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真的能拯救一切嗎?
過去幾年,O2O、共享、大數據、AI等詞,代表著最新商業(yè)模式、生產力,無數資本和人才被風口吸引、裹挾,共同造就時代浪潮。
時至今日,新經濟已經滲透進每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毛細血管中,在享受極致效率的同時,面對浪潮中的遺骸,對新經濟價值的反思也逐漸涌來。
2020年的最熱風口,非電商直播莫屬。
2019年,薇婭和李佳琦在幾小時直播里創(chuàng)下的上億元驚人銷售記錄,帶來了多重且波及到多個行業(yè)的巨大影響。
第一個最直接影響,是“網紅經濟”的再度起飛。
兩位主播的走紅帶動了更多網紅從秀場、游戲直播間走向了電商直播平臺,原本被稱為“不是什么好生意”的MCN開始被看好。
2019年下半年,宣布預收購MCN、與MCN合作、布局電商直播的上市公司接連不斷,只要是跟風搭車了網紅電商概念的,股價就會被推高。
同時資本也涌入這一領域,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發(fā)生在藝人網紅領域的投資事件有27起,2020年前4個月有10起。
來源:IT桔子
第二大影響,是讓電商直播備受關注。
2019年底,薇婭和李佳琦的記錄、淘寶直播超千億的GMV都讓行業(yè)內外認定電商直播是未來的“大勢”,電商、短視頻、社交、直播領域的頭部平臺全部入局展開了“直播大戰(zhàn)”,就連BAT三巨頭中離電商和直播都很遠的百度也加入其中。
第三大影響,其實是電商直播帶貨撞上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直播又添了一把火。
一夜之間,直播領域全面沸騰,各行各業(yè)紛紛走進了直播間,大眾的工作生活也全都來到了線上?!肮窠阒辈?小時等于復工6個月”、“老板帶頭直播2小時賣貨40萬”、“云音樂會直播觀看人數超百萬”等數據讓直播變成了可與萬物匹配的“萬金油”、能拯救所有行業(yè)的“靈丹妙藥”。
直播進階為了一場全民狂歡。
在這場狂歡中,你很難聽到除叫好之外的其他聲音,也很少思考“硬幣的反面是什么”。
直播到底演變成了什么?直播帶貨場場破百萬背后還存在哪些問題?電商直播究竟是一時熱度還是值得“All in”的機遇?
一、直播是如何翻紅的?
直播行業(yè)上一次被資本、行業(yè)、大眾一同關注著是在2016年,彼時備受關注的是秀場直播和游戲直播兩類。在“千播大戰(zhàn)”的高熱度下,淘寶、京東、蘑菇街剛剛才開始內測和冷啟動的電商直播還沒有什么關注度。
但很快,淘寶直播的轉折點出現——曾做過淘女郎、有自己的淘寶店但不怎么知名的網紅薇婭,在一次五小時的直播中幫一個新店鋪實現從0到7000粉絲的增長,在直播的四個月時間里完成了1個億的銷售額,在2017年實現了接近3億的銷售額。
薇婭的知名度開始提升,電商直播的強大帶貨能力開始體現。
2017年,淘寶直播打出了“新生態(tài)、大直播”的定位,其“微博預熱、直播互動、淘寶成交”鏈路逐漸成熟;2018年,淘寶直播頻道從首頁倒數第二的板塊上升至首頁第二屏,這也代表著直播在淘寶內部的戰(zhàn)略地位一路提升。
就在淘寶直播步步高升的時候,短視頻在直播之后站上了風口,快手和抖音兩大短視頻平臺在2018年時已成為頭部玩家。
由于快手的直播業(yè)務布局更早,2018年下半年開始進行商業(yè)化探索后,11月快手的頭部主播“散打哥”在三小時里帶動了5000萬銷售額,當日銷售額達1.6億元。
同樣是在2018年下半年,憑借挑戰(zhàn)“30秒涂口紅最多人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和雙十一與馬云的帶貨PK,李佳琦全網走紅,成為了在淘寶直播上和薇婭勢均力敵的頭部主播。
前有直線上升的淘寶直播,后有快手極亮眼的帶貨成績,而在這之后抖音也快速加入其中,兩個不同領域的平臺同時進入了電商直播這一個競技場,其他平臺不可能視若無睹。
在2019年,直播已陸續(xù)成為了各電商平臺的標配;短視頻兩大巨頭快手和抖音激進發(fā)布著主播招募火熱扶持計劃,經歷過“千播大戰(zhàn)”的秀場直播和游戲直播平臺順勢開啟了帶貨直播,就連BAT中并不具備電商基因的騰訊和百度也加入了其中,自此電商直播的概念被正式引爆。
“如果說2018年的淘寶直播在造風,那么2019年的下半年,風終于來了?!碧詫氈辈ヘ撠熑粟w圓圓在自己的文章感嘆2018年自己還在“撅著屁股到處布道”,但2019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但2019年并不是直播熱度到達最高峰的時刻。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全民都逼到了線上,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疫情發(fā)生以來,每個網民每天花在移動互聯網的時長比年初增加了21.5%,對于視頻類應用增長尤為突出。
這對快手和抖音來說,無疑是“意外”收獲了一個流量紅利期,因為如果不是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引發(fā)了短暫反彈,用戶規(guī)模和用戶時長的增速持續(xù)在走低,而短視頻行業(yè)的滲透率也已高達72%。
因此,為了緊抓這次流量紅利、增加流量變現,快手和抖音開啟了“全民直播”風潮,將直播的內容向娛樂、購物、出行、旅游、社交等多個方向快速滲透,直播間里售賣的也已不僅僅是快消品。
此時直播開始成為了一種可展現萬事萬物的工具,同時也成為了高度依賴線下場景的行業(yè)的“救命稻草”。
二、狂歡背后的現實
對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來說,直播的作用就是“賣貨”。
目前,電子商務的出現早已滿足了大眾購物便利性需求,同時平臺和品牌商家的豐富也早就形成了買方市場。在商品極度豐富、信息極度過剩的時候,消費者不再追求多元的選擇,反而是希望平臺能夠通過大數據精準化推送商品,并能夠有人幫助他們進行購買決策。
從圖文形式的種草安利到短視頻形式的測評、軟廣,其實都成為了輔助消費者做出決策的內容,而平臺只需要將購買跳轉鏈接放在內容旁邊,就能夠大大縮短用戶的購買路徑。
直播則是更為進階的內容載體,在直播中,網紅主播會現場測評、講解推薦、即時答疑,實時互動+視頻的呈現讓購物體驗更接近線下,限時搶購、緊迫性促銷則會更激發(fā)用戶沖動性消費。
在平臺看來,電商直播是在幫助用戶找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并催促其趕快下單。而用戶購買路徑的縮短,對品牌和商家來說就是省去了前期拉新、促活、留存的步驟直接跳轉到售賣環(huán)節(jié),因此可以更高效打開銷量,也能節(jié)省獲客成本。
與電商平臺不同:短視頻平臺追捧直播其實是為了增加一種流量變現的方式,賣貨只是直播的內容之一,也因此短視頻平臺提倡的是“全民直播”、直播內容無界限。
從快手、抖音上線的一系列直播內容可以看到,既有音樂節(jié)、演唱會、脫口秀等娛樂直播,游覽各大景區(qū)、博物館、名勝古跡的“云旅游”直播,也有單純是以科普、公益為目的的直播。
直播的重點都在于內容,也因此這些行業(yè)做直播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刷新品牌的曝光量。
當然,短視頻平臺們認為在直播形式的品牌廣告會比傳統(tǒng)形式的廣告有更高的轉化率,所以這是對行業(yè)后續(xù)從線上渠道獲利打下基礎的必要方式。
但一個重要問題是,對于品牌商家而言,直播的效果真是平臺所認為的那樣嗎?
一名業(yè)內人士在去年一整年為手上的多個產品投遍了大大小小的各種主播,與同行交流之后,提出了一個結論:
“品牌做直播,論單場大多都是虧的?!?/p>
在直播中,品牌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坑位費、主播提成、贈品支出,細算的話還有買資源位的投入和運營的成本,其中主播的知名度越高,坑位費和主播提成就會越高,如果想去流量更大的平臺做直播,買資源位置的費用也會更高。
與此同時,由于直播賣貨通常是在激發(fā)消費者沖動消費,這也就導致了極高的退貨率。
據艾媒咨詢發(fā)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受訪用戶中取消直播購物訂單或者退貨的比例較高,取消訂單或退貨頻率極少的用戶僅占27.01%。
原本單場利潤就已經被打到極薄的品牌和商家,一退貨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利潤可言。
艾媒咨詢《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yè)用戶畫像及行為洞察》
另外,長期依靠“附送大量贈品、打折、全網最低價”等這些直播玩法來帶貨,對品牌來說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當輕易的促銷打折成為常態(tài),消費者就會被培養(yǎng)成為“價格敏感用戶”,很難再接受以正常價格來購買。如果上升到品牌建設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在長期削減品牌溢價,只在意是不是實惠、劃算的消費者對于品牌不再有忠誠度和仰視心態(tài),之后品牌再想沉淀粉絲、提升復購率就會更加困難。
除了商家,較晚才跟風入局的平臺們恐怕也很難在這場競爭中真正獲得什么。
首先,做直播就是在做內容,其本質上是非常費心費力的。做電商直播,前期需要找到合作方、聯動媒體、提煉商品和相關人物的故事、輸出直播腳本、宣傳物料;每一場直播開始前都要推各種資源位,直播中要保證直播流的穩(wěn)定;直播后要輸出戰(zhàn)績海報,如果數據不太好看還需要“包裝”。
從頭到尾,直播其實都在考驗平臺的內容創(chuàng)新力、聯動外部資源能力、運營能力等等。如果是原業(yè)務與電商、直播完全不沾邊的平臺,從零開始做起的難度并不小。
其次,電商直播頭部平臺的優(yōu)勢是新入局者在短時間內難以復制的。
淘寶,快手、抖音的優(yōu)勢之一在于自身已是巨大流量池,不需要外部其他產品和渠道引流;優(yōu)勢之二是因為較早入局,目前這些平臺都已形成了直播機構、產業(yè)帶和供應鏈在內的完整產業(yè)鏈,在產品形態(tài)和互動玩法上也已升級迭代多次,一次零售中所需要的人、貨、場三要素都具備。在這一競爭環(huán)境中,新入局平臺就很難爭奪到更多流量。
不少新入局的平臺,對于自己既沒電商基因也沒直播經驗更沒龐大流量這一劣勢,其實心知肚明的,但他們都在通過“平臺用戶有這個做直播帶貨的需求,我們就只能做個工具出來”這樣的理論,展現自己是順勢而為而不是盲目跟風。
同時,為了描繪出自己做電商直播未來光明的前景,平臺往往會為自己原有業(yè)務和直播建立起聯系,認為他們可以形成閉環(huán)。
但現實并非如此:用搜索引擎的用戶目的性明確,可能并不會點開意外看到的直播;想要消磨娛樂時間的用戶,也可能根本不會打開瀏覽器;幾大平臺的輪番直播,可能很快會導致用戶的審美疲勞;疫情結束后,可能沒有人會在直播間里看風景、看演唱會、聽相聲。
與此同時,網紅主播和平臺的激進行為也會被隨之而來的政策法規(guī)約束和調整;如果不能降低退貨率和提升復購率,商家也無力往直播間里持續(xù)砸錢。而對于像云蹦迪、云音樂會這類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賺錢的直播,平臺會在流量收割干凈之后果斷更換另一類“創(chuàng)新”的內容。
事實上,不論什么領域、什么風口,狂歡之后必定會是一個洗牌期。洗牌期后,最終被洗出局的永遠占大多數。
三、風口之下,價值在哪?
撇開泡沫、爭議,直播的價值究竟在哪里?
事實上,從本質來看,直播是一種兼具強互動性和即時性的內容傳播渠道,它并非特定產品,而是一種基礎產品形態(tài)。與媒體結合它就是信息傳播媒介,可以起到快速傳達最新資訊信息,并與接收信息的用戶互動的作用;與內容平臺結合,可以豐富內容形態(tài),增強創(chuàng)作者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與電商結合,它也只是起到輔助作用,而并非代表著未來用戶都會在直播間里購物。
品牌和商家需要明確認識到的是,電商直播可以是短期內的救命稻草,但不是要長期“All in”的銷售渠道。任何一個行業(yè)、商家都不是僅靠消費者的沖動消費就能存活,也不是只看單場直播的成交額。
商家需要的是真實、可持續(xù)的銷售增量,由此才能真正獲取利潤,而僅靠直播很難實現這一切。
同樣的,對于一些重線下經營的行業(yè)和商家而言,電商直播也不會帶來什么顛覆性的大變革。例如音樂會、演唱會、脫口秀等線下娛樂就很難被直播所取代,因為看現場的魅力是無法通過屏幕所能感受的,所以即使是抖音、快手連番上線“云音樂節(jié)”、“云演唱會”,這些都只是平臺用來換流量的“內容”,而流量愿不愿意為其付費并不是重點。
因此,電商直播其實可以成為商家運營的一個重要營銷工具,通過直播帶來的流量引爆效應,為新品發(fā)行、提升品牌影響力進行助力。
未來隨著直播專業(yè)化程度的提高、技術的進步,直播的營銷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電影《吹哨人》在抖音直播宣傳
另外,電商直播和傳統(tǒng)電商也會進一步融合,目標明確的用戶可以直接搜索商品、查看基本的圖文介紹進行購買,而半目的或無目的的用戶,可以通過直播來輔助自己做出消費決策,或是激發(fā)消費欲望進行消費。
由此直播+短視頻+圖文互為補充,一同建立起了高頻強交互的消費場景。
因為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直播必定不會是未來電商的唯一玩法。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就曾將“明天的電商”定義為是深度沉浸、虛擬生活、交互設備。從中長期來看,5G、VR/AR等技術的逐步成熟和普及,線上購物會有包括直播在內的更多新形式出現,線上消費的體驗也會更加貼近線下甚至是超越線下體驗。
說到底,從2015年移動直播興起,2019年電商全面進攻直播,直播已經進行了幾輪變遷,
但直播本身也只是一個內容形式,所改變的也只是流量渠道,它或許能加速用戶決策,但并不改變生意的本質。
面對風口,大多數人只能看到投機賺錢的表象,而很難去思考這背后所需的基礎性建設是用幾年時間“厚積”才有了今天的“薄發(fā)”。不論是平臺、行業(yè)或是商家,真正要了解的或許是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邏輯,這樣才有可能對下一個機遇具備高敏感度,從而提前做好快速抓住機遇的準備。
作者:呂玥,微信公眾號:深響
本文由 @深響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當輕易的促銷打折成為常態(tài),消費者就會被培養(yǎng)成為“價格敏感用戶”,很難再接受以正常價格來購買?!边@句話,好對。這種消費者心態(tài)很難轉變回來。
直播只能作為一種新的媒介,一種新的銷售方式作為擴充。
不太適合All in而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