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消費者不行,會讓這些廣告逐漸失效

4 評論 8291 瀏覽 22 收藏 25 分鐘

信息時代的廣告:“有很多逐漸要失效的廣告方式,但我們依然堅持?!?/p>

如果你回到清朝末年,一定會發現還有很多年輕人在辛苦練習射箭,他們認為這樣的技能可以幫他們在未來博取功名。但可能沒有想到,僅僅幾十年后,弓箭就完全退出了軍事的歷史舞臺。

112409343887.png

(圖:1899年外國人拍攝的清朝八旗子弟練習射箭,他們可能不知道12年后斷掉大清的武昌起義,用的是步槍。)

同樣,營銷、廣告也是這樣。很多正在被辛苦訓練的技能、技巧,正在迅速過時或者失去實際效果;而很多沒有被重視的方式,也在迅速崛起。

如果說武器的變化是因為新科技的出現,那么營銷的變化就一定是因為消費者的改變。

在當下,任何營銷人都不能忽視的一個挑戰:我們正面臨大批的更難被營銷洗腦、更具懷疑精神的消費者的出現。他們的出現有這些重要的驅動因素:

  • 消費者更加容易獲得信息(搜索引擎、電商評論、其他人評價)
  • 消費者面臨的信息環境更加復雜和多變(拿著手機、放著音樂、聊著天還同時看電視)
  • 消費者每天面臨大量的情感刺激(一句文案都能感動一代人的時代結束了)
  • 更高學歷、有知識的大量年輕消費群體(比如90后)登上舞臺,并影響其父母。

這些不容忽視的趨勢,會導致哪些跟消費者溝通方式的改變呢?

這篇文章,李叫獸就針對這些趨勢,做以下三個方面的預測:

  • 自夸營銷 VS 創造興趣
  • 過度承諾 VS 逆向營銷
  • 助推式情感說服 VS 動機說服

1、自夸營銷 VS 創造興趣

在“如何夸產品?”這個話題上,隨著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對應的廣告方式也正在變化——

(1)早期的自夸營銷:產品局部賣點的夸張術

在所有的廣告中,如果說有一種廣告方法影響最深遠、被使用最多、拿過最多的創意大獎,那必然是“局部賣點夸張術”。

類似于這種廣告:

112352417392.png

(圖:某豐胸產品廣告,胸太大導致排隊的時候距離遠)

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夸的東西都一樣(比如都是夸豐胸效果好),但比拼誰夸得最厲害、最有創意——你簡單寫一句“豐胸效果好”,我寫一句“A罩杯的福音”,另一個人搞一個創意“豐胸效果太好,導致顧客走不動路了”。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開始了長達幾十上百年的文案創意軍備競賽——看看誰最有創造力,最能把一個賣點夸上天。

但是這種方法成立的重要前提是:消費者處于相對封閉的情況下,選擇單一或者無法通過搜索等方式來驗證信息,只能相信你的。

比如這個快遞的廣告,提出我們家的快遞非常快:

112359077688.png

此時看到這個廣告,你一定覺得太有創意了,這個快遞竟然這么快,以后要有急事,就選這家了!

但如果是在信息時代,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廣告、在網上看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呢?

比如你又看到這個廣告:

112409227427.png

“哇!剛剛的廣告是快遞快如風,現在直接快成一道閃電了,閃電比風快,就選這個了!”

這還沒完,你又看到這個廣告:

121338077914.jpeg

“更厲害,火警(消防車)都要求這家快遞去送!”

還有這家呢——雖然速度不如閃電,但也能強過地球引力的力量了。

112418959155.png

到底選誰?

這些快遞都喊自己是最快的,作為消費者,你真的會根據創意夸張的程度去選擇嗎?

很可能并不會,你會直接搜一下或者問朋友,到底哪家快。

就像,如果微信上聊了10個相親者,只有1個說她的優勢是漂亮,你可能會信;但是如果都說漂亮,區別就是夸張程度不同(“模特級漂亮” VS “明星級漂亮” VS “天后級漂亮” VS “天仙級漂亮”),你就誰也不信,無從選擇了。

當我們面臨更多同質化選擇的時候,“賣點夸張術”,已經變得不那么有效了。

(2)表面傳播定位:喊出不同的口號

既然在同一個賣點的自夸大戰中,幾乎不論創意多好,都很難掙脫出來,自然就有人嘗試其他方式——換角度夸,大家都夸手機信號好,我就不跟你們比誰夸的厲害了,我夸音質好。

于是,這就發展出了新的方式,用來解決大量品牌形象同質化的問題。

這一方式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當年的諾基亞手機,生產眾多類似功能手機,通過簡單的變化外觀和宣傳口號,施行不同的定位,以制造差異化。

112411986609.png

比如類似的手機,加一個音樂按鍵,就是音樂手機;換成黑色并漲價,就是商務手機;換成彩色并降價,就是學生手機……

這些方式不光在營銷還是在企業戰略方面,都是巨大的進步——終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差異化的作用。

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這種依靠表面差異化包裝的方式也正在遇到沖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不需要品牌方來告訴他們,到底誰的功能更好,到底我應該“認準誰”。

前幾年上市的Facebook手機,定位“社交手機”,如果是在10年前,很有可能真的會大賣,因為符合差異化、創造了新品類。

112408697099.png

但是現在用戶隨便打開任何一個評測網站或者看任何一個科技論壇,自然就瞬間知道了Facebook手機對社交到底有多大實際的幫助——當然是沒有,因為所有手機上都有Facebook。

再比如,精準定位、差異化形象、品牌人格都做的非常棒的錘子手機,如果是在10年前的信息環境,我想很有可能會很有很大市場(忽略渠道壟斷因素的話)——一個如此有個性而且廣告說拍照性能都頂尖的手機,太棒了。

但是在現在真實的購物環境中,消費者更經??吹降氖沁@種頁面:

112352276270.jpg

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大量的導購網站、用戶推薦、評測、電商好評率),導致消費者已經越來越不需要從品牌方的口中得知“到底哪個性能好”、“哪個拍照好”。

也就是說,很多用戶可能會認為某個廣告主打“續航”的手機續航不好,但“CPU不錯”。或者相信主打“反應快”的手機實際上“反應并不快”,不過它“續航不錯”。

112405963260.png

那怎么辦?幾年后如果消費者更加不相信廣告了,我們難道不打廣告?

當然不是,實際上,我相信廣告的角色很有可能會改變。

(3)在優勢環節創造興趣

我們知道,只要同質化仍然存在一天,戰略定位一定會非常重要。但是定位的傳播方式,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未來的廣告,最重要的并不是夸獎你的某個屬性(因為消費者自然會從其他途徑知道,而且也不相信你的自夸),而是在你的優勢環節創造興趣。

如果你是造汽車的,為了解決同質化問題,發現市場空缺后定位“越野汽車”。

在過去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廣告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人相信你的越野是最好的(強化定位),然后消費者自然會相信。

但是現在,越野好不好,其實去汽車之家之類的評測網站,一查一搜就知道,消費者更難以因為你說你越野好,就相信這一點。

那么廣告重點說什么?

實際上,此時的廣告,應該在優勢環節(比如越野)創造用戶興趣。

121817788866.jpeg

如果你最大的優勢環節是越野(用戶從論壇得知的),那么你自己為了擴大銷量,就需要讓越來越多的人對越野產生興趣(比如讓他們覺得自己待在家里宅的行為不合理)。

當更多人對越野產生興趣,就會在買車時,提高對“越野性能”這個屬性的權重,從而更容易選擇越野性能好而不是更加省油的車。

但如果你真正的優勢環節并不是越野,在廣告時打出“越野”的定位,想讓用戶覺得你越野第一,最終的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用戶因為你的廣告產生了對越野的興趣,結果一搜發現Jeep越野更好,最終買了Jeep。

所以,設計廣告時,應該問自己的問題并不是:我應該如何夸獎我的賣點?

而應該問:我如何讓消費者對某個優勢環節(比如越野)產生興趣,從而在他們最終比較的時候,更加考慮越野。

2、過度承諾 VS 逆向營銷

一直以來,絕大部分廣告都在圍繞“你承諾,我放心”,通過遮蓋自己的缺點,表現自己的優點來促成跟消費者的交易。

比如開頭的“豐胸廣告”,暗示豐胸效果太好而導致排隊的時候看起來像空了一個人。

112352417392.png

然后當消費者開始懷疑它的某項缺點時(比如用起來很麻煩),就趕忙說:“沒有沒有,雖然我們主要定位是’效果好’,但是其實用起來也很方便。”

嗯,總之,你所有的都好,競爭對手的所有都差。

但是不好意思,這種方式也要逐漸過時、失效了,因為消費者越來越容易懷疑,也越來越容易驗證你說的話。

通過這樣大量的過度承諾、包裝自己、自封為王,很多本來可以跟消費者拉近距離的品牌,逐漸被消費者疏遠。

而這個時候,獲得信任的關鍵,并不是繼續說好話,而是做“逆向營銷”——直接承認自己的不好。

比如上面的豐胸產品,并不是反駁說“我們其實用起來很方便”,而是直接說:

“是的,性能好但用起來很麻煩。此產品,不適合那些想要豐胸卻嫌麻煩的人?!?/p>

這樣用戶可能會更相信你說的其他話是實話,從而購買,然后在購買后發現實際上沒那么麻煩,反而超過了預期。

所以,隨著信任越來越珍貴,有時候逆向營銷,承認自己的缺點,反而比過度承諾要好。

這就像你在相親的時候,對方對你特別有好感,一切都很喜歡,就是在最后質疑你農村出身的時候,你不應該說——“我……我其實后來搬到城里去了……我媽雖然是鄉下的,但我有個哥哥不是……”來遮蓋這一點。

反而應該做逆向營銷——“嗯,的確,雖然我現在有了北京戶口,但我的確農村出身。將來我們在一起后,這可能會讓你在閨蜜面前沒面子,你在意嗎?”

所以,現在很多讓消費者覺得“真誠”、“親近”的品牌,并不是通過過度承諾和自夸,而是通過直面缺點,甚至有時候“拒絕某些消費者”。

比如很多人買車的時候有購買敞篷車的想法,但是擔心“容易被曬”、“不實用”從而沒有買。

這個時候,最容易打消別人顧慮的方式,并不是否則這些缺點,反而是勇敢承認。

所以,Mini敞篷車是這樣說的:

112355659303.png

這樣反而容易讓人打消顧慮,覺得“不就是被曬嗎,現在一看,其實也沒什么”。

再比如GE這種不生產大眾產品的品牌,招聘人才時經常有的劣勢就是“在GE做工程師,優化XX電網,你的工作別人看不到”,不像做一個互聯網APP的公司,朋友都可以看到。

在拍攝招聘廣告的時候,GE并沒有通過過度承諾來遮蓋這個缺點(比如說“我們其實還是很有名的”),而是直接真誠地正視這個缺點,并喚起人的共鳴。

為什么在這個“信任很珍貴”的時代,我們做產品營銷,反而有時候要做“逆向營銷”,表現一些劣勢呢?

因為至少了解一些缺點,反而會讓人建立持續的信任。

比如Reevoo曾經做過一個關于電商的研究,發現一部分差評反而會增加購買。

當時的研究顯示,在電商頁面,95%的用戶如果看不到一個差評,會對好評也產生懷疑,從而減少購買。68%的用戶恰好因為少量的差評,才決定了最終購買產品,并且相信好評。

研究還發現,一般用戶在電商頁面只會瀏覽兩個頁面,但那些尋找差評的用戶平均瀏覽9個頁面——他們是真正想買東西的人,所以會一定要看到差評,了解了潛在的負面有多大,才會購買。

(注:這個研究是在social beta的一個文章中發現來源的)

而如果你承諾全部是優勢,全部是好處,消費者可能就會懷疑你所有的話。

即使事實已經如此明顯(過度承諾減少信任、不利于品牌等),但是一直到現在仍然是主流的方式——大量的廣告都會過度承諾。

而如果要獲取用戶的信任,就需要在適當時候反而道而行之,直接、真誠地說一些其他品牌不敢說、不愿意說或者說起來也遮遮掩掩的話。

3、情感式助推說服 VS 動機說服

在信息越來越嘈雜的時代,第三個正在逐漸失效的廣告是:情感式助推說服。

一般來說,說服策略有兩種,一種是與對方選擇你的理由有關的說服,叫做“動機說服”;另一種是與對方選擇你的理由無關的,叫做“助推說服”。(關于助推理論,詳細想了解的可以看《助推》這本書)

比如為了說服你買高清電視而不是非高清電視,動機說服就是讓你在內心產生對高清電視的需求動機,比如讓你覺得“這個年代流行高清的”(從眾動機)、“高清的看電影更爽”(實用動機)等。

而助推說服,就是讓你因為和產品利益無關的理由而購買。

比如線下銷售員先給你倒杯茶然后給你送上個蜂蜜小蛋糕,接著勸你買高清電視,你有可能因為內心接受別人恩惠而產生的愧疚感,最終購買;

比如,美女銷售員一遍稱贊你一邊說:“一看你穿的就像大老板,肯定不缺買高清電視的錢”,讓你因為“承諾一致心理”(也是跟產品利益無關)而購買。

還有,創業者說:“我是一個沒什么背景的90后,好不容易創業,支持我,電視買高清的”,從而讓你為了支持他的夢想而購買(也是跟產品利益無關)。

但正在發生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這種與產品利益沒有關系的助推說服,直接效果會越來越少。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費者面臨的信息原來越復雜、多元,他們的消費也越來越不集中。

情感助推,本質上相當于給消費者放搖籃曲,讓他們不知不覺被洗腦了,即使沒有動機,也可能因為莫名的好感而購買我們的產品。

這在過去當然是有效的,因為過去信息少、媒介少、消費者注意力集中,就好像在一間安靜的關閉著的房間中給孩子放搖籃曲,他當然能被影響。

但是現在的消費者拿著手機,開著電視,放著音樂,同時面對無數復雜的信息。在這個時候嘗試用這種手段影響消費者,就好像給一個正背著包沖向嘈雜地鐵檢票口的孩子放搖籃曲一樣,他仍然能聽到這個搖籃曲,但其影響已經微不足道了。

比如下面這個廣告(李叫獸改過的),你看到這個文案時,一定會對這個品牌產生了很強的好感。因為它喚起了你的情感,即使這個情感和產品根本沒有關系(助推說服)。

112354672365.png

如果你沒有手機,處在信息封閉的環境中,這時被銷售員或者廣告強烈影響,我想你一定會產生購買這個電視的沖動——它感動了我,我有好感,所以買,就這么簡單。

然而在真實環境中,一旦信息變多變雜,情感助推的效果就會迅速打折扣,比如下面我P了張信息更多的圖,你還會被這種感動深深影響嗎?

123039266794.jpeg

即使你看廣告的時候,的確只看了上面的感動信息,但因為上面的信息和“購買理由”無關。在你真正去買電視的時候,感動情緒已經消散,所以當時的廣告可能就沒效果了。

那應該怎么提供動機?是不是感動就是不對的?

當然不是,如果你的感動和用戶購買最終動機相關,就會更容易真正影響用戶。比如上面的廣告改成:

112402980052.png

前面你刺激別人產生想要補償孩子的動機(創造興趣),然后當人有更多這種動機的時候,就想換更高清的電視。即使這時候他可能早就把你忘了,但是當他真正下單去買電視的時候,可能會更加考慮買貴一點高清一點的,而一搜,你恰好就是符合的,所以就買了。

也就是說:你前面讓用戶產生的情緒,和最終用戶購買你的動機(優勢)是有關的。

而如果你的廣告與最終的購買動機無關,想要單純通過“感動用戶”等助推方式說服消費者,這在信息嘈雜的時代,的確是越來越難了。

結語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可以控制消費者。所以選擇大量的自夸營銷、過度承諾、否認缺點、與產品動機無關感動等的方法,并衍生了大量的優秀創意。

這在信息閉塞、消費者懷疑程度低的時代,當然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現在消費者面臨著嘈雜的信息、又能夠方便地通過搜索對產品進行對比,還可以看各種評測和導購。因此上面的這些方式也就會逐漸失效。

所以,這些方式也會逐漸過時。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多的創造興趣、逆向營銷和動機說服。

畢竟,搖籃曲在關閉著的房間里有效,但在嘈雜的地鐵站,就是另一回事了。

(好了,預測做完了,坐等幾年后打臉。)

本文已在 “初探網” ?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歸屬李叫獸,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hang_xi_4620307。

#專欄作家#

李叫獸,微信公眾號“李叫獸”(ID: Professor-L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本名“李靖”,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管理碩士,互聯網營銷顧問。出人意料的商業分析,用科學方法而不是主觀判斷來分析商業問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后一個例子舉得不是很好,感覺前后兩張圖都是將情感助推的

    來自上海 回復
  2. 寫的不錯,產品有粉絲喜歡,有人愛就好了,這個我也認為是一個角度方向,贊一個,路過留下腳印,我是土豆哥

    來自江蘇 回復
  3. 差異化競爭,找準目標人群,給那些了解你并想要的人賣產品

    來自北京 回復
    1. 套路

      來自廣東 回復