龍與雷軍之爭

自從2005年被騰訊收購后,張小龍一直過的不如意。

張小龍是誰?

當時在中國互聯網有太多他這樣的人,少年炫技,一夜為天下知,然后消失于茫茫市井。過去的幾年,張小龍負責的郵箱業務終于趕上網易但是盈利模式一直模糊不清,在以營收論英雄的騰訊體體系內,張小龍團隊一直游離在邊緣廣州。(騰訊的總部在深圳)此時的張小龍如同銹跡斑斑的寶劍。

2010年10月19日,KIK登陸蘋果以及安卓商店短短15天吸引了100萬用戶,當時不僅張小龍注意到了,雷軍也注意到了。2010年12月,小米用一個月時間就發布了米聊,此時他還沒有注意到廣州的那只小團隊。

張小龍的copy產品立項比雷軍遲了近一個月,他帶著不到十個人的團隊(幾個做郵箱的+2個應屆大學生)用不到70天完成了第一代研發,2011年1月21日產品推出,定名“微信“

在1.0-2.0的版本,張小龍主要還是在追改雷軍的米聊,此時的微信團隊在戰斗力極強的雷軍團隊對比下(此時的雷軍已經是2011中國互聯網十大風云人物)微信團隊像一只在后面奮力追趕的小弱雞。微信開始反超米聊是在它的2.0版本發布語音功能之后。

五分鐘讀懂微信九年發家史

別看它當年丑,現在還不是人手一個/多個的

2011年五月,張小龍增加語音聊天功能之后,用戶猛然井噴,用戶日贈數從一兩萬提高到五六萬;此時張小龍帶著團隊狂奔,“搖一搖”“漂流瓶”相繼上線,附近的人一上線微信用戶迎來爆發性的增長,用戶日啟動量超過了1億次。

引來爭議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用戶量增長。微信當時還被批評是“約X神器”此時它陌生人社交領域的另一個對手「陌陌」出現了(沒想到吧陌陌出現的這么早)。

此刻戰況:

1. 米聊 VS 微信,微信占上風

微信VS陌陌暫時未見分曉。

為什么雷軍的米聊輸了???

不是雷軍不能打,是米聊服務器不抗打啊,因為用戶數的激增,米聊服務器曾經一天宕機5次,俗稱死機。此外,由于跨地域、跨運營商等因素的影響,網絡質量差據大,經常某地區米聊用戶集體掉線(這誰頂得住啊,趕緊卸載)

小故事:張小龍在2011年華科大的分享,“搖一搖”的設計初衷來源于性暗示和性驅動,那個咔嚓咔嚓的配音是來福槍的槍聲,搖一搖的畫面張開又縮回,也是一種很色情的暗示,這些都是小龍哥玩CS時來的靈感。

佛洛伊德認為人類所有動機都來自于性沖動,這是人們喜歡搖一搖或者微信團隊的設計初衷。

二、微信與陌陌同臺競爭的那些日子

當一個人在家無聊的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還是拿起手機,看看附近有誰正在與我們感同身受。此時,兩款名噪天下的社交APP——陌陌和微信就會再度勾起我們刻意壓制的沖動與希冀。

當時都是陌生社交領域,微信也帶那么點性暗示,為什么就能把陌陌遠遠甩下呢?

在2011年12 月,微信的3.5版本出現了分享二維碼名片。有了二維碼名片,從熟人再到陌生人,線下的關系鏈都被導入到微信。我們現在在社交場合中遇到新朋友,都不再是交換名片,而是說『加個微信吧』,然后打開掃一掃 二維碼就可以了

大概在發布這個版本之后,微信用戶達到一億。

而在2012年5月,張小龍又帶著他的團隊更新了4.0版本的微信,做了『朋友圈』功能。

原本在網絡中人與人都是點對點的單線聯系,朋友圈功能使人與人之間變成一個三?更密集的網絡關系。每個人都成了這張密集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結點,開始有了更多共同的話題。

微信的陌生人社交奠定它移動互聯網巨頭地位,而朋友圈就是讓它?遠持續的功能。后續其他功能的迭代,都是建立在此時微信已經站穩腳跟的前提下。在微信4.0版本前后,公眾號也開始上線。微信單聊群聊、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至此形成了一個信息傳播的閉環。

而現在,陌陌呢?

其實陌陌也還在,目前微信穩坐app store排行榜第一而陌陌遠遠的在第15名

五分鐘讀懂微信九年發家史

你問我為什么微信吊打陌陌?

  • 微信用戶=陌生人+熟人(約等于所有人)、陌陌=陌生人。
  • 大部分的陌陌用戶勾搭成功之后只怕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微信聊?

三、微信支付與支付寶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我相信有很大部分人只把支付寶當成一種電子支付工具,基本不會也不習慣在支付寶里跟家人、朋友聊天,而微信從出道以來就是作為一種社交工具,后來因為微信紅包,才綁定了銀行卡。二者大戰不停地在我們身邊上演,也不停的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此時兵力對比:

兩家都有超過2萬的頂級互聯網員工,兵強馬壯。都捏著50億美金左右的現金,糧草豐足。大眾點評、去哪兒網、滴滴打車和華夏基金是騰訊的伙伴;丁丁網、酷訊網、快的打車和天弘基金則是阿里的伙伴。

眾所周知支付寶是微信的老大哥,基本很難撼動,那么微信是如何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占的一席之地呢?

微信的策略是集大家之所成一家之言,微信借助于支付寶對用戶線上支付習慣的教育,借鑒支付寶與銀行達成的“快捷支付”合作模式 和產品創新,微信又在賬號安全上和支付便捷體驗上做了很多創新,如微信客戶端的安全設備保護、微信支付6位密碼支付、微信內網上安全保護標識等。

而微信支付的前提就要用戶綁卡那么微信如何讓用戶心甘情愿的升級并綁卡呢?

張小龍機智的在迭代中加入小游戲吸引用戶參與并傳播,使用戶自然接受5.0版本。

五分鐘讀懂微信九年發家史

還記得這個嗎?微信打飛機大賽。

張小龍說:有時候打游戲,才是正經事。

五分鐘讀懂微信九年發家史

借助跟支付寶之間掀起了外賣大戰、紅包大戰、線下便利店補貼大戰,微信支付完成銀行卡綁卡量的質的飛躍。截止2016年6月,微信支付綁卡用戶已經達到了4億。說到這不得不講一下微信“偷襲珍珠港“的故事。

微信紅包微信紅包是微信支付團隊里的一個小團隊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做的一個小項目,沒有任何申報,利用手邊的資源直接就做了。

這一個小團隊,被當時微信支付的總經理吳毅稱為一群小孩,他回憶微信紅包出現時的場景說,他當時在自己的辦公室坐著,覺得外面突然特別吵,一幫人在那里又喊又叫地鬧騰,他就推門出去說:“你們在干什么?怎么這么吵???上班呢!”

這些小孩就說,“我們做了一個發紅包的小應用,特別好玩,你要不要試一試?”

當時僅作為一個插件安裝在微信里,大家開始測試,這時候就有人順手把一個紅包丟到了騰訊的一個大群里。于是,一個從根本上改變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戰局的產品,就這樣發布了。

而在此之前,騰訊內部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產品。

2015年微信放出大招——春晚紅包。春晚過后,微信支付完成了從400萬用戶到1億用戶的增長。

而支付寶積累一億用戶用了多久呢?大概是8年,而微信支付只用了一天。微信紅包的崛起,被馬云稱之為“偷襲珍珠港”。

后來人們說2013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發布,支付寶的“克星”誕生了。

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功能迭代的過程中,微信最成功的地方是,它的整個界面、整個業務結構、功能結構幾乎沒怎么改變。這是因為微信在增加功能時,充分考慮了這些功能的向后兼容性,只做當時最最最需要的那一項功能,而不是貪多求全。

微信的功能越來越多,卻一點而不臃腫,擺脫了qq被人詬病的臃腫后遺癥。

講了這么多,通過微信的成長史,我們能學到什么呢?

(1)做產品時沒有必要憋大招,沒有必要把所有功能全都做好再放出來。對于同類競品不要排斥,對方的好創意可以適當借鑒,不斷優化升級迭代,每一個不起眼的產品迭代,都在一步步影響著產品的發展和走向,都可能提供超越“勁敵”的機會。

(2)微信在添加“朋友圈”之前,預先增加了掃一掃和微信公眾號,防止朋友圈太難看??梢?,產品的功能迭代時應充分考慮用戶體驗,有一定的規劃,將各個創意點子一一列出,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一添加,而非想到什么加什么。

(3)微信通過“打飛機”游戲,使得用戶愉快的自動升級系統,比起很多直接提醒“系統需升級”的公司要高明和高效的多,非常值得借鑒。

(4)由于互聯網的愛好嘗鮮者有限,產品受目標用戶的圈層限制,產品在拓展用戶時多數會遇到圈層壁壘,要想取得突破,要適時借勢。例如微信紅包借勢于春晚,用戶從四百多萬到一億萬僅用了一天時間——場景出發(春節這一核心場景觸發而成)

(5)系統能力,能夠一天從400萬用戶平滑升級到一億用戶,這也是依靠騰訊強大的系統能力。不是隨便一個小公司,給你一億用戶你就能接得住。

(6)同樣是春節分紅包,微信讓幾乎所有用戶滿意,而支付寶的集??ㄊ拱俜种攀娜瞬粷M(大部分人都會被敬業福難為到),足以見得產品經理水平差別之大。

(7)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管優秀的產品,一個長期蓬勃發展的公司,或是一座城市的飛速發展,都是迭代的產物。人生也是如此。從一個最好的內核開始,一個一個動作地持續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選擇,就會成就你的產品以及你的人生。

 

作者:米六,微信號:Evymmmm

本文由 @米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借鑒別人的東西,請記得打引號,并標明出處。

    來自廣西 回復
    1. 感謝提醒~ 時間比較久遠了找不到借鑒的源文章,如果找到了會補充到評論中

      來自廣東 回復
  2. 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米六研讀間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