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臨近|人工智能到底會通向哪里?

1 評論 5664 瀏覽 16 收藏 17 分鐘

當我在桌面上揮動胳膊,就可以修改文本信息流的方向。

當我專心閱讀的時候,屏幕就會出現提醒,而新聞也會顯示出更多的章節。

整個房間所有的物體都如同眼睛一樣盯著我的各種行為,主動為我送上我想要的資訊。

在高速公路上,沿途經過的建筑,往往只顯示針對我的廣告,因為他們認識我的車。

……

美國硅谷互聯網科技界的預言帝凱文.凱利,在他的新著作《必然》里用整整一個章節的內容來闡述當人工智能與媒體融合而可能產生的場景,簡直如同做夢一般。在凱文.凱利看來,這將是塑造未來30年的趨勢必然之一。

人工智能先驅、未來學家雷·科茲威爾也有類似的預言:到了2020年,我們將成功通過逆向工程制造出人腦。2030年末,計算機智能將趕上人類。2045年,人工智能會掌管全球科技發展。至此之后,人工智能的摩爾定律被打破,科技將呈現爆炸式發展。

曾經奇點被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條件,才能由愛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就在人工智能奇點來臨之前,那些站在浪潮之巔的先鋒者,如何審視這場史無前列的“大變局”?我們的世界又會形成怎樣全然的新秩序?

看起來,未來一切都“人工智能”

有人說人工智能是從“smart”到“intelligent”,有人也說人工智能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這些答案都對,但都不全,人工智能就是未來的一切。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IFR)的定義,服務機器分為兩類:專用服務機器人(professionalservicerobot)和家用服務機器人(domesticuserobot)。其中,專用服務機器人是在特殊環境下作業的機器人,如水下作業機器人、空間探測機器人、搶險救援機器人、反恐防爆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及其他特殊用途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是服務于人的機器人,如助老助殘機器人、康復機器人、清潔機器人、護理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等。據IFR預計,到2018年全球銷售使用的個人服務機器人將達到3500萬臺,銷售額也將達到200億美元,其中家用服務機器人將有2500萬臺,娛樂休閑機器人900萬臺。

這還只是服務機器人的規模和所涉及的領域,如果再加上其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領域, 可從另一項數據看到:到2020年,與“智能機器”技術相關的產品市場總營收將達到300億美金。這就意味著:我們未來將被人工智能全面包圍,甚至部分生活和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信,我們再看:2015年10月,Gartner公布了十大戰略預測,提出2016年是數字化的時代,在智能算法和機器人驅動的世界里,人和機器人的關系將被新定義;預計到2018年,20%的商業內容將由機器撰寫;將有60億智能設備聯網;超過300萬工人將向“機器老板”匯報;在增長最快的公司中,50%的公司中員工數將比智能機器人少。

而根據最近一項調查,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專家認為,2040年前將研發出人類級別的機器智能;90%的專家認為,這一技術將在2075年前實現。一些人工智能專家談到了有朝一日對人類大腦展開“逆向工程”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有些杰出的科技領軍人物警告稱,該技術產生的后果是難以預料的。SpaceX的創始人馬斯克認為,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

這個結論算不上危言聳聽,事實上人工智能發展正受以下四大“催化劑”作用加速前進:

  1. 云計算快速發展,實現了大規模并行計算并降低了成本;
  2. 大數據訓練加速提升了人工智能水平,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和基礎,是使計算機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徑。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大數據時代,來自全球的海量數據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 “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并逐步普及;
  4. “人腦”芯片將從另一個方向打開人工智能的大門,這也許將是人工智能真正達到人類大腦水平的終極道路。

悄無聲息,人工智能已經全面侵入人類生產生活

除了剛剛所說的,人工智能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并快速演變成各種形態并滲透到各個領域。當下我們接觸較多的就有:

硬件機器人,代表:NAO 機器人、優必選機器人

NAO機器人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類人機器人,也是在學術領域世界范圍內運用最廣泛的類人機器人。Aldebaran Robotics公司將Nao的技術開放給所有的高等教育項目,并于2010年成立基金會支持在機器人及其應用領域的教學項目。2007年7月,Nao被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的組委會選定為標準平臺,作為索尼機器狗愛寶(Aibo)的繼承者。目前國內圖靈機器人已實現對NAO機器人的技術支持,為NAO機器人接入了具有最佳中文語義識別能力的圖靈機器人,為其安裝了一顆更加智能的“智慧大腦”。

國內這一領域的代表則是2016年的央視猴年春晚大放光彩的優必選公司,與孫楠同臺表演《心中的英雄》的跳舞機器人阿爾法,名為Alpha 1S,由深圳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

虛擬機器人,代表:微軟小冰“Tay”、Hidi語音助手等

2014年,微軟發布了一款名為“小冰”的人工智能伴侶虛擬機器人,并進入微博、微信、米聊等第三方平臺,通過與用戶的不斷聊天進行積累學習。據稱,“小冰”集合了中國近7億網民多年來積累的、全部公開的文獻記錄,借助微軟在大數據、自然語義分析、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方面的技術積累,通過精煉的幾千萬條真實而有趣的語料庫(此后每天凈增0.7%),理解對話的語境與語義,從而實現超越簡單人機問答的自然交互。只可惜很快就被“和諧”了。

時過兩年,微軟最近又推出一款名為“Tay”的推特線上聊天機器人,將其設定為一名19歲的美國少女,據說Tay能通過對話學習真實人類的說話方式,不斷完善自己,以更好地與人類交流。但就在Tay上線僅僅16小時之后,微軟就不得不將其緊急下線處理,甚至向公眾道歉,因為這款聊天機器人開始頻繁爆出粗口,其中不乏種族歧視、侮辱女性以及污穢不堪的詞句。

HTC手機中內置的小hi也是一款非常智能的語音服務軟件,能夠幫用戶打開應用程序、訂日程、查詢生活信息、發送信息等多種功能。此外還有小i機器人以及蘋果手機用戶熟悉的“聊天機器人”Siri,甚至Facebook不久前也對外宣稱將發布自己的語音聊天機器人,并將在Messenger軟件中加入此類技術。

智能家居、代表:Nest智能溫控技術、海爾智能家具控制系統等

Nest智能溫控技術能通過不斷地觀測和學習用戶習慣的舒適溫度來對室溫進行動態調整,并節約能源,即Nest依托于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能自己學習控制溫度。此外Nest還會通過Wi-Fi和相關應用程序與室外的實時溫度進行同步,內置的濕度傳感器還能讓空調和新風系統提供適宜的氣流。當用戶外出時,Nest的動作傳感器就會通知處理器激活“外出模式”。而海爾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是全球首個智慧生活操作系統,它涵蓋了整套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包括三大支撐:U+智慧家庭互聯平臺、U+云服務平臺以及U+大數據分析平臺,通過這一系統,用戶只需12秒就可以實現與所有智能家居終端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這是目前行業最快的連接速度,用時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40%。

資訊機器人,代表:天機智訊、微信朋友圈廣告

“天機智訊”是智搜旗下的一款資訊類APP,以“資訊機器人”為核心技術,通過大數據挖掘式分析和可視化BI呈現的方式,可全自動化智能聚合語義相關的資訊,通過主題閱讀的方式(天機智訊5.0版本設有“主題聚合”功能),能給用戶提供一種“更全面、更深入、更持續、更解渴”的閱讀方式,用戶更能深入還原事件本身,每家媒體的觀點、動態發展路徑一應俱全。 另外“天機智訊”可基于用戶自定義的主題追蹤(機智訊5.0設有“一鍵追蹤”功能),第一時間獲取感興趣的資訊,用戶不用到處檢索,只需看通過天機智訊為用戶追蹤的內容,就能找到用戶想要的答案。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Feeds)廣告推送也是基于自然語言解析、圖像識別和數據挖掘技術,通過分析用戶朋友圈語言特性,以及朋友圈圖片內容,根據對用戶收入和消費能力的分析來刻畫用戶畫像,并決定投放何種廣告,依托的也是自然語言解析和圖像識別等AI技術。

除此之外還有谷歌、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博世的車載系統,甚至北京電信智能客服、“網易七魚”的全智能云客服產品等都是人工智能領域巨頭爭搶、創業者人頭攢動下的產物。

窺中管豹,看看還有哪些大趨勢

從當前看,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能否切中用戶的剛性需求取決于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背后能夠給予多大的支撐。當下仍然是產品熱,需求冷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所謂的智能硬件大多是“偽智能”產品,只是把原來功能性電子產品接入互聯網或添加搜集數據的功能,例如智能手環,智能機頂盒等,換湯沒換藥。華泰證券正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殺手級的智能產品和服務必然是建立在強大的AI技術支撐下的。典型的戰略布局分別有:

  • 家電企業轉型智能家居方向,以海爾和美的為代表;
  • 互聯網新貴從硬件入口開始卡位,以小米和360為代表;
  • 互聯網巨頭從AI技術發力打造生態圈,以百度和谷歌為代表;
  • 計算機硬件制造商轉型智能硬件的行業應用,以??低暫痛蠼畡撔聻榇?。

目前人工智能商用仍然有限。除了Siri等語音識別功能等早期應用成果外,人類接受資訊的方式將加速進化。在凱文.凱利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物體都可以用于資訊,而所有的資訊工具已經搭載上了人工智能,這就一躍而成了讀懂你內心的“資訊機器人”:它通過媒體完成與用戶需求的高智能匹配,從而不僅僅可以識別用戶、發現需求并智能匹配信息供給,更重要的是生成了新的用戶、創造了新的需求并很快又順暢地滿足了新用戶的新的信息需求。這也意味著傳媒業將從信息時代進入到智能時代,‘資訊機器人’還可以應用到各種場景,甚至內置于其他機器人中而成為他們的‘最強大腦’。如今無論國際巨頭谷歌、facebook還是國內BAT,亦或是圖靈機器人、小i機器人、天機智訊等創業平臺都在重視智能對話、知識庫、技能服務等功能的構建。

目前除了受限于技術本身,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還受性價比影響。而控制成本其實和規模和摩爾定律有關,一旦技術問題被解決,成本自然就會降低,普及速度就會加快。所以隨著提高計算機成本的下降以及搜集和處理數據能力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發展潛力巨大。

對于人工智能未來極有可能是巨頭與新貴共舞的生態格局,盡管國際IT巨頭頻頻放“大招”但并不意味著創業者沒有機會,比如無人機的大疆、硬件機器人的優必選、做資訊的天機智訊、甚至做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的格靈深瞳等,只要在垂直細分市場扎根下去,均有可能分得一杯羹。

在行業人士看來,當人工智能發展的拐點到來,無論是專用還是通用領域,圍繞“底層-中層-頂層”的技術和產品架構的生態圈將逐漸成形。其中:

  • 底層為基礎資源支持層,由運算平臺和數據工廠組成;
  • 中層為AI技術層,通過不同類型的算法建立模型,形成有效的可供應用的技術;
  • 頂層為AI應用層,利用中層輸出的AI技術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服務和產品。

每一層架構中,都有不同的企業參與,最終形成圍繞AI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生態圈。另外一旦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極有可能誕生新的商業模式,帶來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場顛覆性的變革。

或許正是那句,人工智能,未來已來。

#專欄作家#

曾響鈴,微信號:xiangling081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評論人,百度百家、鈦媒體、虎嗅網等三十多個媒體認證/特約作者,負責市場傳播。邊探索邊評論。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人工智能就是一切有點過了~應該是應用更廣泛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